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趙弟
【摘要】高校黨組織生活是整個黨的組織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加強和規(guī)范高校黨組織生活的途徑是時代要求。文章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為例,以高校黨組織生活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校園調研等方法,分析高校黨組織生活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嚴格黨組織生活的途徑與實踐方案。
【關鍵詞】高等學校;黨組織生活;途徑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指出“黨的組織生活是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和載體,是黨組織對黨員進行教育管理監(jiān)督的重要形式”。規(guī)范黨的組織生活對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和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為了解高校黨組織生活的現狀,我們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為例,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以學校黨的組織生活狀況為內容,以學生黨員及部分積極分子、共青團員為對象,開展無記名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300份,涵蓋各院系、各年級,其中本科生占81.9%,研究生占17.7%,有較強的覆蓋性和代表性?;厥諉柧?67份,回收率89%,其中有效問卷265份,有效率99.25%。通過SPSS22.0統(tǒng)計分析軟件完成問卷數據的錄入及分析。
一、關于黨組織生活的調查分析研究
(一)對黨組織生活必要性及內容認知的調查
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分別有96%、83.7%的學生認為開展黨組織生活有必要??梢钥闯?,大多數學生認可黨組織生活的必要性。其中,31.3%的正式黨員認為有必要開展黨組織生活,正式黨員對黨組織生活的作用的認可度高于預備黨員,預備黨員的認可度高于入黨積極分子和團員,性別間基本無差異。同時,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對黨組織生活制度有較為清晰的理解,但仍有部分學生理解較狹義和片面,對黨組織生活制度認識不清。
(二)對黨組織生活開展頻率及參與情況的調查
調查顯示,56.8%的學生所在支部保持著較高的黨組織生活開展頻率,每月三次及以上;39.1%的學生所在支部保持中等頻率,每月一至兩次黨組織生活;4%的學生所在支部低于每月一次。48.56%的學生所在支部黨的組織生活參與度達到100%;95.1%的學生所在支部黨的組織生活參與度在80%以上。從學歷層次來看,本科生達到80%以上參與度比例為96.5%,研究生為94.5%,本科黨支部黨組織生活開展頻率和參與度都略高于研究生。
(三)對黨組織生活氣氛及開展途徑的調查
88.9%的學生所在支部黨組織生活嚴肅又活潑,民主氣氛好;10.3%的黨組織生活過于嚴肅壓抑,官方氣氛重;不到1%的黨組織生活“紀律性差,過于散漫”。整體說明黨組織生活氣氛比較民主,黨組織成員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的氣氛較濃。調查還顯示,參加會議和安排布置常規(guī)工作事務分別占95.47%和74.49%;志愿服務及文化娛樂類活動分別占55.2%和44.03%,說明學生參加黨組織生活的途徑少,形式單一。
(四)對于黨組織生活具體開展情況的調查
1.“三會一課”制度。調查顯示,定期召開黨組織生活的占74.5%,不定期但經常召開的占19.8%,說明多數黨支部能堅持落實“三會一課”制度。通過對學校各院系的走訪調研發(fā)現,“三會一課”總體執(zhí)行質量有待提高,內容和形式上缺乏吸引力和創(chuàng)造力,如大多是通過參加較為嚴肅的會議完成,黨員之間的發(fā)言及交流較少。
2. 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制度。43.2%的學生對黨組織開展的民主生活會較滿意;39.5%的學生認為存在簡單化,就具體工作、取得成績、存在不足等內容談,談完結束的問題,24.7%的學生認為存在形式化、走過場、議題不明確的問題,說明黨組織民主生活會的內容和方式方法仍需改進。調查還顯示,70%以上的學生均認為能做到認真查擺問題,會后做到整改落實,極少數認為能做到深刻剖析根源,明確整改方向,可見組織生活會需更深層次地做到批評和自我批評。
3. 談心談話制度。69.1%的學生選擇通過辦公室面談,60%選擇通過網上交流,81.9%選擇通過下班交流、電話訪談等其他途徑,說明基層黨組織開展談心談話的途徑較多,基本不存在形式單一的問題。此外,通過對學校各個院系的調研發(fā)現,談心談話制度的執(zhí)行過程中存在過于散漫的問題,無固定的實施流程和制度。
4. 民主評議黨員制度。民主評議黨員是新時期對黨員經常性地教育、管理和監(jiān)督的重要途徑,也是規(guī)范和嚴格黨的組織生活的重要內容。調查顯示,每年的民主評議黨員主要通過民主評議、學習教育、自我評價、組織考察以及表彰和處理五個途徑展開,其中民主評議比例最高,達到了83.5%。
(五)對黨組織生活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情況
學生對黨組織生活持滿意態(tài)度的比例占80.25%,說明大部分學生對黨組織生活的滿意度較高。持滿意態(tài)度的學生中83.1%認為黨組織生活“促進了黨員學習,提高了黨員素質”,近70%學生認為“維持了黨員隊伍純潔性、先進性”“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持不滿意或一般態(tài)度的學生認為黨組織生活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途徑單一,缺乏多樣性”“形式化、表面化”。此外,還有部分學生認為黨組織生活存在著“內容與實際脫節(jié)”“缺乏互動交流”“保障機制欠缺”“頻率低”等問題。
二、加強和規(guī)范高校黨組織生活的途徑
(一)端正對黨組織生活的認識,增強主動性和積極性
要強化黨的意識,時刻牢記自己的黨員身份,督促自己主動參加黨組織生活。只有在強烈的黨員意識基礎上,才能端正對黨組織生活的認識。針對部分學生對黨組織生活制度認識不清的問題,可以在開展“兩學一做”過程中把宣傳和推廣黨組織生活制度的基本知識融入其中。學生只有對組織生活有了清晰正確的認知,才能夠進一步深入理解開展黨組織生活的必要性,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黨組織生活,而不是被動地參與。
(二)確保黨組織生活經常、認真、嚴肅endprint
嚴格按照“提高數量,保證質量”的要求,確保黨組織生活經常、認真、嚴肅。在數量上,黨的各級組織每年、每季度、每個月都要認真制訂詳細的組織生活計劃,明確組織生活的時間和內容,責任到人,確保黨組織生活每月不能少于一次;在質量上,要聯系時政和黨員的實際生活,在深入分析學生的實際生活的基礎上合理確定組織生活的體裁;在態(tài)度上,要加強紀律和作風的教育,既不能過于散漫,也不能過于嚴肅壓抑,要營造一種嚴肅又活潑的民主氛圍。
(三)落實和規(guī)范“三會一課”制度,增強黨組織生活實效性
要建立監(jiān)督核查機制,對時間要嚴格要求。每兩個月至少定期召開一次黨員大會,每個月至少定期開展一次支部委員會及兩次黨小組會,每季度至少定期舉行一次黨課,如遇特殊情況,需報上級黨組織批準方可延期舉行。此外,要嚴格把控會議流程,切實解決不規(guī)范的問題。在提升質量和實效方面,要對支部書記開展定期的培訓教育,并將“三會一課”與優(yōu)秀黨支部評選相結合,對于“三會一課”開展質量高的支部給予表彰和經費補助,從而發(fā)揮示范和帶動作用。此外,要建立規(guī)范的監(jiān)督機制,成立專門的督查評價小組,突出督查重點,對于活動開展不理想以及敷衍了事的,給予通報批評并督促整改。
(四)充分發(fā)揮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的凈化作用
首先,要在思想上端正認識,克服心理上的障礙,深刻認識批評和自我批評的重要作用,會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避免“只談具體工作,談完即結束”的情況。其次,在會議中,要開展嚴肅認真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堅持原則,深刻剖析問題根源,學生黨員之間開展誠懇的互相批評,相互幫助提高,避免一味的好人主義。再次,會議結束后,要認真整改落實,并進行表彰和處理。
(五)將談心談話制度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
首先,高校的各級黨組織要把思想政治建設工作的各項要求落實到每個支部、每個學生黨員。其次,要保證談心談話覆蓋面廣,代表性強,發(fā)揮基層干部的帶頭示范作用。再次,采取靈活多樣的談話形式,如利用開展黨員活動日、黨員評議的契機,黨支部書記與學生黨員普遍談心;利用網絡、電話等途徑了解外出流動學生黨員的思想情況;對于生活或學習有困難的黨員,主動上門談心,營造一種團結向上的組織生活氛圍。
(六)創(chuàng)新黨組織生活方式,豐富黨組織生活內容
1. 創(chuàng)新黨組織生活形式。首先,從每位學生黨員入手,變被動參加為主動籌劃。如建立黨組織生活輪流主持的制度,讓黨員親自參與策劃一些主題黨日、微型黨課、讀書交流等活動,開展黨員上臺講黨課大賽、黨史黨章知識競賽等,發(fā)揮基層黨員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其參與的積極性。其次,要讓組織生活形式“活”起來,將黨的知識與靈活多樣的組織生活形式相結合,如通過參觀紅色革命基地、觀看教育片、聆聽報告、參加文體活動、參與志愿服務類活動等充滿趣味性的方式,在滿足黨員多樣化需求的同時,又能增進互動交流,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知識。
2. 豐富黨組織生活內容。首先,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增強組織生活的針對性。要深入分析支部不同學歷層次、年級、專業(yè)學生的不同需求和興趣點,如有的學生關注實習、就業(yè)、社會實踐等方面的內容,有的則傾向于專業(yè)知識、科研、升學等方面的內容,了解他們的興趣點,有計劃地開展組織生活,才能真正實現組織生活日常化、多元化。其次,聯系社會時政熱點,增強組織生活的時代性,如舉辦一些時政熱點主題分享會、討論會,開展一些社會熱點調查實踐活動,在“黨員活動日”多開展一些時事政治的探討,多一些對社會的深入了解等。
【參考文獻】
[1]王桂玲.切實增強高校黨組織生活活力的思考[J].高教論壇,2017(07):11-13.
[2]孫傳通.增強大學生基層黨組織生活有效性的路徑建設[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7(01):48-51.
[3]梁耀明.大學生黨員參與黨組織生活的現狀調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08):2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