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武
【關鍵詞】 班級;心理輔導;師生關系;班級活動;家庭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1—0036—01
一、掌握現(xiàn)代教育科學理論知識開展心理輔導
我們知道,心理輔導的對象是活生生的、處于發(fā)展變化中的中學生。其所涉及的知識面相當廣泛,如青少年心理學、生理學、教育學、社會學、衛(wèi)生學等等,而且講究方法和技能技巧。青少年時期是逐步走向成熟的中間階段,又是人生的“暴風驟雨”時期,其心理是處于非?;钴S又易出現(xiàn)問題的“危險期”。因此,班主任有必要做好前期的知識儲備工作,加強心理學方面知識的學習,積累經(jīng)驗,為開展心理輔導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了解和掌握學生心理做好心理輔導
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是為中學班主任做好心理輔導的首要任務。當前,我國農(nóng)村發(fā)展正處于轉(zhuǎn)型期時期,由封閉向開放轉(zhuǎn)變,由農(nóng)業(yè)主導向工業(yè)、信息時代轉(zhuǎn)變。由于新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涌入,為舊有的農(nóng)村觀念帶來沖擊,如拜金主義、權利意識等,給純潔的中學生心靈造成很大沖擊,加之農(nóng)民工大量涌入城市,許多農(nóng)村孩子成為留守學生,缺乏家長引導,監(jiān)督,有些家庭因父母離異、雙親外出、生活貧困等原因,孩子缺少家庭溫暖、缺少父母的關愛從而產(chǎn)生孤僻、不合群、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這些都極易損害學生的健康成長。班主任要通過查閱學生檔案,走訪前任班主任和科任老師,進行家訪,并結合平時觀察,交談,傾聽和科學的心理調(diào)查來確定學生的個性特征,學生生活和行為習慣及興趣愛好等,依此整理歸類建檔。同時制訂有效的班級心理輔導計劃。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開展心理輔導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依賴,充分理解,彼此坦誠相信的特殊的人際關系。其有利于為進行各項班主任工作創(chuàng)造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因而班主任首先要用自身的美好的心靈去塑造學生健康的心靈。只有心理素質(zhì)高的班主任才能培養(yǎng)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系統(tǒng),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才能成功地扮演班主任心理輔導的角色。其次,班主任應主動深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交朋友,了解學生的具體心理特點和需要。在處理事情時設身處地為學生考慮,將自己置于學生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與心態(tài)中。如在處理學生間的矛盾時,就不能簡單地告訴學生對與錯就行了,要著重學生心理層次的分析,多問幾個為什么?你當時是怎么想?讓學生在自悟中慢慢使心理得到發(fā)展。這樣,才能達成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為心理輔導疏通障礙,有利于班主任進行心理輔導.
四、依靠班級團體力量開展心理輔導
隨著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班會作為班主任疏導教育學生的一種形式,被班主任賦予了新的功能——心理輔導的功能。班主任利用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前應有所準備,首先要摸清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脈絡,認同學生的想法,然后有意識引導,使學生通過積極思考,由學生自己自然地改變原有的不正確觀念或想法。但同時必須注意,避免揭露學生隱私,防止出現(xiàn)新的心理問題。其次,班主任將心理學常識引進課堂,讓學生獲取一些基本的心理學知識,能幫助他們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有積極的意義。但要注意不能“滿堂灌”,也不能把講座當作集體輔導的主要形式,應該用具體實例展開心理學講座。三是采用集體討論法。以學生成長中產(chǎn)生的心理問題為話題,組織討論,讓全班同學充分地發(fā)表意見,暢所欲言,通過討論逐步形成集體的共識。根據(jù)團體動力學理論,這種班級形成的共識可以有力地影響集體中的個人觀念和行為。班主任要通過心理輔導途徑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使班級形成積極向上、人際協(xié)調(diào)、自主獨立、樂觀自信的精神面貌。
五、積極開展多樣化的班級活動開展心理輔導
中學生正值青春期,精力旺盛,活動量大,求知欲強,多數(shù)學生不滿足某些枯燥單調(diào)的課內(nèi)外活動,而是向往和追求一種多維的,多層次的和多色彩的立體生活。中學生對班級活動非常感興趣,渴望參加各種形式的課內(nèi)外活動,所以,班主任應尊重他們的意見,滿足其合理要求并協(xié)助班干部做好組織工作。這有助于師生關系和學生間的關系融洽,促使學生更加熱愛班級體,從而增加班集體的向心力,凝聚力。班級活動既能使學生獲得滿足和發(fā)展,也能使學生各種心理品質(zhì)得到鍛煉和提高。讓全體學生情緒飽滿,顯示出良好的學習心理狀態(tài)。
六、與家庭教育相結合開展心理輔導
研究表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的人際關系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有些甚至是家庭總體的表現(xiàn)和延續(xù)。無論是了解學生心理與行為異常的原因,還是咨詢、矯治計劃的制訂和實施,都需取得家長的積極支持和配合,共同作好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班主任可以利用召開家長會或家訪及電話、微信等溝通方式,幫助學生家長了解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積極爭取家長的配合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如通過向家長闡述,使家長正確對待考試成績、孩子早戀等問題,從而減輕學生來自家長的壓力,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