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
常斌
【摘要】 目的 比較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療效。方法 12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每組60例。對照組予以利培酮治療, 實驗組予以阿立哌唑治療,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結果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8.3%(17/60), 均為錐體外系反應, 其中體重增加7例, 月經或泌乳改變2例, 失眠、靜坐不能各4例;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0%(6/60), 其中靜坐不能、頭痛各2例, 口干、失眠各1例, 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療效簡單, 但阿立哌唑安全性更高, 值得臨床優(yōu)先選擇。
【關鍵詞】 精神分裂癥;利培酮;阿立哌唑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5.072
精神分裂癥屬于臨床精神科常見病, 行為、思維、情感及感知功能障礙是此類患者的主要癥狀表現, 其顯著性病情特點為病程遷延、反復發(fā)作等, 部分病例隨著病情的不斷發(fā)展和嚴重化, 還會表現出精神活動衰退的現象, 甚至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社會功能喪失現象, 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 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家庭和社會壓力[1]。目前, 臨床針對精神分裂癥的首選治療方案依然是藥物控制, 其中利培酮、阿立哌唑屬于臨床常用藥, 為評比二者臨床療效和安全性, 本文選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中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2], 將妊娠、哺乳期女性、過敏史、存在嚴重軀體疾病和酒精依賴者排除。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每組60例。對照組中男32例, 女28例;年齡16~45歲, 平均年齡(26.3±6.2)歲;病程2個月~4年, 平均病程(1.6±0.8)年。實驗組中男31例, 女29例;年齡17~46歲, 平均年齡(27.2±6.3)歲;病程3個月~5年, 平均病程(1.8±1.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治療前1周, 患者均停止繼續(xù)服用原抗精神病藥物。對照組予以利培酮, 初始給藥劑量為1 mg/d;2周后將劑量調至4~6 mg/d, 治療8周。實驗組予以阿立哌唑, 初始給藥劑量為5 mg/d;2周后將劑量調至15~25 mg/d, 治療8周。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 通過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對患者治療效果進行評價[3], 痊愈:PANSS總減分率>75%;顯著進步:PANSS總減分率為50%~75%;進步:PANSS總減分率25%~49%;無效:PANSS總減分率在<25%;總有效率=(痊愈+顯著進步+進步)/總例數×100%;通過副反應量表(TESS)對不良反應進行評價。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臨床療效 對照組中無效3例, 進步10例, 顯著進步28例, 痊愈19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5.0%(57/60);實驗組中無效2例, 進步12例, 顯著進步29例, 痊愈17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6.7%(58/60)。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安全性 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8.3%(17/60), 均為錐體外系反應, 其中體重增加7例, 月經或泌乳改變2例, 失眠、靜坐不能各4例;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0%(6/60), 其中靜坐不能、頭痛各2例, 口干、失眠各1例, 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5083, P=0.0107<0.05)。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 相關研究發(fā)現[4-7], 本病的陽性癥狀與腦邊緣系統(tǒng)多巴胺(DA)功能亢進存在直接關系, 陰性癥狀與額前葉DA活動性下降和5-羥色胺機制存在密切關系。利培酮與阿立哌唑是臨床治療精神分類癥的常用藥, 其中前者無色無味, 無明顯刺激性, 治療依從性良好, 效果確切[8]。阿立哌唑是抗精神病藥物的新型藥, 其可有效拮抗5-羥色胺受體和D2受體, 是多巴胺系統(tǒng)穩(wěn)定劑, 可對亢進多巴胺活性進行有效調節(jié), 進而對精神興奮狀態(tài)和多巴胺神經元進行有效一直, 其可顯著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陽性和陰性癥狀, 提高認知功能, 不會對運動功能和催乳素水平產生影響, 安全可靠[9, 10]。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8.3%(17/60), 均為錐體外系反應, 其中體重增加7例, 月經或泌乳改變2例, 失眠、靜坐不能各4例;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0%(6/60), 其中靜坐不能、頭痛各2例, 口干、失眠各1例, 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療效簡單, 但阿立哌唑安全性更高, 值得臨床優(yōu)先選擇。
參考文獻
[1] 周玲. 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效果對比. 當代醫(yī)藥論叢, 2017, 15(16):176-177.
[2] 莫春鳳. 使用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效果及安全性對比. 當代醫(yī)藥論叢, 2017, 15(11):113-114.
[3] 仇立剛, 陳蕾. 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療效對比分析.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6, 26(15):91.
[4] 趙輝. 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療效比較.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4(8):1160-1162.
[5] 孫學政. 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療效比較.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4(38):7470-7471.
[6] 支勝利. 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療效對比. 中國藥業(yè), 2010, 19(1):52-53.
[7] 劉璇. 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 2013, 9(4):163-164.
[8] 陳櫻. 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療效對比. 醫(yī)學信息旬刊, 2011, 24(4):727-728.
[9] 李鷹. 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比較. 求醫(yī)問藥(學術版), 2011, 9(6):164.
[10] 童柱, 朱晶, 楊雨靜, 等. 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療效比較研究.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7, 10(24):24-25.
[收稿日期:2017-11-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