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學生由于自卑和自信心不足等消極心理所引起的厭學情緒,不僅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成績,有的甚至輟學,影響了這些學生的將來。要克服厭學情緒絕對不能使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應遵循心理效應,用心理方法,從心育開始,幫助學生克服厭學情緒,使學生樂于學習,從而真正實現(xiàn)為學生發(fā)展而教的教育目標。
關(guān)鍵詞:厭學;消極心理;心理效應;克服
厭學情緒是指對學習持有消極心理,對學習不感興趣、不愿學習、厭煩學習,提到學習常表現(xiàn)出痛苦的情緒。表現(xiàn)為:上課不專心,心不在焉;作業(yè)不認真完成,相互抄襲,或根本不做,或亂寫亂畫,甚至寫出一些惡作劇之類的語言;有的破壞課堂紀律,頂撞、謾罵老師;有的會染上不良習慣,甚至走上違法亂紀的境況。點燃他們學習興趣的火花,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克服厭學情緒,從而使他們愿意學習,樂于學習,為他們順利走向社會奠定基礎,是中職教育肩負的歷史重任。學習本來就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教育只有心理學化,遵循心理效應,打開學生的“心門”,才能有效克服厭學情緒。
一、 圓桌效應,讓學生學得“心安理得”
中國式會餐時大家圍著可以旋轉(zhuǎn)的圓盤餐桌而坐,圓桌、圓盤產(chǎn)生的“曲線美”和美味佳肴散發(fā)的清香,很容易使賓朋們產(chǎn)生“親切、和諧、融洽”的氣氛和感受,心理學上把這一現(xiàn)象稱為“圓桌效應”。
師生關(guān)系本應是一種以教育教學任務為中心的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guān)系,但傳統(tǒng)的教育,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不到充分發(fā)揮,師道尊嚴至上,教師講課不離三尺講臺,熱衷于知識滿堂灌。學生是“事不關(guān)己”“我行我素”,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一般。要走出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就應充分運用“圓桌效應”,打造課堂親和力,產(chǎn)生師生之間的和諧共振,讓學生在平等寬松的教學氛圍中安心學習,課堂上的互動也就會頻頻發(fā)生。首先,要求教師走下講臺,到學生中間,縮短師生之間的空間距離,運用各種形體語言,如眼神、手勢、微笑等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其次,教師應積極成為學生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和伙伴,而非高高在上的指揮者,從而創(chuàng)造一種親切、融洽的課堂氛圍,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讓學生心理上獲取充分自由。第三,改革單一的講授法、填鴨式、提問式等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積極推行小組合作式、探究式、體驗式、情景模擬式和表演式等賦有親和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解放學生的眼睛、頭腦、雙手、嘴巴、空間和時間”,促成師生共同參與、平等參與,既能使師生在“圓桌”旁談笑風生,又能品嘗到“佳肴”之美味。
二、 門檻效應,讓學生學得“輕松開心”
門檻效應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小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xié)調(diào),或想給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這種現(xiàn)象,猶如登門檻時要一級一級臺階地登,這樣能更容易登上高處。這一效應告訴我們在對學生提出要求或目標時要考慮學生的心理接受能力,應由小到大,由少及多,由低到高,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中職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并應據(jù)此進行教學,通過創(chuàng)設由淺入深的問題,讓學生逐個深入解剖越過一個個門檻,嘗受一次次成功的喜悅,促成學生思維向深刻性、敏銳性和科學性方向發(fā)展,讓學生學會思考。
門檻效應不僅在課堂教學中有重要的作用,在指導學生制定學習或成長目標時同樣不可忽視。厭學學生學習目標的制定,要克服“遠、大、空”,走向“近,小、實”,切勿操之過急,急于求成。目標的“近”,就是用“階梯式”的思維方法幫助他們制目標。對自信心不足的學生,目標要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的知識基礎,貼近學生的接受和消化能力的實際,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目標,他們才有信心去碰它,去完成。一個個近期目標實現(xiàn)了,中、遠目標也就不遠了。否則,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即,甚至望都不望就會放棄。對厭學學生來說,我們不能要求他們看到20年、30年以后的事情,但我們可以幫助他們看到1年、3年、5年后的事情。因此,當他們進入職校后我們應幫助他們先制定第一個周的目標,然后是第一個月的目標,然后是第一學期的目標,第一年的目標。實現(xiàn)了這幾個“第一個”目標,階梯式上升,以后的事情也就會順理成章,迎刃而解了。目標的“小”就是用“滾雪球”的思維方法幫助他們制定目標。對中職生來說,目標的任務量不易大,不要煩和雜,要讓他們從小事做起,一點一滴的實現(xiàn),最后積少成多。對他們來說,把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面對小的目標如同讓他面對一條條小溪,可以一躍而過,而大的目標就如同是讓他面對大江大海,只能是望洋興嘆,無濟于事。目標的“實”就是用“揚長避短”的思維方法幫助他們制定目標。目標要有實際內(nèi)容,可操作,讓他們有事可做,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和優(yōu)點,他們就會感到充實,有信心,有動力。他們掌握了一技之長后,對自己、對未來的信心和希望也就油然而生。
根據(jù)門檻效應制定的目標呈梯級狀,由淺入深、由小到大、由易到難、由此及彼。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就可以實現(xiàn),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調(diào)動學習積極性,學生就會學得輕松,學得開心。
三、 皮格馬利翁效應,讓學生學得“信心滿懷”
皮格馬利翁效應又稱期望效應,指一個人對他人的期待不同,產(chǎn)生的態(tài)度和施加影響的方法也不同,受到的影響也就不同。教師對一個學生有更大的期望時,平時上課就會給予他更多的關(guān)注,并會通過各種方式向他傳達“你很優(yōu)秀”的信息,而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guān)注后,就會產(chǎn)生一種積極的情緒,自信心會油然而生,學習會加倍努力,成才、成功的概率就會增加。
社會上對中職學生普遍存在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職中,職中,差生集中”。中職教師必須要糾正這些錯誤的思想認識,樹立新的學生觀,正確對待這些“差”生。他們的“差”,只是某一門或某幾門文化課“差”,而非全部課程“差”;他們的“差”大多數(shù)是“有問題的家庭”和“有問題個教育”所致,而非“個人”原因所致;他們的“差”是某些習慣因素的“差”,而非“智力”因素的“差”;他們的“差”并非一無是處,他們也有特長和優(yōu)點,也曾有過優(yōu)秀和輝煌的歷史。職校教師必須清醒的認識到這些,確立“全納教育”的觀念,容納一切學生和學生的一切。要有“職校學生同樣可教、可塑、可成才”的正確期待,對每一個學生報以積極、熱切的期望,蹲下身來關(guān)懷,耐下心來指導,多用表揚和肯定,挖掘和放大他們的閃光點,激發(fā)出他們身上正能量,最終幫助他們成人,成才。
老師給一句贊賞的語言,一個欣賞的表情,一個會心的微笑,一份及時的鼓勵,一份殷切的期望,如同給學生灑下縷縷陽光,學生就會感到信心滿懷,表現(xiàn)得無比的燦爛和自豪。
四、 巴奴姆效應,讓學生學得“如愿以償”
心理學家巴奴姆曾同時為數(shù)百人做過遙測評語的實驗,這些評語都是對人的性格概括性的描述,幾乎適合任何人。最后接受遙測的每個人都樂于接受這些評語,都認為他的遙測準確。心理學家把這一現(xiàn)象稱為“巴奴姆效應”。
中職生雖然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在他們內(nèi)心深處總是有這樣那樣積極向上的愿望,總有想得到別人的贊揚和認可的心理。根據(jù)巴奴姆效應,如果中職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給這些學生較多的鼓勵,對他們的進步,哪怕是一點點進步和優(yōu)點都能不失時機地給予贊揚和認可,滿足他們內(nèi)心深處積極向上的愿望,那么這些學生很快就會變得陽光燦爛。所以,中職教學就應堅持貼近學生的實際,要深入了解和圍繞學生的積極愿望與長處,創(chuàng)設適宜的情境,開展“揚長教育”,從而達到“以長促長,以長補短和以長促全”的教育目的。針對他們文化課基礎不好,理論學習興趣不濃而又好動的愿望和特點,學校應加強課堂教學改革,以提升學生專業(yè)技能為中心,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校企合作實行工學交替,或現(xiàn)代學徒制,來增強學生的社會生存能力和就業(yè)能力。針對他們的興趣、特長和好表現(xiàn)自己的愿望,積極開展各類社團活動、文體活動和相關(guān)競賽,讓他們走出課堂、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走向企業(yè)、走向社區(qū)、走向社會,從而讓他們動起來、活起來、樂起來。在這些情境中,他們積極向上的愿望得以實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和特長得以發(fā)揮,他們的表現(xiàn)得到了教師、家長和社會的贊揚和認可,他們?nèi)缭敢詢?,在活動中體會到成功的滋味,享受到成功的快樂。他們不再自卑和沉淪,取而代之的是積極向上、自信和陽光。
總之,中職教育教學應遵循職業(yè)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樹立“為學生終生發(fā)展服務”的理念,運用多種心理效應幫助學生克服厭學情緒,喚醒他們的心靈,塑造他們積極的人生,為培養(yǎng)合格的技術(shù)應用人才和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多做貢獻。
作者簡介:
呂庚圣,江蘇省泰州市,江蘇省泰興中等專業(yè)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