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蓉 薛 菲
(1.沈陽市第一三四中學 遼寧沈陽 110004;2.沈陽市第一零八中學 遼寧沈陽 110001)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學生都表示到了高中以后化學比物理還難學,不知道該怎么學習化學,從近幾年的高考成績反饋來看,化學已經(jīng)超越物理,成為了很多學生最懼怕的學科。問題出在哪里呢?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知識的簡單傳遞和轉移,而是學習者主動構建知識經(jīng)驗的過程。知識是生存在具體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動中,只有通過實際情境中的應用才能被理解[1]。
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認為6-12歲之間是具體運算階段,12歲以后便是形式運算的階段。但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屬于剛剛進入形式運算的思維,一旦遇到新的領域時就會退回到具體運算的思維[2]。
從以上兩種理論中我們可以看出新知識的生成必須先建立在學習者較熟悉的情境中,由學習者自己構建知識經(jīng)驗后才能更好的進行,如果一味追求“快”,直接拋出學生不熟悉的的知識,學生難以理解,為了應試自然會逐漸轉變成死記硬背。遵循教育的認知規(guī)律,順應思維的發(fā)展,從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作為新的學習起點,然后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供學生構建新的知識框架。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也說明了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的出發(fā)點是一個個人,每個個體都有自身發(fā)展的速度,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我們不應該急于求成,一味追求高效,使反應慢的孩子變得跟不上,使孩子們失去了學習的樂趣。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科思維。葉圣陶曾說“教育是農業(yè)而不是工業(yè)[3]?!焙⒆硬皇菣C器,工業(yè)可以快節(jié)奏,流水線的大批量生產(chǎn),而農業(yè)是有時令,有生長規(guī)律的。需要陽光、土壤、水分的補給,需要除草、施肥式的關愛,我們的幼苗才能長成參天大樹。我們應該學會等待,學會尊重個體生命的發(fā)展。
教育是“慢”的藝術,化學學科也不例外,甚至更需要這種“慢”。因為化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還有這以下幾個特點:
①實驗是化學的基礎;②語言是化學的特色;③思考是化學的靈魂
“起”是教學的起點,是學生接受新知的前提,從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出發(fā),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和實踐中聯(lián)系所要學習的知識,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快速進入狀態(tài)。
[案例1]《金剛石、石墨》的導課設計
教師導入:最近有部電影特別火,叫《戰(zhàn)狼2》,它的第一部《戰(zhàn)狼》也非常好看,電影中有這樣一個片段我們來看一下。視頻中敵人向我軍發(fā)射的石墨火箭彈里含有石墨粉,造成了電子設備短路,飛機無法正常飛行。這里利用的是石墨的什么性質?
學生答:導電性。
教師:因此大家看,學習化學多么重要,甚至可以保護我們的國家所以我們一定要學好化學。
這里利用了孩子們熟悉的電影,熟悉的明星,一下子就引起了學生的興趣。而敵我雙方的戰(zhàn)爭場面也勾起了孩子們的愛國情懷,更加覺得學習化學有意義,并且利用形象記憶,學生對石墨的導電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短的幾分鐘視頻和教師引導就有了一舉多得的效果,而不是直接對比金剛石和石墨一個導電一個不導電。
“承”是銜接,傳承,是喚醒學生利用舊知識拓展,領悟生成新知識的過程?;瘜W研究物質的變化規(guī)律,這些規(guī)律性的知識是循序漸進,由簡單到復雜的。
小組合作學習是體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很好的方式,但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重形式,輕實質”的現(xiàn)象。
[案例2]《二氧化碳的性質》中探究使石蕊試液變紅的物質,猜想1.水 猜想2.二氧化碳 猜想3.水和二氧化碳。器材選擇:三朵干燥的沾有紫色石蕊試液的紙花,兩集氣瓶的二氧化碳,水。
教師:請同學們先思考我們如何設計實驗呢?
教師:(約30秒后)請小組合作,設計出探究實驗的方案。
學生由猜想的內容和器材的提示,很容易想到將干燥的紙花和濕潤的紙花伸到集氣瓶中來作對比,得出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變紅,碳酸可以使石蕊變紅的結論。而對于水,有些學生會設計像紙花上噴水來證明水不能使紙花變紅,但在經(jīng)過實際試驗操作中,一些學生會發(fā)現(xiàn)當驗證碳酸使石蕊變紅時就已經(jīng)像紙花噴水了,所以會提出不必再重復實驗的建議。探究實驗到此結束。
真正實驗時候,更多的學生才會發(fā)現(xiàn)其實兩組實驗就可以說明問題,因為在驗證碳酸使石蕊試液變色前,水噴到紙花上石蕊是不變色的。學生真正做了實驗,才會對探究的問題理解的更加深刻,邏輯推理能力和探究能力才有更好的提升,知識構建也更加完善。
建議教師們不要怕慢,也許第一次收集氧氣,孩子們手忙腳亂,但當他們學習收集二氧化碳時操作就會規(guī)范很多,再收集氫氣時他們甚至能夠自己設計實驗裝置,分析實驗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的原因。讓學生自己動手,勝過教師千言萬語。
慢是一種教學策略,也是一種教學藝術。“慢”與“快”相對,但卻恰恰是為了更快,因為“慢”是為了不再重復,“慢”是為了高質量的生成[4]。因此慢不是簡單的延長時間,這需要技巧,在何處慢,怎么慢,慢到什么程度都是我們應該探究的問題。筆者今后會以初中化學學科為研究對象繼續(xù)探索。研究無止境,任重而道遠。
[1]呂威.建構主義教學觀在英國文學簡史課程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會科學版,2011(1): 18-121.
[2]楊婷.“慢教育”視角下的初中物理教育教學研究[D].延安:延安大學,2016.
[3]嚴麗榮.教育是“慢”的藝術[J].湖南教育(教育綜合),2008(02):1.
[4]朱桂鳳.數(shù)學實驗課教學中的“慢”“重”“輕”[J].中學數(shù)學教學參考(中旬),2012,(1 /2) :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