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滄州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韓正莊小學(061000)
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培養(yǎng)學生高尚道德情操的起點,教師要加強文明禮貌教育,把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發(fā)揚光大,這是提高全民族素質(zhì)的教育。小學階段正是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因為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強,工作中我采用了以下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班會課上,我常采用一些小案例,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以此加強他們對文明禮貌行為的辨別能力。
[案例] 小明:阿蘭,不要搶占座位,老師說過。
阿蘭:這兒有座位為什么不坐??!
小明:老師說要把座位讓給老弱病殘孕的乘客,我們應當把座位留下來。
阿蘭:位子閑著也是閑著,為什么不坐。
前門上來了五六個人,阿蘭趕緊起來,把座位讓給了一個老奶奶,老奶奶連忙說:“謝謝,謝謝?!币煌宪嚨膸讉€人一起夸獎道:真是個好孩子,太有禮貌了……
結(jié)合這一案例,請學生們進行討論:阿蘭和小明的行為是否稱得上文明禮貌?
大家各抒己見,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場面熱烈……
通過這種活動,學生們在討論的過程中,對文明禮貌行為的認識更加深刻,教師適時地因勢利導,對兩位學生的做法進行準確的定位和評價,增強了學生們明辨是非的能力。
從這個小案例上,我們可以看出,只有樹立榜樣,才有利于文明禮貌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對兒童進行教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榜樣放在他面前,尤其是要多給孩子樹立身邊的榜樣,讓他們?nèi)W習,小學生的可塑性強,會不由自主地學習榜樣的優(yōu)秀品質(zhì)。比如,我校常常開展“文明標兵”評選活動,舉行“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等禮貌用語比賽活動等,對優(yōu)秀學生進行獎勵,并讓他們在會上介紹個人的先進事跡,從而感染身邊的學生,共同養(yǎng)成“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
教師的表率作用對學生的影響是最直接,最深遠的,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師的品行會無形中影響著學生,教師以身作則,就是對學生無聲的教導。教師在班上對智力低下或身體有殘疾的學生不尊重,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取笑他們。教師應該用尊重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位學生。記得有一次,一個差生匆匆忙忙地跑到我面前,說:“老師,快給我撓撓,我后背癢得難受。”逗得全班同學哈哈大笑,我也感到很突然,教學三十多年了,還是第一次有學生讓老師給撓癢癢的,但是轉(zhuǎn)念一想,這是學生對我的信任,我就說:“一定是身上臟了,要不怎么會癢呢?來!我給你撓撓。”然后我給學生撓起癢癢來。一會兒,那個學生說:“好了,好了,謝謝老師!”就是這件小事,我常和同事們談起,如果我不去或是讓學生去撓,就是失敗的教育。因此,教師要真誠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學生對教師的態(tài)度是非常敏感的,發(fā)現(xiàn)老師尊重、關心他人,他會模仿老師去做。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久而久之,就會在校園形成濃厚的文明之風。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地說,就是養(yǎng)成習慣,而習慣則是日積月累的細節(jié)。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應從細節(jié)入手。常言道: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也說明了這個道理。比如,不要大聲喧嘩,課堂上要認真傾聽他人的發(fā)言等等,雖然這些都是小事,但都是建立在良好的行為習慣之上的,教師要有“滴水穿石”的態(tài)度,從生活中的細節(jié)入手,持之以恒,讓文明禮貌教育不知不覺地滲透到學生的心中,內(nèi)化為學生的品質(zhì),成為他們一生受用的寶貴財富。
《三字經(jīng)》中云:“養(yǎng)不教,父之過?!奔彝ソ逃龑τ诤⒆觼碚f,非常重要,由于家長對子女教育上的過分溺愛和放任,導致了學生禮貌的缺失。因此,要把文明禮貌教育向家庭延伸,家庭應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家長要引導孩子遵守社會公德,學校和家庭的互動,形成教育合力,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良好發(fā)展。
例如,我校實行“小小心愿卡”活動,由個人或社會組織進行資助,針對部分貧困學生,使其實現(xiàn)難以實現(xiàn)的愿望。對此,家長應常和教師探討一些好的方法和措施。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張心愿卡是這樣寫的:我很希望得到一本帶拼音的童話故事書,我想實現(xiàn)這個夢想,因為媽媽的眼睛看不見東西了,每天放學我可以讀給媽媽聽。多么好的一個孩子啊,如果家庭教育都是這樣的,那么文明禮貌一定會處處花開。
總之,培養(yǎng)文明習慣,凈化學生心靈,不僅是個人的事,也是全社會的事,作為教師和家長責無旁貸,只有做好言傳身教,才會讓文明禮貌之花在校園里盡情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