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劍鋒
猛洞河因其特殊的生境,不僅風光旖旎,而且植物資源豐富,近年來,已成為一些專家、學者研究的重要區(qū)域[1-7]。本文對湖南永順猛洞河國家濕地公園植物資源進行調(diào)查研究,基本摸清了濕地公園的植物資源及特點,以期為濕地公園植物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學依據(jù),為濕地公園試點建設提供參考價值。
湖南永順猛洞河國家濕地公園于 2016 年 12 月30 日經(jīng)國家林業(yè)局同意試點建設,濕地公園位于湖南省永順縣境內(nèi),地理坐標為 109°40'8"~109°50'52" E、28°59'20"~29°15'3" N,濕地公園北至龍山縣縣界,南接湖南不二門國家森林公園,屬猛洞河中上游區(qū)域,總面積 1 552.8 hm2。該區(qū)處于武陵山脈中段,是云貴高原、鄂西山地向沅、麻盆地傾斜帶東緣,屬中亞熱帶季風山地濕潤氣候,年均氣溫 17.0 ℃,年日照時數(shù)在 1 350 h 以上,年均無霜期 270 天以上,年均降水量為 1 385 mm。濕地公園巖溶地貌發(fā)育較好,河流侵蝕切割強烈,有山地、峽谷、巖溶、河漫灘等多種生境,植物資源豐富。
野外植物物種調(diào)查采用線路調(diào)查方法,重點調(diào)查了董家潭至馬鞍山水庫大壩、首車鎮(zhèn)政府至高家壩水庫大壩、兩岔鄉(xiāng)政府至澤溪村三條沿河線路,記錄途中觀測到的植物種類,同時拍攝照片(部分稀見種采集標本),記錄其生境(山地、峽谷、峭壁、巖溶、河漫灘等)和習性(旱生、中生、濕生、水生等)等信息;內(nèi)業(yè)進行標本鑒定,并查閱相關(guān)文獻[8-12],編寫植物名錄。
植被調(diào)查采用樣方調(diào)查法。其中,森林植被在馬鞍山水庫和高家壩水庫兩岸的典型區(qū)域設置10 個 20 m×20 m 喬木樣方,并在每個樣方的對角線上各設置 4 個 5 m×5 m 的灌木小樣方和 4 個2 m×2 m 的草本小樣方,重點調(diào)查記錄各樣方內(nèi)的植物種類、數(shù)量等信息。濕地植被在董家潭、勺哈、哈家、蓮蓬、馬鞍山等河流兩岸的灘涂、淺水區(qū)、池塘等區(qū)域設置樣方 50 個,其中河岸喬木林帶樣方按 20 m×10 m 設置,共 6 個,調(diào)查方法同森林植被;季節(jié)性草叢和水生植物樣方按5 m×5 m 設置,共 44 個,重點調(diào)查記錄植物種類、數(shù)量、生活型等信息。同時記錄樣方的基本生境。
種子植物科、屬的分布類型分類參考吳征鎰等[13-15]的劃分方法,植被的劃分參考祁承經(jīng)[16]關(guān)于湖南植被的劃分方法。
3.1.1 植物多樣性高 湖南永順猛洞河國家濕地公園有維管束植物 149 科 472 屬 710 種,其中蕨類植物 14 科 15 屬 16 種;裸子植物 3 科 5 屬 5 種,被子植物 132 科 452 屬 689 種(見表 1)。
表1 湖南永順猛洞河國家濕地公園維管束植物數(shù)量統(tǒng)計表Tab.1 Statistical table of vascular plants of the Hunan Yongshun Mengdong River National Wetland Park
除去 20 種栽培和逸生植物外,有土著維管束植物 147 科 454 屬 690 種。其中蕨類植物 14 科 15屬 16 種,裸子植物 3 科 3 屬 3 種,被子植物 130科 436 屬 671 種。在濕地公園這種沿河流延伸的廊道狀范圍內(nèi),且山地面積較少的情況下,能擁有 710 種維管束植物,足以說明該區(qū)域豐富的植物多樣性。
3.1.2 濕地植物種類豐富,生活型多樣 湖南永順猛洞河國家濕地公園內(nèi),較典型的濕地植物有 63科 154 屬 207 種,分別占濕地公園科、屬、種數(shù)量的 42.6%、32.4%、29.2%。按生活型可分為沉水植物、漂浮植物、浮葉植物、挺水植物、濕生植物 5 種類型(見表 2)。其中濕生植物有 50 科127 屬 164 種,所占比例最多,為 79.2%。
表2 湖南永順猛洞河國家濕地公園濕地植物生活型統(tǒng)計表Tab.2 Statistical table of wetland plant life form of the Hunan Yongshun Mengdong River National Wetland Park
3.1.3 特有、珍稀植物多 首先,猛洞河濕地公園巖溶地貌發(fā)育較好,石灰?guī)r山體分布廣泛,部分區(qū)域保存了較好的地帶性常綠闊葉林植被,整個區(qū)域石灰?guī)r生境特有(特征)物種豐富,有 31 科41 屬 52 種。構(gòu)成地帶性植被的物種主要有青岡櫟(Cyclobalanopsis glauca)、巖櫟(Quercus acrodonta)、樸樹(Celtis sinensis)、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黃連木(Pistacia chinensis)、烏桕(Triadica sebifera)、樟葉槭(Acer coriaceifolia)、杠香藤(Mallotusrepandus var.chrysocarpus)、老虎刺(Pterolobium punctatum)、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半蒴苣苔(Hemiboea subcapitata)、煙管莢蒾(Viburnum utile)、球核莢蒾(Viburnum propinquum)、蜆殼花椒(Zanthoxylum dissitum)、刺殼花椒(Zanthoxylum echinocarpum)、云實(Caesalpinia crista)、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細圓齒火棘(Pyracantha crenulata)、皺葉雀梅藤(Sageretia rugosa)、馬甲子(Paliurus ramosissimus)等。
其次,猛洞河濕地公園所處的區(qū)域?qū)佟八贾参飬^(qū)系”范疇,是我國三個特有現(xiàn)象中心之“鄂西——川東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乃至整個東亞植物區(qū)系中具有重要意義。猛洞河濕地公園的特有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為區(qū)域特有種豐富,有中國特有種 127 種,其中,青檀、血水草(Eomecon chionantha)、傘花木(Eurycorymbus cavaleriei)、蝦須草(Sheareria nana)等為武陵山特有種。
第三,猛洞河濕地公園有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7 種,即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金蕎麥(Fagopyrum dibotrys)、野大豆(Glycine soja)、大葉櫸(Zelkova schneideriana)、傘花木、喜樹(Camptotheca acuminata)、中華結(jié)縷草(Zoysia sinica)。另外,還發(fā)現(xiàn)白及(Bletilla striata)、綬草(Spiranthes sinensis)2 種蘭科植物,同時還有鉤栲(Castanopsis tibetana)、青檀等湖南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以上可見,猛洞河國家濕地公園雖然地域面積不大,卻分布著眾多特有、珍稀保護物種,這與猛洞河濕地公園特殊的生境是密不可分的,說明猛洞河濕地公園是眾多特有、珍稀保護物種保存的重要場所。
3.1.4 種子植物區(qū)系地理成分復雜,植物區(qū)系的古老性、過渡性明顯 湖南永順猛洞河國家濕地公園土著種子植物區(qū)系中 133 科劃分為 10 個分布區(qū)類型,439 屬劃分為 14 個分布區(qū)類型(見表 3)。從科、屬的分布區(qū)類型看,說明湖南永順猛洞河國家濕地公園分布區(qū)類型多樣,地理成分復雜,與世界植物區(qū)系有普遍的地理聯(lián)系。
從科的水平看,湖南永順猛洞河國家濕地公園種子植物區(qū)系成分中熱帶性科 58 科,占43.6%;溫帶性科 32 科,占 24.1%;熱帶成分占優(yōu)勢,表明該區(qū)系科級區(qū)系是熱帶性質(zhì)的,這與該區(qū)曾經(jīng)歷過古熱帶的歷史背景相吻合。從屬的水平看,熱帶性分布的屬 179 屬,占 40.8%;溫帶性分布的屬 202 屬,占 46.0%;溫帶性分布稍多于熱帶性分布,說明該區(qū)屬級區(qū)系性質(zhì)是具有一定溫帶性質(zhì)的。
表3 湖南永順猛洞河國家濕地公園種子植物科、屬分布型統(tǒng)計表Tab.3 The statistical table of distribution of genera and families of seed plants of the Hunan Yongshun Mengdong River National Wetland Park
猛洞河濕地公園所在的武陵山起源古老,為江南古陸的一部分,與鄰近的康滇古陸、華夏古陸等共同奠定了古植物區(qū)系起源與衍生的基礎(chǔ);這里既是南北亞熱帶的過渡地區(qū),也是我國地勢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過渡的地區(qū);因此,其特殊的區(qū)位和復雜的生境,使其成為我國東西植物和南北植物交匯的重要場所,以及許多古老孓遺植物的避難所,體現(xiàn)了該地植物區(qū)系的古老性和過渡性。
3.2.1 地帶性闊葉林植被呈斑塊狀分布 根據(jù)祁承經(jīng)著《湖南植被》[16],猛洞河濕地公園的植被屬中亞熱帶典型常綠闊葉林北部亞地帶的湘西北山原山地及河谷盆地植被區(qū),位于武陵山山原山地丘陵植被小區(qū)。區(qū)內(nèi)峰巒疊嶂,群山起伏,狹谷深切,溝豁縱橫,生境各異,形成了結(jié)構(gòu)不同的植被類型。其基帶性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但其原生植被因人為干擾而受破壞,被人工植被和稀樹灌叢代替,但在大部分狹谷、懸崖、村寨封禁等區(qū)域依然保存有較好的常綠闊葉林。
猛洞河濕地公園及其周邊第一層山脊內(nèi)現(xiàn)有的森林植被主要有人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林、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柑橘(Citrus reticulata)林,以及以青岡櫟、巖櫟、栲樹(Castanopsis fargesii)、樸樹(Celtis sinensis)、榔榆(Ulmus parvifolia)、大葉櫸、樟葉槭(Acer coriaceifolium)、黃連木(Pistacia chinensis)、鉤栗(Castanopsist ibetana)、甜櫧(Castanopsis eyrei)、樟樹、潤楠(Machilus spp.)、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馬尾松等為建群種和優(yōu)勢種的典型石灰?guī)r山地常綠闊葉林植被。
3.2.2 濕地植物群落(群系)豐富多樣 猛洞河濕地公園的濕地植被主要分布在水庫庫彎、庫尾的淺水沼澤區(qū),河流的淺水區(qū)、岸邊和洲灘,以及周邊洪泛區(qū)等。主要是以莎草科、禾本科、蓼科、菊科、毛茛科等科構(gòu)成的季節(jié)性草叢為特征,同時常見的有以滿江紅科、睡蓮科、眼子菜科、水鱉科、浮萍科等科構(gòu)成的淺水植被,以及以楓楊(Pterocarya stenoptera)、重陽木(Bischofia polycarpa)、腺柳(Salix chaenomeloides)、小葉蚊母樹(Distylium buxifolium)、細葉水團花(Adina rubella)等為主的闊葉樹和灌叢濕地植被。
根據(jù)調(diào)查統(tǒng)計,猛洞河國家濕地公園范圍內(nèi)的濕地植被可劃分為 4 個植被型組、10 個植被型、40 個群系(見表 4)。
表4 湖南永順猛洞河國家濕地公園濕地植被類型劃分Tab.4 Classification of wetland vegetation typesof the Hunan YongshunMengdong River National Wetland Park
續(xù)表4 湖南永順猛洞河國家濕地公園濕地植被類型劃分Continued Tab.4 Classification of wetland vegetation typesof the Hunan YongshunMengdong River National Wetland Park
湖南永順猛洞河國家濕地公園植物資源特點明顯:
(1)植物多樣性高。共記錄維管束植物 149科、472 屬、710 種,其中蕨類植物 14 科、15屬、16 種,裸子植物 3 科 5 屬 5 種,被子植物 132科 452 屬 689 種。
(2)濕地植物豐富,生活型多樣。濕地公園共有濕地植物 63 科 154 屬 207 種,可分為沉水植物、漂浮植物、浮葉植物、挺水植物、濕生植物 5種生活類型。
(3)特有珍稀保護植物豐富。有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7 種,石灰?guī)r山地特有(特征)物種 52 種,中國特有物種 127 種。
(4)種子植物區(qū)系地理成分復雜,土著種子植物 133 科劃分為 10 個分布區(qū)類型,439 屬劃分為 14 個分布區(qū)類型,植物區(qū)系的古老性、過渡性明顯。
(5)濕地公園及其周邊第一層山脊的森林植被以典型的石灰?guī)r山地常綠闊葉林和人工林為主;濕地植被類型豐富,群系多樣,可劃分為 4 個植被型、10 個植被型組、40 個群系,以季節(jié)性草叢和淺水植物為主。
湖南永順猛洞河國家濕地公園面積僅 1 552.8 hm2,沿河流延伸成廊道狀,且山地面積較少,但其植物資源的多樣性、特有性,植物區(qū)系的復雜性、古老性、過渡性,以及植被類型的豐富性卻十分明顯。究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guān):
(1)區(qū)位特殊。濕地公園位于武陵山脈腹地,地處云貴高原、鄂西山地向沅、麻盆地傾斜帶東緣,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既是南北亞熱帶過渡地帶,也是中國地勢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的過渡區(qū)域,從而使該區(qū)域成為我國東西植物和南北植物交匯的重要場所。這也是武陵山地區(qū)種子植物區(qū)系形成和豐富的重要原因[17-18]。
(2)起源古老。濕地公園所在的區(qū)域?qū)俳瞎抨懙囊徊糠郑鹪垂爬?,與鄰近的康滇古陸、華夏古陸等共同奠定了古植物區(qū)系起源與衍生的基礎(chǔ),該區(qū)域自中生代起地質(zhì)環(huán)境就一直比較穩(wěn)定。同時,根據(jù)應俊生[19-20]、陳功錫[21]等研究,濕地公園所在武陵山區(qū)域不僅是我國川東~鄂西特有現(xiàn)象中心(或者三峽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其核心地帶。因此,使得該區(qū)域成為許多古老孓遺植物及我國特有植物的重要分化和避難場所。
(3)生境復雜。濕地公園內(nèi)有山地、峽谷峭壁、巖溶、河漫灘等多種生境,水熱條件豐富,氣候適宜,河流的自然岸線和生境的自然性保持良好,水質(zhì)優(yōu)良,人為干擾相對較少,為各種植物和自然植被的繁衍和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chǔ)。
[1]鄧 濤.河谷特殊生境植物多樣性特征與生態(tài)適應性——以湘西北主要河谷為例[D].吉首:吉首大學,2010.
[2]楊 斌,陳功錫,蔣道松,等.湖南猛洞河風景區(qū)河谷蕨類植物區(qū)系分析[J].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7(5):497-502.
[3]陳功錫,徐 亮,鄧 濤,等.湘西北河谷特殊生境植物生態(tài)學研究與展望[M]//中國生態(tài)學學會 2011 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長沙:中國生態(tài)學學會,2011:11.
[4]徐 亮.湘西北典型河谷生境植物區(qū)系特征與物種適應性[D].吉首:吉首大學,2012.
[5]張 力,徐 亮,張代貴,等.湖南猛洞河河谷維管植物區(qū)系特征研究[J].綠色科技,2013(1):179-184.
[6]徐 亮,陳功錫,張 潔,等.湘西北河谷特殊生境植物多樣性和區(qū)系成分及其與土壤環(huán)境因子的相關(guān)性[J].植物資源與環(huán)境學報,2013,22(1):20-28.
[7]徐 亮,陳功錫,張 潔,等.河谷梯度對湘西北主要河谷特殊生境種子植物區(qū)系的影響[J].西北植物學報,2013,33(4):800-807.
[8]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2004.
[9]傅立國,陳潭清,郎楷永,等.中國高等植物[M].青島:青島出版社,1999-2013.
[10]祁承經(jīng),喻勛林.湖南種子植物總覽[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2.
[11]祁承經(jīng),林親眾.湖南樹木志[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1.
[12]劉克明.湖南植物志[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0.
[13]吳征鎰.中國種子植物屬的分布區(qū)類型[J].云南植物研究,1991,13(增刊IV):1-139.
[14]吳征鎰,周浙昆,孫 航,等.種子植物分布區(qū)類型及其起源和分化[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
[15]吳征鎰,孫 航,周浙昆,等.中國種子植物區(qū)系地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16]祁承經(jīng).湖南植被[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0.
[17]陳功錫,廖文波,敖成齊,等.武陵山地區(qū)種子植物區(qū)系特征與性質(zhì)研究[J].植物研究,2002,22(1):98-120.
[18]陳功錫,廖文波,張宏達.武陵山地區(qū)種子植物區(qū)系特征及植物地理學意義[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40(3):74-78.
[19]應俊生,張志松.中國植物區(qū)系中的特有現(xiàn)象——特有屬的研究[J].植物分類學報,1984,22(5):259-268.
[20]應俊生,張玉龍.中國種子植物特有屬[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
[21]陳功錫,劉世彪,敖成齊,等.武陵山地區(qū)種子植物區(qū)系中的中國特有屬研究[J].西北植物學報,2004,24(5):865-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