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明明
(佳木斯大學 公共外語部, 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提出,要“大力推廣和規(guī)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在此之前,中央在2010年7月發(fā)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曾經明確提出,要“培養(yǎng)各種外語人才”。后來發(fā)布的《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yè)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2-2020年)》,不僅規(guī)定了大力推廣和規(guī)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總體目標、具體任務和實現步驟,探討了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搶救瀕危語言、及時進行語言文字國情調查的各種舉措,提升了依法管理語言生活、構建和諧語言生活和加強語言服務的現代化理念,而且還特別強調了語言文字的標準化和信息化,提出了培養(yǎng)公民語言能力、增強國家語言能力等一系列新概念、新任務。
在語言的發(fā)展演變過程中,語言工作者必須是先行者。語言工作者要主動探索它國語言和漢語言之間的差異,研究其它國家人民在學習或接受漢語時可能面臨的問題,總結出傳播中國語言文化的有效途徑。積極地推動公民外語能力的發(fā)展,為全民外語能力水平的提高做出積極地貢獻,力爭為國家或本地區(qū)儲備更多數量的優(yōu)秀外語人才,提升國家外語能力,真正實現外語為國家利益服務的美好愿景。就我國而言,大多數成年外語學習者在高校,可以說高校成為了政府以外的最大外語人才儲備庫,因此,研究某一地區(qū)有代表性的高校在校生外語水平,不僅有利于教育事業(yè),同時,對于推動地方經濟建設,促進地方經濟發(fā)展也有著積極的意義。
如前文所述,就某一地域而言,外語人才基本都在當地的高校,就佳木斯市而言,外語人才及儲備主要在佳木斯大學。佳木斯大學是黑龍江省省屬十所重點建設的綜合性大學之一,每年有來自國內30余個省份和來自國俄羅斯、巴基斯坦、印度等地的2萬余名在校大學生、研究生及留學生在這里生活學習,是我國東部高校中極具代表性的一所大學。
但根據《佳木斯大學學生外語能力調查問卷》所得到的數據分析來看,佳木斯市有大量通用語人才,即英語人才,但整體能力并不理想,從綜合數據分析來看,整體成績勉強在四級水平或接近四級水平;非通用語種學生,主要是日語、韓語及俄語專業(yè)的學生,其外語能力相對略好,當然,考慮到通用語學生中絕大多數為非英語專業(yè)學生這一特點,這個結果也就理所應當了。但無論是通用語學生還是非通用語學生的外語能力,都無法滿足當前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對外語人才的需要,即過于注重語言本身的相關知識,缺乏實用性與專業(yè)性。
我國外語教育,特別是非通用語教育起源于上世紀50年代,隨著我國與亞洲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交流的加深,各高校陸續(xù)開設了各種小語種專業(yè),旨在培養(yǎng)符合國家需要的非通用語種人才。一直以來,我國外語專業(yè)的建設主要集中在國內幾大傳統(tǒng)外語類高校。經過多年的發(fā)展,中國外語教育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在專業(yè)數量、涵蓋區(qū)域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長遠的發(fā)展。比如佳木斯大學,在大力發(fā)展英語專業(yè)的同時,1987年成立了俄語系,1996年成立了日語系,2009年成立了朝鮮語系。不斷補充外語人才種類,努力滿足地方經濟發(fā)展需要,然而,由于地區(qū)發(fā)展程度的差異、國際交流程度的差異等,佳木斯大學外語教學仍然存在諸多的問題。
首先,教育體系有待完善。在人才培養(yǎng)的定位上,佳木斯大學仍然停留在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特別是本專業(yè)語種的能力,對于非外語專業(yè)學生主要強調詞匯與應試能力,專業(yè)學生側重語法、文學等方面的培養(yǎng),教學計劃與課程設置中安排的實踐課所占比例大約在7.5%,沒能夠把學生的實踐能力、文化修養(yǎng)與國際化視野結合起來進行培養(yǎng)。從教育理念上來看,沒能夠樹立“培養(yǎng)國際化的實用型雙外語人才”的理念,專業(yè)外語學生的第二外語培養(yǎng)未得到應有的重視,非外語專業(yè)學生甚至沒有考慮再學一門外語的想法,思想意識淡薄。更加關鍵的一點,在佳木斯大學的小語種教學過程中,教材內容老舊,沒有適當的實用教材,教材編寫工作一直沒有進展,加之高校學生之間真正有效的學習交流有限,非通用語社會重視度不夠等多種原因,直接導致了學生綜合能力不高,實踐能力較弱的問題。
其次,教學設施與師資力量發(fā)展不平衡。就佳木斯大學而言,非通用語種教學只有日語、俄語和朝鮮語三種,地域性特征明顯。從外語教學實踐環(huán)境來看,在通用語方面,每年大約有一萬余名學生使用12間,共計容量為800座的語音教室進行外語實踐學習,而對于這些學生而言,人機互動的學習模式才是當前較為公認的優(yōu)越的學習環(huán)境,而此類設施,能夠供學生使用的只有2間教室,總容量為160座,也就是說,每次最多能滿足160人同時使用,專業(yè)外語方面的資源要略好一些,但使用基數依舊龐大。所以,無論是學生人數眾多的英語教學,包括專業(yè)英語教學,還是非通用語種教學,其教學實踐設施嚴重不足,外語課堂無法開展有效的實踐教學活動,如使用專業(yè)設備來開展口譯教學等,教學手段仍以多媒體教學為主。此外,就師資情況來看,非通用語種的開設時間較晚,例如朝鮮語,開設時間為2009年,且整體外語教學的綜合實力不高。雖然在學校及部門大力倡導下,但取得碩士學位的教師仍不足50%,可以說整體外語教學還是以學士學歷的教師為主,整體的師資力量較弱。
第一,努力加強學生的語言實踐與應用能力。根據《佳木斯大學學生外語能力調查問卷》結果,我們發(fā)現,無論是通用語還是非通用語學生,語言的使用能力更弱一些,“啞巴外語”和“聾子外語”現象依然普遍存在。在學生的外語能力培養(yǎng)方面,我們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知道一門外語,認識幾個單詞,會做幾套卷子這么簡單,我們的教育目的應該是讓學生真正地了解一門語言,能夠使用新語言邏輯指導生活,能夠應用語言為社會、為國家創(chuàng)造新的價值,真正實現外語人才培養(yǎng)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滿足社會對于外語人才的新需求,因此,學校應大力提高對于培養(yǎng)實用型外語人才的重視程度。
第二,著力建設雙外語教學模式?!耙粠б宦贰睉?zhàn)略的啟動需要創(chuàng)新型的外語人才?!耙粠б宦贰崩砟畹奶岢觯瑫粩嗉訌娢覈c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對于外語人才的要求將達到一個全新的水平。因此,單一的英語人才或非通用語種人才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經濟發(fā)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雙外語人才,即能同時熟練地掌握一門非通用語又擅長英語的人才,將成為社會對外語類人才需求的主流。沒有英語的輔助,非通用語的使用會受到限制;反之亦然,沒有一門擅長的非通用語種,再好的英語也可能會事倍功半。雖然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語言,但各國之間的交流主要仍以英語為主,而且,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其影響范圍廣,熟練掌握英語是目前國際形勢影響下的大趨勢。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所謂國際事務,其實就是多個區(qū)域事件所組成的全局概念,在此過程中,非通用語的使用,在區(qū)域合作過程中正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廣泛建立“英語+非通用語”的雙外語教學模式。實現英語與非通用語之間課時的合理分配,增加實踐教學內容,加大實踐教學比例。因為要同時學習兩種外語,必然會讓學生感覺到時間緊,壓力大,為此,學校及教務部門要科學、合理地安排所學課程,本著滿足學生就業(yè)需求,滿足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原則去設計及安排課程。
第三,注重教學細節(jié),改善實踐條件。其前提要求是找到適合且與當下社會發(fā)展接軌的合適的教材。外語教材,尤其是小語種教材,內容更新緩慢、不夠新穎,甚至部分教材出現與時代發(fā)展脫軌現象,已經成為當下外語教學與教材改革的主要矛盾。要想解決這一矛盾,就要海納百川,不能僅僅把希望寄托于各大教學出版社,各地學校應該結合地域特點及經濟合作情況,鼓勵教師主動編撰符合本校發(fā)展定位、滿足地方經濟發(fā)展需要的教材。誠然,這一過程要伴隨著具有高水平、高學歷、新見解的優(yōu)秀教師的加入,這樣效果將會更加顯著。因此,如何有效地吸引優(yōu)秀的高校外語教師也是目前我國各地方高校在發(fā)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另一個難題。同時,在各地方高校發(fā)展過程中,要力爭避免辦學經費使用不均衡,重理輕文現象的出現,要加大外語實習基地的建設與擴充工作,滿足各語種學生對于外語實踐的基本需求。
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盡管該研究只是針對佳木斯大學學生所做的調查,但其在我國各普通高等院校中,具有普遍的代表性,佳木斯大學學生外語能力及教學工作所表現出的不足,也是國內許多普通高等院校在發(fā)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共性問題。加大投入和促進外語教學改革,有效地解決地方外語人才儲備,提高地方外語人才能力,不僅僅是為了解決某一地區(qū)的外語市場難題,對于促進地區(qū)經濟發(fā)展乃至整個國家的外語人才儲備,使全民族牢固樹立“外語為國家利益服務”這一理念,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Abraham, I. & Phillips, E. Language Roadmap for the 21st Century Texas[EB/OL]. http://texaslanguagesummit. org/downloads/summit_notes.pdf, 2007.
[2]Committe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EB/0L]. http://ced.issuelab.org/research/0/program/Annual%20Reports/filter/title, 2006.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 [Z].北京: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劉駿,傅榮.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學習、教學、評估[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5]李宇明.中國外語規(guī)劃的若干思考[J].外國語,2010(1): 2-8.
[6]文秋芳,張?zhí)靷?美國國家外語能力建設模式分析[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