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進
摘 要: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對學生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必須積極進行創(chuàng)新改革,不斷提高教學效率,以幫助小學生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品德素養(yǎng)。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10-14
作者簡介:趙 進(1967—),男,壯族,廣西靖西人,小學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學校管理。
一、摒棄傳統(tǒng)教學中落后的教學理念,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視度
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應正視新課改的要求,正確認識現(xiàn)代小學生所具有的興趣特點,開展行之有效的思想品德教學,培養(yǎng)學生全面的綜合素質(zhì)。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思考的習慣,為其今后的學習與成長夯實基礎,不斷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在當今世界中,社會不僅需要綜合性人才,同時對高素質(zhì)人才的需求也是很大的[1]。所以,對人才的評價不再只停留于考試成績,對其個人思想品德與人格評價的重視度也越來越高。小學階段是學生初步形成個性化思想品德的重要時期,必須重視思想品德教育。教師應當規(guī)范言行舉止,提升自我的品德修養(yǎng),養(yǎng)成謹言慎行的習慣,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思想品德楷模,以促進思想品德教學效率的不斷提高。
二、通過實踐來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接收能力
重視實踐也是新課改對現(xiàn)代教育提出的重要要求。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不僅需要向學生傳授積極的思想品德理論知識,更要積極開設思想品德實踐課堂,通過實踐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消化理論知識,并將思想品德內(nèi)化,形成一種潛在的思維方式與行為習慣[2]。另外,在實踐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保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讓學生通過實踐來了解思想品德的重要性,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認知能力。例如,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學習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思想品德,教師可通過讓學生觀察班里平時喜歡遲到的同學都存在什么樣的生活習慣,讓其他同學幫助這位喜歡遲到的同學合理安排時間,并鼓勵和提醒這個同學及時上課,幫助他改變不良的拖延習慣。這樣一來,不僅能促進同學友誼,還能為學生提供幫助,也能促進學生通過實踐的方式來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三、用生活化的教學內(nèi)容來豐富課程教學內(nèi)容
小學思想品德課程教學內(nèi)容的設置中,應積極融入生活化的情景進行教學,使得課程變得更加豐富,學生也更容易接受。通過真實的生活情景來開展思想品德教育,能引起學生的注意,促進學生思考,從而讓學生通過生活案例進行自我教育,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例如,在《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溫馨的家”這一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可提出問題“奶奶或爺爺應該由誰家來養(yǎng)?”讓學生通過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從學生提出的觀點中選擇比較突出的幾個進行點評和分析,加強學生對“家庭”的理解,幫助學生形成尊老愛幼的品德。
四、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傳統(tǒng)的思想品德教學中,課堂氛圍總是比較嚴肅,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很容易感到枯燥和困乏,對教師所教授的知識也存在一定的抵觸。所以,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應重視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這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更能促進學生積極表達自我的思想觀點,增強其口語表達能力。例如,在對“奶奶或爺爺應該由誰來養(yǎng)?”的討論中,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讓他們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制訂出合適的養(yǎng)爺爺或養(yǎng)奶奶的方案,最后推舉出組內(nèi)的一位同學向全班同學介紹他們小組總結的方案。
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相互了解其他同學的思想內(nèi)涵,改正自己的思想觀念,形成優(yōu)良的思想品德。另外,在小組討論中,同學之間通過互幫互助的行為來促使自己形成樂于助人的思想,也較好地調(diào)動了學生效仿良好道德行為的熱情,使得他們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能夠快速提升。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應積極摒棄傳統(tǒng)教學中落后的教學理念,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視度,豐富教學內(nèi)容和活躍教學氛圍,通過實踐教學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接收能力等,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同時,促使學生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王 剛.在新課改背景下怎樣提高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率[J].考試周刊,2018(36).
[2]隋樂順.淺議新課標背景下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效率[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1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