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公平偏好下的供應鏈契約研究綜述

2018-02-27 02:41:58覃燕紅潘亞運
關鍵詞:零售商契約公平

覃燕紅,潘亞運,陳 戈

(1.重慶理工大學 管理學院, 重慶 400054; 2.重慶大學 經(jīng)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重慶 400030)

一、引言

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講究公平,人們也越來越多地關注社會不公平現(xiàn)象,比如,媒體時有報道說果農寧愿讓水果爛掉也不銷售等類似事件,一個原因就是覺得利潤分配太不公平,這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心理偏好的作用所致。一些管理實踐者認為公平是供應商維持渠道關系的重要影響因素,在多渠道供應鏈中公平偏好也有重要影響。學者紛紛將公平偏好引入供應鏈契約研究領域,分析公平偏好對契約參數(shù)取值、協(xié)調性和供應鏈運作效率等的影響。目前,公平偏好已經(jīng)成為供應鏈契約研究的重要因素,可以為供應鏈優(yōu)化提供堅實的微觀行為基礎,國內外頂級期刊包括ManagementScience和《管理科學學報》等刊載過多篇學術論文。由此可見,基于公平偏好研究供應鏈契約協(xié)調已成為管理學研究的熱點。

雖然已經(jīng)有一些學者對行為供應鏈研究做了相應的研究綜述,如:劉詠梅等從文獻的研究層次、研究主題和研究方法3個維度對國內外行為供應鏈研究進行編碼分析[1];張鵬等從文獻的研究層級和研究理論兩方面對行為供應鏈決策模型的研究熱點和重點進行了分析,指出目前我國行為運作的研究還處于“萌芽發(fā)展階段”[2]。但是,只有極少數(shù)文獻綜述專門研究公平偏好下的供應鏈管理,如:林強分別從公平偏好的理論模型、供應鏈研究進展及實驗研究等方面對現(xiàn)有研究進行分類[3];譚燕菲通過文獻研究,發(fā)現(xiàn)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大都集中在供應鏈契約協(xié)調和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管理兩個方面[4]。

從上述文獻不難看出,對公平偏好下供應鏈契約研究進行歸納梳理的文獻極少。雖然林強[3]和譚燕菲[4]從公平偏好下對供應鏈契約研究文獻進行了梳理,但也只是橫向對現(xiàn)有文獻進行了歸納總結。而本文主要是縱向梳理,即主要從行為供應鏈研究的兩個發(fā)展階段(基于公平偏好信息對稱的供應鏈契約研究、基于公平偏好信息非對稱的供應鏈契約研究)對國內外公平偏好下供應鏈契約研究文獻進行梳理和分析。

二、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和文獻評述

國內外對公平偏好下的供應鏈契約研究大體可以分為如下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基于公平偏好信息對稱的供應鏈契約研究。

學者發(fā)現(xiàn)公平偏好行為對供應鏈決策有顯著影響,即供應商和零售商往往會關注自己的收益和對方相比是否公平,若自己的收益少于對方,則會產(chǎn)生額外的負效用。比如,Pavlov等研究發(fā)現(xiàn)在不考慮決策主體公平偏好的供應鏈中,供應商的期望訂購量要大于零售商的實際訂購量,從而加劇牛鞭效應[5]。對此,供應鏈契約理論也開始引入公平偏好行為,從而進一步提高供應鏈決策主體決策行為的解釋力和指導力。

(1)國外:Cui等在線性需求條件下將公平偏好引入批發(fā)價格契約并發(fā)現(xiàn)只要零售商關注公平,供應商就能以一個高于成本的批發(fā)價格實現(xiàn)供應鏈協(xié)調[6]。Caliskan-Demirag等推廣到非線性需求并發(fā)現(xiàn)了與Cui等類似的結論[7]。Ding等[8]在Cui等[6]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將需求函數(shù)由僅僅考慮線性情況擴展到更普通的非線性情況,如指數(shù)分布、需求彈性為常數(shù)等,指出當零售商關注公平或零售商和供應商同時關注公平,供應商都能采用批發(fā)價格折扣實現(xiàn)對供應鏈協(xié)調,但是當供應商僅關注公平卻不能采用批發(fā)價格折扣契約實現(xiàn)協(xié)調(和在Cui等中線性需求下的結論一致[6])。Du等分別考慮了互惠和Nash討價還價公平偏好,并證明了動機公平在供應鏈成員決策中起著重要作用、能明顯改變均衡結果且在一定條件下批發(fā)價格契約能實現(xiàn)競爭型供應鏈協(xié)調[9-10]。Ho等則引入了分布公平(Distributional fairness)和橫向公平(Peer induced fairness)并建立了單個供應商與兩個零售商序貫博弈模型,采用數(shù)理模型推理和實驗研究了這兩種公平偏好類型對供應鏈績效或產(chǎn)出的影響[11]。Zhang等研究了零售商公平偏好對雙渠道供應鏈產(chǎn)品定價和渠道市場占有率的影響[12]。Choi等采用實驗手段研究了公平偏好對競爭供應鏈中相關決策和供應鏈整體績效的影響[13]。

(2)國內:杜少甫等首先將公平偏好引入供應鏈契約,證明公平偏好行為的引入并沒有改變諸如批發(fā)價格契約、回購契約和收益共享契約的協(xié)調性[14]。張岳平等在杜少甫等的基礎上,引入了公平偏好及損失規(guī)避因素,分別采用批發(fā)價格契約、回購契約以及二者的聯(lián)合契約研究了供應鏈契約的協(xié)調問題并得出了與之相似的結論[15]。由于現(xiàn)有研究供應鏈契約的文獻主要集中于研究批發(fā)價格契約、回購契約、收益共享契約、數(shù)量折扣契約和兩部定價契約,因此本文主要從這5個方面進行梳理:

① 批發(fā)價格契約:譚佳音等通過模型建立和數(shù)據(jù)仿真研究了零售商的公平偏好行為及批發(fā)價格契約對供應鏈協(xié)調效果的影響[16]。畢功兵等運用公平偏好模型分析了零售商訂貨量小于銷售回扣臨界值和訂貨量大于等于銷售回扣臨界值的情況[17]。馬利軍等說明公平偏好是零售商獲得供應鏈分配的一種手段[18]。李媛等在總量限制交易和碳排放權交易背景下分別研究公平偏好下批發(fā)價格契約、收購共享契約和回購契約3種契約對低碳化供應鏈協(xié)調性的影響[19]。

② 回購契約:李建斌等從公平的角度研究了供應鏈柔性合同,探討了在既定的訂貨量下供應商將傾向于收益共享合同還是回購合同[20]。林潤輝等采用行為博弈的方法檢驗了回購契約的協(xié)調效果并對成員決策行為進行分析[21]。覃燕紅等分別在公平偏好下對采用回購契約和收益共享契約的報童模型展開研究,證明了當批發(fā)價格、回購價格、零售價和收益共享系數(shù)滿足一定關系時,兩個契約是等價的,且都能實現(xiàn)供應鏈協(xié)調[22]。

③ 收益共享契約:孟慶峰等將收益共享契約作為供應商零部件質量改進的激勵機制,設計了批發(fā)價格契約與收益共享契約相結合的菜單式合同[23]。龐慶華通過引入公平偏好理論,研究了隨機市場需求下三級供應鏈收益共享契約的協(xié)調問題[24]。曹武軍等研究了供應商的公平關切行為對供應鏈協(xié)調的影響并驗證了其行為對雙渠道供應鏈協(xié)調的有效性[25]。浦徐進等通過建立供應商和零售商間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考察了供應商公平偏好對供應鏈均衡策略的影響[26]。柳鍵等以及浦徐進等研究了制造主導型供應鏈中零售商公平偏好對促銷努力水平和供應鏈運作效率的影響,并設計了基于Nash討價還價博弈的收益共享契約實現(xiàn)供應鏈協(xié)調[27-28]。魏光興等在隨機市場需求情況下同時引入零售商和供應商的公平偏好行為,以Nash討價還價為博弈框架研究了公平偏好對收益共享契約協(xié)調性的影響[29]。

④ 數(shù)量折扣契約:陳兆波等分析了零售商的公平偏好系數(shù)對數(shù)量折扣契約安排的影響[30]。丁雪峰等采用數(shù)量折扣契約對制造商考慮率、零售商公平關切情形下的供應鏈進行協(xié)調,實現(xiàn)了雙方的Pareto改進[31]。

⑤ 兩部定價契約:劉詠梅等研究了具有公平偏好的零售商對供應鏈協(xié)調的影響,并計算出了在不同情況下兩部定價契約能夠完成供應鏈協(xié)調的契約參數(shù)[32]。李寶庫等通過對非線性冪函數(shù)需求與線性需求的對比發(fā)現(xiàn)兩部定價契約都能夠實現(xiàn)供應鏈的協(xié)調,但在冪函數(shù)需求條件下,具有公平偏好的供應鏈更容易實現(xiàn)協(xié)調[33],這一研究與馬利軍等[18]的研究結論相一致。

當然,近期還有一些其他公平偏好條件下的相關研究:浦徐進等研究了不同參考點效應下公平偏好對三級供應鏈運作效率的影響[34]。王開弘等建立了考慮零售商公平偏好下的渠道委托代理模型并發(fā)現(xiàn)零售商的公平偏好行為可以提高自身努力水平和制造商激勵程度從而實現(xiàn)渠道帕累托改進[35]。張克勇等研究了零售商和制造商互惠偏好行為對閉環(huán)供應鏈系統(tǒng)收益和渠道效率的提高[36]。董明望等分析了線性返利契約和目標返利契約下零售商公平偏好對供應鏈協(xié)調的影響[37]。覃燕紅等證明了零售商的利他偏好行為不能緩解供應鏈“雙重邊際效應”,供應商利他偏好能緩解卻不能消除供應鏈“雙重邊際效應”,但供應商和零售商的利他行為都有利于增加供應鏈效用[38]。李波等研究了公平偏好對雙渠道供應鏈利潤分配的影響[39]。馬鵬等證明了零售商的公平偏好行為對批發(fā)價、零售價以及自身的營銷努力都有顯著影響,并指出零售商的公平偏好行為可以提高自身在供應鏈中的價格談判能力從而獲得更多的利潤[40]。

以上這些研究和結論都是在假設公平偏好信息對稱條件下得出的。

第二階段:基于公平偏好信息非對稱的供應鏈契約研究。

前述研究雖然考慮供應鏈決策主體的公平偏好行為,證明了公平偏好行為的確對供應鏈各個成員的決策以及對供應鏈協(xié)調性的績效有顯著影響,為實際供應鏈運作提供了更符合實際的理論依據(jù),但這些研究基本都假設公平偏好是決策成員之間的共同知識且固定不變,顯然不符合公平偏好的主觀性和私有性。于是,有必要研究公平偏好信息非對稱條件下的供應鏈契約。目前,的確有少部分文獻開始研究公平偏好信息非對稱對供應鏈契約協(xié)調的影響。

(1)國外:Pavlov等結合理論與實證研究了公平偏好作為私有信息對供應鏈協(xié)調的影響,解釋了契約實證研究中的諸多問題,如拒絕、低效率等,并指出理論上可以協(xié)調的契約在實證中無法協(xié)調的主要原因是公平偏好信息不對稱[5]。Kalkanci等將公平偏好行為引入非對稱需求信息條件下的供應鏈契約設計,解釋了現(xiàn)實中大部分供應鏈契約為簡單線性契約而不是復雜的非線性契約[41]。Katok等在批發(fā)價格契約下研究發(fā)現(xiàn)公平偏好信息不對稱會降低供應鏈運作效率[42]。

(2)國內:趙道致等分別在供應商成本信息對稱和不對稱假設條件下,給出了基于數(shù)量折扣的VMI協(xié)調契約模型,并采用數(shù)值算例和敏感度分析證明了契約協(xié)調的有效性[43]。許民利等以FS模型為基礎,研究非對稱信息下制造商收益分享和供應商質量投入與公平偏好的關系[44]。覃燕紅和魏光興研究了批發(fā)價格契約下零售商公平偏好信息非對稱性對零售商供應商博弈中最優(yōu)定價決策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零售商可以通過夸大或者偽裝自身公平偏好強度信息來獲取更多的供應鏈利潤,因此零售商的公平偏好行為可能不是一種自發(fā)行為而是一種博弈策略行為[45-46]。曹二保等采用委托代理理論研究零售商公平偏好私有信息條件下零售商最優(yōu)訂貨量、供應商利潤、零售商利潤受公平偏好信息非對稱程度的影響[47]。

三、現(xiàn)有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現(xiàn)有文獻逐漸突破傳統(tǒng),將公平偏好引入供應鏈契約研究從而得到更接近真實情況的供應鏈決策理論,促進和推動了行為供應鏈新興學科的形成和發(fā)展。但是,在考慮公平偏好下的供應鏈契約研究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如現(xiàn)有研究基本都假設公平偏好信息對稱且固定不變、不同的文獻采用了不同的公平參考點因而缺乏一致性、忽略了公平偏好行為的異質性等問題。

(一)現(xiàn)有研究假設公平偏好信息是對稱的

現(xiàn)有引入公平偏好行為的供應鏈契約研究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假設供應鏈決策主體的公平偏好心理信息是對稱的,即具有公平偏好心理的成員清楚自身的公平偏好強度,其他成員也知道該公平偏好心理強度。表現(xiàn)為在引入公平偏好心理的典型效用函數(shù)ur=πr+λr(πr-πm)(其中:π表示利潤、u表示效用、λ表示公平偏好心理強度,下標r和m分別表示零售商和制造商)中λ為常數(shù)且為共同知識,認為制造商和零售商等都知道對方的公平偏好心理特征。

但這是不合理的,因為心理偏好是一種私有信息,而且還可能存在故意隱瞞和偽裝的問題,例如一個嫉妒心很強的人可能不愿意讓別人認為他嫉妒心非常強而偽裝成利他主義者。因此,研究引入公平偏好心理的供應鏈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先要識別判斷供應鏈決策主體的公平偏好類型(比如同行誘導公平、收益分配公平等)和強度(弱、中等、較強、強等)。因此,假設公平心理偏好信息對稱是不合理的。于是,未來可以針對公平偏好信息不對稱,研究能夠甄別心理偏好類型的供應鏈契約。要澄清的是,現(xiàn)有供應鏈契約研究中的信息不對稱,主要是指關于市場需求、制造加工成本等的信息不對稱,而本文指的是關于公平偏好心理的信息不對稱。

(二)現(xiàn)有研究認為公平偏好強度是固定不變的

現(xiàn)有研究基本都假設了供應鏈決策主體的公平偏好強度是不變的,表現(xiàn)在典型效用函數(shù)ur=πr+λr(πr-πm)中表示公平偏好心理強度的參數(shù)λ是固定不變的,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對心理偏好的認識會不斷深入。開始不清楚,后來隨著供應鏈關系的發(fā)展,制造商、零售商的接觸越來越多,關于對方公平偏好信息的認識也會不斷更新,最后經(jīng)過長時間的交往和博弈就完全清楚了,對對方公平偏好類型和強度信息的認識是不斷變化的。二是心理偏好本身也會不斷變化,隨著市場環(huán)境的改變,隨著供應鏈關系的長期發(fā)展,其心理偏好特征本身也會動態(tài)演進。如當供應鏈決策主體加入到另一條供應鏈,他的公平偏好強度會因參考主體的變化而變化;再如當市場變化,供應鏈決策主體會因自身在供應鏈中的貢獻程度(如營銷努力)的變化而變化。

于是,有必要研究公平偏好信息動態(tài)演進過程中供應鏈契約的優(yōu)化調整。如可以考慮將公平偏好強度看作是關于努力的函數(shù)或者是供應鏈決策主體貢獻的函數(shù),從而研究決策主體公平偏好強度動態(tài)變化情況下的供應鏈契約協(xié)調,在更真實的環(huán)境下研究供應鏈中的最優(yōu)決策。

(三)現(xiàn)有研究采用了不同的公平參考點

綜上,不同的公平參考點反映了決策主體在不同的公平感知下的決策,那么這些公平參考點對供應鏈契約協(xié)調的影響是否相同?哪種公平參考點更接近實際供應鏈運作?基于不同公平參考點時的效用函數(shù)之間的關系如何?這些問題都未研究,但這些問題都涉及到供應鏈決策主體效用和決策、涉及到供應鏈利潤分配和成員合作。因此,有必要對采用不同公平參考點的各個主體的決策、利潤分配和供應鏈協(xié)調性進行對比分析,找出不同公平參考點下公平偏好系數(shù)之間的關系,從而使得決策主體無論選擇哪種公平參考點進行決策,效果都一樣,從而減少選擇成本和效率損失。

表1 公平參考點類型說明與典型應用文獻

(四)現(xiàn)有研究考慮因素單一

雖然近年來,供應鏈決策主體的努力行為對供應鏈績效的影響已經(jīng)成為學術界的研究熱點,但是現(xiàn)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單個供應鏈成員的努力行為對產(chǎn)品市場需求的影響。供應鏈整體績效和效用是由全體成員共同決定的,在這個現(xiàn)實情況下,應該將研究拓展到雙邊努力行為及其互動機制對供應鏈績效的影響,這樣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值得嘗試。在公平偏好的框架下分析供應鏈決策主體的努力行為,修正和完善供應鏈中的合作問題,解釋現(xiàn)實中供應商和零售商間不同的合作效率將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五)現(xiàn)有研究沒有涉及公平偏好信息甄別問題

現(xiàn)有文獻都假設供應鏈決策主體的偏好強度信息為已知,這是不合理的,因為供應鏈決策主體的偏好強度信息為其私有信息,而且很多時候還會故意隱瞞甚至偽裝自己的偏好強度信息,比如一個公平偏好強度較弱的企業(yè)可能表現(xiàn)出較強的公平偏好從而獲得合作企業(yè)更多的關注和更多的利潤。另外,現(xiàn)有文獻絕大部分都得出了零售商具有公平偏好能為自己帶來更多利潤和更大討價還價余地的結論。如何設計激勵機制使供應鏈中各個決策主體真實地表述自己的偏好類型,從而判斷供應鏈成員中哪些是具有公平偏好行為的、哪些是嫉妒心理強的、哪些是富有同情心理的等,以此為基礎刻畫供應鏈中組成成員的偏好結構。比如一個完全自利的供應鏈成員可能就會隱瞞甚至偽裝為公平偏好者。因此,必須設計激勵機制甄別供應鏈決策主體的偏好類型,進而才能描述供應鏈偏好結構。有必要建立供應鏈各個決策主體真實表述自己偏好強度信息的激勵機制,從而準確判斷供應鏈決策主體的公平偏好強度,實現(xiàn)完美供應鏈協(xié)調。

(六)現(xiàn)有研究基本都是基于單個零售商和單個供應商的二級供應鏈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多數(shù)的供應商不可能只給一個零售商供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零售商共同銷售同一產(chǎn)品、相似替代產(chǎn)品的情形是很常見的。此時,這些銷售相似替代產(chǎn)品的零售商之間是競爭關系,每個零售商的決策都受到其他零售商的影響,且零售商之間的水平競爭能夠更好地反映現(xiàn)實供應鏈結構的復雜性,同時也導致了供應鏈決策主體之間協(xié)調的復雜性。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個供應商和多個競爭零售商構成的供應鏈中,零售商將自身收益與上級供應商進行比較的公平偏好行為、零售商將自身收益與同級競爭零售商之間進行收益比較的公平偏好行為對供應商、各個零售商、供應鏈利潤的影響和供應鏈協(xié)調性的影響。

四、未來研究展望

針對前述文獻梳理和問題分析,未來研究可以將多公平參考點、公平偏好的異質結構描述、供應鏈偏好動態(tài)演進、公平偏好類型揭示等引入供應鏈激勵契約設計中,能夠得到與實踐更一致、更能有效指導實踐的激勵機制。

(一)公平偏好信息非對稱下的供應鏈契約協(xié)調

針對供應鏈決策主體的異質性,有的主體嫉妒心理強、有的主體富有同情心。假設由供應商和零售商組成的二級供應鏈中,當只有零售商具有公平偏好且只有他知道自身的公平偏好強度信息而供應商不知道時,建立公平偏好為零售商私有信息下的供應鏈博弈模型,針對公平偏好信息在零供雙方組成供應鏈中的不對稱性和共享程度,分別建立供應商處于領導者、零售商處于跟隨者的Stackelberg模型和零售商處于領導者、供應商處于跟隨者的Stackelberg模型,分別研究零售商公平偏好信息為私有信息下的供應商最優(yōu)批發(fā)價格策略和零售商最優(yōu)訂貨量策略,并與供應商和零售商都為完全理性且信息對稱情形下的對應博弈模型進行比較分析,從而分析零售商的公平偏好私有信息對供應鏈博弈模型下供應商利潤、零售商利潤和效用、供應鏈績效的影響。

(二)公平偏好系數(shù)動態(tài)調整下的供應鏈契約協(xié)調

當某個供應鏈成員退出或者新的成員加入,會引起供應鏈結構和成員間收益份額的變化,因此在供應鏈結構變化時,供應鏈成員會因為公平參考對象變化而引起偏好強度變化,從而影響供應鏈成員決策主體的績效。例如,在處于不同渠道或者不同供應鏈中時,零售商的參考對象會不同,那么他的公平收益系數(shù)會因不同的參考對象而表現(xiàn)出差異性。所以,有必要研究當供應鏈偏好結構變化時,批發(fā)價格契約、回購契約或者收益共享契約等常用契約的協(xié)調性變化。

具體來說,在供應鏈決策主體的各個不同博弈階段,根據(jù)零售商的真實心理偏好是什么和制造商認為零售商的心理偏好是什么的不同情況,得到激勵相容約束和參與約束條件,建立模型求解得到不同契約參數(shù)取值,再計算得到制造商和零售商各自的決策、利潤和效用等指標值,比較不同階段契約參數(shù)值等各個指標的發(fā)展路徑,就得到動態(tài)演進的內在機理。

(三)基于多公平參考點的供應鏈契約協(xié)調

由文獻綜述中公平偏好部分知道,F(xiàn)S模型和BO模型在刻畫公平偏好時選擇的收益參考基準不同,在解釋公共品博弈試驗中FS模型能夠解釋投資多者和投資少者的效果完全不同,而BO模型則認為兩者效果是一樣的,因此BO模型不能解釋公共品博弈實驗結果,而FS模型能夠解釋且FS模型幾乎能合理解釋所有博弈實驗結果。因此,F(xiàn)S模型能夠解釋所有博弈實驗結果而被廣泛采用,BO模型則被忽略。那么,供應鏈決策主體采用BO模型構建效用函數(shù),得出的結論是否也在FS模型下得到,或者FS模型下得出的結論是否像解釋博弈實驗結果那樣能解釋BO模型得出的所有結論,因此有必要分別建立基于FS模型和BO模型的供應鏈定價模型來研究公平偏好行為對決策主體的最優(yōu)決策行為和績效的影響。

類似地,分別以供應鏈決策主體的直接收益(現(xiàn)有研究大部分采用該參考基準)、邊際收益、絕對收益(不變的供應鏈利潤分配比例)、Nash討價還價解作為公平收益參考點,分別建立批發(fā)價格契約、回購契約、收益共享契約和數(shù)量柔性契約下的供應鏈契約協(xié)調模型,分析公平偏好對各種契約協(xié)調型的影響,為供應鏈決策主體選擇恰當?shù)钠跫s提供理論決策支持。

(四)考慮努力和公平偏好行為的供應鏈契約協(xié)調

供應鏈決策主體的努力行為與供應鏈績效和效用之間的關系已成為學術界的研究熱點。努力水平高低和公平偏好強度之間可能相互作用,比如努力水平較高且公平偏好較強的供應鏈成員可能不會那么努力了,因為如果努力工作會得到不公平的結果,這是他們不愿意接受的。因此,有必要研究努力水平和公平偏好強度之間的關系,以及二者對供應鏈最優(yōu)決策和協(xié)調性的影響,以此為基礎得到的公平偏好模型刻畫能排除供應鏈決策主體努力水平的影響,因而更準確、更合理。

(五)甄別供應鏈公平偏好結構的激勵機制

如何設計激勵機制使供應鏈中各個決策主體真實地表述自己的偏好類型,從而判斷供應鏈成員中哪些是具有公平偏好行為的、哪些是嫉妒心理強的、哪些是富有同情心理的等,以此為基礎刻畫供應鏈中組成成員的偏好結構。比如一個完全自利的供應鏈成員可能就會隱瞞甚至偽裝為公平偏好者,因此必須設計激勵機制甄別供應鏈決策主體的偏好類型,進而才能描述供應鏈偏好結構。具體而言,將委托代理理論引入供應鏈協(xié)調中,將收益公平作為約束條件加入激勵模型,這樣可以反映供應鏈決策主體在追求自身利潤或效用最大的同時,甄別合作伙伴的偏好類型和強度、兼顧供應鏈中其他合作成員利潤大小或公平度的基礎上實現(xiàn)供應鏈的完美協(xié)調。

(六)考慮零售商競爭環(huán)境下的供應鏈協(xié)調策略

傳統(tǒng)的研究絕大部分只針對一個供應商對一個零售商的簡單供應鏈,零售商公平收益比較的對象只有供應商,而忽略了處于同樣市場地位的同級零售商之間的收益比較,他們處于同樣的市場地位、具有直接的競爭性,更容易關注同級競爭對手的收益。因此,有必要將公平偏好納入同級供應鏈決策主體進行研究,這也需要將現(xiàn)有研究擴展到零售商競爭環(huán)境,但要更貼近現(xiàn)實供應鏈競爭環(huán)境。建立一個供應商面臨兩個競爭零售商時的供應鏈模型既要考慮零售商與自身供應商的利潤分配比較,又要比較同級零售商的利潤,研究供應鏈決策主體公平偏好對供應鏈各個成員決策和績效的影響,從而能更好地制定零售商競爭環(huán)境下的供應鏈協(xié)調策略。

五、結論

行為供應鏈研究是管理學的研究熱點,眾多學者證實公平偏好行為對供應鏈契約有顯著影響,但極少有文獻對現(xiàn)有研究進行梳理和總結,難以為實踐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jù)、難以明確未來的方向。本文從公平偏好下供應鏈契約研究的發(fā)展脈絡,縱向梳理了公平偏好下的供應鏈契約研究,即主要從供應鏈決策主體假設條件的兩個發(fā)展階段:公平偏好信息對稱和公平偏好信息非對稱下的供應鏈契約研究,對國內外公平偏好下的供應鏈契約研究文獻進行梳理,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如基本都假設公平信息對稱、采用不同的公平參考點、忽略了公平偏好的異質性等。針對這些問題,并結合供應鏈運作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了公平偏好下供應鏈契約研究未來的方向,如公平偏好信息非對稱下的供應鏈博弈模型、公平偏好系數(shù)動態(tài)調整下的供應鏈契約設計與協(xié)調、基于多公平參考點的供應鏈契約決策研究、考慮努力和公平偏好行為的供應鏈契約研究、甄別供應鏈公平偏好結構的激勵機制、考慮零售商競爭環(huán)境下的供應鏈協(xié)調策略等。

通過本文的研究,期望彌補現(xiàn)有供應鏈契約研究的理論分析缺陷,修正某些研究結論。例如,現(xiàn)有文獻大多分析得到公平偏好會弱化雙重邊際問題促進供應鏈的協(xié)調。但是,如果考慮公平偏好的信息隱藏和甄別,這一結論就可能不再成立,因為甄別心理偏好可能不但不會減輕反而會加重供應鏈的雙重邊際問題。此外,本文的研究也可以為供應鏈利潤合理分配提供理論依據(jù),本文在真實的假設前提下研究引入心理偏好信息不對稱及動態(tài)演進的供應鏈契約,將為供應鏈利潤合理分配提供微觀動因的理論基礎。

[1] 劉詠梅,李立,劉洪蓮.行為供應鏈研究綜述[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7(1):80-88.

[2] 張鵬,張杰,馬俊.行為供應鏈決策模型研究文獻綜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4,21(4):205-209.

[3] 林強.公平偏好視角下供應鏈管理研究述評[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5,28(2):29-33.

[4] 譚燕菲.公平偏好下的供應鏈管理研究綜述[J].物流技術,2015,34(9):238-241.

[5] PAVLOV V,KATOK E.Fairness and coordination failures in supply chain contracts[R].Working paper,2009.

[6] CUI T H,RAJU J S,ZHANG Z J.Fairness and channel coordination[J].Management Science,2007,53(8):1303-1314.

[7] CALISKAN-DEMIRAG O,CHEN Y H,LI J B.Channel coordination under fairness concerns and nonlinear demand[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0,207(3):1321-1326.

[8] DING C,WANG K L,LAI S Y.Channel coordination mechanism with retailer having fairness preference:An improved quantity discount mechanism[J].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Management Optimization,2013,9(4):967-982.

[9] DU S F,NIE T F,CHU C B,et al.Reciprocal supply chain with inten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4,23(3):389-402.

[10]DU S F,NIE T F,CHU C B,et al.Newsvendor model for a dyadic supply chain with Nash bargaining fairness concer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14,52(17):5070-5085.

[11]HO T K,SU X M,WU Y Z.Distributional and peer induced fairness in supply chain contract design[J].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14,23(2):161-175.

[12]ZHANG F,MA J H.Research on the complex features about a dual-channel supply chain with a fair caring retailer[J].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2016,30(1):151-167.[13]CHOI S,PAUL R.The role of fairness in competitive supply chain relationships:An experimental study[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forthcoming,2016.[14]杜少甫,杜嬋,梁樑,等.考慮公平關切的供應鏈契約與協(xié)調[J].管理科學學報,2010,13(11):41-48.

[15]張岳平,石巋然.考慮損失規(guī)避與公平關切的供應鏈協(xié)調問題[J].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0(4):69-73.

[16]譚佳音,李波.零售商公平關切對收益共享契約供應鏈協(xié)調作用的影響研究[J].華東經(jīng)濟管理,2012,26(6):118-121.

[17]畢功兵,何仕華,羅艷,等.公平偏好下銷售回扣契約供應鏈協(xié)調[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13,33(10):2505-2512.

[18]馬利軍,曾清華,邵新建.冪函數(shù)需求模式下具有公平偏好的供應鏈協(xié)調[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13,33(12):3009-3019.

[19]李媛,趙道致.考慮公平偏好的低碳化供應鏈契約協(xié)調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15,29(1):156-161.

[20]李建斌,劉鳳,雷東.基于公平參數(shù)的供應鏈柔性合同優(yōu)化策略[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13,33(7):1971-1800.

[21]林潤輝,侯如靖.回購契約協(xié)調效果的實驗室檢驗和失效原因分析[J].管理科學,2014,27(3):75-82.

[22]覃燕紅,林金釵,魏光興,等.公平偏好和損失規(guī)避下的兩種供應鏈契約協(xié)調研究[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6(2):39-56.

[23]孟慶峰,盛昭瀚,李真.基于公平偏好的供應鏈質量激勵機制效率演化[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12,32(11):2394-2404.

[24]龐慶華.公平偏好下三級供應鏈收益共享契約模型分析[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12,33(2):30-34.

[25]曹武軍,李新艷.收益共享契約下考慮公平關切對生鮮農產(chǎn)品雙渠道供應鏈協(xié)調的研究[J].供應鏈管理,2014,33(10):387-413.

[26]浦徐進,朱秋鷹,曹文彬.供應商公平偏好對零售商主導型供應鏈均衡策略的影響[J].系統(tǒng)管理學報,2014,23(6):876-883.

[27]柳鍵,舒斯亮.考慮公平關切的服務供應鏈協(xié)調契約[J].控制與決策,2015,30(1):98-105.

[28]浦徐進,龔磊,張興.考慮零售商公平偏好的促銷努力激勵機制設計[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15,35(9):2271-2279.

[29]魏光興,徐桂霄.基于Nash討價還價公平偏好的收益共享契約分析[J].商業(yè)研究,2016,23(2):162-170.

[30]陳兆波,孫嘉軼,滕春賢,等.考慮公平關切的供應鏈協(xié)調策略研究[J].決策參考,2013,35(13):48-52.

[31]丁雪峰,魏芳芳,但斌.零售商公平關切下閉環(huán)供應鏈定價與協(xié)調機制[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tǒng),2014,20(6):1471-1480.

[32]劉詠梅,蔣貝,丁純潔.具有公平偏好制造商的供應鏈兩部定價模型[J].統(tǒng)計與決策,2012(18):32-37.

[33]李寶庫,吳正祥,郭婷婷.冪函數(shù)需求下考慮絕對公平偏好的供應鏈兩部定價契約[J].統(tǒng)計與決策,2016(16):64-71.

[34]浦徐進,金德龍.公平偏好、參照點效應和三級供應鏈的運作[J].控制與決策,2015,30(5):859-864.

[35]王開弘,丁川.基于零售商具有公平偏好的渠道網(wǎng)絡委托-代理模型[J].控制與決策,2015,30(3):565-571.

[36]張克勇,吳燕,侯世旺.零售商公平關切下閉環(huán)供應鏈定價策略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理學版),2013,48(5):83-92.

[37]董明望,朱云,辜勇.考慮公平關切的供應鏈渠道返利契約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2015,39(3):491-500.

[38]覃燕紅,艾興政,宋寒.利他偏好下基于批發(fā)價格契約的供應鏈協(xié)調[J].工業(yè)工程與管理,2015,20(2):109-116.

[39]李波,李宜楠,侯麗婷,等.具有公平關切的零售商對雙渠道供應鏈決策影響分析[J].控制與決策,2015,30(5):955-960.

[40]馬鵬,洪憲培.公平偏好行為對供應鏈定價及績效的影響[J].系統(tǒng)工程,2016,34(6):105-111.

[41]KALKANCI B,CHEN,K Y,ERHUN F.Contract complexity and performance under asymmetric demand information:An experimental evaluation[J].Management Science,2011,57(4):689-704.

[42]KATOK E,OLSEN T,PAVLOV V.Wholesale Pricing under mild and privately known concerns for fairness[J].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14,23(2):285-302.

[43]趙道致,呂昕.隨機需求下基于供應商過度自信的VMI模型[J].系統(tǒng)工程,2011,29(8):1-7.

[44]許民利,沈家靜.公平偏好下制造商收益分享與供應商質量投入研究[J].系統(tǒng)管理學報,2014,23(1):52-61.

[45]覃燕紅,魏光興.批發(fā)價格契約下基于公平偏好信息結構演進的行為博弈分析[J].工業(yè)工程與管理,2015,20(4):100-108.

[46]覃燕紅,魏光興.批發(fā)價格契約下供應鏈公平偏好動態(tài)演進分析[J].預測,2015,34(5):48-54.

[47]曹二保,侯利梅.非對稱公平關切下供應鏈最優(yōu)決策研究[J].管理學報,2016,13(7):1070-1074.

[48]朱麗麗,時育成,朱賈昂,等.基于Shapley值公平參考框架的供應鏈優(yōu)化[J].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2015(6):66-70.

猜你喜歡
零售商契約公平
飲食契約
智族GQ(2023年10期)2023-11-02 08:34:16
不公平
公平對抗
一紙契約保權益
公民與法治(2022年4期)2022-08-03 08:20:50
怎樣才公平
完形填空兩篇
新疆發(fā)現(xiàn)契約文書與中古西域的契約實踐
國產(chǎn)品牌,零售商這樣說……
零售商都在做自有品牌化妝品,如何才能脫穎而出?
公平比較
西峡县| 杭锦后旗| 娄底市| 宝坻区| 靖远县| 台中县| 富民县| 临沭县| 新和县| 石城县| 白朗县| 黄山市| 自贡市| 金川县| 靖宇县| 虞城县| 察隅县| 昌吉市| 珲春市| 南雄市| 河源市| 阳东县| 万载县| 西丰县| 正安县| 鹿邑县| 山阴县| 留坝县| 鄢陵县| 新民市| 天峨县| 温州市| 温泉县| 郴州市| 嘉定区| 武穴市| 同心县| 和林格尔县| 肇庆市| 安徽省| 方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