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瑛,閔 敏,李雪燕
(廣東省韶關市職業(yè)病防治院,廣東 韶關 512026)
研究顯示,小容量肺泡灌洗為治療塵肺患者的常見方式,在臨床中被廣泛應用,而在小容量肺泡灌洗中選擇一項有效的麻醉方式十分重要[1]。因此,我院對傳統(tǒng)麻醉與改良麻醉應用于塵肺患者小容量肺泡灌洗的效果進行研究與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1月2日~2016年2月1日我院收治的塵肺患者100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
觀察組年齡40~60歲,平均年齡(50.23±1.03)歲,女3例,男47例。
對照組年齡40~59歲,平均年齡(49.54±1.13)歲,女2例,男48例。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平均年齡及性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患者手術前均禁止食用食物,禁水8 h,術前30 min對患者使用5 mg安定肌內注射,將棉片填塞鼻腔,在纖支鏡插管過程中,對患者使用1 mL利多卡因進行氣管表面麻醉。
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麻醉。對患者使用傳統(tǒng)麻醉,使用5 mL利多卡因霧化吸入。
觀察組實施改良麻醉。對患者使用改良麻醉,將5 mL利多卡因對患者進行超聲霧化吸入,將注射器和穿刺針連接,留下長度10 cm的針柄,將針柄彎曲成45°角弧形,讓患者張口、將頭部向后仰,將改造后穿刺針伸入患者的口腔內,向患者舌根部將藥液滴入,囑咐患者深吸氣,5 min后再重復1次,共滴注3次,若患者伴有異物感、聲音嘶啞、腫脹、咽部麻木等情況,說明患者麻醉已完善。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每次灌洗總量及總有效率。
研究數據使用SPSS 2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實施治療后每次灌洗總量為(321.45±50.15)mL;對照組實施治療后每次灌洗總量為(231.21±25.17)mL。兩組患者每次灌洗總量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經治療后,顯效40例,有效5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0.00%;對照組經治療后,顯效30例,有效5例,無效15例,總有效率為70.00%。觀察組實施治療后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研究顯示,經纖支鏡小容量支氣管為治療塵肺患者最有效的方式,具有并發(fā)癥少、操作簡便、安全系數高等特點,受到臨床多數醫(yī)務人員的青睞[2]。
超聲霧化后吸入利多卡因為常見的麻醉方式,由于該種方式麻醉效果不佳,在患者實施霧化吸入時,患者部分藥液易彌散至空氣中,同時氣霧微粒直徑在0.5~3 um,霧粒過細難以沉積入大氣道,達不到麻醉支氣管、氣管的目的,因此不被臨床應用。通過使用彎針滴注麻醉法,將藥物直接經過口滴入,1 ml/次,藥物經咽喉以及聲門時,黏膜黏附的藥液面積較廣闊,同時丁卡因對人體黏膜穿透力較強,其吸收分布較快,一般只需要使用2~3 mL丁卡因。通過對塵肺患者實施改良麻醉,取得顯著效果,能減輕患者氣道反應,使患者灌洗過程延長,能將灌洗量提高,增加灌洗液回收,能將肺泡灌洗量提高[3-5]。
經研究表明,觀察組每次灌洗總量為(321.45±50.15)mL,與對照組的(231.21±25.17)mL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實施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0.00%,高于對照組的7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通過對塵肺患者實施改良麻醉方式,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1] 張正華,尚 波,李秀云,等.塵肺患者肺康復治療的療效觀察[J].中華勞動衛(wèi)生職業(yè)病雜志,2014,30(8):612-613.
[2] 楊懷宇,石江濤.雙肺同期大容量肺泡灌洗治療153例塵肺患者[J].重慶醫(yī)學,2017,46(19):2703-2705.
[3] 金玉坤,姚 敏,李文婧,等.塵肺患者的肺康復治療效果[J].中華勞動衛(wèi)生職業(yè)病雜志,2014,32(11):849-850.
[4] 毛慶根.低負荷有氧鍛煉聯合空氣負氧離子吸入治療棉塵肺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6,38(9):702-704.
[5] 田銀君,劉前桂,李金紅,等.多學科綜合性肺康復對老年塵肺患者的效果[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7,23(3):35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