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浩冰
[摘 要] 《一角叢書》是著名編輯出版家趙家璧主編的第一套叢書。該套叢書在形式上借鑒西方出版叢書,與趙家璧的生活、學習經(jīng)歷以及求索精神息息相關。但是,該套書最初并未因新的形式而暢銷,其出版暢銷肇始于“九一八事變”下趙家璧緊捕熱點向羅隆基、胡愈之約稿而陸續(xù)取得的,以此帶動了相關圖書的持續(xù)銷售。在《一角叢書》出版后期,趙家璧也出于個人旨趣向名家約稿,并對出版內(nèi)容做出調(diào)整,在市場實踐中達到了內(nèi)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
[關鍵詞] 形式 內(nèi)容 趙家璧 《一角叢書》
[中圖分類號] G2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5853 (2018) 01-0121-04
[Abstract] One-corner Series are the first series books which were edited by the well-known editor Zhao Jiabi. The series books were in the form of Western publishing series of forms and that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Zhao Jiabi's life,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the spirit of the search. However, the books were not originally sold out in the new form, and their best-selling publications began under the hot spots of the "September Eighteen Incident”, and Zhao asked Luo Longji and Hu yuzhi to write books. In the One-corner Series published later, Zhao Jiabi asked famous writers to write books, and began to make adjustments in the market practice to achieve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unity.
[Key words] Form Content Zhao Jiabi One-corner Series
趙家璧是中國著名的編輯出版家,他卓越的編輯成就在近現(xiàn)代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出版領域他以主編《良友文學叢書》《良友文庫》《中國新文學大系》《晨光文學叢書》等為業(yè)界所津津樂道,尤其是“中國新文學大系”以恢宏不凡的出版規(guī)模、不凡的見識,開創(chuàng)了中國“大系”出版的先河。后輩承其前續(xù),沿襲其出版理念,分別推出“中國新文藝大系”“中國近代文學大系”等系列著作。
《一角叢書》是趙家璧主編的第一套叢書,該套書以低定價、小開本開一時圖書形式之新,從1931年到1933年前后共出版80種,暢銷50余萬冊,成為后來《五角叢書》《六角叢書》成功的先導。晚年趙家璧認為,“這些從外國書刊七拼八湊編譯而成的小冊子,說明這套叢書早已患了先天不足之病”[1],承認該套叢書存在巨大缺憾。該套叢書在當時取得不菲銷量,其內(nèi)在緣由值得探究。本文從圖書內(nèi)容與形式二者之間內(nèi)在關聯(lián)的角度進行分析,探求趙家璧出版實踐過程中編輯思想的變化,以期對編輯出版范例作出部分闡釋,并求教于方家。
1 “圖書形式?jīng)Q定出版內(nèi)容”編輯思想的形成與發(fā)端
一人編輯思想的形成并非僅與出版實踐相連,還與實踐者學習、生活以及社會經(jīng)歷息息相關。趙家璧的編輯意識正是根植于其生活土壤。他于20世紀20年代末求學于上海,大學選讀英國文學,為了學習的需要,經(jīng)常往圖書館西洋文學部門的藏書庫去找書讀,深為莎士比亞、巴爾扎克、托爾斯泰等人的全集吸引。其時,上海的出版事業(yè)極為繁榮,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開明書店等出版機構林立,各種叢書迭出,僅就目前統(tǒng)計的民國出版的6000余種叢書中,上海就占了2524種[2]。趙家璧見到成套的《萬有文庫》《ABC叢書》等遐想不已。趙家璧回憶,對其影響最大的是開設在南京路四川路附近的別發(fā)洋行和中美圖書公司等幾家西書鋪。
午休時間或下班以后,我常在那里徘徊欣賞、樂而忘返。各種進口圖書,特別是成套的文學叢書,例如《哈佛大學文學叢書》《萬人叢書》和《近代叢書》等,一律開架陳列,隨你翻閱?!幸淮?,我在西書鋪里看到一套用淡藍色書面紙做封面的袖珍小叢書。六十四開騎馬訂,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各門學科都有,一個專題薄薄一冊,都出自專家學者之手,售價一律美金五分。叢書名《藍皮小叢書》(Little Blue Book),幾十種小書排滿在一張小方桌上任你選購[3]。
顯然,趙家璧是被《藍皮小叢書》的裝幀形式吸引,“就在這張桌子前站住了,呆呆地想出了神”。因此,他第二天回到辦公室,就同專管出版印刷和成本的同事商量,經(jīng)過反復核計,擬定了一個初步規(guī)劃?!坝冒霃埌讏蠹埩拈_,可開得六十四頁,能排一萬五六千字,售價一角,銷三千冊可保本”。第一套叢書的藍圖,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逐漸描繪了出來。
圖書出版一般是內(nèi)容決定形式,即根據(jù)圖書內(nèi)容來決定圖書的裝幀、定價等外在因素。而趙家璧策劃《一角叢書》顯然是反其道而行之,首先根據(jù)裝幀、成本、定價來反推圖書的盈利平衡點,然而僅僅大致確認圖書具備可操作性后就認為整套叢書可行顯然是倉促的。趙家璧后來也承認,“當時手頭并無大量存稿,更沒有一個事先考慮周到的規(guī)劃。當這樣一個事先不收預約,成本有限,規(guī)模不大,可進可退的叢書計劃,送給伍聯(lián)德審閱時,他認為頗有新意,點頭同意了”[4],究其原因,廣告中這樣寫道:
我們鑒于雜志和叢書,兩都有其缺點;雜志的文章,短而且雜,收集既不易,攜帶又不便。叢書呢,目前都是些大綱概要,低的人不要看,高的人不屑看,而那些大塊文章,時間精力,兩具耗費,加之定價既貴,內(nèi)容又缺少時間性。我們創(chuàng)辦定期出版的一角叢書,便是把雜志、叢書的短處丟掉,而把兩者的長處,兼收并蓄[5]。endprint
自九月一日起,每逢星期五出版,六十四開裝訂叢書一厚冊,有哲學文藝科學政治小說等類,用重磅報紙精印,封面美麗可愛。每冊約二三萬字。較之普通雜志及叢書,定價既廉;而本書題材,又適合一般人之脾味。按此次為本公司七周紀念年,為對中國文化事業(yè)作切實之貢獻起見,故本書定價之低廉,為從來所未見[6]。
廣告內(nèi)容中雖然提及“六十四開”圖書開本,但是,普通讀者對開本并無直觀概念,而售價低廉則直指讀者內(nèi)心需求。低廉之價格實際上正是圖書內(nèi)容含量以及載體開本的外在反映。
2 一角叢書編纂內(nèi)容與叢書形式的內(nèi)在矛盾分析
趙家璧最初策劃《一角叢書》時,并非沒有意識到自身作者資源有限所導致的內(nèi)容上的缺陷。趙家璧本人愛好文學毋庸置疑,但考慮到自己認識的知名作家寥寥無幾,三年來編的《中國學生》上發(fā)表的文藝作品為數(shù)不多,一開始就編一套限于文學方面的叢書條件尚不成熟。所以,叢書所選精度不足,以多收門類來彌補?!皡矔鴥?nèi)容,將包羅多種門類,計劃關于國內(nèi)外政治經(jīng)濟等知識性方面選題將占半數(shù),小說、散文、傳記等將作為爭取的重點”。
在實際出版過程中,《一角叢書》只是一個形式框架,入選的叢書內(nèi)容駁雜,除最初設定的學科外,自然、軍事、科學、教育、醫(yī)學、音樂、藝術等稿子都被收錄其中。可見,早期趙家璧在選稿標準上比較簡單隨意,主要視手頭可得的稿子而定。
《一角叢書》內(nèi)容之雜也源于趙家璧作者隊伍的有限,除中國作者外,還有國外作者的譯作;既有暢銷書作者更有藉藉無名之輩,而且顯然后者占了多數(shù)。在前期作者中,主要是趙家璧的朋友、老師、同學以及同事(見表1),當然也有自己以筆名編譯的著作。
《良友畫報》刊登廣告時聲稱,作者隊伍中“徐志摩、胡適之、施蟄存、甘乃光、梁得所、明耀五、潘予且等,悉屬國內(nèi)知名之士”[7],實際言過其實。盡管徐志摩答應趙家璧寫一本《秋》,但是僅有一篇文章,答應的另外一篇文章卻遲遲未交。直到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飛機失事遇難,趙家璧為湊篇幅親自動筆,耗時三天三夜寫了一篇《寫給飛去了的志摩》,并在書后附英文版《翡冷翠日記》才勉強湊成一本書?!督袢账拇笏枷爰倚叛龅淖允觥贩饷媸鹈m等著,實際是胡適、韋爾斯、愛因斯坦、杜威發(fā)表在美國《論壇》雜志上四篇《我的信仰》譯文的合集。梁得所、明耀五是良友畫報公司的員工,雖然寫過專欄文章,但影響力有限。潘予且是大學老師,影響力主要限于學界。甘乃光是國民黨要員,在此之前雖編纂《國父全集》,但是其著作并未列入80種出版書目中。施蟄存當年剛剛主編《現(xiàn)代》雜志,才嶄露頭角,與盛名在外的胡愈之、魯迅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一角叢書》囿于作者相對狹小的作者圈子和組稿范圍,妨礙了這套書體現(xiàn)內(nèi)容上的價值,導致叢書在內(nèi)容上沒有鮮明的特色”[8],整套叢書內(nèi)容良莠不一,因此,除了少數(shù)收藏者會購買全套外,大多數(shù)讀者只會就自身感興趣的內(nèi)容購買,以致每本書的銷量不盡相同,有的差別還很大。在此過程中,趙家璧不斷嘗試,尋求突破口并積累著編輯出版經(jīng)驗。
3 熱點引爆與叢書出版的效應累積
《一角叢書》甫初上市的新書共有5種:《今日四大思想家信仰的自述》《史太林傳》《不開花的春天》《生命知識之一瞥》《被當作消遣品的男子》。幾天后,震驚世界的“九一八”事變爆發(fā)。一夜之間,全國人們所關心的只有兩個字——東北。讀者迫切知道東北事變的原因何在?東北現(xiàn)狀如何?是否會引起中日戰(zhàn)爭?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會不會因此而發(fā)生?這些從外國書刊七拼八湊編譯而成的小冊子,“放在門市部簡直無人問津,外地書商反應冷淡”。這表明,純粹以低價、小開本的圖書形式來吸引讀者而不注重內(nèi)容質(zhì)量,不了解讀者喜好,并不能取得市場的成功。趙家璧進行反思,“再細細檢查第一批十二種選題和作者隊伍,才發(fā)覺即使不發(fā)生‘九一八事變,這樣內(nèi)容的叢書也是沒有生命力的”,“回顧這一段時間,雖然估計不過兩三天,在我漫長的編輯生涯中,可以說是關鍵性的。我開始認識到必須大膽地沖向社會,向具有影響的作家組稿”[9]。
趙家璧當時基于自身的人脈網(wǎng)絡考量,先到光華大學校園里找執(zhí)教的羅隆基,請他為叢書寫稿。第二天一早,羅隆基就寫了一篇《沈陽事件》。文章不夠一本,趙家璧就加了兩篇資料作附錄,在排字房和印刷廠工友的配合下,五天后出書。這本突擊出版的第六種叢書在各報上刊出廣告后,十天中銷了兩版,共印九千冊。就靠這一本書,把已出的五種書也帶動了。
隨后,趙家璧又于1931年10月初向《東方雜志》的主編胡愈之約稿,不到一星期《東北事變之國際觀》稿件如約而至。該書作為《一角叢書》第9種,又是一本轟動全國的暢銷書。在追蹤熱點問題過程中,趙家璧又約其他專家寫了《東北抗日的鐵路政策》《日俄對峙中的中東鐵路》《國際聯(lián)盟理事會的剖視》等書稿,這些有關時事問題的內(nèi)容為叢書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受到讀者的普遍歡迎。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秋》一書的出版。作為《一角叢書》第13種,該書是在徐志摩飛機失事九天后出版的,甫一出版,一時間洛陽紙貴,《一角叢書》聲名遠播。
截至1931年底,四個月內(nèi)《一角叢書》共出版20種圖書,緊貼時事的作品就占據(jù)了6種。在整個熱點事件追蹤過程中,由知名作者暢銷書的出現(xiàn)引爆市場,同時一系列相同類型圖書的出版,也加深了讀者以及經(jīng)銷商對《一角叢書》認知,形成了叢書出版的累積效應,加之價格低廉的優(yōu)勢,由此《一角叢書》相關圖書的銷量節(jié)節(jié)攀升,圖書內(nèi)容與形式達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在四個月內(nèi)銷售達十余萬冊。
4 以名家作品作為常態(tài)化追求的出版路徑轉(zhuǎn)向
熱點追蹤只是編輯的一種非常態(tài)化行為,在捕捉熱點過后,如何保證圖書銷量,趙家璧不免陷入迷茫困頓,何況趙家璧一直在工作上孤軍奮戰(zhàn),還從未有過出版社供職的經(jīng)驗。1932年鄭伯奇入職良友公司后,與趙家璧“朝夕相對”,對其影響頗深。
趙家璧將自身工作中的苦悶以及想主編文學叢書的理想向鄭伯奇和盤托出。鄭伯奇不僅僅在思想上給予鼓勵,還將一批進步作家介紹給趙家璧,解了“作者荒”燃眉之急。因此,在鄭伯奇的幫助下,趙家璧主編《一角叢書》的編輯思想,轉(zhuǎn)向了以名家名作為思路的出版方向。通過鄭伯奇,趙家璧結(jié)識了魯迅、周揚、歐陽山、袁殊、丁玲、張?zhí)煲怼㈠X杏邨等進步作家,他們都成為《一角叢書》的作者。從1932年4月開始,《一角叢書》開始出現(xiàn)許多左聯(lián)、社聯(lián)、劇聯(lián)作家的作品?!斑@種狀況始于鄭伯奇用筆名鄭虛舟創(chuàng)作的《日本的泛系運動》”[10],該書列入《一角叢書》第33種。隨后,作家丁玲的《法網(wǎng)》,錢嘯秋的《蘇聯(lián)的新婦女》也在同月出版。緊隨其后的錢杏邨《創(chuàng)作與生活》于次月出版,林伯修的《第二次五年計劃》,茅盾的《高爾基傳記》也接踵面世。這些作品兼具時代性與群眾性的特點,深受廣大讀者歡迎。
5 結(jié) 語
趙家璧主編的《一角叢書》于1933年底囿于緊張的形勢出滿80種而謝幕。作為一套最初以出版形式?jīng)Q定內(nèi)容的叢書,趙家璧在其間展現(xiàn)了不凡的出版素養(yǎng),其捕捉熱點、結(jié)交作者的出版能力,在良友公司平臺上將奄奄一息的《一角叢書》起死回生,并持續(xù)引爆市場。在圖書出版的實踐中,他從形式出發(fā)最終轉(zhuǎn)換為將內(nèi)容作為出版的主要考量的因素,并在市場實踐運作中達到內(nèi)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他主編《一角叢書》所積累的經(jīng)驗教訓,也為隨后主編《良友文學叢書》奠定了基礎。改革開放后新時期《五角叢書》《六角叢書》的成功,正是建立在《一角叢書》所遵循的內(nèi)容與形式相統(tǒng)一的內(nèi)在邏輯上而實現(xiàn)的。
注 釋
[1][3][4][9]趙家璧.回憶我編的第一部成套書[J].新文學史料,1983(8):227-237
[2]賈洪雁.民國時期叢書出版述略[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12):63-66
[5][6][7]廣告[J].良友畫報,1931(9)
[8][10]蘆珊珊.中國出版家:趙家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74,60
(收稿日期:2017-08-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