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試論古代漢語中的非漢語詞匯

2018-03-07 10:23:19姚舟
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 2018年8期
關鍵詞:古代漢語漢族佛教

姚舟

(南充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南充 637000)

近年來,語言學的研究出現(xiàn)了一些趨勢,其中一項就是由單一的語言研究轉變?yōu)槎喾椒ǘ嘟嵌鹊难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少數(shù)民族對整個中華文化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從少數(shù)民族分布狀況來看,大雜居小聚居是基本特征,中國歷史的發(fā)展過程實際上就是漢族與各少數(shù)民族不斷交流融合的過程,因而這一獨特的歷史背景也決定了研究古代漢語就必須要重視其中的非漢語詞匯。

1 古代漢語中非漢語詞匯的詞源

1.1 上古時期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如果追溯有文字可記載的歷史大約有四千年。如果要對語言文字出現(xiàn)的確切年代做一個界定,從目前的研究來看尚無法定性。但從遠古時期漢語的記載來看,仍舊可以發(fā)現(xiàn)非漢語詞匯的一些蹤跡。漢族自古就與周邊地區(qū)有著交流往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 “行人”是專門負責接待外賓的官職,《禮記》里也記載周代時期有專門記錄不同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語言的官員。由此可以看出,上古時期的統(tǒng)治者們已經(jīng)十分重視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因而非漢語詞匯很早就出現(xiàn)在漢語之中。例如“劍”這一詞匯,中原地區(qū)本沒有這種武器,而根據(jù)郭沫若的《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中,“劍”是西北地區(qū)的武器,因而屬于外來詞匯的一種,不是漢語中本來就有的詞匯,相關的記載在《史記》、《正義》等古籍中也能找到。除了這些詞匯外,上古時期漢語中的外來詞匯有很多來自匈奴。漢代時期,中原政權與匈奴之間交往密切,既有戰(zhàn)爭,也有文化往來,最終匈奴一部分與漢族融合,一部分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不知蹤跡。來自匈奴的非漢語詞匯有很多,例如“胡”字,胡是匈奴人的自稱,意思大致和“人”差不多;“單于”則是匈奴王的稱號,“閼氏”是匈奴的王后,也是單于的正妻,有時也寫作“煙支”,造成表述不同的原因尚未有定論。

1.2 中古時期

中古時期,非漢語詞匯受到佛教的影響比較大,大多來自佛經(jīng)翻譯所帶來的詞語,以及與古印度交往中所帶來的外來詞匯。在這一時期,古代漢語中的非漢語詞匯大量增多,涉及到的內(nèi)容也更加多方面、多層次,由此也可以說明民族之間的交往上升到多個角度,不再是單一的表層文化,更多的已經(jīng)涉及到文化的各個方面。

首先是佛教的影響。中國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佛教雖然不是本土宗教,但佛教有著極大的包容性。在傳入中國后,佛教與中國本土文化相結合,成為世俗化宗教的典范。長久的發(fā)展,佛教文化已經(jīng)與中國文化緊密相連,我們甚至可以說沒有任何一種外來文化可以像佛教文化那樣與中國社會緊密結合起來,從而具有極強的生命力。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涉及到哲學、心理學、歷史學等許多方面的內(nèi)容,而佛教用語同樣引人矚目,對漢語語言的發(fā)展有著深遠影響。從佛教傳入的歷史軌跡來看,早在東漢時期佛教詞語已經(jīng)傳入,但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才真正興盛。佛教詞匯傳入中國主要有三個階段,一是東漢時期通過西域翻譯佛教經(jīng)典;二是從印度等地的僧人到中國來傳教,將佛教詞匯傳入;三是玄奘取經(jīng)后的傳入。從總體上看,這一時期非漢語詞匯的傳入與佛經(jīng)的翻譯以及僧人們的傳教有著密切聯(lián)系,佛經(jīng)中的故事也豐富了漢語詞匯、語言表述等方面的內(nèi)容。常見的如“六度”、“三毒”、“剎那”等等,這些都屬于佛教詞匯,可以說古代漢語中的佛教詞匯數(shù)不勝數(shù)。佛教在中國的發(fā)展有著深厚的歷史,隨著佛教與中國社會的不斷融合,很多佛教詞匯也逐漸有了更多層含義,不僅僅局限在宗教意義層面,乃至后人把很多詞匯都看做了常規(guī)的漢語詞匯,例如 “世界”“境界”“煩惱”等等。從東漢開始,中國對佛經(jīng)的翻譯工作一直持續(xù)到宋元時期才逐步消減下來,從事佛經(jīng)翻譯的古代學者有很多,如安世高、鳩摩羅什等等,他們不僅為佛教文化與中國文化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更是對古代漢語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們今天看到的佛經(jīng)有些易懂,有些仍舊深奧,其實在翻譯之處,佛經(jīng)的翻譯難度遠比我們想象的要艱難許多。作為一種外來文化,佛經(jīng)中的很多詞語、語句等都無法用漢語詞匯來直接翻譯,只能通過音譯轉換成漢語,如“般若”“菩提”等等。雖然這些詞匯在通用漢語中一般很少使用,但仍然可視為漢語語言中的重要成分。

其次,中古時期漢語中的非漢語詞匯還有很多少數(shù)民族的獨有物品,在戰(zhàn)亂、民族融合之中,這些物品逐步傳入漢地,也有了自己的漢語名稱。例如 “蘇幕遮”,這一詞匯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詞牌名,殊不知其實蘇幕遮最早由唐代傳入中國,是一種帽子飾物,見于西域少數(shù)民族舞蹈時所佩戴。

1.3 近古時期

近古時期,少數(shù)民族與漢族之間的交往更加密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少數(shù)民族掌握了統(tǒng)一政權,或是統(tǒng)治一些地區(qū),因而這一時期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之間的交往既有戰(zhàn)爭,也有和諧交流的一面。契丹、女真、蒙古、滿族是這一時期最主要的少數(shù)民族,分別建立了遼、金、元、清。在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時期,政治上的優(yōu)勢使得少數(shù)民族文化在中原地區(qū)深入的傳播開來,少數(shù)民族詞匯自然會融入到漢語語言之中。但是由于漢語語言的主導性,不少少數(shù)民族都自覺的選擇了漢化。很多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者為了更好的鞏固政權,不得不任用大量漢族官員,并且主動地去學習漢語,因而雖然有很多少數(shù)民族語言出現(xiàn),但最終仍然是漢語為主導,少數(shù)民族則為漢語語言增添了更多的詞匯容量。

契丹語,契丹族建立了遼國政權,契丹貴族崇尚漢族文化,在學習漢族文化的同時,也將一些契丹詞語帶入了漢語語言之中。例如“可汗”,是契丹族的首領;“猛安”,指的是契丹的部落。女真語,女真與滿族有著很深的聯(lián)系,學界不少人認為女真族是滿族的源頭之一。女真族政權全盛時期建立了金國政權,但女真族的文化影響到漢族文化的并不多,因而對漢語詞匯的影響不是很大。蒙語,蒙古族是草原游牧部落,是游牧文化的代表,成吉思汗統(tǒng)一了蒙古各族部落,建立了蒙古帝國。蒙語屬于東胡后裔語言的分支,到元朝政權正式建立后,漢族與蒙古族之間的接觸更加頻繁,統(tǒng)治者為了更好的維護政權,不得不任命漢族官員、學習漢族文化,很多蒙語詞匯也隨之融入到漢語之中。例如“那達慕”,指的是蒙古族運動會,十分盛大;“敖包”,指的是路標,也有借指山神居住的地方;“安答”,意思是兄弟、朋友。這些詞有些雖然并不經(jīng)常使用,但是也成為了漢語中的專有詞匯,是古代漢語中非漢語詞匯的典型例子。滿族,滿族建立了清朝政權,雖然滿語是滿族的母語,但是出于統(tǒng)治需要,清朝統(tǒng)治者不得不使用漢語,以至滿語逐漸衰落,到最后幾乎湮沒在歷史之中。清王朝統(tǒng)治了近三百年時間,但由于幾乎沒有使用過滿語,導致滿語進入漢語的詞匯并不是很多,而隨著清王朝滅亡后,這些詞語更是很難見到,只有很少的專有詞匯進入了漢語詞庫之中。例如“牛錄”,是一種軍事組織的名稱;“阿瑪”,是滿語中父親的意思;“額娘”,滿語中指母親;“薩其馬”,一種糕點的名稱。但這些詞如今很少使用,只是作為一些專有名詞存在于漢語之中。

2 古代漢語中非漢語詞匯中的文化融合

語言的交互影響所體現(xiàn)的是一種文化的融合,當一種語言吸收另一種語言時,往往會用自己的語言習慣來改變被吸收的語言習慣。古代中國各民族在交往的過程中,漢語在吸收非漢語詞匯的同時,也在用漢語的習慣來改變這些少數(shù)民族詞匯,以此讓非漢語詞匯更好的融入到漢語語言之中,使其成為漢語的一部分。這種影響不僅僅體現(xiàn)在語義、語法,同樣對語音乃至漢字的表述形式上都有影響。

古代漢語中的非漢語詞匯是文化融合的表現(xiàn),這種融合表現(xiàn)在內(nèi)容與形式兩個方面。

首先在內(nèi)容方面,民族交往是不同文化的交往,不同的文化交往也是不同事物的碰撞過程,古代漢語中的很多非漢語詞匯實際上都是吸收了來自于少數(shù)民族的概念,如“般若”“薩其馬”等等。從語義的層面來說,漢語中本來是沒有這些詞匯所相對應的事物的,但是隨著民族文化的交流,來自異域的事物出現(xiàn)后,自然也就有了相對應的詞匯產(chǎn)生,這些詞匯大多是直接音譯,加上漢語的語言習慣融合而形成的。

其次在形式上,最直接的改變來自于語音的變化。來自少數(shù)民族的詞語受到不同語系背景的影響,很多詞匯在發(fā)音上并不能符合漢語的語言習慣,因而古代漢語在吸收這些詞匯時,雖然很多是音譯,但并不是直接的音譯,而是根據(jù)漢語的語言習慣而進行深層次的改造。這種改造會使得非漢語詞匯更好的與漢語語言融合,漢語語音的一大特色是音調(diào)的變化,而一些少數(shù)民族詞匯在原有的發(fā)音中并沒有鮮明的音調(diào)變化,因而與漢語的融合首先就需要確定不同的聲調(diào),再根據(jù)含義來確定相對應的字詞,以完成轉化。

3 結語

語言是人類歷史文明發(fā)展的見證,中華民族多元一體,作為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對于語言研究自然也應當從多元化的角度來進行。語言是民族文化的代表,記錄了一個民族、文化的發(fā)展,是延續(xù)歷史的橋梁。研究古代漢語中的非漢語詞匯對于整個漢語語言的研究有重要意義,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正確的面對這些詞匯,規(guī)范的使用詞匯,才能真正讓漢語語言不斷延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閆慧穎.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古代漢語教學[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7(2):98-99.

[2]王仲軻.古漢語中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多視角研究綜論[J].焦作大學學報,2017(2):34-36.

[3]牟青.古代漢語詞類活用的類型及規(guī)律——以《論語》為例[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7(2):86-89.

[4]李春玲,王靜.古代漢語兼詞之定位研究述略[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2017(6):128-133.

[5]康振棟,王健.古代漢語“可以”的歷時演變略考[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18(2):110-114.

猜你喜歡
古代漢語漢族佛教
國清榮
當代作家(2023年6期)2023-07-20 18:33:08
《世說新語》與兩晉佛教
天中學刊(2022年2期)2022-04-27 06:03:56
如何學習掌握古代漢語詞義*——何九盈先生《古漢語詞義叢談》評介
留學生古代漢語教學設計探索——以《遠水不救近火》為例
佛教藝術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改成漢族的滿族人
國家視野中的河湟漢族
提升學生在古代漢語課堂中參與性的應用對策
論佛教與樸占的結合
高密市| 苍山县| 通河县| 阳朔县| 吴堡县| 平谷区| 汽车| 陆丰市| 盐边县| 东丽区| 岳普湖县| 上林县| 高阳县| 屏南县| 高雄县| 阿巴嘎旗| 宜州市| 温泉县| 大余县| 宁陵县| 霍城县| 龙泉市| 蕉岭县| 永定县| 衡阳县| 绥宁县| 华宁县| 潞西市| 聂荣县| 高密市| 黑龙江省| 乌拉特中旗| 青岛市| 河间市| 台中市| 永宁县| 古蔺县| 会宁县| 胶南市| 玉溪市| 玛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