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俊嶺,閔旭葵,邵 勇,徐祖龍,潘美珍
(1.江蘇省泰州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檢驗中心 225300;2.江蘇省常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213001;3.江蘇省常州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213001;4.江蘇省常州市中醫(yī)醫(yī)院檢驗科 213003)
腹痛是小兒時期最為常見的癥狀之一。臨床上一般將腹痛按起病緩急、病程長短分為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慢性腹痛多因內科疾病所致[1]。引起慢性腹痛的原因較多,病理機制復雜,患兒年齡越小,越不能準確地表達腹痛性質和部位,往往給臨床診斷帶來一定的困難,容易造成誤診。因此,兒童慢性腹痛的病因診斷一直是困擾著臨床醫(yī)師的一大難題。慢性腹痛的診斷除需要認真了解病史、進行全面體格檢查外,必要的實驗室和輔助檢查是慢性腹痛診斷依據(jù)之一。實驗室檢查中,有關血漿D-二聚體在小兒慢性腹痛中的檢測報道較少[1-2]。本研究旨在探討血漿D-二聚體檢測對于小兒慢性腹痛鑒別診斷的價值?,F(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泰州市人民醫(yī)院兒科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診治的318例慢性腹痛患兒的臨床資料。其中男185例,女133例;年齡5~12歲,中位年齡8.6歲。均以腹痛為主訴就診,病程>3 d。納入標準:(1)陣發(fā)性腹痛,發(fā)病突然,可自行緩解;(2)疼痛時間持續(xù)數(shù)分鐘不等;(3)除惡心、嘔吐、納差外,不伴有發(fā)熱、腹瀉、皮疹、咳嗽、氣急、血尿、便血等癥狀;(4)發(fā)作時檢查腹部多無陽性體征,少數(shù)可表現(xiàn)腹部有輕壓痛、痛無定處。排除標準:(1)外科急腹癥,如急性闌尾炎、消化道穿孔、急性腹膜炎等;(2)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肝病、血液病等可能影響D-二聚體檢測結果的疾病。同時,依據(jù)《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對疾病的進行診斷[3]。腹痛部位:臍周疼痛患兒183例,上腹疼痛患兒104例,中上腹疼痛患兒5例,下腹疼痛患兒4例,全腹疼痛患兒3例,疼痛部位不固定19例;腹痛性質為隱痛者222例,脹痛者46例,絞痛者16例,刺痛者8例,疼痛性質敘述不清26例。27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伴隨癥狀,其中伴惡心嘔吐244例,食欲不振108例,腹脹15例。
1.2方法 所有患兒入院后均常規(guī)進行血、尿、糞便檢測,以及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C反應蛋白、心電圖、腹部B超檢查,視病情選擇腹部平片、CT或內窺鏡檢查。血漿D-二聚體檢測:所有患兒均于清晨空腹時無菌采集外周靜脈血2 mL,置入1×109mmol/L枸櫞酸鈉1∶9抗凝的抗凝管,3 000 r/min離心15 min,取分離血漿,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血漿D-二聚體,儀器為Sysmex-CS5100血凝分析儀,試劑為原裝配套試劑。血漿D-二聚體參考值為0~500 μg/L,超過500 μg/L視為血漿D-二聚體升高。
2.1疾病分布 腸系膜淋巴結炎135例(42.45%),急性胃炎95例(29.87%),慢性胃炎31例(9.75%),消化性潰瘍23例(7.23%),腹型過敏性紫癜13例(4.09%),腸道蛔蟲癥5例(1.57%),泌尿系結石3例(0.94%),腸套疊2例(0.63%),便秘2例(0.63%),心理因素所致腹痛1例(0.31%),未能確診8例(2.52%)。
2.2D-二聚體檢測結果 318例患兒中,血漿D-二聚體升高11例,其余患兒血漿D-二聚體檢測結果均在正常范圍。11例血漿D-二聚體升高的患兒中,腹型過敏性紫癜9例,占腹型過敏性紫癜的69.23%;消化性潰瘍2例,占消化性潰瘍的8.7%。
小兒慢性腹痛在臨床上較為常見,腹型過敏性紫癜是引起小兒慢性腹痛的原因之一。近年來,腹型過敏性紫癜在臨床中報道日益增多,以腹痛為表現(xiàn)的過敏性紫癜可占全部過敏性紫癜的65%,其中有14%~36%的患兒以消化系統(tǒng)癥狀為首發(fā)[4-5]。當腹型過敏性紫癜以消化道癥狀為首發(fā),且皮膚紫癜出現(xiàn)晚于腹部癥狀時,臨床極容易誤診乃至誤治,甚至被診斷為外科急腹癥而行不必要的手術[6]。因此,早期正確診斷腹型過敏性紫癜對盡快解除患兒痛苦具有重大意義。過敏性紫癜缺乏特異的實驗室檢查[7]。超聲和CT檢查對于過敏性紫癜消化道損傷可顯示一些影像學改變,但其改變均缺乏特異性,主要在鑒別診斷中起重要作用[8]。X線平片在腹型過敏性紫癜患兒的診斷中價值有限[9]。雖然內窺鏡對腹型過敏性紫癜有早期診斷作用,但內窺鏡檢查在基層醫(yī)院尚未普及,且多不宜被患兒接受[10]。
目前認為過敏性紫癜是以IgA為主的免疫復合物沉積于血管壁的白細胞碎裂性小血管炎。免疫復合物沉積于血管,激活補體,引起中性粒細胞及一系列細胞因子活化,導致血管受損。研究已表明,微血管內皮損傷,釋放大量的組織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徑可致過敏性紫癜患兒產生高凝狀態(tài)[11-12],常伴有血液凝血、纖溶紊亂,有血栓形成傾向,也是一種血栓前狀態(tài)[13]。D-二聚體是機體發(fā)生凝血時,凝血酶作用于纖維蛋白,使其轉變?yōu)榻宦?lián)纖維蛋白,同時纖溶系統(tǒng)被激活,降解交聯(lián)纖維蛋白所產生的一種特異性降解物,是纖維蛋白原和纖維蛋白降解的總產物中特異性較高的一部分,作為交聯(lián)纖維蛋白的降解產物,它是特異性反映體內高凝狀態(tài)和繼發(fā)性纖溶亢進的標志物之一[14-15]。健康人血液中此特異性的終末產物水平低,機體內一旦有血栓形成,纖維蛋白溶解系統(tǒng)就會被激活,溶解血栓,發(fā)生繼發(fā)性纖溶[16-17]。血漿中D-二聚體水平的升高表明機體內存在著繼發(fā)性纖溶過程,標志著機體內凝血系統(tǒng)和纖溶系統(tǒng)的雙重激活,可判斷過敏性紫癜發(fā)生過程中體內高凝和纖溶的變化水平。文獻報道過敏性紫癜患兒血漿中D-二聚體水平升高的陽性率不等,章君杰等[18]報道為57.14%,石恩榮[19]報道為59.05%,黃鋒等[20]報道為73.83%,劉康[21]報道為75%,而何麗儀等[22]報道則達85.7%。本組腹型過敏性紫癜13例中,血漿D-二聚體升高9例,占69.23%,在文獻報道范圍。13例腹型過敏性紫癜患兒中,3例于入院后第1天雙下肢出現(xiàn)皮疹,2例于入院后第2天出現(xiàn)皮疹,6例于入院后第4天出現(xiàn)皮疹,另外2例分別于入院后第5天和第7天出現(xiàn)皮疹。消化性潰瘍23例中,血漿D-二聚體升高2例,占8.7%,其他患兒中無血漿D-二聚體升高。提示血漿D-二聚檢測對于判斷腹型過敏性紫癜有一定的預測作用。在不明原因的慢性腹痛患兒中,如果血漿D-二聚體升高,應高度懷疑腹型過敏性紫癜的可能,應注意仔細觀察皮膚有無紫癜的出現(xiàn)。由于本研究病例數(shù)較少,D-二聚體在慢性腹痛中的變化有待于臨床大樣本的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