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志明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對理論知識的傳授,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問題教學法主張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問題的方法調動學生主動思考和參與課堂發(fā)言的積極性,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其中,問題的設置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征和教學內容,才能通過有效的互動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問題教學法是一項激趣、設疑、引思的綜合性教學藝術,它以啟迪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學生傳授知識技能為目的,使教學過程在一張一弛之間收獲良好教學效果,最終實現(xiàn)教學目的。因此,教師要重視問題教學法,把它的價值發(fā)揮到最佳化。
一、科學設計問題,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
問題的設計要結合教材內容,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認知特征,讓學生通過問題的思考和分析提高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鞏固課堂知識的掌握。
怎么科學地設計問題?首先,問題要有針對性,即針對教材和學生,提出符合教學目標的問題。其次,問題要有趣味性,可以調動學生的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后,問題要有新穎性,能夠將課內知識延伸至課外,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如教學郁達夫的《故都的秋》,文章創(chuàng)作于1934年8月17日。當時,作者到達北京僅四天的時間。由于作者本身是浙江人,達到北平之后,內心對故鄉(xiāng)有著深深的眷戀。在作者的心理上是不愿意離開故鄉(xiāng)的,所以對于秋天悲涼的感受實質上是自己對人生、對社會的感受。針對文章主旨,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幾個問題:1.文章的題目是“故都的秋”,那么作者是否只是單純地回憶故都的秋天呢?2.北平的秋和江南的秋天有什么不同?它們的特點有哪些?3.文章描寫了故都的秋哪些景物?按照什么寫作順序和寫作方法?學生在思考這些問題時,不僅要深入研究課文,找出問題的答案,還要進行思考,透過文字的表面去探究其中的內涵,從景物的描寫中結合作者當時生活的時代背景和社會背景,了解作品中“秋”之外的內容。
二、創(chuàng)設民主氛圍,加強問題互動
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提問時,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具有民主氛圍的課堂情境,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下積極與同伴、教師互動,構建良好的師生、生生關系。在問題情境中,學生可以對問題的答案保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思維能力,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
提問有兩種方式。一是將問題直接羅列給學生,給學生幾分鐘思考和討論時間,然后舉手回答。另一種是隨機提問學生,這種方式比較靈活,但相對而言難度較大,容易使學生感到緊張。提問時可以根據(jù)具體的教學過程來進行。比如,在教學曹雪芹的《林黛玉進賈府》時,教師讓學生提前預習課文,了解內容概要。課堂上,為學生播放老版的電視劇《紅樓夢》視頻片段,讓學生認真觀察主要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和語言,尤其是王熙鳳“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出場畫面。接著,找學生口頭復述課文的主要內容,說一說文本描述與影視表現(xiàn)的不同之處。在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時,可以以隨機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對林黛玉的身世充滿好奇心。比如“黛玉進賈府為什么要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學生可以從書本的描述中找到因為賈府頗為富裕,而黛玉的家庭相比之下比較一般,所以要處處小心?!俺思揖称胀ㄍ?,還有黛玉自身的性格因素嗎?”學生在對黛玉的身世不夠了解的情況下,就會產(chǎn)生困惑,這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詳細分析黛玉的身世背景,幫助學生解決難題。
三、鼓勵自主探究。勇于提出質疑
除了教師給學生提出問題外,教師還要遵循啟發(fā)式教學原則,讓學生主動地去研究文本,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勇于向教師提問。這種問題教學方式可以驅動學生不斷進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那么,怎么才能讓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質疑呢?
首先,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將師生互動貫穿于課堂教學始終。只有在平等、民主、自由的氛圍中,學生才可以克服膽怯心理,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其次,課堂上要給學生充足的思考和探究時間,使他們可以提出有意義的問題,并通過討論的方式有效地解決問題。比如在教學魯迅的《祝福》時,教師可以留給學生8分鐘自主閱讀時間,在閱讀的過程中,圈出不理解的問題,與同伴交流討論。當問題答案不一致的時候,向教師提出質疑,分別給出自己的見解,讓教師給予評價和指導。比如有的學生在讀到祥林嫂一直反復地跟其他人訴說自己的兒子慘死的內容有些不理解,不知道是因為她的精神出了問題,還是人物性格本身如此。有的學生不理解為什么文章描述的明明是一個具有悲情色彩的故事,為什么作者卻把題目起為《祝?!?,是真的祝福還是諷刺?由于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比學生豐富,可以給出學生比較明確的答案,在互動中,學生對教師也會產(chǎn)生敬佩之情。
四、認真對待問題,尋求最佳途徑
問題的解決不能只局限于課堂之上,在課堂的末尾,教師也可以為學生設定問題作業(yè),要求學生在課后尋求途徑去解決這些問題,從而達到鞏固知識、拓展學習、延伸課堂的作用。
問題作業(yè)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要在符合學生興趣的基礎上,發(fā)揮他們的優(yōu)勢和特長,圓滿地完成任務。比如教學李密的《陳情表》一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解決以下幾個問題:1.與諸葛亮的《出師表》作對比,列出二者的異同之處。2.了解李密的生平政治和文學經(jīng)歷,調查李密之所以推掉上任的原因。3.最后李密的結局是什么?設計這樣的問題,學生可以上網(wǎng)查閱資料、去圖書館尋找歷史書籍、結合過去的知識經(jīng)驗等方式完成作業(yè)。通過探討,學生了解《出師表》與《陳情表》的文本異同。李密之所以推托上任,一是因為祖母生病,二是由于政治局面混亂,形勢緊張。兩年之后,李密的祖母去世,李密服喪滿,被應征為太子洗馬、尚書郎,出為河內溫令。在任溫縣令的時候,政令嚴明,政功顯著。李密自恃才能,常望入朝為官,卻不遂所愿而懷怨,被免官。之后為本州大中正。病卒時終年64歲,晚景相對慘淡。
總而言之,將問題教學法運用高中語文教學中,不但可以加強師生互動,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通過科學設計問題,創(chuàng)設民主氛圍,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等方式將問題教學法的效果發(fā)揮到最佳化,為語文課堂教學注入勃勃生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