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青
摘要:例題教學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屬于教學的補充部分,是課堂教學內容具體化和立體化的表現(xiàn)。通過例題解答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還能夠幫助學生培養(yǎng)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本文分析了初中數學課堂例題教學設計原則,重點探討了初中數學課堂例題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例題教學
很多初中數學教師都在面臨著相同的問題,那就是明明已經講了這么多例題,為什么還是看不到學生解題能力的明顯提升?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原因涉及到了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方方面面,但是例題教學環(huán)節(jié)無疑才是問題發(fā)生的根本。數學中的例題是數學知識從產生到應用的重要步驟,很多數學教師重復的講例題,但是沒有引導學生思考,導致出現(xiàn)了以上的現(xiàn)象,可以說,加強數學課堂例題教學研究非常重要。
一、例題教學設計原則
1.知識性原則 知識性原則指的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例題教學設計需要以解決教學目標中的知識和技能問題為主,不管是什么課程,貫徹什么樣的課堂教學標準,都需要以解決知識和技能這個基本教學目標為重要前提。
2.延展性原則 延展性是在立體設計中教學目標的過程和方法,在設計中盡量選擇設計出能夠一題多解或者是一題多用的例題,幫助培養(yǎng)學生數學學習思維,還能夠滲透出數學靈活多變的思想方法。通過題目的變化,能夠引導學生不斷拓展思維深度,從多個角度來考慮問題。
3.針對性原則 在課堂教學中例題教學的設計要針對性提升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要有一定的層次性,體現(xiàn)出因材施教的重要教學原則,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通過學習增長數學知識。
4.互動性原則 互動性原則指的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交流和溝通環(huán)節(jié),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因此課堂教學例題設計需要加強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溝通,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思考和探究。
二、初中數學課堂例題教學設計
1.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 數學教師了解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掌握情況,從學生的經驗出發(fā)來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利用生活案例來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思考。例如說課堂一開始,教師可以應用講故事的方法導入教學,先給學生講一個發(fā)生在南方的有趣故事:“這是一道數學題目,學生答對的幾率很少,但是生意人答對的幾率卻非常多,那么請聽好題目。李先生去商場買了一個60元的書包,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好朋友陳先生,陳先生非常喜歡這個包,想用70元錢買這個包,李先生同意了。第二天鄧小姐看到了陳先生這個包,同樣十分喜歡,找到了李先生說自己愿意花90元錢,從陳先生手中把包買過來。于是李先生先花了80塊錢從陳先生手里買回包,同時又90元錢賣給了鄧小姐。請問在這個過程中,李先生賺了多少錢?”學生們根據故事內容開始積極思考,有的說賺了10塊錢,有的說賺了30塊錢。教師給學生分析答案:從商人的角度說,他們一共做了兩次生意,第一次的進價是60,買了70,賺了10元錢,第二次進價是80,賣了90,又賺了10元錢,那么兩次加起來,正確答案是20元錢。
2.利用例題開展教學 在初中數學課堂開展過程中,在正式進入例題教學之前,需要提前做好例題學習的準備工作,通過預習能夠給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通過預習能夠提前讓學生在大腦中建立起知識框架,課堂上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師設定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去積極發(fā)言。例題經過預習讓學生提前了解了知識,學生能夠自主探究重點和難點,在課堂上帶著疑問跟教師交流互動,能夠幫助提升教學質量。例如說在學習有理數加減法運算時,教師可以先把第二天要講的知識點和例題給學生們劃分出來,然后讓學生做好提前預習。學生們預習時要在旁邊寫下自己的心得和感受,通過這些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
3.例題跟多媒體教學相結合 多媒體技術中的視頻、動畫和聲音等能夠很好的傳達教學內容,甚至利用更加直觀和具體的方式來闡述課程知識點。把多媒體教學技術和例題教學相結合,能夠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便利。多媒體教學能夠有效簡化課堂教學的內容,幫助加快教學流程的執(zhí)行,有效提升了教學效率。其中多媒體教學包含有豐富的影響視頻,能夠幫助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在例題教學開展過程中,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靈活生動。例如說在學習空間立體幾何圖形性質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來完成教學過程。教師制作的圖形圖像功能,能夠讓學生對于空間的立體幾何做一個臨時的描繪,其中可以在圖像上利用不同的圖標和圖示進行標注和總結。多媒體教學能夠讓數學知識變得更加具體和直觀,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教師在規(guī)劃教學內容時,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差異性,根據不同的學習基礎水平來進行合理的教學安排,例題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一定要滿足學生的差異性要求。
4.例題教學的啟發(fā)式提問法 啟發(fā)式提問法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互動和交流,是教師結合課堂教學知識點,還有學生們的學習情況,設計出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的教學問題,利用問題來引導學生深入進行數學知識的思考和探索。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更加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讓學生主動進行問題思考,強調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例如說在梯形知識學習中,教師可以設計出這樣的例題:“王大媽有一片梯形ABCD的耕地,王大媽想要在這一篇耕地上種上兩塊三角形的玉米地,同時還需要保證剩下的土地一定要規(guī)則、美觀,請同學們幫忙設計一下。”這時候學生們通過探索發(fā)現(xiàn)梯形上兩個定點做下底的高,能夠得出一個長方形還有兩個三角形,這樣就能夠有效解決了問題。通過例題提問的方式,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引發(fā)學生思考的同時,也能夠讓學生積極展開交流和互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結語:初中的數學例題教學需要重視教學實效性,通過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進入到數學學習狀態(tài)中,讓學生能夠把握課堂學習主動權,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讓學生掌握問題解決方法,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劉濤.提高初中數學課堂例題教學的有效性探索[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07):73.
[2]陸仁意.例題教學,構建初中數學有效課堂[J]. 新課程導學,2014,(35):87.
[3]許清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例題設計[J]. 教育,2013,(06):46-47.
(作者單位:廣東湛江市遂溪縣樂民鎮(zhèn)樂民初級中學 52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