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尹妮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美劇通過網(wǎng)絡渠道在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本文以熱播美劇《生活大爆炸》為樣本,淺析該劇受眾對劇中“宅文化”的認同現(xiàn)象,該劇的人物形象設置為本文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角度。
本文中關于認同機制的研究主要以戴維·莫利的“話語”研究作為理論基礎和理論支撐。莫利提出了“話語”的說法,他認為傳播過程中受到兩方面制約:一方面是節(jié)目內在結構機制影響觀眾解讀,主要是從符號學的角度予以說明;另一方面是受眾的社會文化背景,需要通過社會學進行研究。電視文本是一種話語,受眾所擁有的文化符碼也是一種話語,受眾對電視文本的解讀就是一種話語與另一種話語的溝通,在兩種話語的碰撞中意義被生產(chǎn)出來,觀眾的主體性也被建構起來。
按照莫利的“話語”研究,可以從符號學和社會學兩方面去考察受眾對《生活大爆炸》中“宅文化”的認同機制。
近年來,我國科技迅速發(fā)展,國家也一直在大力普及公眾教育方面,據(jù)2016年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取得新進展,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2.7%。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我國高教育水平者人數(shù)逐年增多,該人群的影響力也逐年提升。這為“宅文化”的認同提供了背景支撐。
伊甸園論壇曾經(jīng)發(fā)起過一個規(guī)模較大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觀看美劇的人大部分是19~40歲的中青年,且以高教育水平知識分子為主。這與“宅文化”所針對的人群有不謀而合之勢。因此,觀看美劇的特定人群為“宅文化”的認同提供了理論基礎。“宅文化”并不意味著封閉、孤獨,已經(jīng)成為一部分人的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
該劇講述了4個具有高學歷的宅男和代表普通受教育水平的女主角佩妮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該劇的人物設定在一開始便帶來了人物層次上的沖突和知識差異的矛盾,兩類人物的極端化在前期以一定的距離感吸引著受眾。受眾以普通人“佩妮”的視角去探索科學家群體的日常生活,科學四人組都擁有高學歷、高智商,但在人際交往中卻顯得有些笨拙,劇中像謝爾頓這樣的科技宅們,映射到當今時代下的“宅文化”中。
“身份認同”往往是指一個群體對另一個群體的認同,雖然“謝爾頓”他們是一群看似異于普通人的高教育水平人群,但說到底,他們的本質身份也是人,與普通人一樣,都具有人類所共有的情感和人生處境。這樣的敘事角度,使受眾能夠從普通人的視角走進科技宅們,拉近人物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在與劇中人物進行身份對比的同時,重新建構自己的身份,使受眾產(chǎn)生了“身份認同”。從一開始佩妮和謝爾頓的各種沖突碰撞不理解對方,到后來佩妮可以融入他們四人的生活,甚至時不時來兩個關于“星際傳奇”的笑話,這些情節(jié)也能夠反映出作為普通人的佩妮已逐漸融入謝爾頓他們的那種“宅文化”中,從一開始排斥到逐漸接受與認同。
《生活大爆炸》這部劇的火爆,反應出該劇所呈現(xiàn)的核心文化——“宅文化”正逐漸被受眾所接受與認同。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下,以謝爾頓作為代表的宅男群體們有逐漸擴大的趨勢,在社會中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人們對他們的認知從最早的不理解到如今的試圖理解,甚至贊許和融入到這樣的一種“宅文化”中??梢哉f,技術時代的革新是世界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中國觀眾能從該劇中的“宅文化”感受到共鳴的重要原因之一?;诖耍瑒≈械摹罢幕闭跐撘颇乇蝗藗兯邮?、所認同。
[1]文衛(wèi)華.想象·表演·認同——中國大陸美劇迷的身份認同研究:2009中國新媒體傳播學會論文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殷昭玖.電視劇認同機制分析——基于精神分析與意識形態(tài)主題理論的考量[M].北京: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6.
[3]趙娟,王麗文.對“宅文化”的認識和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7(6上).
[4]楊曉民.觀眾主導營銷助力——美國電視劇播出季營運模式[J].新聞前哨2007(8).
[5]戴維·莫利.電視、受眾與文化研究[M].史安賦,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
[6]霍爾.文化身份與族裔散居[M].羅鋼,劉象愚,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