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培升
去大茅山,最應(yīng)該去的是梧風(fēng)洞峽谷,而去梧風(fēng)洞峽谷最值得一看的是那里的水那里的瀑布。梧風(fēng)洞峽谷是泉潭瀑與森林生態(tài)景觀的完美結(jié)合,那一泓碧水自遠(yuǎn)處的筆架山傾瀉而下,仙女潭、奇石灘、五花海、天鵝潭、河馬潭、觀音瀑、銀河飛瀑、天鵝瀑……似景從天來,穿谷而過,有瀑布,白練如玉;有深潭,青蔥如翠,純得讓你一陣陣地激動。
走進(jìn)梧風(fēng)洞峽谷,漫步于山林溪流之間,吮吸大自然的精華,確能讓人心肺通達(dá)、心靈凈化。兩岸蔭天蔽日,是高大挺拔的水杉、柳杉、紅豆杉、香果樹等排列兩邊,還廣泛分布著國家二級珍貴樹種花櫚木和鵝掌秋,郁郁蔥蔥。
“掛流三百丈,噴壑?jǐn)?shù)十里”的“三層樓”大瀑布高達(dá)20多米,從藍(lán)天白云里飛瀉而下,在重重疊疊的山峰間,好似云霧環(huán)繞,真有點“仙人”下凡之境。順著山腳而走的溪溝靜靜躺臥著,是那樣的溫柔纏綿;那一株株剛勁挺拔的參天古松,直刺青云,猶如一個巨人的手臂撐著整個天穹。
我們徒步到了高高的“觀音瀑”下。站在溪流對岸遠(yuǎn)觀,可見瀑布的水體就像是觀音菩薩手持凈水瓶,在向人間播撒福祉,奔流直下的瀑布就是觀音的甘露。也聽身邊的當(dāng)?shù)厝苏f,在觀音瀑布下面有道彩虹,每當(dāng)晴天九、十點鐘的時候,這道彩虹就會準(zhǔn)時赴約,非常特別,而且它會隨著人們的視線上下移動。我站在水花飛濺、似霧似仙似玉帶飄逸的瀑布前仰望,沒有看見觀音,也錯過彩虹的出現(xiàn),只覺整個身心被籠罩在迷蒙水霧之中,一陣風(fēng)吹來,衣裙翩翩而起,神清氣爽,頓覺飄飄欲仙……
“仙姑潭”清凈如鏡,四周綠樹成蔭,怪石嶙峋,由于周圍許多不知名的野花常年浸染,塘水不但清冽,而且有奇香,猶如花露水,據(jù)說有皮膚病的人常來此沐浴,會很快治愈。也許是近水樓臺的緣故,兩岸的青山、綠樹和翠竹按捺不住內(nèi)心激動,也想與仙姑同浴,一頭扎進(jìn)了碧水溪流之中,疏影婆娑,頻頻入鏡。
一路形成形式各異、高低不同、或平緩,或湍急的溪流潭池、流泉飛瀑,更讓人驚訝不已的是,因其內(nèi)含有一定量的有色金屬硫化礦石,幾乎整條溪流的水體都是碧綠如玉的,如果站在高處俯瞰,一灘灘溫潤的卵石靜靜地躺在曲曲彎彎的河床里,似乎在靜靜地享受流水的親撫,如一條碧綠的玉帶飄逸在山腰之間,這讓高山幽谷中的梧風(fēng)洞甚至整座清逸脫俗的大茅山充滿了靈動之感。
在半山腰,有一處瀑布非常顯眼,因為周邊都是陡坡,我們只能在遠(yuǎn)處欣賞。這個瀑布大約高五六十米,自上而下呈反S形。瀑布周邊是一些裸露的巖石,巖石外長滿了綠苔,看上去像仙女的玉帶,因而我姑且稱之為“玉帶瀑布”吧。
有的瀑布由兩個或幾個瀑布相連,組成連環(huán)瀑布;有的一個大瀑布帶著幾個小瀑布,瀑布落差高的達(dá)百米,矮的也有數(shù)米。瀑布沖擊下來的響聲轟鳴,每一個瀑布下都形成一個深潭,它是由瀑布水流直瀉河床后,巖石被侵蝕成坑后而成,水深莫測??菟跁r,淺處水中的鵝卵石清晰可見,從外到里,潭水由淺到深,顏色也從透明漸漸變綠,嵌在巖石中。
銀河飛瀑隱藏于山間茂林中,因山勢跌宕,瀑布天落,似與銀河爭流,山泉溪水順石巖跌落形成多疊瀑布,騰虹奔電,潈射萬壑,堪比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美景。
與銀河飛瀑遙相呼應(yīng)的是觀音瀑,導(dǎo)游引導(dǎo)大家從遠(yuǎn)處觀看:“那瀑布外形酷似觀音菩薩,手持凈瓶楊柳,遍灑甘露。只要灑到甘露,你就成為快樂而沒有煩惱的人?!?/p>
關(guān)于瀑布,歷來為文人墨客所稱道,李白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最負(fù)盛名;王安石有“拔地萬里青嶂立,懸空千丈素流分”,也是氣度不凡;李夢陽寫過“瀑布半天上,飛響落人間”,似有模仿痕跡;趙孟頫的“新月如簾鉤,遙遙掛碧空”,自是詩畫意味。清代詩人程光碧見大茅山黛山幽谷、碧湖秀水、奇瀑天降,情不自禁有詩贊曰:“巍然高峙勢旋空,獨表銀陽岳鎮(zhèn)雄。俯矚煙霞巒岫起,遙看村樹畫圖工?;硌聰嗳鷫?,瀑布泉飛百丈虹。欲作悠悠天外想,白云深處梵王宮?!?/p>
瀑布之下,溪流一路奔涌,時而昂揚激越,時而纏纏綿綿,在大山間婀娜地甩著長長的水袖,直面大山的熱情,與天地風(fēng)物碰撞、與時空交錯糾纏,一路上的澎湃高歌,輕吟淺唱,和大山激起一次次的心靈的震顫,如一對歡喜冤家。我們在峽谷里穿行,轉(zhuǎn)過一道道彎,放慢腳步,聽著溪水嘩嘩的笑聲,我們個個精神抖擻,臉上也都綻開歡喜的笑靨。
沿著新修的棧道慢慢行走,千巖泉灑落,萬壑樹縈回,參天大樹不時從棧道中冒出來,蔭天蔽日,讓我們倍感清爽。遠(yuǎn)遠(yuǎn)望去,這里珍稀的原始次生混交闊葉林與茂密的植被,垂直分布明顯,梯次生長,樹木推搡著樹木,山花簇?fù)碇交?,藤蔓牽連著藤蔓,鳥兒呼喚著鳥兒。從青苔到藤本,從藤本到喬灌,一簇草、一棵樹,斜倚著身子親吻著水流,像是惺惺相惜,又像是在依依惜別,在瀑布的點綴下吟誦著最美的音符。
“無論漱瓊液,且得洗塵顏。但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庇袆e于成熟景區(qū),這里還保持原生態(tài)的自然魅力:山因水而靈動起來,水因為有山顯露其嫵媚,低吟淺笑滌盡塵埃,滌盡誘惑,也讓巍峨的大茅山平添了無盡的靈秀、靈性、靈氣和靈光。
責(zé)任編輯:鄧雯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