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寧
[摘 要]高校在專業(yè)知識傳授和社會主義價值引領上尚存在一定的脫節(jié)現(xiàn)象,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本文嘗試從解析“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入手,著力構建兩者協(xié)同育人體系的“大思政”格局,為整體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思路。
[關鍵詞]課程思政;大學生;協(xié)同育人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8)01-0122-03
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新中國建立以來,黨中央就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大學實現(xiàn)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任務之一。1978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發(fā)布《關于加強高等學校馬列主義理論教育的意見》,明確提出高校馬列主義課的任務、地位和作用。1994年,為適應當前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加快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步伐的新形勢的要求,中共中央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2004年中共中央針對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等問題,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長期以來,高校已經(jīng)在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方面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上取得了許多創(chuàng)新成果。
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陣地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依然存在脫節(jié)現(xiàn)象,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屬性沒有得到完全體現(xiàn),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存在脫節(jié)現(xiàn)象;二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沒有得到完全體現(xiàn),思政課程和思政教育存在脫節(jié)現(xiàn)象;三是大學“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理念沒有得到完全體現(xiàn),專業(yè)教師隊伍和思政工作隊伍存在脫節(jié)現(xiàn)象。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為新時期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即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把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將學科資源、學術文化轉化為思政育人資源,推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協(xié)同育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一、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困境與創(chuàng)新思路
改革開放近40年來,雖然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在這方面也做了許多創(chuàng)新和探索,但教育效果仍然面臨著許多困境。筆者認為,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不強的根本困境在于教育對象的特點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方興未艾,自媒體時代已經(jīng)興起。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對青年大學生的行為、習慣帶來了全新變革。信息時代的飛速變化導致每隔5年甚至3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眾群體,即95后甚至00后大學生的關注點、受眾結構、接受習慣會發(fā)生顛覆性變化。95后和00后大學生有他們自己更加獨特的認知方式,他們的感覺、知覺、思維、情感、意識以及心理與以往的教育對象有較大的不同,他們有更加先入為主的思想認識,不再僅僅滿足于個人尊嚴的獲取、個性的彰顯、能力的發(fā)展、需要的滿足等個人訴求的實現(xiàn),他們有著更為充滿個性的多樣需求。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方式和方法方面的主要問題呈現(xiàn)為過多地依靠理論灌輸法,忽略了學生的個體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逐漸脫離大學生實際,對學生群體的變化反應相對遲鈍,只是被動地做一些微調,沒有積極主動的進行系統(tǒng)應對,致使教育過程受到?jīng)_擊,教育效果打了折扣。這些問題將更為突出的體現(xiàn)在00后大學生群體中。因此,深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為當前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
創(chuàng)新發(fā)展是破解困境的唯一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原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兩只輪子”發(fā)生了重大變革,為今后一個時期內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根據(jù)管理學中關于創(chuàng)新成功的理論,要實現(xiàn)創(chuàng)新就必須要在整合管理、制度突破、激勵性治理、包容性文化、創(chuàng)新教育培訓和獨特范式等六個方面實現(xiàn)創(chuàng)新。
整合管理就是為滿足各方需求而進行協(xié)調以達到預期目的的過程。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涉及高校全體教職員工、各個職能部門,需要打破原先思政教育屬于學生工作部或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部的思想壁壘和制度障礙,從高校全局高度進行整合協(xié)調。
制度突破是造就人才、推動教育新模式產(chǎn)生的核心要素,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的最主要動力。我們要加強制度創(chuàng)新,有效推動、激勵創(chuàng)新的內在動力,為進一步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奠定制度基礎。
激勵性治理能最大限度調動廣大教職員工參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激勵機制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值得探討的課題,每位教職員工都有自身特點,要設計和運行一套適合教職員工特點的激勵系統(tǒng),才能更好的解決動力問題。
包容性文化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能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實現(xiàn)大學生的思想意識水平提升和個性特征齊頭并進的兩者融合。
創(chuàng)新教育培訓,要注重對參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體教職員工進行教育培訓,灌輸和強調教師在大學“傳道授業(yè)解惑”,特別是“授業(yè)”過程中的重要性,并注重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集中進行案例的互相交流研討。
獨特范式即高校要針對學生的不同個性特點、專業(yè)特征進行有針對性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盡最大努力實現(xiàn)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私人訂制”,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二、推動“思政課程”創(chuàng)新,提升顯性思政育人的有效性
高校應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價值引領中的核心地位,著力提升思政課的育人有效性。
一是要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作為教學的中心內容,課程教學要做到三個堅持:堅持歷史厚重感和現(xiàn)實敏銳性相統(tǒng)一,著力提升課堂吸引力;堅持理論教育和實踐實訓相統(tǒng)一,提升教學說服力;堅持校內整合與區(qū)域協(xié)同相統(tǒng)一,以“整合力”提升“思政課程”的“核心力”,特別注重 “把理論融入故事,用故事講清道理,以道理贏得認同,以悟道取代灌輸”,使“思政課程”教學更加貼近當前95后和未來00后大學生的需求。endprint
二是要推動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在“思政課程”教學中,首先要注重以黨建為引領,做到將黨性教育滲透到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注重發(fā)揮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以“紅”字貫穿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展看紅色經(jīng)典、聽紅色一課、頌紅色黨史、尋紅色之根等實踐活動;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舉辦“先鋒講壇”,用勞模事跡鼓勵大學生做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率;將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滲透到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運用中國哲學導讀《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用中國儒家、道家文化解讀“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等課程,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是大力創(chuàng)新試點課程。深化“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模式改革,如上海高校將“大國方略”作為高?!靶蝿菖c政策”課改革試點課程,上海大學“創(chuàng)新中國”、上海財經(jīng)大學“經(jīng)濟中國”、東華大學“錦繡中國”、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智造中國”、上海對外經(jīng)貿大學“人文中國”、華東政法大學“法治中國”、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交通中國”等“中國系列”品牌課程的相繼推出,當然成了學生“秒搶”的課程。通過形式方法的創(chuàng)新,既讓學生們全面而深刻地從理念和現(xiàn)實兩個層面了解國家的建設,提升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更大大增長了學生們的視野和見識。而在課程迎來好評如潮的同時,學生們也有了內心深度的思考。
三、建立“課程思政”體系,強化隱形思政創(chuàng)新育人手段
專業(yè)課程教學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具有相同性,同時,教師是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zhí)政的堅定支持者,負有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重要責任,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屬性要求,但長期以來卻不同程度存在著“兩張皮”現(xiàn)象。因而“課程思政”成為有效發(fā)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罢n程思政”要求突破專業(yè)課程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壁壘,把對兩者的學習變?yōu)橐粋€協(xié)調同步、互促互進的過程。
首先要找準“課程思政”的著力點。黨員教師應成為“課程思政”的先行者,高校黨委要積極發(fā)揮各教師黨支部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教師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以黨組織生活為平臺,在黨內組織教師黨員對如何立足課堂主陣地,用好教學主渠道,探尋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途徑開展大討論,并開展征集“課程思政”教學改進方案的活動。黨員教師可結合所授課程,以突出強化大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科學素養(yǎng)、人文情懷、生態(tài)文明和工匠精神等內容,以體現(xiàn)知識、技能、價值觀為主題,滲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其次要擴大“課程思政”的輻射面。發(fā)揮黨員教師的輻射引領作用,高??梢约訌娊虒W團隊建設作為抓手,鼓勵各教學團隊開展以“課程思政”為主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研討,將一批得到課堂教學印證的優(yōu)秀“課程思政”案例作為課程改革項目固化下來,并及時更新課程教學大綱,構建具有思政育人元素的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同時高校可依托教學團隊,對青年教師進行思政育人的教學素養(yǎng)指導,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四、著力構建“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xié)同育人體系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構建“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xié)同育人體系,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高校要從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教學管理的制度建設入手,加強學校教務處、學生處、人事處等職能部門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專業(yè)教師隊伍的整合協(xié)同,進一步構建規(guī)范的“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xié)同育人體系。
(一)建立“課程思政”的課程改革制度
從調整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入手,對課程進行修訂。首先在課程教學大綱的制訂過程中,要求專業(yè)教師對教授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定位、教學目標、教學效果、教學內容以及課程實驗實踐進行重新審視,要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在課時分配中明確思政教育內容的講授時間。其次在教學過程中,組織教學督導隊伍針對具有思政教育元素的課程進行專項督導聽課,在學生評教中,對專業(yè)教師“課程思政”部分進行專項評分,努力從教學工作層面對“課程思政”提供機制保證。最后,教育管理部門依托各類教學水平評估或專業(yè)認證,把“課程思政”的實施情況作為重要評估內容進行考察,鼓勵優(yōu)秀“課程思政”案例參加各級教學成果獎的評選,提升教師參與“課程思政”教育的積極性。
(二)堅持“思政課程”的課程建設標準
一方面,2015年教育部印發(fā)了《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對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組織管理、教學管理、隊伍管理、學科建設和特色項目等共22個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課程建設標準,并確立了對應的責任部門。在此基礎上,高校要建立起備課、聽課制度以及教學內容和教學質量監(jiān)控制度。一方面,要將思政課教育貫穿學生生活學習的全過程。依托分團委、學生會、學生黨組織、理論社團等學生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舉辦知識競賽、主題征文等活動鞏固思政課教學成果,最大限度的把思政課教育延伸到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來。另一方面,高校要整體推進高校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思政課教師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和心理咨詢教師等隊伍建設,抓好教育培訓,強化實踐鍛煉,健全激勵機制,不斷加強隊伍建設。
(三)固化“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協(xié)同育人體系
高校要探索建立“大思政”育人格局,探索建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導委員會,各職能部門相互配合,落實思政理論課教育教學、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ǎng)、科研立項、社會實踐、經(jīng)費保障等各方面政策和措施。如在黨務部門中,由黨委組織部和黨委宣傳部牽頭,探索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納入黨建工作和意識形態(tài)工作中。再如在行政部門中,由教務處牽頭,對“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建設標準提出具體要求;由人事處牽頭,對師資隊伍的聘任、考核方面增加“課程思政”的要求;由科研處牽頭,加強高校教師對“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創(chuàng)新研究;由學生處牽頭,加強大學生思政“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的對接。又如在各二級教學單位中,建立由書記、院長任組長,分管教學副院長、副主任和分管學生工作副書記任副組長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小組,整體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 參 考 文 獻 ]
[1] 高德毅.課程思政:有效發(fā)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
[2] 顧堅男.習近平系列講話精神對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幾點啟示[J].教育教學論壇,2016.
[3] 張世欣.試論馬克思主義思政教育思想的歷史演變[J]. 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01.
[責任編輯:鐘 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