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河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要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xiàn)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葉瀾教授也指出,差異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增強差異教學意識,時刻關注每一位學生,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并根據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程度與數學能力,因材施教,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得到充分發(fā)展。
一、差異化教學的意義
(一)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方面,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數學學習的初始階段,還沒有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教學框架;另一方面,這一時期的學生具有很強的求知欲望,喜歡在課堂上表現(xiàn)自己?;诖?,教師可以將差異化教學應用于數學課堂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與其身心特點和需求相符的條件,將學生置于主體地位,讓學生盡快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每一位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這將有助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效果達到最優(yōu)化。
(二)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由于每位學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積累和智力等方面的差異,使得每位學生均有著不同的個性特點、模仿能力與認知能力。現(xiàn)階段,學生的個性特點與實際需求已無法從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中得到滿足,而差異化教學主要是圍繞學生的個性特點展開的,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選擇適合自身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策略,也有助于教師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有一個全面了解,進而對教學策略做出調整,這將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三)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主要是單向傳輸知識給學生,并未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一般是教師在講臺上自顧自地說,而學生在臺下麻木地接受,未能將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而差異化教學的開展則能夠將這一狀況改善。這一模式的有效實施,可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課堂教學全過程,做到從多種角度去認識同一事物,能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學到的內容去適應新的情況。差異化教學將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充分體現(xiàn)出來,使其主體作用得到積極發(fā)揮。
二、小學數學差異化教學的具體實施措施
(一)制訂差異化的教學目標,滿足不同的個體需求
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知識傳授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對實施有效教學具有明確的導向作用。教師應基于課程總體目標與學生個體差異性,以學生情感、技能與知識發(fā)展目標為基礎,制訂出符合課堂教學的,有差異性、可操作、多元化的教學目標,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數學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四上“三位數乘兩位數(因數中間或末尾沒有0的乘法)”時,教師應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目標一: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目標二: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能快速熟練地進行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目標三:獲得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的計算問題的能力,能解決生活中的計算問題。這低、中、高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彰顯了教師對學生個體差異的注重。當不同層次的學生達到既定的學習目標時,后進生有了學習的信心,中等生的潛能被激發(fā),優(yōu)秀生的能力不斷得到釋放,最終實現(xiàn)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采取差異化教學方法,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目標的達成,總是要依靠一定的教學方法來實現(xiàn)。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樹立起學生是“教學之本”的理念。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涉及的內容包括年齡特征、學習基礎,以及個性差異等。例如:在相同年級的不同班級中,因為學生的學習基礎各不相同,所以就不能采用相同的教學方法;針對部分自學能力較強的班級,就可試著運用自學法、嘗試法;而一些基礎較弱的班級則可嘗試將設疑法、實際操作法運用起來。另外,對于同一班級中不同個性的學生在教學方法上也要有所區(qū)別。例如:一些學生好動、愛說話,則其適用討論法;而針對部分喜靜、不善于表達的學生則適合采用自學法、發(fā)現(xiàn)法。只有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方可找到最佳的教學方法,最終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設計差異化作業(yè)練習,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作業(yè)是教學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是學生鞏固知識、發(fā)展智力、提高能力的關鍵。當前,一些教師所布置的書面作業(yè)整齊劃一,但在同一班級中,學生的學習基礎、接受能力、想象能力、實踐能力等都存在個性差異。分層練習是差異化教學落到實處的關鍵,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后練習,做到題量適度、難度適中,為不同層次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題。
教師在完成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相關知識的教學后,可以設計一道實踐題:如果學校的多功能室地板要重新鋪設,你能提供一份裝修建議表嗎?教師根據學生性格特征和數學基礎實施有計劃地分層次提問,以問題的難易程度設計出以下問題:(1)多功能室墻角四周貼上大理石條,需要多少米?地板的面積是多少?需要測量哪些數據?(2)根據提供的材料清單,選擇你需要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金額。(3)利用哪一種材料最合理、最省錢?為什么?
經過精心設計的分層練習,既能和新知識緊密聯(lián)系,照顧到基礎薄弱的學生,又能讓學有余力的學生掌握更多的解題技巧,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自身努力都得到了提升機會,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的不同需求,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都能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四)展開差異化評價,促進學生的均衡發(fā)展
評價不是評定,評價不要結果簡單化,更不要輕易得出結論和定性評價。因此,教師應準確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尊重學生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使每一個學生都可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肯定的評價,體驗成功的快樂,進而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
在作業(yè)批改過程中,雖然部分學生存在較多的解題錯誤,但教師也應將學生的閃光點找出來,如學生字跡工整,可在作業(yè)后用文字寫下“字跡工整,但是在習題解答上面還需繼續(xù)努力”等語句來激勵學生,這些差異性評價能夠讓學生將自身優(yōu)點充分發(fā)揮出來,并對存在的問題予以改正,均衡發(fā)展他們的各項能力。只有明確學生發(fā)展的目標和方向,才能不斷反思并改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改變過去學生被動接受評判的狀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