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惠
引言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應該學習和掌握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以及用于表達常見話題和功能的語言形式等。語法學習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極為重要,因為“語法規(guī)則不僅具有對英語話語表達的監(jiān)察功能,還具有供人們根據(jù)規(guī)則生成新的句子的功能”。如何認識語法知識在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的地位和功能,如何設計符合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語法教學活動,是英語教育界面臨的重要課題。實際上,外語教育界幾乎從未停止過關于語法教學的爭論。
一、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問題
1.學生層面:害怕語法,談其色變
對于初中生,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由于小學三年級就開設了英語,部分學生基礎沒打好,進入初中后更加難以克服逐漸增加的學習困難,漸漸喪失了學習英語的信心和興趣,從而產(chǎn)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再加上漢英語法表達的差異,由于學生缺少語言環(huán)境,受到母語的影響,習慣性按照漢語順序組合英語語言,造成學生講中國式英語的尷尬局面。類似I very like English這樣的說法屢見不鮮。但凡問這些學生為什么學不好英語,回答都是驚人的一致:聽不懂語法、詞性、時態(tài)什么的一團漿糊。在他們看來,語法便是他們學習英語道路上最大的“攔路虎”。
2.教師層面:認識不夠,無所適從
一是過度講解語法規(guī)則,忽視語言使用的文本語境。在語法教學中,有些教師過分強調語言形式,忽視其功能和意義,把掌握語法規(guī)則作為學習語言的最終目標,沒有把語法看成是幫助人們實現(xiàn)交際目的的手段。導致學生說起語法知識一片茫然,做題時一籌莫展,不知如何下手。
二是過度組織機械訓練,忽視語言的交際實踐。這樣的課堂往往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花費大量時間把復雜的語法知識公式化地、機械地灌輸給學生,甚至以中文講解為主,不考慮語言使用的環(huán)境,花大量的時間進行機械訓練,導致語法課枯燥、低效。老師上課講得很辛苦,學生卻掌握得很差。
三是過度淡化語法教學,忽視語法學習的地位?,F(xiàn)在一談到發(fā)展語言能力,有些教師馬上聯(lián)想到的就是口頭表達和交流的能力。在課堂上教師為了鼓勵學生用英語說話,提倡不要怕犯錯誤,把注意力只放在內容的表達上,對于語言形式不加任何監(jiān)控和干預,避而不談語法,致使學生的一些錯誤沒有機會得到改正,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降低語言表達的準確性,結果學生在口語交際和書面表達過程中錯誤百出。
由于以上種種,教師們對于語法也顯得束手無策,在開設公開課時“默契”的選擇繞道而行,不去“蹚渾水”。
二、語境視角下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
《新課程標準》提倡英語語法要從運用的角度出發(fā),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情感需求,創(chuàng)設真實或接近真實的語境或生活情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并運用規(guī)律,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掌握目標語法。依據(jù)以上要求,本文將以實驗初中施麗老師在南通市優(yōu)課評比中執(zhí)教的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7A Unit 8 Grammar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為例具體闡述。
1.創(chuàng)設語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英國教育專家Jayne Moon(2000)的研究表明,孩子在特定的情景中獲悉語言意義的能力很強。由于孩子的關注點在語言的意義上,在教學中,我們要利用孩子的天性來幫助他們學習語言,才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Step 1:本課由師生就PPT對話開始。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y are the flowers moving?引出回答(Because)the wind is blowing.(風在吼)
Translate the sentences.The wind is blowing. ___________
背景音樂《保衛(wèi)黃河》The horse is shouting. ___________
The Yellow River is roaring. _________
China is shining. __________
Step 2:由China is shining過渡到《少年中國說》。
以《保衛(wèi)黃河》的歌曲導入,成功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輕松完成《少年中國說》的英文版本,孩子們充滿了成就感。同時總結出現(xiàn)在進行時的結構be+V-ing。7A Unit 8主題本是fashion時尚,但這一話題與語法現(xiàn)在進行時實在難以整合,且學生對于這個話題并不是十分的熟悉。于是施老師選擇了China is rising這個大話題,這一導入看似與文本毫無關聯(lián),其實不然。施老師與時俱進,通過描述中國正在發(fā)生的變化,讓學生充滿自豪地感知、歸納、總結現(xiàn)在進行時的定義。
2.巧妙構思,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
Step 3:在成功歸納出現(xiàn)在進行時的定義以及結構之后,老師再以“唱反調”這一簡單可操作性強的小游戲帶領學生們學習了現(xiàn)在進行時的否定句。
Step 4:老師還精心選取了安倍和習大大會面以及一帶一路等時事圖片,編出簡短對話及短文供學生操練。
(1)A: Look! What is Abe doing?
B: Abe ________(run) to meet Xi Dada. He ________(not walk).
(2)A: Where is Xi Dada?
B: Xi Dada ______(stand) in the middle. Tump ______(not stand) in the? middle.
(3)Now, China _______(not rise) itself. It _____(help) other countries.
Many countries _____(tie) and ______(rise) together with China.
這樣一個練習既讓學生操練了現(xiàn)在進行時的否定句,又成功地通過填詞過渡到學習現(xiàn)在分詞的構成,設計著實巧妙。
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景,穿插有趣的游戲,學生感知現(xiàn)在進行時,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在玩中學,并在特定的場合情境中運用語言形式來鞏固所學,實現(xiàn)英語交際和英語思維,產(chǎn)生更佳的教學效果。
3.滲透自然,發(fā)展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通過觀看錄像進入活動二環(huán)節(jié),在語境當中學習現(xiàn)在進行時的一般疑問句。
特朗普孫女學習中文,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等等均是學生們所熟悉的熱門話題。采訪更是為學生提供一個運用英語進行真實交際的平臺。鼓勵學生利用已學知識進行真實交際的語言活動。促使學生主動參與,鞏固所學語言知識,并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最后的討論環(huán)節(jié),符合以學生為主體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能讓學生在協(xié)作過程中,通過小組的互相幫助,提高個體的能力。且首尾呼應,通過China is rising又成功進行中國夢的情感升華。
縱觀全課,名曲佳作,古今中外,時事要聞,無不被施老師信手拈來,用作語言知識情景的操練,在熟悉的情景中感悟著中英文的差異和魅力,將趣味、知識、文化、情感巧妙結合。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增強了祖國意識,拓展了國際視野。
三、結語
根據(jù)語言習得理論,我們平時讓學生做機械性語言練習時,他們的注意力其實只集中在語法形式上而忽略了其真正目的是交流。因此,教師應致力于精心選擇語法的語料,創(chuàng)設真實而有意義的情境,以任務或活動為途徑開展語法教學。唯有這樣學習者才能利用語境,習得語法知識,提升語言技能。
當然了,語法教學本來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需要我們去實踐,去創(chuàng)新去想方設法,更需要實踐來檢查效果。沒有十全十美的教學法,只有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更新,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不斷加強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才能讓自己的教學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崔見京.英語語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13(12):44-47
[2]卓張眾.從高考語法填空題看高中英語語法教學[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8(4)42-46
[3] 龔海平. 工具性與人文性和諧統(tǒng)一的初中英語教學[J].江蘇教育,2017(8)71-13
[4]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