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娜
社會是由多種多樣的人群組成的,而視力障礙兒童屬于社會中的特殊群體。為生理有障礙的兒童專設(shè)的特殊教育,發(fā)展了殘疾兒童生存生活的能力,滿足了其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求。然而,特殊教育視力障礙學生在知識學習中依然存在著許多問題,筆者圍繞視力障礙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突出問題進行了分析。
聲調(diào)是小學生字詞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學習內(nèi)容。存在視力障礙的小學生剛剛步入學習的正軌,結(jié)合其先天存在的視力缺陷,目前止聲調(diào)是視力障礙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使用最為廣泛的認字方法,因此大多數(shù)存在視力障礙的小學生都是通過聲調(diào)對語文字詞進行學習與理解的。然而,在對視力障礙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隨著年級的增加,一些盲文中的常用字不再標注聲調(diào),使學生對字詞難以進行區(qū)分。例如,“啊”這個漢字,其在不同的句子、不同的語境當中升降調(diào)也不同,而存在視力障礙的學生只能通過觸摸進而在腦海中形成對整個句子及語境的認知。如果語文課本上沒有將這些盲文常用字的聲調(diào)標注出來,就很容易造成學生對詞語、句子甚至是課文的錯誤理解,對視力障礙學生的語文學習造成了極其不利的影響。
盲文的書寫標準是詞與詞之間空格,學生在感受句子時,只有將一些詞連接起來才能組成句子。但是對于一些較長的句子,學生分析起來就會比較困難。學生不但需要將這一句子分成好幾個獨立的部分,而且詞與詞之間的空格又會使學生在默讀時不得不形成停頓,從而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連詞成句。因此,盲文書寫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需要相關(guān)部門對此作出一定的改進,為視力障礙學生的語文學習以及生活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與關(guān)愛。
在教學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全盲生只能通過摸來讀課文,而對于低視力兒童而言,摸讀只是其讀書無關(guān)緊要的方式,重點是僅存的0.2甚至更低的殘余視力,在他們看來,摸讀耗費的時間較長,而且容易摸錯,看的正確率更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看讀盲文的不良習慣。
對于視力障礙學生來說,如果語文課文的篇幅較長,就會大大增加其閱讀課文的難度。例如,《黃繼光》這篇課文的篇幅就比較長,課文當中的標點符號也比較多,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僅需要通過人物的對話來理清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還需要將各個段落進行關(guān)聯(lián)、銜接,才能在整體上了解課文內(nèi)容,整個語文學習過程十分辛苦。由此可見,如果課文內(nèi)容的篇幅過長,極易導致視力障礙學生不能很好地將課文進行前后銜接,使其閱讀起來難度加劇,不僅會對其語文學習造成一定程度的阻力,還很容易誘發(fā)視力障礙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不良情緒,例如自卑、沮喪、厭學等等。因此,在針對視力障礙學生進行教材選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教材內(nèi)容的篇幅不宜過長,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階段適當?shù)剡M行增減,幫助學生更加快樂、高效率地進行語文學習。
視力障礙學生存在的視力缺陷導致其無法對大型事物進行理解。例如,由于這些學生存在視力缺陷加上對大型事物無法進行全面的觸摸,其往往無法對飛機、火箭、立交橋等大型事物進行想象與理解,從而造成其在大型事物認知方面的困難。再例如,在對《秦兵馬俑》、《長城》、《頤和園》等課文進行學習的過程中,由于視力障礙學生沒有看到過實物,因此對課文中的景物或事物描寫無從想象,也無法進行對景色的賞析,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視力障礙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困難與認知方面的缺失,同時也使這些學生丟失了許多語文學習中的樂趣。
由于盲文全部是由點位組成,因此學生不能很好地區(qū)分同音字詞和形近字。視力障礙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如果不注意同音字詞、形近字的區(qū)別,往往很容易混淆,例如,對于“本意”和“本義”,“報復”和“抱負”等同音詞語,學生僅能通過點位來進行解讀,并不能真正地理解這類詞匯的不同用法。教師在對視力障礙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如果對同音字詞、形近字不進行區(qū)分,很容易造成學生理解上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