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帕·哈不都拉
(新疆應用職業(yè)技術學院石油與化學工程系,新疆奎屯 833200)
選擇清香型石臺毛峰茶葉
無水乙醚、無水硫酸鈉、月腈、甲醇、乙酸;以及用于實驗室操作的試劑碳酸鈉、磷酸氫二鈉、氯化亞錫等。
干燥箱、天平、粉碎機、色譜儀等。
科學設計茶葉處理溫度為80℃、100℃、120℃、140℃,從80min開始以20min為一個間隔進行取樣直到140min結束,茶樣取出后冷卻攤涼在干燥容器中儲存,做好密封工作。利用合理的感官評審茶樣,磨碎處理之后密封保管。
在審評茶湯香氣環(huán)節(jié)可以科學引入專業(yè)密碼編號,進一步準確了解每個茶樣擁有的香氣類型。
采取SDE方法提取香精油。粉碎處理茶樣40g后轉移至圓底燒瓶,稱取30mg/L乙酯及玻璃球充分進行融合;在萃取瓶中放入40ml乙醚同時轉移至45℃水浴中。連接設備成功之后,逐步加熱,直到燒瓶沸騰,1h回流。利用試管收集乙醚層和萃取瓶中的乙醚,加入磨細烘干的硫酸5g,放到冰箱中一晝夜實行脫水處理,第二天乙醚采取氮氣進行濃縮,并放入進樣瓶中,在4℃環(huán)境中用蠟膜封口保存。
A相:在容量瓶中分別放入90ml乙腈、20ml乙酸、2mlEDTA,用水定容至標準刻度,充分混合均勻。
B相:在容量瓶中分別放入800ml乙腈、20ml乙酸、2mlEDTA,用水定容至標準刻度,充分混合均勻。
在科學分析各種香型茶樣的香氣及化學成分的過程中合理應用DPS軟件。
在香型不同的茶樣中利用DPS軟件科學分析香氣組合百分比,同時采取聚類分析法對樣本形成的親疏程度科學判斷。
審評分析不同處理的茶樣,審評結果見表1:
表1 樣品感官審評結果
通過結果可知:
(1)茶葉經(jīng)過低于100℃溫度、不超過120min條件處理后表現(xiàn)出清香型特點,時間、溫度與香氣成正比例關系,同時會產(chǎn)生一定的水悶味。
(2)設定100℃、100min條件進行處理茶樣進一步形成微栗香型特點;當設定120℃,處理時間少于120min則會形成栗香型特點。
(3)設定120℃、120min條件進行處理會形成十分濃烈的焦味,當采用140℃、100min條件對茶樣處理時也會形成這一現(xiàn)象。
通過檢測表1中香型不同茶葉的香氣。能夠繪制與香氣成分含量對應的氣相質譜圖。其中清香型、栗香型、火功味和焦味綠茶香氣組分依次為53個、56個、52個和65個。在清香型綠茶中焦味綠茶香氣平均組分數(shù)量最多。香精油在清香型綠茶、栗香型綠茶、火功味綠茶和焦味綠茶中的平均含量為:68.63、71.12、96、186.9。由于處理程序日益復雜造成香精油總量也相應的增加,其中焦味綠茶擁有的香精油總量最大。
上述四種香型綠茶包含的香氣物質為44種,在清香型綠茶、栗香型綠茶、火功味綠茶和焦味綠茶中總量百分比分別是 54.22、60.08、73.88、112.87,相應的四類香型綠茶香氣物質中香精油總量百分比分別是79.08、84.37、78.41、60.03。
結合選擇的清香型茶樣的香氣構建4×72矩陣,在分析主成分的過程中可以采取DPS軟件。
其中第一個主分量:
與F1相應對的初始數(shù)據(jù)指標整體變異為48.779%,典型變量包括x2、x3、x5、x6、x8、x11、x15、x17、x19、x33、x39、x44、x70。
第二個主分量:
F2對原始數(shù)據(jù)指標變異為 39.609%,典型變量包括 x30、x34、x42、x45、x57、x61。
對前2個主向量仔細分析其形成了88.388%的貢獻率,可以采取這一方式對清香型綠茶香氣質量進行全面的評價。
結合選擇的清香型茶樣的香氣構建4×65矩陣,在分析主成分的過程中可以采取DPS軟件。其中第一個主分量:
與F1相應對的初始數(shù)據(jù)指標整體變異為45.19%,代表變量包括x2、x18、x21、x27、x41、x49、x55、x63。
第二個主分量:
與F2相應對的初始數(shù)據(jù)指標整體變異為33.314%,典型變量包括x1、x62。
第三個主分量:
F2對整體原始數(shù)據(jù)指標變異的21.49%,典型變量包括x39。
對前3個主向量形成的貢獻概率進行研究可知其已經(jīng)累計到100%,因此在客觀評價清香型綠茶香氣質量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前3個主向量。
通過火攻型4個茶樣的香氣成本構建4×6矩陣,采用DPS軟件對主成分科學分析。
其中第一個主分量:
與F1相應對的初始數(shù)據(jù)指標整體變異45.162%,典型變量包括x6、x9、x10、x11、x14、x16、x19、x20、x53、x54。
第二個主分量:
與F2相應對的初始數(shù)據(jù)指標整體變異38.403%,典型變量包括x1、x26、x31、x49、x43、x50。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2個主向量累積貢獻率達到了83.565%,因此其對清香型綠茶香氣進行評價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結合選擇的清香型茶樣的香氣構建4×726矩陣,在分析主成分過程中采取DPS軟件。
其中第一個主分量:
與F1相應對的初始數(shù)據(jù)指標整體變異50.389%,典型變量包括x4、x6、x10、x21、x23、x32、x34、x38、x41、x52、x68、x75、x76。
第二個主分量:
與F2相應對的初始數(shù)據(jù)指標整體變異28.289%,典型變量包括x15、x19、x29、x36、x43。
第三個主分量:
與F3相應對的初始數(shù)據(jù)指標整體變異21.322%,典型變量包括x12。
對前3個主向量仔細分析其已經(jīng)形成了100%的貢獻率,采取這一方式可以更加全面的評價清香型綠茶香氣的質量。
認真比較結果了解到,可以統(tǒng)一將清香型與栗香型綠茶劃分一組,其中焦味1和火功味極為近似,焦味1是在120℃的溫度下產(chǎn)生的,比其他焦味綠茶溫度低,同時產(chǎn)生的香氣成分含量也比其他焦味偏少,因此,在聚類分析方面焦味1與其他火功味綠茶十分類似。
清香型綠茶水浸出物含有最低量,栗香型綠茶和火功味綠茶產(chǎn)生的水浸出物含量極為相似,其中焦味綠茶擁有的水浸出物含量最多。綜合分析,由于處理程度的加劇,相應的會大量減少水浸出物含量。
圖1 香型不同綠茶的水浸出物含量(%)
經(jīng)過科學研究不同香型綠茶的茶多酚含量了解到,清香型綠茶擁有的茶多酚含量最多,栗香型綠茶與火功味綠茶擁有的茶多酚含量基本相同,設計120℃條件對焦味進行處理,設計140℃條件對其他焦味綠茶進行處理,在140℃條件下茶多酚可以迅速分解,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茶葉內(nèi)含物的品質。
圖2 香型不同綠茶茶多酚含量(%)
分析可知,清香型綠茶擁有的游離氨基酸含量最高,栗香型綠茶與焦味綠茶擁有的游離氨基酸含量基本相同,而栗香2產(chǎn)生的游離氨基酸含量近似于清香型綠茶,并且比其他栗香型綠茶都要高,在香型不同綠茶之中擁有的游離氨基酸含量無顯著的區(qū)別。設計60min條件科學處置栗香2,并且準確判斷,對栗香型茶樣處理僅需較少的時間,若隨意延長處理時間必將影響游離氨基酸的含量。
圖3 香型不同綠茶游離氨基酸含量(%)
由圖4可知,在四種香型綠茶中清香型綠茶擁有最高的水溶性糖含量;次之便是栗香型綠茶,同時形成了不同的水溶性糖含量;火功味綠茶包含的水溶性糖含量顯著低于栗香型綠茶;焦味綠茶擁有的水溶性糖含量最少,而焦味1與火功味綠茶基本擁有相同的水溶性糖含量,設計120℃為焦味1的處理溫度,與其它焦味樣品比較溫度明顯偏低。綜合分析,處理茶葉溫度不超過140℃可以得到最佳的水溶性糖含量。
圖4 香型不同綠茶水溶性多糖含量
由圖5可知,清香型綠茶擁有的咖啡堿含量最低;栗香型綠茶與火功味綠茶擁有大體相同的含量,其中火功2和栗香2擁有最高的含量;焦味綠茶擁有的咖啡堿含量最高。在香型不同的茶樣中咖啡堿的含量范圍2.43-2.5,并無顯著性的差異,可見,不同的處理條件也會影響咖啡堿含量。
圖5 香型不同綠茶咖啡堿含量(%)
經(jīng)過對不同綠茶的內(nèi)含物成分全面分析可知:
清香型綠茶擁有的GC含量最高,與其他香型綠茶比較GC含量沒有顯著的差異。在清香與栗香型茶葉中EGC含量基本相同,比其他兩種香型綠茶的含量都要高,而含量最低的則是焦味綠茶。全部香型綠茶中C的含量普遍不高,也沒有形成有合理的變化。清香與栗香型擁有的EG含量最高,二者相比沒有顯著差異,在焦味綠茶中缺乏科學規(guī)律。EGCG在香型不同的綠茶中根據(jù)清香型>栗香型>火功味>焦味這樣的規(guī)律進行大小改變,焦味綠茶尚不存在明顯的差異。在清香型與栗香型綠茶中擁有最高含量的ECG,而焦味綠茶則擁有很少的含量。兒茶素總體含量在清香型和栗香型綠茶中基本相同,比其他香型綠茶要高,整體含量最低的則是焦味綠茶。通過分析兒茶素組分可知,茶兒素總量在清香型茶葉轉化栗香型茶葉的過程中沒有顯著變化,栗香型向火功味轉化的過程中減少了兒茶素總量,火功味轉化為焦味時快速減少兒茶素,其中EGC和ECG變化作為顯著。
綜合了解可知,茶樣處理溫度最好保持在100℃以下,時間不超過140min,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可以突出茶葉清香特點,茶葉的乙烯醇和四甲基苯含量在低溫環(huán)境中會出現(xiàn)最高值,若溫度尚未達到100℃,時間不足80min,必將無法除去茶葉中的水悶味,嚴重影響了茶葉的品質。茶葉栗香型特點的最佳保持環(huán)境是100-120℃和120min之內(nèi),只有在生產(chǎn)加工中對時間和溫度準確把握才可以積極保證栗香型品質;
火功味茶葉生產(chǎn)加工時間必須達到140min,并且保持120℃,若溫度提升至140℃,處理茶葉的時間設定為120min就會出現(xiàn)焦味,形成產(chǎn)生一定量的茶葉,因此,我們必須對火功味與焦味盡可能避免,全面控制加工溫度,假如設定溫度為120℃-140℃,也需要嚴控加工時間,不要超過120min。
對茶葉進行處理時,咖啡堿和水浸出物的含量由于處理程度的日益加深而顯著增加,其中增加幅度較低的是咖啡堿,化學特點十分穩(wěn)定,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茶葉中水分的大量失去;茶多酚在清香型綠茶中的含量很高,只有嚴格控制加工溫度與工藝才可以提高茶多酚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