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偉
摘 要:新課標要求小學生具有良好的記敘文寫作能力,作文可以最直接最明顯地反映出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學生的作文水平直接影響到他們將來的寫作能力和整體素質。論述新課標視角下的小學語文記敘文寫作訓練與指導,力求讓學生在小學階段能夠寫出具有自己真實感受、體驗和思考的記敘文。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小學;記敘文;寫作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記敘文的寫作力求做到中心明確,內容具體,條理清楚,培養(yǎng)小學生記敘的能力。”小學生最早接觸的文體就是記敘文,然而,我們在作文教學中卻發(fā)現(xiàn),很少有小學生能夠把記敘文寫得精彩,教師要引導小學生進行寫作訓練與指導。
一、新課標視角下的人物描寫
小學生寫作記敘文,寫人記事是最常見的題材,他們筆下的人物經常出現(xiàn)的問題是扁平化,人物不能立起來,教師要進行具體指導,讓小學生筆下的人物能夠立起來。
(一)借“形”傳神
這里的形,是一種泛指,包括人物的言行舉止、衣著打扮、音容笑貌等等。這里的神指的是人物的精神品質。借“形”傳神也就是通過細致地描摹人物可以感受到的外在的表現(xiàn),讓人物活靈活現(xiàn)地表現(xiàn)自己的精神品質。重點是抓住人物的精神特質,用切中肯綮的方式準確地把人物的語言、動作等表現(xiàn)出來,以彰顯人物性格特質。
(二)細描精敘
小學生的記敘文寫作經常出現(xiàn)這樣的特點,整篇以記敘為主,少有甚至沒有描寫。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要努力讓學生做到精敘,不要面面俱到,整篇故事結構硬朗就可以。還要做到細描。描寫粗糙、不夠精細是學生的特點也是弱點。沒有細致描寫的記敘文是失去水分的水果,沒有什么味道。如“她笑了”是敘述語,而“她那種笑容是遍布滿臉的,里面還有折紋,還有皺紋,還有螺旋紋,就像你往池塘里拋了一塊磚那個樣子?!眲t是描寫語,就很有形象感,很有韻味。
(三)正側結合
正側結合的方法對于人物立體化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如果僅僅是正面描寫,就像拍照片一樣,再美也是死的,沒有那么生動。但是,如果采用側面和正面結合的方式,它們會形成合力,這種力量是1+1>2的,并且是遠遠大于。就像由紙片人變成了立體人,就像由二維畫面變成了三維立體的。當前的小學生記敘文多正面描寫,很少有側面描寫的,即使有,寫的水平也不高,明顯沒有很好的方法。利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結合的方式,可以讓人物變得更豐滿,個性更加鮮明。
二、新課標視角下的表現(xiàn)技巧
記敘文寫作運用多種表現(xiàn)手法被提到新課標改革的日程上。比如,強調用倒敘的手法,讓文章平生波瀾。倒敘能造成懸念,增強文章的吸引力,從而使文章引人入勝。使用插敘的方法,可使文章生出許多曲折,達到一波三折的效果。結尾補敘,能在情節(jié)上引出波瀾,引人入勝。強調欲揚先抑,這種手法的運用非常簡單,一般是開始有著對某人的誤會,經過層層的鋪墊,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一個美麗的誤會,結果和原來的預期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事件的跌宕起伏,讓讀者心潮澎湃。
強調寫景為文章中心服務。比如開始出現(xiàn)雷雨天氣,最后雷雨天氣還會再次出現(xiàn),這就是寫景為抒情服務,起到突出中心的作用,要不然,就沒有必要讓它在開頭的時候出現(xiàn),不能為了寫景而寫景。記敘文的表現(xiàn)技巧非常豐富,小學生必須要熟練地掌握至少六種,才能游刃有余地進行記敘文寫作練習。
三、新課標視角下的多元評價
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制約了記敘文寫作的發(fā)展。優(yōu)化評價方式,用多元評價的策略代替?zhèn)鹘y(tǒng)評價具有實際意義。
(一)評價主體的多元性
評價過程分為學生寫作、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以及改正效果分析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僅作為引導者存在,而主要參與者均為學生,如此一來,加強了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促進了學生的團隊合作和對問題探究的能力,同時,教師在旁觀過程中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的弱點,做出相應的指導,避免了學生的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教師應該給予學生足夠的自評時間,并根據(jù)其評價進行一一溝通,充分了解學生的疑惑或不足,給予足夠的重視與尊重,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從而使其在評價中不斷努力改正自己。學生的他評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彼此學習的途徑之一,通過閱讀同學的作文,能夠使學生感受到自己與他人之間的不足,并自發(fā)地探究其優(yōu)點所在,在這個交流過程中激發(fā)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努力去嘗試更好的寫作手法,選擇更佳的立意,從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二)評價標準的科學性
將學生寫作能力分為 A、B、C、D四個等級,分別針對學生在記敘文中各個項目,比如在寫人記敘文的表達中,A就是指學生抓住了主題,且在寫作中充分利用了各種修辭手法,對人物的外貌和個性都進行了描寫。B則是缺乏深入刻畫,且細節(jié)不夠典型,沒有感情共鳴。學生在得到評價后,就能夠針對性地對自己的不足之處加強訓練,避免了在寫作中重復以前的模式,得不到進步的問題。教師不再從一時一篇文章上對學生水平做出量化評價,而是通過針對性的指導,使其了解自己在作文各個要素上具體存在的不足,注重學生的自我思考,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從而起到提高小學記敘文寫作教學效果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齊健健.小學高學段記敘文寫作教學現(xiàn)狀調查與應對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8.
[2]程揚.“微型化”視角下的小學寫作教學設計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