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華,徐彩玲,胡 銘,徐翠福
(江蘇省徐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江蘇 徐州 221000)
癲癇是臨床較為多發(fā)的神經系統病變之一,主要特征為腦部神經元過度放電引起的突然反復、短暫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常,可通過藥物治療控制病情,但極易受到外界刺激復發(fā),因此需要長期甚至是終身規(guī)律服藥[1-2]。癲癇患者長期病程及反復發(fā)作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同時對無法預測的發(fā)病時刻擔心,嚴重影響到患者人際交往,甚至引起其認知、軀體運動等功能障礙,生活質量明顯下降[3]。為改善患者身心狀態(tài),提高其生活質量,尋找有效的護理方法顯得尤為重要。2015年7月—2016年11月我院對癲癇患者給予程序化護理,獲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上述時期在我院進行治療的90例癲癇患者,均經腦電圖檢查確診,患者年齡18~60歲;認知正常;學歷初中及以上;可有效配合治療、復診及隨訪;患者知情同意本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認知或智力障礙,不能進行有效溝通者;精神系統病變者;代謝、內分泌、血液系統以及較嚴重的心肝腎功能障礙者;運動功能受限者;妊娠或哺乳期者;依從性差,不能有效配合治療者;中斷治療者。將患者隨機分成2組:對照組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齡22~57(40.2±3.4)歲;病程(4.1±0.2)年(4個月~8年);全身強直痙攣發(fā)作16例,復雜部分發(fā)作12例,單純部分發(fā)作7例,失神發(fā)作5例,肌痙攣5例。觀察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齡24~55(40.6±3.1)歲;病程(3.9±0.2)年(3個月~7年);全身強直痙攣發(fā)作17例,復雜部分發(fā)作13例,單純部分發(fā)作7例,失神發(fā)作4例,肌痙攣4例。2組性別、年齡、病程以及病變類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則給予程序化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2.1 護理評估 對患者的一般情況、用藥情況、過敏史、健康狀況、癥狀體征、心理狀態(tài)以及患者對疾病知識及應用藥物的了解程度進行整體評估。
1.2.2 護理診斷 根據患者的評估信息針對性地找出患者需要幫助、解決的護理問題:①清理呼吸道失敗,多是因患者喉頭痙攣或是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較多引起的;②氣體交換受阻,多為病變發(fā)作時間較長,致使誤吸;③受傷危險,患者突然間意識喪失,驚厥、抽搐,長時間發(fā)作可引起;④窒息危險,多由于意識喪失后喉頭痙攣或是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較多引起;⑤知識缺乏:多是因缺乏獲得信息途徑,誤解信息所致;⑥自我形象紊亂,與心理障礙、藥物依賴有關[4];⑦生活自理缺陷,多與病變持續(xù)狀態(tài)密切相關;⑧并發(fā)癥,包括腦水腫、水電解質紊亂、酸中毒等。
1.2.3 預期目標 患者呼吸道通暢,能夠進行良好的氣體交換,呼吸保持平穩(wěn),無發(fā)紺發(fā)生;患者及家屬可在癲癇發(fā)作時給予相應的防護措施,避免患者身體受傷;無誤吸發(fā)生;患者對病變有明確了解,知道病變發(fā)展、治療及預后;可采取及時有效的防護措施,遠離誘因,預防發(fā)作,配合治療;能夠正確面對病變,注意維持自我形象;生活可得到滿足,能以平常心態(tài)接受護理人員的各項幫助;護理人員可及時發(fā)現并發(fā)癥發(fā)生。
1.2.4 護理計劃和護理措施 ①清理呼吸道失敗:對患者全身狀況進行評估,每天保證2 000 mL以上的水攝入。抽搐發(fā)生時,取平臥頭側位,松解患者領扣,取出假牙,應用舌鉗避免舌后墜引起呼吸道阻塞,防止發(fā)生窒息。間隔2 h對患者進行翻身、拍背、吸痰處理,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及醫(yī)囑給予霧化吸入治療,必要時可給予氣管切開術及吸氧治療。②氣體交換受阻:對患者呼吸困難程度、血氧飽和度[Sa(O2)]及發(fā)紺程度進行評估。癲癇發(fā)作時放置患者平臥頭側位,松解領扣,清除口腔及鼻腔內分泌物,可給予吸痰處理,按照醫(yī)囑服用解痙藥物,條件允許可監(jiān)測患者Sa(O2),進行血氣分析及心電圖檢查。③受傷危險:對患者意識喪失程度、病變發(fā)作時間進行評估,囑患者有前驅癥狀表現時即刻平臥,發(fā)作時忌對患者肢體進行大力按壓,避免導致脫臼甚至是骨折,將壓舌板用紗布包裹后放入臼齒,避免咬傷舌頭,根據醫(yī)囑給予抗驚厥藥物。④窒息危險:對患者痰液黏稠度及痰鳴音進行評估,患者處于昏迷狀態(tài)時使其平臥頭側位,鼻飼流質食物,準備氣管切開包等急救裝備,必要時給予吸痰,保證呼吸道通暢,每天進行兩次常規(guī)口腔護理,密切關注患者呼吸及病情變化情況。⑤知識缺乏:患者多對癲癇認識不足,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講解病情,共同討論病變過程,制定治療方案,告知其藥物治療的不良反應及必要性,并向其說明維持血藥濃度的重要性,囑其遵醫(yī)囑服藥,不可自行停藥或更改服用。囑患者定期復查,保持良好飲食及生活習慣,飲食清淡,不可暴飲暴食、過飽過饑,忌辛辣和煙酒;培養(yǎng)良好興趣愛好,開展自身適宜的運動和工作,保持愉悅心情。指導患者進行自我防護,注意安全,外出需有家屬陪同,避免劇烈運動,不可進行危險及重體力工作,保證周圍安穩(wěn)的環(huán)境,盡量避免誘發(fā)因素。⑥自我形象紊亂: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鼓勵、引導患者表達自我感受,認真傾聽,指導患者認識病變發(fā)作原因及誘因,詳細講解治療和預后的關系,給予患者情感支持,緩解其緊張、焦慮情緒,樹立治療的信心,使其能夠勇敢面對社會及人群。⑦生活自理缺陷:對不能口腔進食患者定時定量給予鼻飼喂養(yǎng),保證充足水分及營養(yǎng)攝入;按時清潔口腔、擦洗身體、翻身、按摩,給予患者寬松棉布衣服;掌握其排便排尿規(guī)律,及時清洗會陰部,保持干燥;保持床單整潔、干凈、干燥;注意保暖,預防感冒。⑧并發(fā)癥:對患者的意識、呼吸、脈搏及血壓等進行密切觀察,同時注意皮膚、大小便、黏膜等變化情況,了解實驗室檢查結果,為診斷醫(yī)師提供詳細的動態(tài)信息,及時發(fā)現并發(fā)癥。
1.3 觀察指標 ①生活質量評分:應用生存質量測量量表簡表(WHOQOL-BREF)通過問答形式對生理、心理、社會關系和環(huán)境幾個方面進行評定,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5]。②焦慮/抑郁評分:根據焦慮/抑郁自評量表(SAS/SDS)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分,兩個量表均包含20項,應用5級評分(0~4分)制進行評分,各項相加所得分數相加再轉化為百分制,分數越高則說明病變程度越為嚴重[6]。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兩獨立樣本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患者生活質量各項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護理后各項評分均較護理前明顯升高(P均<0.05),且觀察組升高程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1。
2.2 2組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護理后焦慮、抑郁評分均明顯下降(P均<0.05),且觀察組下降程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2。
癲癇是臨床神經科多發(fā)的慢性神經性病變,無明顯的、可預測性的發(fā)作規(guī)律,且病變發(fā)生時患者不能對自身行為進行控制,容易傷及自身甚至是他人,同時社會群體對癲癇認識不足,致使患者不能獲得應有的工作和待遇,甚至遭受到外界的歧視,這嚴重影響著患者的身心健康,進一步導致其生活及工作障礙,給患者自身、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帶來沉重負擔[7-8]。此前臨床對于癲癇的研究、探討主要是對治療方法的進一步完善和改進,以求最大限度地對病變進行控制和改善,而忽略了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隨著醫(yī)學模式的改變,臨床治療也越來越重視患者的身心健康恢復及生活質量的提高,在對病變進行控制的同時,更希望能恢復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以及社會交往,而優(yōu)良的護理在這一過程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表1 2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組別n社會關系護理前護理后tP環(huán)境護理前護理后tP對照組458.18±0.7810.64±2.243.1250.487.17±0.7910.67±2.150.4310.040觀察組458.12±0.4615.09±2.584.4420.0357.12±0.8514.97±2.333.1140.031t0.4213.1520.1423.333P1.2250.0151.2620.011
表2 2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分)
程序化護理模式是在臨床整體護理過程中以促進患者身心健康恢復為主要目的而開展的護理服務,具體護理行為是遵守護理評估-發(fā)現護理問題-明確護理目標-制定護理方案-開展護理措施-進行護理效果評價這一程序開展的[9-10]。程序化護理的重點是針對個體獨特需求進行,不是機械性地進行階段護理,而是對患者健康狀況進行全面、客觀地評估,主動發(fā)現患者自身存在的甚至是潛在的生理及心理問題,根據評估結果確定護理預期目標,并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和措施,在此基礎上開展護理工作,并對其護理效果進行綜合、動態(tài)的評價,根據結果不斷修訂計劃,有效保證護理工作的有效和連續(xù)性,以達到最終的護理目的,為患者提供完整的、規(guī)范的、系統性的服務[11-13]。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2組患者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各項評分均較護理前明顯升高,且觀察組升高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2組焦慮、抑郁評分均明顯下降,且觀察組下降程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這說明臨床應用程序化護理模式對癲癇患者進行護理,能夠有效改善預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同時也可有效消除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增強其自我面對以及面對社會和人群的自信心,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積極作用,臨床應用前景廣闊。
[1] 成月花,王紅,李雪芬. 隨訪護理對成人癲癇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護理學雜志,2013,28(23):70-71
[2] 王婷,王曉慶,劉丹,等. 延續(xù)護理對癲癇術后患者服藥依從性與自我效能感的影響[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12(29):1208-1209
[3] 楊秀華,徐翠福,胡銘. 隨訪護理對改善成人癲癇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及生活質量的作用[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24):135-136
[4] 毛丹,向鳳玲. 延續(xù)護理對癲癇患兒焦慮抑郁情緒及康復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 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6,32(6):929-930
[5] Tsutsumi A,Izutsu T,Kato S,et al.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Bangla version of WHOQOL-BREF in andult population in Dhaka,Bangladesh[J]. Psych Clin Neurosci,2006,60(4):493-498
[6] 黃媛. 護理干預對成人癲癇病人自我效能及生活質量與焦慮抑郁狀況的相關性影響[J]. 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4):280-281
[7] 李娟. 護理干預對成人癲癇患者自我效能及生命質量與焦慮抑郁狀況的影響[J]. 醫(yī)療裝備,2017,12(2):172-173
[8] 秦虹琴. 隨訪護理對癲癇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白求恩醫(yī)學雜志,2015,13(4):453-454
[9] 張小曼. 程序化護理對成年癲癇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醫(yī)藥衛(wèi)生,2016,2(11):32-33
[10] 何冰娟,任曉鳳. 計劃實施確認處置程序護理對惡性腦膠質瘤患者術后放化療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5,22(6):756-759
[11] 胡銘,楊秀華,管章蒙. 護理干預對成人癲癇患者生活質量及焦慮抑郁狀況的影響[J]. 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25(15):1698-1700
[12] 金晶,胡軻妤,邱成斌. 圍術期程序護理模式對降低脊柱側彎矯正術后并發(fā)癥的效果[J]. 醫(yī)學信息,2015,28(47):340
[13] 陳艷,毛桂珍,黃連欣. 綜合程序化護理干預對介入溶栓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 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25(27):3071-3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