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娟
我的孩子剛滿6周歲。在生活中遇到一點有難度的小事就不知道如何去解決了,還總是掉著眼淚說“我不會”。前不久,兒子吵著要學游泳,可剛學了兩天,就沒了興趣,教他一些動作時,他總說“我學不會”。面對這么脆弱、不自信的孩子,我該怎么辦呢?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fā)現,孩子到了5歲以后,往往會特別樂于學習一些帶有挑戰(zhàn)性的新技能,比如剪紙、畫畫、彈鋼琴或騎自行車等。不過,有很多孩子一旦碰到一點困難,就會不停地抱怨說“我不會”“我不行”,并從此半途而廢。
一般來說,5-6歲的孩子在身體素質和認知能力方面已經基本具備了學習和掌握一些新技能的條件。同時,他們的獨立意識也開始逐步發(fā)展和形成,他們十分渴望獨立完成許多任務。如果能夠在這時學會游戲或者騎自行車等比較復雜一些的技能,將極大地提高和增強他們對任務的勝任感和自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階段的孩子往往會同時持有兩種想法,一種是小孩子的想法,即大人會幫他們做許多事;另一種是大孩子的想法,即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因此,盡管一開始他們會很興奮地要求家長教給他們一些新的本領,但當他們發(fā)現要學習的內容對他們來說并不太容易時,他們往往會表現出小孩子的特點,不停地抱怨說“太難了”“我不會”或者“我不行”,拒絕繼續(xù)學習。這種半途而廢的結局往往會使孩子失去自信,同時也會使家長失去耐心。
為了防止出現這種“兩敗俱傷”的情況,在教孩子學習一些新的技能時,家長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我們首先要承認在這個階段,兒童的發(fā)展速度是不盡相同的,有的孩子發(fā)育得早一些,有的則相對晚一些,但并不等于說后者就比前者笨,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他還會后來居上。如果兒童發(fā)育稍晚,還沒有產生必要的學習動機和獲得相應的認知技能,那么他將很難掌握一種新的技能。例如,有的孩子在5歲時怎么也學不會系鞋帶,但是到了6歲,他可能只需要2天就學會了。作為家長,千萬不能拔苗助長,而要對動機和學習新技能的身心條件兩方面都做細心的考察。
也許很多人沒有留意,實際上,我們每天都在不經意地教給孩子許多東西。比如,當我們倒果汁時,實際上就在不經意地給孩子演示如何拿著杯子才不會把果汁濺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們通常會很容易接受我們的建議,從而學會很多必要的生存技能。但是如果我們拼命地去教給他們一些不感興趣的東西,他們可能就會反感或表示抗議,特別是當他們感覺到有某種學習壓力時。所以,當你想要教給孩子某種新技能時,千萬不要一本正經。不妨故意裝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樣子,讓他覺得你不過是在跟他一起玩耍或做游戲,然后再適時地給他提供一些非正規(guī)性的指導。
換句話說,就是不要講太多道理,而要盡量多給孩子以正面的引導和示范。告訴他怎樣做是對的,而不要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糾正孩子的錯誤動作上。與其提醒他“不,別這么做”,不如鼓勵他把注意力轉移到另一件事上,“你這樣試試”,因為這樣將更有助于他掌握一項新技能。另外,還應盡量采用“小步子學習法”,即每次只教一點兒,不要教太多,最好能夠讓他自己來設定學習的進度。
當孩子覺得自己對正在學習的新技能不太擅長時,可能會悶悶不樂,并一再地抱怨諸如“我畫的小狗沒有你畫的好看”之類的話。這時,你應當提醒他,你之所以比他做得好,并不是因為你比他更聰明,而是因為你練習的時間比他長,而且他也正在不斷地取得進步。在指出孩子所取得的進步時,應盡量及時、明確而具體,比如“這一回你進步很大,一直游到了游泳池中間”,而不要僅僅做一些一般化的歸納,比如“太好了,你真棒”。要知道當孩子嘗試著去做那些對他來說非常重要的事情時,往往會表現得非常敏感,“不錯”“你真棒”“好極了”這一類的空話只會讓他覺得你有些言不由衷,因為他總覺得實際上你更希望他能夠堅持游到對岸。
為了增加孩子在學習新技能時獲得成功的可能性,我們還需要使用一些合適而有效的設備,比如適合兒童用的安全剪刀、小一點的足球或自行車、游泳圈、浮板等。如果經過多次努力,你發(fā)現自己確實無法親自教會他某種新技能,不如放棄,花點錢送他去訓練班好了。因為,5-6歲的孩子對于人們角色的理解已經變得日益復雜化和精細化。在你試圖教給他一些新的技能時,他可能會理直氣壯地說:“你又不是我的老師,我為什么要聽你的。”實際上,教師的確可以教給孩子許多家長教不會的東西,因為他們與孩子之間的關系更為簡單、正規(guī)。另外,班里其他孩子的出色表現也會對他們起一定的促進作用。在訓練中碰到困難時,他通常能夠保持冷靜并且絕不輕言放棄,因為他想讓老師和同學對自己有一個好印象。而當他在家長面前受了挫折時,他可能就會亂發(fā)脾氣,并且很快就會放棄進一步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