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葉瑤
公益廣告是以為公眾謀利為目的而設計的廣告。實踐證明,廣告觀念要想有較好的傳播效果就必須充分考慮受眾的接受心理和文化背景。而中國的受眾是在特定倫理文化傳統(tǒng)中熏陶出來的特定文化群體,所以,將中國的傳統(tǒng)倫理文化元素融入公益廣告中,很容易引起觀眾精神上的共鳴,讓其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公益廣告中的公益觀念。
中國是個有著五千年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古老的文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影響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形成了一個富有一定特色的民族。中國的傳統(tǒng)倫理文化也是古老文明的組成部分,它影響著一個又一個中國人,使無論身處何地的中國人在情感上都能找到共鳴。
究其根本,公益廣告也是廣告的一種,只不過公益廣告是用廣告的形式傳播健康向上的理念。不論是何種廣告,尋求受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受眾與廣告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都是能夠提高廣告?zhèn)鬟_效率的有效途徑。
而要讓公益廣告與受眾之間產生共鳴,離開對受眾民族心理的理解和把握,離開對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學習和借鑒,幾乎辦不到。實踐證明,深入人心的優(yōu)秀公益廣告無不借助于受眾內心深處蟄伏著的,能夠左右他們的文化因子去打動他們。有這樣一則公益廣告,小女孩兒深夜騎著自行車回家,當路過一位老人家的攤位時禮貌地問候了一下,然后騎車拐進漆黑的小巷里,這時,擺攤的老人用攤子上的燈照亮小女孩前行的方向。老人家對小女孩這種無私的、不求回報的幫助正是廣告感人至深的地方。而這一品質,也是和傳統(tǒng)的論理文化中“仁愛”相對應的。正是這樣的廣告內涵與受眾心理本身接受的文化發(fā)生了契合,才使廣告的宣傳效力發(fā)揮得更大,也更能進入到觀眾內心,被觀眾所接受。
在公益廣告中運用中國傳統(tǒng)倫理文化,能夠挖掘出引起受眾共鳴的思想資源與情感。在宣揚新的理念時,融入中國傳統(tǒng)倫理文化元素,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當今社會“誠信”的丟失引發(fā)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其中,盜版問題尤其突出。然而,一些直接的、勸說性的打擊盜版的公益廣告的廣告效果卻收效甚微。打擊盜版這是一個新的公益觀念,而為了讓這個觀念能夠讓受眾接受并且贊同,就必須讓觀眾與之有情感上的共鳴。一則廣告片名叫《十月懷胎》,廣告拍攝了一對夫婦孕育一個新的生命的過程。影片體現(xiàn)了妻子得知自己懷孕的欣喜、十月懷胎的辛苦、家里人無微不至的關懷,甚至還有對這個小生命未來的甜蜜規(guī)劃。而當這個孩子終于降臨,媽媽將他帶到公園玩耍時,卻突然被人拐帶走了,且賣給了一對夫婦。孩子的失蹤對于一個母親來說是致命的,對于一個家庭來說也是一個晴天霹靂,從此整個家庭籠罩在一片灰暗當中。當那對夫婦逗引這買來的小孩時,畫面上出現(xiàn)一行字幕“作品是我們的孩子,你還在享受盜版嗎?”。在這則廣告中,將被盜用版權的創(chuàng)作者比喻成一個失去孩子的母親,會喚起人們對她的憐憫和同情,同時也會勾起人們對人販子——同時代表著盜版者這種違法行為的憤怒和鄙視。
公益廣告是以為公眾謀利益為目的而設計的廣告,它具有社會的效益性、主題的現(xiàn)實性和表現(xiàn)的號召性三大特點。
在當今社會,面對種種因道德缺失而引起的社會現(xiàn)象,人與社會、自然和諧發(fā)展的呼喚越發(fā)強烈。道德與經濟的不可分離性使人們認識到,如果不把廣告和倫理文化道德緊密聯(lián)系起來,廣告的發(fā)展也不會長遠,公益廣告正是擔當著這個使命應運而生的。
公益廣告在導向上是倡導合理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的,這與公益廣告及其傳播特性有關。首先是社會性。公益廣告所關注的不是一個人或少部分人的問題,而是關注著人們普遍關心的社會性問題,因而具有社會性特征。這一特征體現(xiàn)在公益廣告所宣傳的主題中,諸如環(huán)境保護、尊師重教、優(yōu)生優(yōu)育等主題,無一不具有社會性的普遍意義。其次是公開性。公益廣告利用廣告“廣而告之”的傳播形式,使人們在欣賞廣告藝術的過程中,不經意間接受其表達的倫理規(guī)范。再次是藝術性與適度性。好的廣告創(chuàng)意離不開精妙的比喻,更離不開適度而準確的夸張。公益廣告以其適度的藝術表達,給人們留下了自主決定的空間。最后是穩(wěn)定性。公益廣告?zhèn)鞑サ氖欠先祟愖陨戆l(fā)展和社會和諧發(fā)展的規(guī)律,是科學的,并向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的發(fā)展提供穩(wěn)定的判斷標準。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是以倫理道德為支撐的。中國的傳統(tǒng)倫理道德,特別強調人文精神、推崇倫理價值、倡導禮儀規(guī)范、追求理想人格等,這些屬于傳統(tǒng)文化內核的傳統(tǒng)意識,一直代代相傳,生生不息,深刻影響著中國人的價值取向,人生理想和思維模式,至今仍在發(fā)揮突出作用。公益廣告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外化,也是倫理道德最精確的傳達。現(xiàn)在的廣告人已經開始注重從中華文化尋找靈感,試圖做到“本土化”。本土化絕不是加進去一些中國的視覺元素就算是本土化,而國際化更非添幾張外國人的面孔就算是國際化。本土化和國際化的結果應是精神深處的一種認同。尋找這種精神深處的認同變成了中國公益廣告發(fā)展的關鍵所在。在公益廣告中加強傳統(tǒng)倫理文化元素的運用,就是在尋找精神深處認同上邁出的堅實一步。
[1]何懷宏.倫理學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楊伯俊.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
[3]潘澤宏.電視公益廣告與當今倫理學[J].電視研究,1997(4).
[4]潘澤宏.公益廣告的倫理學審視[J].湘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
[5]楊伯俊.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