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東
摘 要: 當前小語屆對“語用”一詞可謂情有獨鐘,這與近年來對語文課程本質(zhì)的重新思考與探索有關。有學者鮮明地提出語文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應分為本體性教學內(nèi)容和非本體性教學內(nèi)容,教學時要多關注本體性教學內(nèi)容。
關鍵詞: 語用訓練 小學語文 功利化傾向
語文本體性教學內(nèi)容指的是反映語文課程本質(zhì)特征的、有別于其他各門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包括語文知識、語文策略(方法)和語文技能。所謂非本體性教學內(nèi)容包括情感、態(tài)度、審美、價值觀教育、多元文化的學習、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等,這類教學內(nèi)容是由基礎教育各門課程共同承擔的。語文作為一門以“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理所當然地應該以本體性教學內(nèi)容——“語用”為目標展開教學。據(jù)此提出語文教師應向數(shù)學教師學習,一節(jié)課只抓住一個知識點,用三分之一的時間新授知識,三分之二的時間讓學生操練,按照“認識—實踐—遷移”這種理科學習的方式設計語文課堂的教學流程。于是現(xiàn)在我們看到了很多這樣的語用訓練課堂,例如《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片段:
師:請你說說,為什么說它是中心句?
生:因為后面的句子都是圍繞這句中的“自由”來寫的。倭瓜是自由的,黃瓜是自由的,玉米是自由的,蝴蝶是自由的。
師:你發(fā)現(xiàn)了這個秘密很好。大家發(fā)現(xiàn)這幾句還有什么特別之處嗎?
生:都有“愿意……就……”
師:請大家用“愿意……就……”這個句式說一說你自己的自由時光。(幻燈出示)
生:在我(放鴨子)的時候最自由。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愿意(放鴨子)就(放鴨子);愿意(攆鴨子)就(攆鴨子);愿意(休息)就(休息)。
……
初看這段語用訓練并無不妥,這段文字為“語用”學習提供典型的言語范式,有中心句與分句的練習,有“愿意……就……”這一句式的運用??杉毦坑X得不妥,教者不顧文本的整體語境和氛圍,將語言形式的學習隨意穿插在教學過程中,阻斷對課文內(nèi)容、作者情感的理解、感悟,不利于教學的流暢性、和諧美。雖說學習了“語用”,可明顯脫離了文本。語文哪有如此簡單?這種“認識—實踐—遷移”的做法把語文僅當成語言文字訓練,這種簡單技術化、功利化的傾向值得警惕。
對語文本體性知識的再認知,改變了一直以來以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為主要目標的教學模式,課堂上“語文味”濃了,對言語形式的關注多了。但“真理再往前一步就會是謬誤”,隨之而來的另一極弊端開始顯現(xiàn):有的語文課,通篇都是寫作技法的傳授,乍一聽,還以為是大學中文系的寫作概論課;有的語文課,文本感人肺腑,卻被為了“語用”而“語用”給綁架得失魂落魄……王崧舟老師一語中的:“放棄了情與境的語文學習是機械的語言文字訓練。”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老師通常將“語用”看做一個平面的存在,認為“只有實際運用了文字”才叫“語用”,只有看到立竿見影的語言文字訓練效果才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的工具性、本體性。這種觀念是造成現(xiàn)在小語課堂熱衷機械的語言文字訓練的根本原因。王崧舟老師認為“語用”的發(fā)生,一般經(jīng)歷這樣三個過程:一是環(huán)境和語用主體之間產(chǎn)生激蕩、互動,語用主體有了表達的欲望和思想,形成了“語用立意”。語用教學事實上是“隱形層次”,即看起來似乎與語用教學沒有任何關聯(lián),課堂上就是純粹的閱讀,閱讀的取向主要不在“寫作本位”,唯精神思想是取。這個層次無直接之用,亦無儲備之用,卻深刻影響語用主體的精神生命、思想靈魂,他把這個層次稱為“無為之用”;二是在表達欲望和思想的驅(qū)動下,語用主體在語言表達和意義建構之間產(chǎn)生激蕩、互動,形成某種表達邏輯,形成“語用構思”。在語用教學事實上是“柔性層次”,即根據(jù)文本的語用特征和個性,讓學生感受、理解一些基礎的語用知識和策略,積累一些基本的語用材料和碎片,但并不一定實際使用語言文字,他把這個層次稱為“儲備之用”;三是按照逐步明晰的語用構思,語用主體通過實際使用語言文字,將生命觸發(fā)的表達欲望和思想完全顯化,形成“語用表達”。語用教學事實上是“顯性層次”,即我們經(jīng)常在課堂上看到的讓學生實際使用語言文字,他把這個層次稱為“直接之用”。
這三個層次可以從作家的創(chuàng)作歷程得到印證。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中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眾W地利詩人賴內(nèi)·馬利亞·里爾克在《給一個青年詩人的十封信》中說:“請你走向內(nèi)心。探索那叫你寫的緣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盤在你心的深處;你要坦白承認,萬一你寫不出來,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這是最重要的:在你夜深最寂靜的時刻問問自己:我必須寫嗎?你要在自身內(nèi)挖掘一個深的答復?!薄@些都表明,作家的創(chuàng)作,總是由內(nèi)而外,即先有客觀現(xiàn)實的感發(fā)而產(chǎn)生的內(nèi)在情態(tài),然后通過語言表現(xiàn)出來,并不是先有言語形式后有言語內(nèi)容的。極端地說即使一個人沒有受過語言文字運用的訓練(幾歲的孩子就是最好的例證,他們是天生的詩人,可以說出未經(jīng)訓練的詩一般的語言),只要有“情動”就必有“辭發(fā)”,這是一些未受過專門“顯性語用”訓練的人能成為作家的原因。相反眾多受過“顯性語用”訓練的人卻未能成為作家。因此,語用教學絕不僅僅是顯性層次上的“直接之用”,閱讀可以促進“語用”,卻不可以成為“語用”尤其是“顯性語用”的附庸,我們不能將語用學習簡單技術化、功利化為語言文字訓練。
語用教學更不能只盯著“直接之用”這冰山一角,挖掘言語形式,發(fā)現(xiàn)滲透在其中的思想情感,只不過是提供語文學習方法的一種,但絕不是唯一的。我們更要聚焦“儲備之用”“無為之用”,“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這才是掩藏在海水中的冰山基座。沒有情感的語用訓練不過是無病呻吟,沒有思想的語用訓練不過是人云亦云,言語形式再光鮮,也不過是金玉外表下的敗絮,沒有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