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
摘 要:在信息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不斷進步與發(fā)展,信息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社會生產的方方面面,這就對高校畢業(yè)生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教育領域而言,培養(yǎng)符合信息時代發(fā)展需求的人才已經成為了當務之急,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也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廣泛的重視。但是,從目前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依然存在著諸多方面的問題,本文針對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闡述了“微課程”的概念,以及“微課程”的優(yōu)勢,提出了一種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微課程”教學模式。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教育領域相關人士提供一定的借鑒,有助于提升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水平。
關鍵詞:高校 計算機 基礎課程 微課程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9(a)-0151-02
1 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現(xiàn)狀
當前,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還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需要引起相關教育工作者足夠的重視,本文把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的主要問題歸納為以下3個方面。
第一,理論和實踐相脫節(jié)。伴隨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應用,計算機基礎課程在高校也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重視。相關的計算機課程內容也不斷增加,但是,由于課時數(shù)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大量的計算機課程內容,就需要有側重點。這就對計算機教師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一些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往往不顧學生能否消化掉相應的知識,而一股腦地把瑣碎而雜亂的知識點傳授給學生。殊不知,僅僅有理論知識的傳授是不夠的,需要將計算機實踐操作與計算機基礎理論教學相結合。
第二,教學資源不夠豐富。盡管我國高校普遍增加了教學資源,但是很多教師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材進行授課,而沒有充分發(fā)揮新興教學資源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同時,高校未能定期更新數(shù)字圖書館和相關數(shù)據庫,以至于教學資源的更新趕不上課程教學的進度。
第三,缺乏公正的教學評價體系。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對學生的評價還采用著傳統(tǒng)的分數(shù)制,對學生的個人能力重視程度不夠。同時,對教師的評價也以整個班級的成績進行衡量,這種唯分數(shù)論英雄的評價方式有失公正,一些實踐能力強的學生不能在這種教學評價模式下獲得認可。學生考前突擊,考前趕小抄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
總之,在目前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理論和實踐相脫節(jié),教學資源不夠豐富以及缺乏公正的教學評價體系是最主要的問題,需要相關專家學者給予足夠的重視。
2 “微課程”的概念及優(yōu)勢
所謂的“微課程”是指教師借助微視頻,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把教學任務分解成不同的部分,把每一個小部分都做成視頻上傳到學生公共平臺,這樣,學生就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來完成對應視頻的下載以及學習。伴隨多媒體技術的不斷進步與完善,“微課程”在高校教學中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這種“微課程”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的針對性,實現(xiàn)了因材施教,避免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學效率低下的問題。本文把“微課程”應用于高校計算機教學中的優(yōu)勢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為計算機教學提供了更大的便利。眾所周知,計算機教學包括理論教學和上機操作兩個方面。對于上機操作演練部分而言,很多復雜的操作步驟記起來十分困難,而利用“微課程”,學生可以反復地看視頻,鞏固記憶,克服了上機操作記憶難的問題。
第二,為學生掌握重難點提供了方便。不同學生的計算機基礎不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自行選擇視頻,這樣就提高了教學的針對性,提高了教學的效率。針對學生所認為的重點和難點的內容,學生可以利用微課視頻反復學習。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充分彰顯了學生在計算機課程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第三,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習慣,來有的放矢地制定計算機課程的學習規(guī)劃,并且在規(guī)劃過程中,就提高了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微課程”教學模式具有更多的優(yōu)勢,將“微課程”教學模式應用于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這也是未來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新方向。
3 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的“微課程”教學模式探討
上文主要分析了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提出了“微課程”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在此基礎之上,本文嘗試把“微課程”教學模式應用于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希望能夠有助于促進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具體的實施步驟如下。
首先,對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的完善。高校計算機教師要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完善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是推進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的基礎和前提。要針對學生的個性化特點來因材施教,一方面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另一方面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要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體系,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教學計劃,并循序漸進地提升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效果。需要強調的是,教師在錄制微視頻時,不要一味地局限于辦公系統(tǒng),還要注重引入當前最先進的計算機操作技術,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其次,充分彰顯學生在計算機基礎課程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之人,既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做好課前備課工作。把教學內容細化并錄制好相應的視頻,在錄制視頻時,要盡量提高講解的生動性,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對重難點知識點著重進行講解,以提高教學的效率。另外,為了營造活潑的教學氣氛,可以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每一個小組都布置學習任務,小組成員積極討論,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當學習結束后,教師要帶領全體學生進行總結,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更深刻的記憶,并從宏觀層面對所學的內容有一個系統(tǒng)性的把握。同時,教師要把不同難度的題目上傳至學習平臺,以供不同計算機基礎的學生學習。和學生之間加強交流,針對學生在課外的學習情況,教師要有一個合理的評價,把該評價作為對學生最終成績評定的參考。
4 結語
綜上所述,把”微課程”教學模式應用于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需要引起教育領域相關工作者足夠的重視。但是,從目前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現(xiàn)狀來看,依然存在著理論和實踐相脫節(jié),教學資源不夠豐富以及缺乏公正的教學評價體系等諸多方面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首先闡述了“微課程”相關概念以及“微課程”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應用的優(yōu)勢,最后從對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的完善和充分彰顯學生在計算機基礎課程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兩個層面,提出了“微課程”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思路。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同時,也希望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從更多的層面展開進一步的分析與研究。
參考文獻
[1] 孫海濤.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微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數(shù)碼設計,2018,12(1):55-56.
[2] 崔占鵬.基于SPOC的校本微課程的高校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J].高教學刊,2018,23(9):66-67.
[3] 羅宇新.基于藍墨云班課的大學英語移動媒體教學研究與實踐——以《計算機專業(yè)基礎英語》為例[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13(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