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麗娜
(河北省樂亭縣馬頭營鎮(zhèn)初級中學)
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及常用的教學方法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學生達到課程要求上收效甚微,現(xiàn)實情況要求我們必須進行教學觀念的更新和教育模式的改進。本文研究思路框架、研究內容如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在翻轉課堂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xiàn),從而做到一舉多得,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而且能引導高效自主的學習,從而達到理解知識,掌握技能,提高綜合能力的目標。
翻轉課堂由四部分組成。首先,教師把知識點錄成視頻,上傳到網絡,督促學生在課下自主進行觀看學習;其次,教師需要給學生布置習題或者進行小測,以便學生更深刻的了解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小組成員進行討論;然后,學生課堂上提出疑問,對于學生沒有解決的問題,教師就要重點講解;最后,教師整理課堂上探討的問題,給出解題思路,將其總結完成后上傳到網絡,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本節(jié)知識內容的理解。
初中信息技術定位于一門基礎性課程,要求學生能掌握基礎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技能,以期解決實際問題,為后續(xù)學習提供理論、實操基礎。而要達成上述目標,教師就需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逐步改進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只有教育模式先進,才有可能做到教學的創(chuàng)新,提升教學質量。翻轉教學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可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同時相應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此外,翻轉教學對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團隊協(xié)作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也有很大幫助。
1.構建翻轉課堂的主旨
首先,作為教師,第一任務是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感。在實際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認真設計這一模式,照抄照搬不可取,避開不足、抓住優(yōu)點方可行之有效,將自主學習與實踐內容緊密地結合起來,從而增發(fā)學生的興趣。
其次,教師需要合理設計教學過程。在設計時,既要實用可行,又要適度進行創(chuàng)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其信息技術素養(yǎng)為目的。
2.翻轉課堂的具體設計
(1)課前準備階段
備課對課堂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備課環(huán)節(jié),除了開發(fā)、制作當天相應的課程軟件,還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資源,從而完成教學視頻的制作并將其完善。錄制視頻時,可搜索網上相關的圖片、音樂及視頻進行利用。此外,除錄制教學視頻,還應跳出課堂,精心選取有針對性的閱讀材料以及對應強化習題,從而有效的檢測出學生對本節(jié)課程的理解、吸收程度。
學生不僅要下載觀看相應視頻,還應該做相關的練習,利用課后小測驗,發(fā)現(xiàn)自己未掌握的部分。除此之外,學生可以事先和小組成員討論自己所遇到的問題,并將其記錄下來。
(2)課堂教學階段
課堂教學依舊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重頭戲,所不同的是此種教學模式能保證學生課前有效的預習,即觀看視頻和進行課前小測。首先,教師就小測進行點評,解答學生在自學時遇到的疑惑,確保學生領會基礎知識點;其次,教師在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時不僅要兼顧教學內容,還要努力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最后,教師對學生要進行合理的分組,形成組內互補合作,組間督促競爭的關系。
(3)課后復習階段
課后,為保證學生真正的掌握理論知識,提高其相應的操作實踐能力,教師的任務仍然艱巨。首先,教師作為主導者要做好整個教學過程的反思和總結,發(fā)現(xiàn)優(yōu)點與不足,在一次次的課堂教學互動之中進行完善;其次,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課前小測和課堂表現(xiàn),對學生的情況進行記錄,以了解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并進行分層教學;再次,在信息化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的通訊功能,在QQ群、微信群里發(fā)布通知,討論問題,幫助學生高效學習,加強家校聯(lián)系;最后,教師要建立完善的課后評價模式,實現(xiàn)教師對學生、學生對學生的全方位評價,同時也應讓學生對教師和課程進行相應的評價,教師要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修正改進,力爭實現(xiàn)教學最優(yōu)化。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教師不僅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進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一方面,應該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另一方面,也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所以,引進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式,進而提高教學效率已成為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1]唐明志.淺談翻轉課堂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教學應用[J].新課程,2015,(09):167.
[2]陳俐俐.淺探初中信息技術課堂內翻轉教學模式[J].電子制作,2015,(0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