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陶珽生平及交游考述

2018-02-10 22:30
關(guān)鍵詞:姚安錢謙益崇禎

(云南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說郛續(xù)》編纂者陶珽的生平事跡,文獻(xiàn)記載較少,對此昌彼得先生《說郛考》(臺北文史哲出版社)、程毅中先生《五朝小說與說郛》(《文史》1999年第2輯)已有論及,但關(guān)于陶珽生卒年、交游等問題,仍有需要推敲和考辨之處。

陶珽(1575~約1639),字穉圭、葛閬,號不退,自稱天臺居士,祖籍浙江黃巖,寄籍云南姚安,萬歷三十八年(1610)進(jìn)士及第,歷官刑部四川司主事、山西司郎中、大名府知府、遼東兵備道、武昌兵備道,曾與袁崇煥備邊、運餉,后致仕歸滇。陶珽精通佛理,交游頗廣,曾受李贄影響,喜好研習(xí)性理、講學(xué)論文,善書法,頗有詩名,著有詩文集《閬園集》,參與編纂《姚安志乘》《萬歷歙志》,輯刻《鍾伯敬〈史懷〉》《鍾伯敬評〈公羊〉〈榖梁〉二傳合刻》《王文成公文選》《呂東萊先生〈左氏博議〉》等,另有題署陶珽編纂的《說郛續(xù)》流傳頗廣,其名常見于晚明江南刊刻的叢書之中。茲結(jié)合相關(guān)文獻(xiàn)綜合考察陶珽的生平、經(jīng)歷,并拈出對其思想、詩文創(chuàng)作有重要影響的幾位友人,著重考述其交游,探究其思想淵源、詩文風(fēng)格的成因和影響。

一、陶珽生卒年考

陶珽生卒年于諸種史志文獻(xiàn)均無載。其生年介于萬歷元年(1573)至萬歷三年(1575)之間,難以確定,學(xué)者論斷多據(jù)《(光緒)姚州志》卷之七:“陶珽……中萬歷辛卯科舉,會試不第,歸,遂棄家,入雞足山,讀書于白井庵大覺寺,臨摹書法于楞伽室”①,可知陶珽為萬歷辛卯舉人?!峨u足山志》載:“不退先生,姚安人,年十八即副公車?!薄?〕“副公車”之說模糊不清,有鄉(xiāng)試副榜、會試副榜、舉人赴禮部會試而落第等多種意思。萬歷刊本《萬歷三十八年庚戌科序齒錄》載:“(陶珽)云南姚安府官籍,浙江黃巖縣人。學(xué)生字穉圭,號不退,治詩,行一,乙亥五月十二日生,辛卯鄉(xiāng)試六名,會試二百七十九名,廷試二甲四十八名,大理寺觀政授刑部四川司主事,升員外郎中,乙卯升直隸大名府知府,丁艱。曾祖朝用,祖電封文林郎推官,父希皋舉人知州,弟三俊廩生,三英庠生,三達(dá)?!雹凇度f歷三十八年庚戌科序齒錄》將及第者按年齡大小順序編排,其中及第者信息依據(jù)會試錄載記,所存資料確鑿、可靠。據(jù)此可知,《雞足山志》“副公車”并非指鄉(xiāng)、會試副榜,而是對會試落第的委婉稱法,即陶珽生于萬歷三年,17歲取中辛卯科舉人,18歲應(yīng)會試落第。《(民國)姚安縣志》載:“然珽弱冠時,嘗讀書雞山,故昆季之學(xué),于家學(xué)外,博通釋典?!薄?〕知其20歲入雞足山讀書,36歲取中庚戌科進(jìn)士。

陶珽卒年不詳,據(jù)史志及相關(guān)文獻(xiàn)推測:陶珽約卒于崇禎十二年(1639),至遲不會超過崇禎十六年(1643)。

崇禎九年(1636),陶珽任職關(guān)中憲副,崇禎十年(1637)致仕歸滇。云南姚安《孔公重修學(xué)宮記》載:“此碑建于崇禎十年季春。同事修廟者:教授張彬、張乾亨;書丹勒石者:郡進(jìn)士陶珽?!雹俪绲澥荒?1638),徐霞客在云南索陶珽書,據(jù)此可知,陶珽于關(guān)中憲副致仕歸滇,至崇禎十一年十一月,陶珽尚在。陶珽有詩文集《閬園集》,為其卒后由其弟陶珙整理,并請錢謙益撰序。陶珙曾以舉人知寶慶,《臺州府志·人物傳十三》載:“陶珙,黃巖人,寄籍姚安,珽之弟。天啟元年舉云南鄉(xiāng)試,歷官寶慶知府,時流寇告警,珙率鄉(xiāng)勇剿之,以忤岷王,罷歸,中途為寇所害”〔3〕?!秾殤c府志·大政紀(jì)四》載錄陶珙事多條:

一、“(崇禎)十一年天王寺賊復(fù)寇邵陽。天王寺賊復(fù)從龍山入擾邵陽境,至黑田鋪,知府陶珙部軍民守城……”

二、“十二年奪知府陶珙職?!薄爸甄钜遭栳和?,王訐奏奪珙職?!薄?〕

據(jù)《臺州府志》和《寶慶府志》記載,陶珙于天啟元年取中舉人,后任寶慶知府,崇禎十一年纂修《寶慶府志》。當(dāng)時正值天王寺賊橫行邵陽,陶珙帶軍民御賊守城,并修城垣,開城濠,固建敵臺,四隅防衛(wèi),后因忤岷王,被奪職罷歸,“中途為寇所害”,死于賊手。陶珙曾匯輯其兄陶珽和自己詩文,分別編為《閬園集》和《遁園集》,并請錢謙益撰序。錢謙益《陶不退〈閬園集〉序》云:“不退既沒,其弟仲璞以《閬園集》求序?!雹邸短罩勹薄炊輬@集〉序》云:“仲璞以乙科官南工部,出守寶慶,得罪于藩府,掛冠以歸。其治行廉辨清真,亦略相似。余既為穉圭序《閬園集》矣,仲璞復(fù)以《遁園集》示余,求一言之弁。余不知文,安能序仲璞之文,亦知其為陶氏兄弟之文而已矣?!埡话晗憔咴?,安得促席從仲璞而問之?”③由此推斷:

第一,崇禎十二年(1639),陶珙因忤逆岷王被奪職,后于罷歸途中為賊寇所害。陶珙親族俱在云南,“罷歸”“中途”當(dāng)指回云南途中,其卒年應(yīng)在崇禎十二年或崇禎十三年。陶珙請錢謙益撰序,錢謙益道:“安得促席從仲璞而問之”,顯然陶珙并未親自至錢謙益處,可能是以書信相請,與其歸滇時間并不沖突。

第二,錢謙益為陶珽《閬園集》撰寫序文,乃應(yīng)陶珙之請,且在“不退既沒”,即陶珽卒后。繼而又為陶珙《遁園集》寫序,時間為“掛冠以歸”,即陶珙罷職之后。徐霞客于崇禎十一年十一月在云南姚安訪陶珽,并得其書,此時陶珽尚在。同時,陶珽又卒于陶珙之前,故其卒年極可能是崇禎十二年(1639)??梢钥隙ǖ氖牵宅E至遲不會卒于崇禎十六年(1643),因為錢謙益所作《陶不退〈閬園集〉序》收錄于《牧齋初學(xué)集》卷第三十一,《牧齋初學(xué)集》最早刊本為崇禎癸未,即崇禎十六年,由錢謙益學(xué)生瞿式耜刊行。

第三,錢謙益為《閬園集》和《遁園集》撰序的時間,不管是同時,還是先后,兩篇序文必會還給陶珙,這說明兩部文集均為陶珙待刊之作,但陶珙罷歸中途即為寇所害,可見兩部文集其時應(yīng)均未刊刻。諸種方志所載《閬園集》和《遁園集》,均注佚失,卷帙無考,其載錄信息應(yīng)是據(jù)錢謙益序文所得。

另外,需要辨誤的一點是:陶珽祖籍浙江黃巖,他是否為陶宗儀遠(yuǎn)孫?

《說郛續(xù)》編纂者題署為陶珽,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即認(rèn)為陶珽乃《說郛》編纂者陶宗儀之遠(yuǎn)孫?!杜_州府志·人物傳十九》載:“陶珽,字穉圭,黃巖人,本童氏,祖伯暉從其舅戶侯陶某鎮(zhèn)滇南,因嗣舅,易姓陶(下雙行小字注:‘陶珽《梅渠董翁墓志銘》’),父三宅,萬歷十九年舉云南鄉(xiāng)試?!薄?〕陶珽祖籍確為浙江黃巖,他所編纂的著述也題為黃巖,但是否為陶宗儀遠(yuǎn)孫,尚無確鑿證據(jù)。

陶珽被視為陶宗儀遠(yuǎn)孫,其原因有二:一是陶珽編刻之作多署“黃巖陶珽”;二是《臺州府志·人物傳十八》“陶宗儀”傳后附案語云:“《南村先生傳》,姓陶氏。其先由閩之長溪徙永嘉陶山,再徙臺之黃巖,黃巖之族二:曰赤山、曰陶夏?!薄?〕陶氏為明代黃巖大姓,其族甚廣。如《臺州府志》據(jù)陶珽《梅渠董翁墓志銘》所載:“因嗣舅,易姓陶”,可知陶珽本非陶姓。另,《臺州府志·人物傳十九考異》“陶珽”條記:“珽父子既居云南姚安,由彼籍中式,例不當(dāng)復(fù)收,惟舊省府縣志皆載入選舉中,今姑采其事,實為補(bǔ)傳。至戚氏外書疑為陶九成之后,殊出臆度,今并正之?!薄?〕據(jù)《考異》所記,陶珽與陶宗儀并無親緣關(guān)系,“遠(yuǎn)孫”之說,不足為信。

二、陶珽生平考述

陶珽一生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讀書和宦游。陶珽在讀書階段編撰了大量著述,宦游則為陶珽的廣泛交游提供了前提和基礎(chǔ)。

(一)讀書階段

萬歷三十八年(1610)之前,即36歲進(jìn)士及第之前,為讀書階段。

陶珽父親陶希皋曾受業(yè)于李贄門下,陶珽耳濡目染,受李贄思想影響也頗深。諸種《姚州志》載,陶珽17歲取中萬歷辛卯(1591)舉人,會試落第后,歸滇棄家,20歲入雞足山讀書。萬歷二十四年(1596)參與纂修《姚安志乘》。萬歷三十二年(1604),陶珽任容城教諭,《容城縣志》卷五載:“陶珽,云南姚安舉人,萬歷三十二年任”〔5〕。在容城教諭任內(nèi),因母逝,陶珽丁內(nèi)艱歸滇,途經(jīng)湖北,遇袁宏道、袁中道兄弟。適逢陶珽長子殤,瘞于此,袁氏兄弟分別作《陶不退以容城諭丁內(nèi)艱歸滇中,至敝邑殤其令子遂瘞焉,于其行也,詩以送之》二首、《別陶不退,時陶有長子病死,瘞于此,分手凄然,故有此贈》等詩贈之。

萬歷三十七年(1609),陶珽任歙縣學(xué)教諭,并于任內(nèi)纂修完成《萬歷歙志》?!度f歷歙志序》載:“于是,授簡以戊申嘉平月念之四日,越己酉暮春,書成,凡若干卷。”④之后,陶珽北上京城應(yīng)會試。袁中道《珂雪齋游居?xùn){錄》卷之三(己酉)記:“中郎約同學(xué)者,講于慈因寺。來者為江右謝孝廉青蓮,名于教;滇中陶孝廉不退,名珽?!薄?〕此條記錄時間為萬歷己酉(1609)春季之后,可知陶珽于此年修纂完成《萬歷歙志》之后,隨即北上京城,準(zhǔn)備應(yīng)考會試。

陶珽祖籍浙江,尤喜寓居杭州。萬歷二十年會試不第,至萬歷三十八年進(jìn)士及第期間,除纂修《姚安志乘》(萬歷二十四年始)、任容城教諭(萬歷三十二年始)、歙縣教諭(萬歷三十六年始)的時間之外,陶珽均以讀書為主,地點是云南雞足山和杭州西湖。

(二)宦游階段

萬歷三十八年(1610)進(jìn)士及第之后為宦游階段。

陶珽于萬歷三十八年廷試取中二甲之后,并未直接授予官職,他先至南京、杭州,萬歷四十一年(1613)由武林(即杭州)經(jīng)湖南洞庭、常德,至常德之后,寄信給袁中道,袁中道《珂雪齋游居?xùn){錄》卷之八(癸丑)記:“時以侍其尊人還滇,從武林過洞庭,止于常德”〔6〕?!肮锍蟆奔慈f歷四十一年,此年陶珽還滇。陶珙《曹溪一滴緣起》云:“歲甲寅,從家不退先生(陶珽)、徹公和尚禮盤龍、古庭兩肉身大士于昆明池上,晉寧山中?!薄?〕“甲寅”即萬歷四十二年(1614),陶珙、陶珽、徹庸禪師均在云南。

萬歷四十三年(1615),陶珽任刑部山西司官,后轉(zhuǎn)任大名府知府。袁中道《珂雪齋游居?xùn){錄》卷之十(乙卯)記:“入城,止滇中友人陶刑部不退寓,晤友人丁仲暘。仲暘以下第未歸,夜往仲暘寓共話。次日,移住三元庵?!薄?〕乙卯,即萬歷四十三年。萬歷四十五年(1617),陶珽因父親陶希皋逝,丁艱歸滇?!度f歷三十八年庚戌科序齒錄》載:“乙卯升直隸大名府知府,丁艱?!雹谔甄睢稄赜购蜕泄软懠颉吩疲骸岸∷龋嘈值苎訛橄染D(zhuǎn)經(jīng),即皈依,恐后不啻針芥投而水乳合也,天緣哉?!薄?〕正與《萬歷三十八年庚戌科序齒錄》所載任大名府知府時“丁艱”之說相符合。

萬歷四十八年(1620),陶珽丁憂期滿,出任遼東兵備道,后轉(zhuǎn)任永平知府。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附海運”條雙行小字注云:“萬歷庚申,運道不給,總督文球令関道陶珽開運,自天津至山海關(guān)南???,或直抵寧遠(yuǎn),軍民大便?!薄?〕天啟元年(1621)四月,陶珽以永平知府升按察司副使,《明實錄·熹宗哲皇帝實錄》卷之九云:“(天啟元年四月)以永平知府陶珽升按察司副使,管山石二路”〔10〕。天啟二年(1622),陶珽先為武昌兵備道,任官九月而歸,至浙江會稽。陶珽《鍾伯敬評〈王文成公文選〉敘》云:“予官武昌,九閱月而勞人被逐,宜矣。”⑤陶珽任武昌兵備道時間較短,僅九個月,隨后轉(zhuǎn)至浙江。天啟三年(1623)至崇禎二年(1629),陶珽又有較長一段時間寓居浙江。陶珙《再跋重刻古庭語錄》云:“是集,初刻于歸化,存木漫漶不可讀。余癸亥,計偕攜之武林,會稽宗兄奭齡刪次,先觀察兄珽點定,余復(fù)??蹋芡旰?。”⑥“癸亥”即天啟三年,此年起,陶珽寓居浙江,并邀徹庸禪師南游。崇禎二年,陶珽撰寫《古庭祖師語錄敘》,末署“崇禎己巳立夏日,陶珽書于西泠舟中”⑥。此年,陶珽仍在浙江杭州,直至崇禎三年六月任山東副使,再一次出仕任職,《明實錄·崇禎長編》卷之三十五載:“(崇禎三年六月)山東副使陶珽為湖廣副使”〔11〕。崇禎九年,陶珽任關(guān)中憲副,陶珙此年撰《曹溪一滴緣起》云:“不退諱珽,今任關(guān)中憲副”〔7〕。之后致仕歸滇,老于云南。

三、陶珽交游考述

陶珽自進(jìn)士及第之后,宦游多地,轉(zhuǎn)任數(shù)職,不僅歷官頗有政聲,而且交游廣泛。一方面,他精通佛理,與云南僧人多有交往;另一方面,他多年寓居浙江,宦游各地,且以詩文名于當(dāng)時,與當(dāng)時文人往來十分密切。每到一地,他都能與當(dāng)?shù)匚娜嗽娢某?,現(xiàn)存的詩歌就有描繪滇、浙諸地景致、抒寫性情之作,序跋、傳記文章也多敘治世之道、師友情誼。另,李贄于萬歷五年始任姚州知府,陶珽之父陶希皋受業(yè)其門下,陶珽亦受此熏陶,接受李贄思想頗多。茲拈出與其交游甚密的幾位時人,借以了解陶珽的思想淵源、詩文風(fēng)格的成因和影響。

(一)徹庸、擔(dān)當(dāng)

陶珽與徹庸、擔(dān)當(dāng)?shù)仍颇仙私煌H多,這使其思想帶有鮮明的援釋入儒的特征。

徹庸禪師(1591~1641),俗姓杜,11歲入雞足山大覺寺出家,法名周理,號徹融,后易“融”為“庸”,號“徹庸”。天啟六年(1626),徹庸禪師于云南妙峰山建德云寺。陶珽結(jié)識徹庸禪師當(dāng)在萬歷四十一年(1613)或四十二年(1614)。如上所述,陶珽進(jìn)士及第后并未直接任官,而是南下至南京,萬歷四十一年回云南。萬歷四十二年,陶珙《曹溪一滴緣起》云:“歲甲寅,從家不退先生、徹公和尚禮盤龍、古庭兩肉身大士于昆明池上,晉寧山中”〔7〕。此年,陶珽、陶珙與徹庸禪師于云南禮盤龍、古庭兩肉身。徹庸禪師于萬歷二十九年(1601)出家,陶珽讀書雞足山、纂修《姚安志乘》時,徹庸禪師僅十余歲,故陶珽結(jié)識徹庸禪師當(dāng)在再次回到云南之后,即萬歷四十一年至四十二年之間。

崇禎八年(1635),陶珽邀徹庸禪師南游。崇禎九年(1636),徹庸禪師請《嘉興藏》回云南。陶珙《徹庸禪師南游請藏緣起》云:“乙亥春,家兄因事北上,拉之南游,偕高足無住禮普陀,遍吳越,領(lǐng)臨濟(jì)正法于密云老人所。過我署中,復(fù)理前約,敬捐薄俸若干緡,以成此法寶,無勞鷲嶺長征,但只一肩擔(dān)荷。我郡人天,重開眼目?!薄?〕《嘉興藏》,萬歷七年(1579)由袁了凡提議,將梵夾裝改為方冊裝,萬歷十七年(1589)在五臺山開雕,萬歷三十一年(1603)紫柏真可禪師圓寂之后,由陶珽、陶珙兄弟等人資助,刊刻得以完成,崇禎九年(1636),由徹庸禪師“一肩擔(dān)荷”,帶回云南。

擔(dān)當(dāng)(1593~1673),名普荷,又名通荷,字擔(dān)當(dāng),云南晉寧人,俗姓唐,字大來。天啟間,以明經(jīng)應(yīng)試不第,崇禎三年(1630),于浙江會稽顯圣寺受戒皈依佛教。崇禎十五年(1642),棄家至云南雞足山為僧,后禮徹庸弟子無住,于雞足山石鐘寺弘法。擔(dān)當(dāng)繼徹庸、無住,使曹洞宗和臨濟(jì)宗興盛、光大,這是他與陶珽往來密切的重要基礎(chǔ)。據(jù)《徐霞客游記》載,徐霞客曾“向大來索陶不退(陶珽)書”〔12〕,推知擔(dān)當(dāng)與陶珽確有往來,故徐霞客有此舉。

陶珽之父陶希皋為萬歷間舉人,其弟陶珙天啟間鄉(xiāng)試及第,陶氏一門以儒立家,加之明代云南佛教極盛,陶珽在首次會試落第后便入佛教圣地雞足山讀書。儒學(xué)的家族背景和云南的佛教文化共同影響了陶珽,仕宦之后,他又與徹庸、擔(dān)當(dāng)?shù)让煌趺堋Kc徹庸共禮盤龍、古庭兩肉身,共同講談佛理,南游天童,刊刻佛經(jīng),這使陶珽愈來愈篤信佛法。陶珽曾整理、重刊《古庭祖師語錄》,并為之作序;為徹庸禪師作《妙峰山開山善知識徹庸禪師小傳》;又多次贈詩,如《贈徹庸禪師》二首、《贈徹庸禪師初度》等。陶珽于詩文中多用“祇園”等佛教典故,論及佛經(jīng)和義理。然而,陶珽畢竟有著深厚的儒學(xué)淵源,他在講談佛經(jīng)時也常常兼談儒理。據(jù)陶珽《徹庸禪師小傳》云:“汗漫《華嚴(yán)》大指(旨),與吾儒《中庸》義,互發(fā)而頓顯”〔8〕,陶珽同時講談《華嚴(yán)經(jīng)》與《中庸》,認(rèn)為兩部經(jīng)典的義理多有互通之處,這既體現(xiàn)了陶珽兼濟(jì)天下、治民有為的儒家理想,也呈現(xiàn)出其喜游佛教名山、精研佛理的特性,可以說援釋入儒成為他融合儒、釋兩家思想的最佳方式。

(二)袁宏道、袁中道、錢謙益

陶珽結(jié)識袁氏兄弟,是在萬歷三十二年(1604)任容城教諭之時,與袁氏兄弟的深情厚誼應(yīng)源于他對李贄思想的接受。李贄于萬歷五年(1577)任姚州知府,陶希皋拜其門下,這影響了陶珽,使他很早就接觸李贄思想,并深為嘆服。萬歷四十六年(1618),李贄已逝16年,陶珽歸滇撰《李卓吾先生祠記》,言及“余既晚從先生游”“謀與蔡生學(xué)清私祠先生”〔1〕,感情真摯,言辭感人。袁氏兄弟受李贄影響極深,他們提倡的“性靈說”與李贄的“童心說”一脈相承。就詩文主張而言,袁氏兄弟與陶珽可謂志同道合,同屬性靈一派。

陶珽與袁氏兄弟交游的文獻(xiàn)已不多見,但從迄今僅存的材料中亦可略見一斑。袁宏道早卒于萬歷三十八年(1610),提及陶珽的詩文十分有限,《袁中郎集》中提及陶珽的詩歌有兩首,即萬歷三十二年(1604)所作《陶不退以容城諭丁內(nèi)艱歸滇中,至敝邑殤其令子遂瘞焉,于其行也,詩以送之》二首。其時,陶珽于容城教諭任內(nèi),因母逝歸滇,途遇袁氏兄弟,因陶珽長子殤,瘞于此,袁宏道故有此作。袁中道也有詩歌述及此事。

袁中道與陶珽的交往更為密切。其《珂雪齋集》有贈陶珽詩兩首,分別是《別陶不退,時陶有長子病死,瘞于此,分手悽然,故有此贈》和《大名贈別郡伯陶葛閬》,前者所述即陶珽殤子之事,后者詩云:“夢里忽來魏博鄉(xiāng),扶風(fēng)太守舊名郎。蒲團(tuán)坐處嫌僧鬧,尺牘來時怕客藏。清凈自成經(jīng)世法,虛閑別有養(yǎng)生方。年來好聚香光侶,卜筑真宜共楚湘?!弊宰ⅲ骸疤展薄?〕。據(jù)袁中道詩可知,陶珽喜佛法,好清靜,與袁中道思想相近,友誼頗篤,故有“嫌僧鬧”、“共楚湘”之言。《珂雪齋集》還保留了袁中道寄給陶珽的四封書信,分別是《寄陶不退》兩封和《答陶不退》、《寄不退》,信中涉及袁宏道病卒、袁中道進(jìn)士及第、南歸一晤、相期見面等事,如《寄陶不退》:“今年乃有此大痛楚事,知己之兄,忽爾見背,苦莫可言?!驳靡环甙紫?,與兄商榷也。”《答陶不退》中說:“弟若不得館,即南歸”〔6〕,信中無一寒暄語,可見兩人尤為熟識。

另外,袁中道《珂雪齋游居?xùn){錄》記萬歷三十七年、萬歷三十八年、萬歷四十一年、萬歷四十三年事,其中均提及陶珽,對陶珽北上應(yīng)會試、南下寓居、任刑部山西司官、大名府知府等行跡均有記述,對陶珽宦游蹤跡、兩人交游記錄頗詳。

陶珽與袁氏兄弟的交往,更多是基于他們在文學(xué)上的共同主張。公安三袁深受心學(xué)影響,尤其贊許李贄的“童心說”。他們將這種思想付諸實踐,作為詩文創(chuàng)作的根本原則,在前后七子、唐宋派的復(fù)古主張之后,提出“性靈說”。陶珽援釋入儒的思想,以及對李贄學(xué)說的接受,同樣也反映在詩文創(chuàng)作中,錢謙益稱其詩文“為吏言吏,居鄉(xiāng)言鄉(xiāng),如父老之談農(nóng)桑,如家人之問耕織,未嘗駢枝儷葉、致詞于語(言)文字之間也?!雹厶宅E詩文緣情抒詞,據(jù)事立論,以公安派“不拘格套”“獨抒性靈”為宗旨,反對模擬。袁中道《寄不退》信中提及“且述尊札中無忘魏、晉故人之語”〔6〕,可以說陶珽詩文也屬言所欲言、自出胸臆的“性靈”派。陶珽詩文辭真情切、質(zhì)樸素雅的風(fēng)格,和與袁氏兄弟的交游不無關(guān)聯(lián)。

除袁氏兄弟外,陶珽與錢謙益的友誼亦頗為深厚。錢謙益與陶珽為同年,均為萬歷三十八年(1610)進(jìn)士,陶珽為“廷試二甲四十八名”,錢謙益為“廷試一甲三名”。陶珽沒后,弟陶珙輯其詩文,請錢謙益撰序,錢謙益《陶不退〈閬園集〉序》云:“同年生姚安陶珽,字不退。少有志于問學(xué),游卓吾之門而有得焉者也。不退之為人,恂恂已爾,穆穆已爾,與之語,泛濫于物情吏事,刺刺不少休,未嘗以學(xué)問自表異。余與不退游甚狎,始知卓吾之所與,皆方、汪也,如小修之云?!雹蹞?jù)錢謙益所說,兩人不僅為“同年”,且“游甚狎”,交往頗多,錢謙益對陶珽的為人、詩文風(fēng)格十分了解,并極為贊賞,稱其既有卓吾的“長孺之風(fēng)”,又不似其“兀傲自放”,詩文則法白居易、蘇軾,言之有物,行文自然。

顯然,陶珽與錢謙益的交往不僅僅因為二人是同年,更因為他們的詩文創(chuàng)作主張較為相似。錢謙益早年學(xué)習(xí)秦漢文風(fēng),后轉(zhuǎn)習(xí)唐宋,繼而又受晚明縱誕之風(fēng)的影響,詩文重在抒寫性情,且極富禪學(xué)境界。這些特點也呈現(xiàn)在陶珽詩文當(dāng)中,如其《古泉寺》詩云:“卓錫何年辟老藤,半山云際碧流泓。上方鐘磬摩空隱,下界煙蘿蕩眼蒸。”①詩中之景,亦是陶珽心境,景之真也是情之真,這正是錢謙益稱賞陶珽之處。

(三)徐霞客、陳繼儒

陶珽與當(dāng)時名卿交往,既講儒論道、詩文唱和,也有書法交流。陶珽精于書法,《(民國)姚安縣志》載“興寶寺楹聯(lián)”,一為陶珽書“萬象分空界,三天接畫梁”〔2〕。雞足山石壁亦有陶珽墨跡“寶寂”二字,后人稱為“神品”。陶珽書法精勁,頗為時人稱贊,其中透露的隱逸之風(fēng)也極符合其詩歌特征。

徐霞客慕陶珽其名,曾求其書法。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南直隸江陰人。崇禎十一年(1638),徐霞客游歷至昆明,曾應(yīng)擔(dān)當(dāng)之邀至?xí)x寧?!缎煜伎陀斡洝肺煲露湃展P記:“令顧仆往晉寧謝唐君,別方生,并向大來索陶不退書。注:陶諱珽,有詩翰聲,向官于浙。前大來欲為作書,聞其已故,乃止。適寓中有高土官從姚安來,知其猶在,皆虛傳如眉公也,故復(fù)索書往見之?!薄?十一月初五日)下午,顧仆(行)自晉寧返,并得唐大來與陶不退書。阮仁吾所促負(fù)擔(dān)人亦至?!薄?2〕據(jù)此可知:其一,徐霞客此前未見過陶珽,但陶珽善書之名早已聞名天下,故徐霞客有向陶索書一事;其二,徐霞客于游記中提及陳繼儒,表明陳繼儒與陶珽十分熟悉。

陳繼儒(1558~1639),字仲醇,號眉公,華亭人,諸生,工詩善文,精通書畫。徐霞客與陳繼儒為好友。此外,擔(dān)當(dāng)精通詩、書、畫,曾學(xué)于董其昌、陳繼儒門下,頗有聲名。崇禎十一年,徐霞客游雞足山,陳繼儒曾致信擔(dān)當(dāng),請其“善視之”。據(jù)徐霞客所記,陳繼儒與陶珽應(yīng)有交往,后陶珽歸滇,消息不通,因此,陳繼儒誤以為陶珽已逝。而此次徐霞客至云南,方才得知“皆虛傳如眉公”,陶珽尚在。

陳繼儒是明代名士,工詩善文,著述極富,尤喜纂刻書籍。他為避免朝廷各派勢力集團(tuán)的斗爭,選擇終生隱居,種梅、畫梅、書梅,藉以自比,入《明史》“隱逸”類。陳繼儒的雅士氣節(jié)、詩文學(xué)識,與陶珽頗為相近?,F(xiàn)存陶珽之作,即有隱逸之作,如《寒谷芳梅》詩:“策蹇相邀過碧岑,杈丫老樹愜清吟。先春信報花千點,破凍香含月一林。有路尋來逢雪印,無人知處抱冰心。和羹消息殷勤問,豈獨逋仙是賞音?!雹偬宅E的孤高情懷與陳繼儒別無二致,這應(yīng)是他們交往密切的基礎(chǔ),在現(xiàn)存的幾篇佚詩中獨有保留,足見其隱逸風(fēng)格影響之深遠(yuǎn)。

綜上可知,迄今為止,陶珽的相關(guān)研究仍很有限。陶珽編纂的著述非常豐富,但佚失較多,很多著述的成書過程不甚明了,特別是關(guān)于叢書《說郛續(xù)》的編纂、收錄等問題含混不清⑦。綜合考述陶珽的生平和交游,是進(jìn)一步研究其著述的基礎(chǔ)。而只有將陶珽著述的編撰置于其生平經(jīng)歷、宦游以及與名士的交往當(dāng)中探討,并結(jié)合陶珽思想和詩文風(fēng)格的形成過程給予動態(tài)考察,才能呈現(xiàn)研究的價值。

注釋:

①見清代甘雨纂修《(光緒)姚州志》,光緒十一年刻本。

②見明代《萬歷三十八年庚戌科序齒錄》,萬歷刊本。

③見清代錢謙益《牧齋初學(xué)集》,崇禎癸未刊本。

④見明代張濤、陶珽纂修《萬歷歙志》,萬歷刻本。

⑤見明代王守仁撰、鐘惺評《王文成公文選》,崇禎六年刻本。

⑥見明代善堅著、陶珙輯《重刻古庭語錄》,甲戌季夏滇省重印本。

⑦參見拙作《〈說郛續(xù)〉所錄明代小說文獻(xiàn)考證三則》,刊于《廣西社會科學(xué)》2018年第3期。

猜你喜歡
姚安錢謙益崇禎
新世紀(jì)20年新主流電影發(fā)展景觀
浙江圖書館藏崇禎刻本《萍社詩選》述介
媽媽“糊涂”了
張雪梅國畫作品欣賞
『兩朝領(lǐng)袖』錢謙益
清初杜詩研究二題——錢謙益《解悶》詩箋與仇兆鰲“四句分截”說
論周亮工對錢謙益詩文理論的繼承與新變
“有君無臣”論:明清之際崇禎君臣的歷史評價與君臣觀流變
中國·姚安2014荷花節(jié)
試論明崇禎年間閣臣的更迭
隆尧县| 北京市| 黔南| 赫章县| 阿巴嘎旗| 扎囊县| 长海县| 民权县| 江门市| 华蓥市| 福海县| 临汾市| 乌鲁木齐县| 绍兴市| 镇江市| 长兴县| 乐清市| 隆尧县| 延川县| 西平县| 沙河市| 岚皋县| 余江县| 崇礼县| 高要市| 句容市| 永川市| 兖州市| 五台县| 吴堡县| 股票| 天台县| 越西县| 江孜县| 庄浪县| 阜新| 聂荣县| 毕节市| 武宣县| 石首市| 克什克腾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