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功
(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qū)彭家坪中心校,甘肅 蘭州)
眾所周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刻板、機械、單一的教學活動可能難以讓學生生出興趣和熱情,去主動地認知,漸而思考分析,并從中感受樂趣,生出持續(xù)性的探究之心,逐步建構起自我認知的框架和系統(tǒng)。從蒙昧的啟迪到智慧的催生,都需要課堂教學建立在靈活自由的空間之上,學生學習狀態(tài)是積極、向上的,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基于學生的認知需求,把數學課堂作為激發(fā)學生興趣的載體,創(chuàng)設富有活力的學習空間,學生的思維被徹底激發(fā),能夠主動投入到學習思考之中,積極感受數學之美,追求數學之美,至此,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才會不斷得到提高,筆者結合實踐教學,就此談幾點淺見。
生活是小學數學教學就地取材的源泉。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學生與生活自然親近,因此將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搬上課堂,調動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課堂效率。誠然,將數學問題蘊含于生活實例之中,并不是說要生搬硬套,而是要別具匠心地創(chuàng)設富有情趣的生活情境,學生既會自然親近,又能夠體會樂趣,樂于接受和主動積極地去理解探究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小學生原本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之心,教師則要利用小學生的這種好奇心,充分發(fā)揮非智力因素作用,創(chuàng)設趣味的教學情境,學生可以體驗到生活樂趣,也能從頗有趣味的生活現象學到數學知識,相得益彰。如《軸對稱圖形》一課,教師在教學時,從生活中挖掘有關軸對稱圖形的實例,并制作出多媒體課件,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蝴蝶翩翩起舞,蜻蜓立在荷花之上,還有勤勞的蜜蜂在花叢中采蜜。隨后,對蝴蝶、蜻蜓、蜜蜂來個大大的特寫,教師在旁白中講述了這樣一個趣味故事,“春天來了,蝴蝶看到蜜蜂說,我們是一家人,可是蜜蜂卻有些生氣,說,‘我怎么會和蝴蝶是一家人呢?’,蝴蝶又告訴蜻蜓說,我們也是一家人,蜻蜓有些納悶,怎么我和蝴蝶是一家人?這時,一只喜鵲來到它們面前,說,在圖形世界中我們都是一家人。這是為什么呢?大家想知道它們都屬于哪一個圖形世界的嗎?”學生一聽到教師生動趣味的講述,好奇心著實被調動起來,興趣被點燃,集中注意力聽教師的講授,并主動積極地去探究對稱圖形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并樂此不疲地深入到探究和解密之中,數學知識逐步在學生的腦海中滲透和深化,為學生系統(tǒng)地建構知識體系添上精彩的一筆。
在這個不斷將素質教育提到一定高度的現代教育導向的時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其核心所指。知識不是單純的符號和句段的記憶,而是要理解并能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活學活用,才能實現有效運用知識,轉化為一種素養(yǎng)的最終目的。小學生學習數學并非易事,如何讓抽象的數學知識進入到學生的認知中,消化吸收,理解運用呢?小學生以感性認知為主,形象和直觀的事物更容易讓學生接受理解,再加上動手操作,手腦齊動,形成思維聯(lián)動,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設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和自主探索能力的空間,引領學生親身去體驗數學知識,通過動手操作獲得數學知識,學生才能真正掌握數學知識并能夠靈活運用。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考慮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薄弱的現實問題,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創(chuàng)設動手操作空間。初級階段通過引導學生自我創(chuàng)設圖形或者是簡單物件,先引導學生調動感官積極參與動手操作實踐,并教授操作方法,學生親身實踐、親眼觀察、親手測量、畫圖、拼擺以及實驗等等,學生通過操作不斷地開啟自我思維,投入專注,做自主探究數學問題的發(fā)現者,從而激活思維,最終從發(fā)現數學知識、掌握和運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一種樂趣,課堂效率顯然會不斷提升。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師生之間的關系必然直接影響著課堂效率,構建良好的民主性、互動性的師生雙邊關系,成為現代課堂主打的模式。良好民主的課堂氛圍的營造,一方面需要教師能夠摸清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和認知水平,對學生的評判具有科學性和差異性,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心理訴求,教師要分層設計教學任務或者問題,提供表現學生自我的個性平臺,發(fā)展學生的個性,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另一方面,在參與教學過程師生互動之中,教師給予學生評價,要做到及時、切中、適宜,并始終利用積極向上的鼓勵性語言,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感受到來自教師的真實的鼓勵和幫助,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并成為學生積極學習、不斷探究數學問題的動力,閃現創(chuàng)新的智慧火花。如,《分類》一課教學,先講授分類知識,讓學生明確和理解概念,之后,教師和學生一起互動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將一大把顏色不一、長短不同、粗細不同的塑料管放在講桌上,讓學生以小組形式上講臺分類,并要求學生邊動手邊說明分類的理由,期間,教師一邊溫言細語提示學生,分類前先仔細觀察塑料管,從顏色到長短,從長短到粗細,學生凝神聚氣,主動按照自己的分類標準挑選,教師鼓勵學生大膽說出分類的理由,并及時給予鼓勵,學生體驗到表現自我的自信力,同時也體驗到成功感,學習態(tài)度隨之變得更為積極主動,也同時達到了課堂所設定的效率。
總之,小學數學的課堂效率這一話題經久不衰,它檢驗著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綜合素質,也敦促著教師不斷結合學情,設計各種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索的空間,讓學生想學、樂學、會學,不斷提高數學技能,體驗積極數學情感,從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