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張琰
現(xiàn)代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開放性與包容性,語文教學作為一門人文學科更要發(fā)揮自身學科優(yōu)勢,在語文教學中有機滲透德育情感教育,拓展語文教學效能,使語文課成為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與情感發(fā)展的重要渠道。本文擬以《孔乙己》為例,簡要闡述語文教學中德育情感滲透的實踐路徑。
一、巧用新課導入,創(chuàng)設德育情感情境
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開始,語文教師要善于巧用新課導入,不斷優(yōu)化導入設計,借助新課導語、多媒體課件等創(chuàng)設德育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作用下受到德育與情感教育。
1.優(yōu)化導語設計
良好的導語設計有助于調動學生積極的情緒,使學生在導語中受到感染,受到熏陶,實現(xiàn)德育情感滲透的目標。
《孔乙己》一課,教師可以在導入時借助《孔乙己》的寫作背景設計導語,創(chuàng)設情境:《孔乙己》寫于1918年冬天,當時以《新青年》為陣地,雖已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但是封建復古的逆流仍很猖狂??婆e制度雖于1906年廢除,但是培植孔乙己這種人的社會土壤仍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會教育的核心內容,這樣就有可能產(chǎn)生新的孔乙己,魯迅在這一時期創(chuàng)作出《孔乙己》,決意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讓他們再走孔乙己的老路。讓我們一起走進孔乙己,感受作者作為一名文學創(chuàng)作者的高度使命感與責任感。
這段導語,不僅介紹了孔乙己的寫作背景,也在背景介紹中讓學生從魯迅身上受到德育與情感教育,德育情感滲透于無痕之中。
2.運用媒體資源
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改變了認知方式。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媒體資源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揮媒體資源直觀形象的優(yōu)勢,使學生在生活化、直觀化情境中受到德育情感教育。
《孔乙己》一課的導入,我們還可以借助多媒體反映作品的社會背景:圖片展示魯鎮(zhèn)的咸亨酒店、人物圖片、場景圖片等,讓學生感受到孔乙己生活環(huán)境與知識分子生活的貧苦,感受到孔乙己生活道路之艱辛,從而以人文化情懷進入本課,全面審視特定時代背景下的孔乙己。
二、捕捉課堂時機,激發(fā)德育情感共鳴
課堂是一片廣袤、肥沃的土壤,語文教師要善于從這片土壤中挖掘寶藏,捕捉課堂時機,激發(fā)學生德育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有機地滲透德育情感于語文教學中,使老課教出新意、新的內容,拓展語文課堂功能。
1.捕捉動情點
語文作為一門人文學科,蘊含著豐富的德育情感資源,成為學生情感的觸發(fā)點。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捕捉動情點,基于教材內容觸發(fā)學生情感,使學生的思想道德受到強烈震撼,從而激發(fā)學生德育情感的共鳴。
《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具有很強的悲劇色彩,因此具有德育情感教育的基礎。
在引導學生交流孔乙己不同時期的處境時,學生列舉了孔乙己被舉人打折了腿后來到酒店的情形:他臉上黑而且瘦,已經(jīng)不成樣子;穿一件破夾襖,盤著兩腿,下面墊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住。學生在朗讀這一段文字時,語言中充滿了同情。我意識到他們已經(jīng)動了情,于是我趁機發(fā)問:同學們,你們從她的朗讀中感受到什么?結合文本與她的朗讀,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學生的情感在問題的驅動下被激發(fā)起來,很多同學“同情”弱者,人性善良的一面表現(xiàn)出來,于是我又適當?shù)剡M行擴展: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由于種種原因,也存在著許多的“弱者”,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也許他們是自甘墮落,也許是生活變故,作為我們應該怎樣做?由于抓住了課堂的動情點,有效調動了學生情感與思想,激發(fā)起學生的德育情感共鳴,因此,在語文課中應有機滲透德育情感。
2.捕捉理趣點
《孔乙己》創(chuàng)作的特定時代背景使它肩負起特定的使命,文章每一處背后都具有值得深入思考的理趣點,趣是形式,理是內涵,深沉而耐人尋味。語文教師要善于捕捉文章中的理趣點,引導學生在看似不經(jīng)意的一筆或者一瞥中受到德育情感教育。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一句歷來為教師所深挖,站著喝酒與長衫格格不入,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初讀時不難感受到一種滑稽、搞笑。我在教學中避談“站著喝酒”與“長衫”,而是抓住“唯一”一詞加以分析:同學們,在我們感受到孔乙己“站著喝酒”與“長衫”滑稽的統(tǒng)一外,我們又從“唯一”中讀到了什么呢?在學生的深挖下作者對腐朽罪惡的封建科舉制度揭露和批判自然而然地浮出文面,同時學生對孔乙己作為一名讀書人的“清高”也有了深刻認識,使學生受到德育情感教育,獲得更加豐富的德育情感體驗。
三、優(yōu)化學習活動,強化德育情感體驗
活動是語文教學目標達成的重要手段,也是強化學生德育情感體驗的必由路徑。語文教師要進一步優(yōu)化語文學習活動,通過朗讀、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學生親歷過程,凸顯學生德育情感體驗的主體地位。
1.多樣化朗讀豐富體驗
目前,不少語文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形式過于單一化,朗讀形式不豐富。這就需要語文教師根據(jù)教學的需要不斷優(yōu)化朗讀形式,通過多樣化朗讀豐富學生德育情感體驗,使學生透過文字,深化文字中蘊含的思想、情感等,在豐富的朗讀中漸入佳境,感受多樣化德育與情感。
例如,文章第四段酒客們與孔乙己的一段對話,我們可以這樣設計朗讀。一讀:自由朗讀,注意朗讀的角色;二讀:同桌互讀,感受所讀角色語氣、情感;三讀:小組合作朗讀,根據(jù)不同角色細加揣摩人物的心理、思想與情感;四讀:演讀,在朗讀的基礎上,學生可以配合動作、神態(tài)、心理獨白等;五讀:補讀,學生可以在文本基礎上加以豐富,進行適當?shù)难a充。例如“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么‘君子固窮,什么‘之乎者也之類的”,這些句子都是概括性的表述,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補寫,讓學生在補寫中進一步深化體驗,從而逐步地深入了解酒客們與孔乙己的思想與心靈,感受到孔乙己命運形成的多種原因,感受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激發(fā)學生同情心,進而珍惜今天幸福的讀書生活,好好學習,樹立遠大理想,報效祖國。
2.適當?shù)陌缪萆罨w驗
角色扮演是激發(fā)學生與角色共鳴的重要路徑,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適當?shù)亻_展扮演活動,使學生在扮演中與角色進行對話,產(chǎn)生共鳴,從而深化德育情感體驗。
例如,《孔乙己》中分“茴香豆”一幕,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感受到孔乙己的對話群體只有“孩子”,從而進一步感受到人情冷漠;再將之與今天和諧的人際關系進行比照,教育學生學會感恩。
總之,語文課程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情感資源,語文教師要善于成為學生的引路人,拓展語文教學功效,使德育情感雨露滋潤學生心田,培養(yǎng)德才雙馨的高素質人才。
作者單位:山東省棗莊市第十五中學(277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