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職校課堂行為文化的診斷與改進

2018-02-27 13:23陸春庚
江蘇教育·職業(yè)教育 2018年12期
關鍵詞:診斷與改進教與學

【摘 要】師生彼此接納的教與學的方式、習慣和行為準則,形成了課堂的行為文化。由于受機械論范式的影響,職校課堂上部分師生互動行為失衡、師生建構行為失效、師生適應行為失當。在對這些行為進行診斷的基礎上,通過有效對話行為、教學做合一行為、師生生命自覺行為,可以不斷改進與重塑課堂的行為文化。

【關鍵詞】課堂行為文化;教與學;診斷與改進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8)92-0044-04

【作者簡介】陸春庚,江蘇省江都中等專業(yè)學校(江蘇揚州,225200)教學診斷與改進中心主任,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教師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

文化是“人文化成”的簡稱,本義是“以文教化”,指對人品德的培養(yǎng)、性情的陶冶。課堂教學作為職業(yè)學校培養(yǎng)人的主要途徑,既在不斷地傳承文化,又在持續(xù)地創(chuàng)造文化,并且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開展這種傳承與創(chuàng)造活動。因此,對課堂教學的診斷與改進,其實就是對課堂組織文化進行分析診斷、分辨病理、詮釋病機、給出處方并予以效果驗證。[1]

一、課堂行為文化的界定

課堂行為,指師生“雙主體”在課堂教學情境中共同促進彼此生命成長的整體行為。教師主體的行為一般稱之為教學行為;學生主體的行為稱為學習行為。有什么樣的教學行為,就會出現(xiàn)與之對應或匹配的學習行為。反之,學習行為的不同或變化也會促使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引起教師教學行為的改變。筆者認為,不是所有的教與學的行為都構成行為文化,在師生的交往中,那些背后隱藏著師生個人關于教與學的理念,進而形成彼此接納的教與學的方式、習慣和行為準則,才是課堂行為文化。

職業(yè)學校課堂教學行為文化主要指教師在職業(yè)教育新理念指導下的自主性的教學設計行為、習慣化的教學組織行為、個性化的教學評價行為、自覺性的自我診斷與改進行為;學習行為文化則表現(xiàn)為學生業(yè)已形成的主動認知行為、積極探究行為、有效表達行為等。對課堂行為文化的診斷與改進是課堂診改工作的焦點,只有優(yōu)化或者改善了師生教與學的行為,以學定教、以教導學、以學促教、學教合一,才能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課堂行為文化的診斷

由于受機械論范式的影響,不少職校把自己當成工廠,于是教室成了車間,學生成了教師加工的原料和產(chǎn)品。課堂與學生現(xiàn)實的生活、未來的職場相割裂,課堂成為封閉的、孤立的場所,教學過程呆板、單調(diào)、固化。教師片面追求教學秩序的井然有序,師生都變成了冰冷的、沒有生命的機器。課堂的創(chuàng)造力、生命力消失,課堂則成了一潭死水。[2]

(一)師生互動行為失衡

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認為,學生在課堂上常常是被動的、程序化的,一切行動都要遵循教師的指令,教師是主宰者,學生是服從者。尤其是職校的課堂,由于學生學習基礎薄弱,學習能力欠缺,教師干脆自說自話。課堂上信息交流與傳遞的方式是單向的獨白和灌輸,師生之間的關系淪為“主—客”關系,教師獨霸講臺,學生消極聽講。課堂本應出現(xiàn)的多元、多極、多向、多層的互動逐漸消失。

(二)師生建構行為失效

課堂上教師要會教,學生要會學。學生學會了,教師才真正算得上會教。無論是教還是學都需要教師借助技術幫助學生進行積極的認知建構,同時教師也在不斷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職校不少教師在教學設計、課堂組織、多媒體使用、試題編制、啟發(fā)引導等方面理念落后,導致教得低效、學得無效。課堂教學中,學生多的是背誦、抄寫、默寫、填空、問答等“記中學”,少有嘗試、討論、問對、提煉等“做中學”,幾乎沒有體驗、反思、取舍、建構等“悟中學”,學習行為失效。[3]

(三)師生適應行為失當

課堂是個微觀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存在生命體和環(huán)境兩大結(jié)構。教師和學生是生命體,課堂物質(zhì)設施和班級文化則構成了環(huán)境系統(tǒng)。課堂生態(tài)系統(tǒng)和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一樣,具有開放性、整體性、多樣性、共生性等特點。在課堂這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師生之間、師生和環(huán)境之間也存在一個適應問題。筆者發(fā)現(xiàn),職校課堂的教和學經(jīng)常脫節(jié),教師的教沒有基于學生的經(jīng)驗、專業(yè),缺少職教特色,學生的學也沒有主動適應教師的教,缺少動手的嘗試。同時,師生之間由于觀念的差異、個性的差別、能力的差距,教與學的行為不合拍。教師責怪學生不肯學,學生抱怨教師不會教。于是,課堂上控制、訓斥、管束、僵化多了起來,交心、融合、靈動、活力越來越少。

三、課堂行為文化的重塑

職校課堂文化是多種多樣的,無論是物質(zhì)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還是行為文化都是“人為”的,更是“為人”的。對課堂上師生的行為進行觀察、分析、判斷,進而改進、改善師生教與學的行為,無疑能有效促進課堂行為文化的建設,進一步規(guī)范師生的言行,塑造師生的人格,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一)推動師生的有效對話

1.獨白變?yōu)閷υ挕?/p>

職校的課堂不是單純知識傳遞、能力習得的場所,本質(zhì)上可以看成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對話。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認為,教育的本質(zhì)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離開了師生之間彼此的對話,課堂就會僵化,死氣沉沉。職校的課堂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要敞開心扉,圍繞學生的職業(yè)理想、專業(yè)發(fā)展,展開積極的、有效的對話。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師生是一種“互主體”的關系,需要彼此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彼此接納,通過多種形式的對話,達成彼此的心靈溝通。

2.獨學變?yōu)楹献鳌?/p>

丹麥的克努茲博士認為,學習總是嵌入在一個社會性的情境之中,并且進一步指出:學習發(fā)生在一個多重并行和整合一體的情境中,完整的學習有內(nèi)容維度、情感維度和互動維度。[4]可見,學習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尤其在課堂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自主—合作”的學習形式更加符合生態(tài)學的規(guī)律。[5]職校理想的課堂樣態(tài)應該是教師創(chuàng)設職業(yè)生活情景來“激學”,明確學習任務促進“探學”,讓學生進行知識的主動建構實現(xiàn)“悟?qū)W”,最后進行職場訓練或變式訓練完成“用學”。[6]比如,有教師在講授“古代建筑”時,不是讓學生記住古代建筑的特點和等級,而是分組讓學生相互合作,以遠眺屋頂、登上臺基、靜觀彩畫、仰望斗拱為參觀順序,緊緊圍繞建筑的特點和等級,當場創(chuàng)作故宮游覽導游詞,然后交流展示,這種合作提高了學習效率。

3.獨存變?yōu)楣采?/p>

課堂生態(tài)系統(tǒng)是師生互動、信息交流(能量傳遞)、生命共進的和諧的系統(tǒng)。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課堂環(huán)境之間不可能彼此割裂、相互對立,他們之間是相互依存的共生關系。在生態(tài)學中,共生表示的是兩個不同的有機體之間有益的至少是無害的相互關系。透過生物體的共生現(xiàn)象,職校的課堂絕不能是教師一個人獨白和表演的舞臺,也不能成為任由學生單兵作戰(zhàn)的陣地,它是對話、交流、合作的平臺。曾任清華大學校長的梅貽琦先生描繪了師生共生的生動畫面:“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師生互進,其樂融融。由此可見,職校課堂教學不僅僅是促進學生的成長,也要使每一節(jié)課成為教師生命活動的一部分,以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認同感,讓學生未出學校門已成職業(yè)人。

(二)提高師生的教和學能力

1.倡導以學定教。

教師究竟教什么?如何教?為誰教?一些教師只是關注怎么教,至于為何教與為誰教從不考慮,只是為了完成自己“教”的任務。其實,教師的教必須基于和服務于學生的學,這里的“學”指的是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學習專業(yè)、認知與成長的規(guī)律以及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在職校的課堂中,教師尤其要關注學生的經(jīng)驗。學習本就是學生經(jīng)驗和與世界進行互動的行為或行為潛力上的一種變化。因此,學習是一個不斷獲得經(jīng)驗,并對經(jīng)驗進行改組、改造和轉(zhuǎn)化的過程。離開學生的經(jīng)驗進行教學,無疑是低效高耗的教學。奧蘇伯爾在《教育心理學:一種認知觀》的扉頁上寫道: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jù)此進行教學。學生已經(jīng)知道的,就是其生活經(jīng)驗??梢?,生活是學生學習的起點。職業(yè)教育“職業(yè)性”的特點,更要求職校的課堂要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7]

2.促進教學融通。

蘇聯(lián)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只有在師生積極的相互作用下,才能產(chǎn)生作為一個完整現(xiàn)象的教學過程。割裂教與學的聯(lián)系就會破壞這一過程的完整性,使其喪失存在的基本特征和條件。”教和學經(jīng)常被職校教師和學生混淆,不少教師認為教了,學生也就學了。不少學生覺得教師教得好,自己才能學得好。還有的學生認為不需要教師的教,自己可以獨自學好??偟膩碚f,對教關注過多,對學認識不夠。其實,職校課堂中的教和學是統(tǒng)一的,相互依存,有時也可以相互轉(zhuǎn)化,達到教學相長的理想狀態(tài)。比如,在上“記賬憑證的填制”一課時,有教師不是直接講授如何填制,而是要讓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嘗試填制,然后教師進行填制示范,學生觀察后進行自我糾錯,最后師生共同概括出填制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項。只有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互配合,教中有學,學中有教,才能塑造和諧的課堂行為文化。

3.實現(xiàn)學做合一。

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認為:“人們最初的認識、最根深蒂固地保持的知識,是關于怎么做的知識?!蓖瑫r,他主張在學生自身的活動中獲取經(jīng)驗,提出了著名的“做中學”理論。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將杜威的理論與方法中國化和具體化后,認為教的方法應根據(jù)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應根據(jù)做的方法,事情怎么做就要怎樣學,怎么學便怎么教。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學是學生。這為職校課堂描繪了一幅生動的畫面,師生基于“做”展現(xiàn)各自的教與學的行為(活動)。職校課堂里師生的“做”不僅僅是動手操作、實訓實習,也包括華東師范大學吳剛平教授提出的閱讀、思考、嘗試、交流、討論、問對、爭辯、分析、綜合、歸納、總結(jié)、提煉、概括、運用、解釋、推理、操作、拓展等方法或活動。師生的手腦心都動起來,才能真正實現(xiàn)學做合一,重塑課堂的行為文化。

(三)激發(fā)師生的生命自覺

1.堅持以人為本。

課堂教學活動,需要教師和學生以完整的生命體的方式參與和投入,而不是單個的或局部的參與和投入。在職校課堂中,首先要把學生當人看。只有把學生當人看了,師生之間才能建立起平等的關系。其次,要把學生看成是發(fā)展中的人。這就要求教師包容學生的缺點和錯誤,并幫助學生改善自己的行動。再次,要承認學生是具有各種權利的人。只有這樣,教師才會拒絕“一言堂”,學會尊重與保護學生,不會侵犯學生的學習權利。最后,要堅信學生是有生命自覺的人。不把職校生當作“差生”,充分相信并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比如,在“網(wǎng)頁動畫設計”課程“神奇的遮罩”課堂教學中,教師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用遮罩制作的三種方法去制作“兒童相冊”,然后分析各自的特色,找出制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其的尊重,使其找回信心。

2.彰顯主體地位。

職校的不少課堂習慣打著紀律的幌子,用條條框框、規(guī)章制度、教師權威限制學生自由的思考和探索活動。教什么與怎么教都由教師單方?jīng)Q定,學生只是教師教學活動的客體,處于被控制、被利用的地位。在課堂上,要創(chuàng)設環(huán)境讓學生主動地聽講,提供讓其表達的機會和主動探究的空間,這樣的課堂才會有快樂、分享、互助、對話、生成、活力。

3.提升生命價值。

一切生物都不是僵死的“物”,而是有活力的生命系統(tǒng)。早在20世紀90年代,葉瀾教授就撰文呼吁“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教師要意識到課堂教學不只是為學生成長進行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同時也是自己生命價值和自身發(fā)展的體現(xiàn)。在課堂中,教師和學生不僅僅體驗到自己在教或者學,而是要感受到課堂中生命的涌動與成長。在職業(yè)學校的課堂中,教師要把課堂看成促進自己生命成長的場所,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獨特體驗和發(fā)展樣態(tài)。[8]在教學中教師要滿足學生的職業(yè)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技能訓練欲,用心去傾聽學生,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我、成就自我,并在師生多維、多向的對話中,增強師生生命的張力,涵養(yǎng)師生生命的性靈,體現(xiàn)師生生命的價值,滿足師生生命的尊嚴。

【參考文獻】

[1]尹達.課堂教學診斷:“后新課改”時代課堂的有效干預行動[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15(6):6-10.

[2]岳偉,劉貴華.走向生態(tài)課堂[J].教育研究,2014(8):99-106.

[3]吳剛平.知識分類視野下的記中學、做中學與悟中學[J].全球教育展望,2013(6):10-17.

[4]克努茲·伊列雷斯.我們?nèi)绾螌W習:全視角學習理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20.

[5]方金.論生態(tài)課堂的意蘊和建構[J].教學與管理,2014(12):1-4.

[6]陸春庚.基于學生立場的學習型課堂創(chuàng)建[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10):26-28.

[7]陸春庚.職業(yè)學校生態(tài)課堂的整體變革[J].職教論壇,2017(18):74-78.

[8]陸春庚.生態(tài)課堂建構“三”字經(jīng)[J].江蘇教育(職業(yè)教育版),2017(6):60-61.

猜你喜歡
診斷與改進教與學
楷書的教與學
AR技術支持下部編版教材的教與學
數(shù)學線上小組合作學習教與學方式初探
物理建模在教與學實踐中的應用
讓“預習單”成為撬動教與學的支點
高職院校如何做專業(yè)診斷與改進
高職院校開展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研究
診斷與改進:職業(yè)學校提升質(zhì)量的內(nèi)生動力
中職校內(nèi)專業(yè)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的探索與實踐
現(xiàn)代學徒制實施過程中的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初探
姜堰市| 深州市| 东平县| 绵阳市| 内黄县| 绥芬河市| 扎兰屯市| 若尔盖县| 嵊泗县| 从江县| 阳谷县| 平安县| 上林县| 正定县| 兴山县| 米林县| 于田县| 黎城县| 文登市| 临澧县| 渭源县| 东光县| 晋州市| 罗平县| 贵阳市| 保靖县| 永泰县| 鹿泉市| 渝中区| 桐乡市| 拜泉县| 新龙县| 东海县| 沅江市| 呈贡县| 酉阳| 聊城市| 花垣县| 揭阳市| 宁陵县| 邓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