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楨
“春天快要消逝了,樹上還有濃稠的鳥鳴。這樣就很好?!边@是來自余秀華的一句詩。她是一個農(nóng)民,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還有身體缺陷,不過,詩是靈魂起舞,與塵世的肉體沒有關(guān)系。讓我們走近詩歌朗誦,感受美的熏陶。
詩是什么?詩人鄭煒說:“詩是一種回憶,一種想象,一種虛妄的表達?!卑拙右椎钠桨赚F(xiàn)實,杜甫的沉郁憂憤,李白的浪漫飄逸,都曾給我們后世讀者帶來鮮明印象。
人類為什么會想到寫詩?作家周作人說過:“我們于日用必須的東西之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游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煉愈好?!痹娋褪沁@樣一種精煉而回味綿長的作品。
那我們?yōu)槭裁从窒氲嚼收b?中國是詩的國度,最早的詩歌就是唱出來的,重章疊句,伴著山水清音;宋代的詞也是歌出來的,有人飲水處就有歌聲;歐洲古代的詩歌是吟游的盲詩人或浪子在街巷中的彈唱,這是人自然心緒的流露,是最質(zhì)樸的表達。當下中央電視臺也有一套由董卿主持的受全國人民歡迎的節(jié)目——《朗讀者》,用誦讀傳遞文化,故事和思想。
我們可以看到,詩里有四季輪回,有愛恨情仇,有世間百態(tài),有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每讀一首詩,詩就在世間重新活一次,作者與你就又有了一次溫暖的相逢。詩與遠方并稱,就成了理想,譬如博爾赫斯所言“被聽成了一首詩的城市”;詩與畫融合,就成了觀之無盡的韻味和具有質(zhì)感的歲月,如翟永明《畫中人》所寫,“一筆唐,一筆宋,一筆元明清,一筆下去三千年”;詩有了故事,可以摹盡人間情狀而永傳不朽,如八百四十言《長恨歌》;詩遇上現(xiàn)實,也可以點燃希望,如顧城所寫“一切都是種子,只有經(jīng)過埋葬,才有生機”。
我們?nèi)プx詩,讀的是幾行文字,是數(shù)種悲歡,是一個人內(nèi)心的傾訴,是一個時代,是默默生長的一個世界。我們需要《中國詩詞大會》之類的節(jié)目來喚起人們對詩詞的重視,我們也需要“感受漢語魅力,欣賞美文美音”來與詩詞契合。正如《朗讀者》所說,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了暖,就有了雨;春遇見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恒;人遇見人,有了生命……一次朗誦,就是一次親近,一次理解,一次闡述和傳遞,一次詩的重生。
讓囿于方寸之地的我們,見見世界的模樣;讓只是百代之過客的我們,品味時間的醇厚;讓尚為青澀的我們,感受風霜打磨后的閱歷;讓無法活在詩中的我們,能夠讓詩活在我們身上和心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