劉煥珍,佟久芬,甘 雪,劉夢雅,侯建春,孫太起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特殊且獨立的心理障礙性疾病,其特殊性在于病因特殊和表現(xiàn)特殊,病因可能包括個體心理易感性及社會環(huán)境誘導刺激,特殊表現(xiàn)在認知、情感、行為多方面障礙,嚴重影響患者個體正常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對正常的社會秩序產生不良影響[1-2]。目前精神分裂癥并無有效的治療方式,僅靠抗精神藥物來維持控制患者癥狀。帕利哌酮作為抗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用藥,因可使患者催乳素(PRL)增高并引起相關并發(fā)癥,導致患者依從性差[3]。為探討帕利哌酮不同給藥途徑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PRL相關并發(fā)癥影響,現(xiàn)選取唐山市第五醫(yī)院需行帕利哌酮藥物治療的精神分裂癥149例為研究對象?,F(xiàn)報告如下。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癥149例。納入標準:①初次發(fā)病;②符合第3版《中國神經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3]中的首發(fā)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③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分≥60分;④年齡18~65歲;⑤納入研究前均未接受過任何抗精神藥物治療。排除標準:①神經系統(tǒng)器質性疾病無法配合者;②伴有嚴重軀體疾病者、過度肥胖、合并內分泌疾病者;③藥物依賴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按照給藥途徑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所有納入研究者均無嚴重意識障礙,無合并影響PRL分泌相關基礎病變,同時精神分裂癥病情遷延>3年,可正常耐受治療及交流,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告知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例)
注:研究組給予帕利哌酮針劑注射液,對照組給予帕利哌酮緩釋片口服;PANSS為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
1.2治療方法
1.2.1對照組:帕利哌酮緩釋片(美國ALZA公司生產,藥準字:JX20100237,3 mg/片)口服,劑量為6~12 mg/d, 1/d;劑量依靠患者實際藥物效果調整,倘若藥效較佳,為預防不良反應,藥物劑量維持在3 mg/d水平;倘若癥狀控制不佳,可適當增大劑量,但不超過30 mg/d,通常為15 mg/d,晨服,服用時間為6個月。
1.2.2研究組:帕利哌酮注射液(善思達公司,國藥準字:H20120432,1 ml:100 mg)注射,100~150 mg/d,具體劑量決定依靠患者實際藥物效果決定,用藥的原則為保證藥效情況下將劑量降到最低,將不良反應控制到最低水平;第1~7天為150 mg,第8天為100 mg;第2次注射時間點為第4周,而后每間隔1個月注射1次,治療周期為6個月。
1.3觀察指標及方法
1.3.1PRL分泌情況:分別于治療4、8、12、24周測定PRL含量。
1.3.2社會功能評分:治療12周末利用WHO殘疾評定量表(WHO-DASII)[4]對2組患者社會功能進行評價,該量表為半定量式量表,共36個條目,各條目1~5級評分,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社會生活能力、抑郁癥狀、焦慮癥狀4個分量表,得分越高說明社會功能缺陷越嚴重。
1.3.3PRL相關并發(fā)癥:觀察男性乳房發(fā)育、女性月經不良、泌乳發(fā)生情況。
2.1PANSS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后PANS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精神分裂癥治療前后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評分比較分)
注:研究組給予帕利哌酮針劑注射液,對照組給予帕利哌酮緩釋片口服;與治療前比較,aP<0.05,bP<0.01
2.2PRL分泌情況比較 兩組治療前PRL分泌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PRL分泌低于對照組(P<0.05,P<0.01)。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兩組催乳素水平呈降低趨勢。見表3。
2.3社會功能情況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社會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P<0.01)。見表4。
表3 兩組精神分裂癥治療前后催乳素分泌情況
注:研究組給予帕利哌酮針劑注射液,對照組給予帕利哌酮緩釋片口服;與治療前比較,aP<0.05
表4 兩組精神分裂癥治療后社會功能評分比較分)
注:研究組給予帕利哌酮針劑注射液,對照組給予帕利哌酮緩釋片口服
2.4兩組PRL增高并發(fā)癥比較 兩組患者精神分裂癥治療過程正常,均出現(xiàn)PRL增高并發(fā)癥(男性乳房發(fā)育、女性月經不調、泌乳),但觀察組PRL增高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P<0.01)。見表5。
表5 兩組精神分裂癥治療后催乳素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注:研究組給予帕利哌酮針劑注射液,對照組給予帕利哌酮緩釋片
多種藥物出現(xiàn)降低了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住院率,提高了遠期治愈率和緩解率,但不良反應也引起臨床關注。對于該類患者,帕利哌酮療效較好,但部分患者無法忍受PRL升高帶來的并發(fā)癥,依從性降低,繼而影響了藥物對其治療作用[5-6]。帕利哌酮致PRL并發(fā)癥的作用機制為:①直接作用于結節(jié)漏斗起阻斷作用,抑制下丘腦PRL釋放抑制因子的釋放,間接起到促進PRL升高。戢漢斌等[7-8]認為,帕利哌酮靜脈給藥較口服給藥能降低PRL水平和體質量;②有效分解產物為9-羥利培酮,作用于多巴胺D2受體和5-羥色胺受體,進而降低下丘腦部位細胞內鈣離子和環(huán)磷酸腺苷水平,通過第二信使的作用抑制PRL基因表達和釋放抑制泌乳細胞的增生作用;③可影響免疫應答機制,促進免疫細胞增生和分泌白介素-1(IL-1)、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等細胞因子作用,促進PRL的分泌,并誘發(fā)正反饋循環(huán)[9]。帕利哌酮可通過直接刺激作用、激素作用及局部細胞因子作用起到促進PRL釋放促進作用,這也為我們尋找降低帕利哌酮促PRL釋放作用的方法提供依據(jù)。
不同給藥途徑導致藥物的起效時間、藥物代謝動力學及維持時間出現(xiàn)不同,如口服藥物起效較慢,部分藥物會受食物或胃酸的作用而影響吸收,導致藥效降低;靜脈給藥起效最快,無須經過肝臟代謝,減輕了對肝臟的損傷,但容易帶來靜脈炎或全身用藥針對性不強的效果,因此藥物用量可減少,同時藥物并發(fā)癥可相應降低。對于肝腎功能損害及老年患者,應考慮控制藥物劑量,并密切關注患者肝腎功能,出現(xiàn)損害表現(xiàn)時,及時減量或停藥。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PANS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提示帕利哌酮注射可使PANSS評分更低,可能與其無須經過肝臟的首過消除作用,可保持較高生物利用度,藥物代謝動力學特點明確可控有關[10];且針劑用藥周期為1個月,可以有效防止患者用藥間斷,提高依從性,間接改善治療效果。
帕利哌酮片劑口服使用了ORS緩控口服給藥系統(tǒng),通過良好的滲透性作用,起到較穩(wěn)定的療效和較好的耐受性,相比傳統(tǒng)的口服片劑,藥物血漿濃度更加平穩(wěn),藥物血漿峰谷濃度波動更小,同時也避免了血藥濃度快速增高;但針劑注射為每月1次,在藥物濃度保持穩(wěn)定方面效果更佳,在避免血藥濃度劇烈波動方面作用更優(yōu),而血藥峰谷濃度的波動則不可避免地刺激結節(jié)漏斗部位產生明顯阻斷作用,同時容易引發(fā)局部免疫刺激作用誘導局部細胞因子的釋放進而促進PRL的釋放[11-12]。此外,帕利哌酮片劑口服后吸收部位大腸,同時需要經過肝臟代謝,這對于肝功能較差的患者而言結合率較低會影響帕利哌酮的利用率,進而使帕利哌酮藥物的血藥濃度難以控制;而帕利哌酮針劑注射部位在三角肌,局部釋放直接進入血液循環(huán),無須經過胃腸道的消化吸收過程,保證了較高的利用率[1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PRL水平低于對照組。與李四冬等[14]研究一致,該研究提示帕利哌酮注射治療精神分裂癥可減弱對PRL釋放的促進作用。
選擇帕利哌酮給藥途徑的時候,不僅效果和并發(fā)癥出發(fā),也要考慮患者的實際情況,帕利哌酮針劑比片型不良反應少,但價格卻大幅度升高[15-16],應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將片劑與針劑搭配使用,在患者能接受情況下,獲得最大療效和最小不良反應。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社會功能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帕利哌酮注射治療精神分裂癥可提高患者依從性,保證正常社會功能。
綜上所述,應用帕利哌酮治療精神分裂癥時,注射劑較片劑能減少PRL相關并發(fā)癥。隨著抗精神藥物作用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帕利哌酮注射劑在精神分裂癥患者抗PRL升高方面的優(yōu)勢將被不斷發(fā)現(xiàn),應用將會得到更加廣泛推廣。
[1] Takahashi S, Suzuki M, Uchiyama M. One-Year Follow-Up of Serum Prolactin Level in Schizophrenia Patients Treated with Blonanserin: A Case Series[J].Psychiatry Investig, 2015,12(4):566-568.
[2] 李四冬,戢漢斌,巫珺,等.棕櫚酸帕利哌酮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催乳素及體質量的影響[J].中國新藥雜志,2016,25(10):1145-1148.
[3] Nakamura M, Nagamine T, Sato G,etal. Prolactin Levels After Switching to Paliperidone Palmitate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Innov Clin Neurosci, 2016,13(5-6):28-30.
[4] Taneja A, Vermeulen A, Huntjens D R,etal. A comparison of two semi-mechanistic models for prolactin release and prediction of receptor occupancy following administration of dopamine D2 receptor antagonists in rats[J].Eur J Pharmacol, 2016,789:202-214.
[5] 陽前軍,李四冬,巫珺,等.帕利哌酮與利培酮對精神分裂癥首次發(fā)病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及體質量影響的對照研究[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5,25(3):191-193.
[6] Shangli Cai , Lu H, Bai Z,etal. Paliperidone extended-release tablet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 Treatment,2015,11(default):1817-1834.
[7] 唐艷霞,魏欽令,鄭倆榮,等.精神分裂癥患者健康同胞的神經認知功能研究[J].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2013,12(6):629-632.
[8] 戢漢斌,巫珺,李四冬,等.帕利哌酮緩釋片對首次發(fā)病的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及體質量影響的對照研究[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7,27(1):53-55.
[9] 羅世芳,孫全新,曾德志,等.帕利哌酮緩釋片與氯氮平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28(6):986-988.
[10] Gopal S, Lane R, Nuamah I,etal. Evaluation of Potentially Prolactin-Related Adverse Events and Sexual Maturation in Adolescents with Schizophrenia Treated with Paliperidone Extended-Release (ER) for 2 Years: A Post Hoc Analysis of an Open-Label Multicenter Study.[J].Cns Drugs,2017,31(9):797-808.
[11] 何兆宇,吳勝,趙新民,等.2種帕利哌酮制劑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對照研究[J].中國藥房,2017,28(8):1080-1084.
[12] 黃少南.帕利哌酮緩釋片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04(31):72-73.
[13] 孫玉濤.帕利哌酮對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清催乳素及體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 20(11):152-153.
[14] 李四冬,戢漢斌,熊花朝,等.帕利哌酮對精神分裂癥首發(fā)患者代謝及體質量的影響[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5,(5):315-315.
[15] 吳小立,秦峰,王繼輝,等.精神分裂癥患者血脂代謝異常情況及停用抗精神病藥物的影響[J].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2015,14(2):156-161.
[16] Naber D, Hansen K, Forray C,etal. Qualify: a randomized head-to-head study of aripiprazole once-monthly and paliperidone palmitate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J].Schizophr Res, 2015,168(1-2):498-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