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工作是重要的宣傳文化陣地,是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載體。要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出版導向和價值取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正確處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要堅持質量第一,把多出優(yōu)秀作品作為出版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加強選題策劃,抓好原創(chuàng)出版,加大高質量出版物的有效供給,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要弘揚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積極適應數字化網絡化發(fā)展的新趨勢,深化出版領域改革,加快傳統出版和數字出版融合發(fā)展,加快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出版企業(yè)制度,推動我國出版業(yè)不斷做大做優(yōu)做強。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參觀第24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
一部文藝作品可以引導人心、引領人心,也能改變人心,這就是文學的力量。
——作家周梅森認為,文學應該始終站在社會的現場。
拍這部電影不是我吳京有多牛,而是中國人的骨子里都是愛國的,只不過我用《戰(zhàn)狼》這種方式表現出來,把熱情點燃了而已。
——有觀眾認為電影《戰(zhàn)狼2》全程“燃爆”,戳中了愛國情懷。對此,吳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要讓他們覺得值回票價。
有的照片在視覺上有意義,有的照片在內容上有意義,一位優(yōu)秀的報道攝影師應努力將兩者結合在一起。
——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攝影師瑞澤(Reza)如是說。
戲劇遠不只是對現實生活的外部模仿,遠不只是廉價煽情和嬉戲耍鬧,也遠不只是形式展現和技藝炫耀——鴻篇巨制不是藝術精品的必要標志,“視聽盛宴”有時候可能只是“心靈快餐”——戲劇的本質是詩!
——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王曉鷹認為,戲劇演出中蘊含的詩情、詩意、詩化意象、詩性思想,永遠是最溫暖、最有關感,也最有震撼力和啟發(fā)性的藝術魅力之所在。
電視節(jié)目是講好中國故事、展示當代中國形象的重要載體。讓群眾在電視節(jié)目中挑大梁、唱主角,有一千種、一萬種方法,但以親民的角度切入,主動提供平臺,自覺折射人民生活情狀、社會價值,卻是踏實而有效的。
——《光明日報》評論綜藝節(jié)目如何暖人心。
喜劇的一個特點就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一定是在情理之中,不能胡來;但也一定是意料之外,觀眾才能笑。觀眾的智慧高于你了,他就不笑了。就是在猝不及防的時候,他才會笑,這個猝不及防就是節(jié)奏。
——演員范偉認為,節(jié)奏感是喜劇的生命線。
2016年我國各媒介綜合閱讀率為79.9%,較2015年略有提高。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68.2%,提高4.2個百分點;成年國民手機閱讀率為66.1%,提高6.1個百分點。國民圖書閱讀率為58.8%,提高0.4個百分點;未成年人圖書閱讀率為85.0%,提高3.9個百分點。
——《2016年新聞出版產業(yè)分析報告》顯示,手機閱讀率繼續(xù)攀升,此外,國民聽書率達到17.0%,“聽書”正成為國民新興閱讀的重要方式之一。
關于曲藝人,不能光有熱度,更要有態(tài)度。這個態(tài)度,就是行風,就是要講究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對民族的價值觀負責,不能因為公眾人物的劣行破壞了社會的公德。
——姜昆堅信,只有曲藝人以崇德尚藝來要求自己,曲藝事業(yè)才能興旺發(fā)達。
對于剛開始涉足閱讀的孩子而言,“文學”這個概念過于嚴肅而抽象,容易令他們望而生畏,而漫畫以影視分鏡敘事的畫面呈現方式,將抽象的文字內涵轉化為美妙的視覺體驗,讓孩子們先接受文學的美,愛上文學,進一步開始閱讀真正的文學。
——《中國卡通》雜志執(zhí)行編輯關云勻認為,漫畫是孩子與文學之間的橋梁。
在新詩推進、演化的過程中,曾被宣布“死去”的舊體詩詞并未從人們的視野里消失,而是持續(xù)地表現出相對活躍的態(tài)勢,與中國新詩“如影隨形”,從而在百年中國文學版圖上構筑了一道別樣的風景。
——正值中國新詩誕生百年之際,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張?zhí)抑奕缡钦f。
任何故弄玄虛、嘩眾取寵的語言,造句,不能誠實表達出最準確意思的寫作,都是我不想要的。假如寫得百分之百的“達意”,那么我寧可不要“傳神”,首先雪中送炭,再升華為錦上添花。中國很多作家都不先求“達意”,寫得很“飛”,但落不了地。
——小說家嚴歌苓認為,傳神是錦上添花,達意是雪中送炭。
一部“好電影”應當具備三點特質:其一,主流價值,包括主流的思想價值、倫理價值和情感價值;其二,影院強度,就是影片故事的新穎度、情節(jié)和人物的極致感、視聽沖擊力和感染力具有不可替代性;其三,工匠精神,就是電影制作和創(chuàng)作各個環(huán)節(jié)要精益求精。
——《2017中國電影藝術報告》如是說。
寫生并不是“直接”面對對象,是在作者和自然之間加進了一種模式和思想,換句話,寫生是文化。當前大面積地提倡以不造成各種簡單方式的模仿,不造成師生或朋友之間的習染,不造成自覺不自覺謀求各種捷徑的寫生為好。
——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教授劉建平談寫生文化:人對這個世界的觀察多種多樣,寫生是其中一種。
決定藝術者,首當才情與性情——以后天的性情揮灑先天的才情。技術遠在其次。多少人孜孜砣砣于技術的磨練,終有工匠的精微,卻無神性的靈光,難成大器。
——作家陳世旭談才情與技術的關系。
輯/耿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