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曉霞
[摘 要]語用訓練是閱讀教學的基本方向和準則,教材中每篇文本都蘊藏著豐富的語用訓練價值。只有真正地感知文本,洞察文本,掘文本之資源,急學生之所急,語用訓練才能真正促進學生語文核心能力的發(fā)展。提出要整體感知,聯系發(fā)現,開啟語用訓練之門;深入洞察,解構秘密,鋪設語用訓練之路;實踐練筆,遷移運用,搭建語用訓練之臺,從而夯實學生的語用訓練。
[關鍵詞]聯系發(fā)現;解構秘密;遷移運用;語用訓練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8)01-0073-01
《夾竹桃》是我國著名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所寫的一篇借物詠懷類散文,季老以其“質樸而不失率真”的語言風格、巧妙嚴謹的創(chuàng)作構思,將夾竹桃色彩明艷、極富韌性、引起幻想的特點展示出來,表達自己對夾竹桃深深的熱愛之情。其中,課文第5自然段作者將月光下的夾竹桃分別想象成為地圖、荇藻、墨竹三個畫面,以連續(xù)性的系列比喻,將自己對于夾竹桃的喜愛之情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這一段文字極富幻想,修辭手法運用精妙獨到,是基于語用教學理念下引領學生語言文字能力訓練的重要素材。
一、整體感知,聯系發(fā)現,開啟語用訓練之門
語用教學理念決定了閱讀教學不能始終停留在文本語段的語言內容上,而要積極轉化到文本言語形式和寫作策略上。因此,這一段文字的教學就不能僅僅感知月光下夾竹桃的特點,而應該關注作者是運用怎樣的方法描寫的。
因此,教師應該首先引領學生在深入實踐的基礎上,感知語段的主要內容,羅列出語段描寫的引發(fā)幻想的原因、由原因到內容的過渡以及分寫過程中所想象的三種事物。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再引領學生緊扣作者寫作的整體思路,讓學生在初步閱讀的過程中認識到作者運用了比喻手法,展現了幻想的內容。但教師不能止步于此,還要讓學生在聯系對比中發(fā)現,作者在描寫地圖、荇藻、墨梅的過程中所運用的比喻手法,已經與低年級學生單一化的比喻有了較大的發(fā)展。
這一板塊的教學,教師借助初讀感知的方式對語段的內容結構進行了深入的梳理,在初步洞察作者創(chuàng)作思路的基礎上,探尋比喻手法運用的獨特性和豐富性。這一過程,教師并沒有直接呈現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自主閱讀、自主對比的過程中探尋并發(fā)現,為后續(xù)的深入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深入洞察,解構秘密,鋪設語用訓練之路
語用訓練的核心是引領學生在深入感知的過程中,洞察言語形式所蘊藏的表達密碼,幫助學生在理解語言文字內在關聯的基礎上,掌握語言運用的技巧及其所形成的表達效益。這就決定了閱讀教學要引領學生深入到語言的內核之中,解構文本的語言密碼。
因此,在教學這一段時,教師還在引領學生將文中關于想象的語言提煉出來,讓學生感知其所使用的比喻手法與以往的比喻有什么不同,并能夠結合具體的語言闡述自己的發(fā)現。比如經過對比發(fā)現,作者每寫一種幻想,都是幾個比喻連用,且這些比喻之間都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系,而不是各自為政的。以“地圖”這一段為例,作者將月光下的夾竹桃想象成地圖,不同的影子就成了“亞洲”“非洲”大陸,空白的地方就成了“大?!?,而爬過的小蟲子就巧妙地看成了“輪船”。整個比喻包含了“亞洲、非洲、大海、輪船”等喻體,且都包含在相應統一語境之下,展現了文本語言之間的緊密聯系。
教學中,教師就應該將教學的關注點聚焦在語言內部的聯系上,為學生能實踐運用奠定基礎。
三、實踐練筆,遷移運用,搭建語用訓練之臺
所謂“訓練”,不僅要訓,更加要練。因此,在引領學生深入感知語言特質和寫作本質之后,教師就應該為學生搭建獨特的言語訓練的平臺,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高效發(fā)展。
在這一語段的教學中,教師還應引領學生運用“連續(xù)性的系列”比喻,想象補充還可以將月光下的“夾竹桃”想象成什么事物。雖然很多學生在前面板塊的學習中已經掌握了寫作的方法和言語表達的密碼,但這并不代表他們就能寫出精彩的文字。鑒于此,教師不能直接布置任務,而是先引領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在交流分享中認識到月光下的夾竹桃還可以想象成為山峰、足球、樹林等事物,然后再引領學生進行實踐。由此,學生才能有很精彩的表達。
在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開掘文本表達的空白之處,為學生搭建了扎實可感的實踐練筆平臺;另一方面,也要意識到學生在實踐練筆中不僅缺少方法的支撐,而且缺失內容資源的及時補給。因此,在習得方法的基礎上,教師應充分激活學生原有的思維活力,以幾個典型的情境為示范,豐富了學生的認知,使其明確了自己練筆的方向,為學生解決了言語練筆的燃眉之急。
總之,語用訓練是閱讀教學的基本方向和準則,教材中每篇文本都蘊藏著豐富的語用訓練價值。只有真正地感知文本,洞察文本,掘文本之資源,急學生之所急,語用訓練才能真正促進學生語文核心能力的發(fā)展。
(責編 韋淑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