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寶玲
摘 要:立碑示禁是公布官規(guī)民約的重要形式,根據所禁事項,可將禁約碑分為“保護墳山、風水林”“保護山石、林木、澳口、道路等公共資源”和“維護社會治安與風尚”三種。立碑人不同,約束力也不一樣。禁約碑的約束力不單單是依靠國家政權的強制力,還依靠對民間權威的遵從及民間信仰等。
關鍵詞:明清;民國;晉江;禁約碑
立碑示禁是公布官規(guī)民約的重要形式,其或由官府頒布,針對個別地方、人或事;或由鄉(xiāng)里族眾共同商議制定,而后刻之于碑,起到管理、約束、服務的作用?!稌x江碑刻集》共收錄官規(guī)民約42方,其中禁約碑35方,有些官規(guī)民約雖沒有用“禁”字表達,但內容不乏禁約的性質,亦歸于此類。這些禁約碑主要集中在明清兩代,少數為民國時期。本文以這些碑刻為中心,試探晉江當時的社會經濟情況。
1 類型劃分
根據所禁事項可知,禁約內容主要集中在“保護墳山、風水林”“保護山石、林木、澳口、道路等公共資源”和“維護社會治安與風尚”三個方面。
第一方面,保護墳山、風水林是古代風水信仰的體現。鄉(xiāng)人認為風水的好壞與家族的繁榮興旺密切相關,好風水能夠“庇祖靈,蔭后嗣”,因而作為死后安葬的墳山和作為祭祀的墳產備受重視。風水觀念還與人們的生產空間密切相關,雖然墓穴面積不大,但它卻常關乎人們的生產邊界與資源的掌控。為解決因墳山、風水林的圈定與劃分引起的糾紛,官府多次頒布相關法令。除此之外,禁約碑也是官府解決風水沖突的方式之一?!稌x江碑刻集》共收錄此類碑刻7方,當中記錄了多起因墳山和墳產引起的訴訟。如《泉州府告示》(萬歷)記載吳氏祖墳二座,均位于靈源寺西邊,附近居民借吳選狀父親宦游“累肆侵剪”,吳選狀為此上訴于官府?!蛾惔迨窘罚ㄍ危┲泄褘D陳許氏因風水林遭近鄉(xiāng)匪徒砍伐,不得不求助于官府,官府“緝挐糾辦,出示嚴禁”,才得以“安幽魂”。《翁吳禁石》則簡單明了地寫明“不許翁、吳二姓墳邊添葬、栽種柏木”。這些禁約碑背后顯示的是晉江風水信仰的流行,不管是平民百姓,還是士紳之家,都在為風水而追逐,為劃定自己利益范圍而努力。
第二方面,保護山石、林木、澳口、道路等公共資源的碑刻共有10方,在所有禁約碑中的比重較大。碑文有“不許遠近民人戕挖烏云、銅缽等處山石”(《烏云山示禁崖刻》)“無樹則寒,有樹則溫,戕樹者如戕其手足;培樹者自培其子孫”(《浯里裕后銘》)“不許灣泊斗門石墻”(《泉州府示禁碑》)“如有故意毀壞該處道路、雨亭及偷挖石塊情事,許即投保稟候,拘究罰修以示懲儆”(《憲禁》)等。除《憲禁》詳細介紹事情緣由以外,其余大多言簡意賅。這些碑刻體現了晉江人民的環(huán)保意識,無論其是出于單純地美化環(huán)境的目的,又或是出于生計、宗教(風水)信仰,通過禁約碑的頒布,都使得環(huán)境保護更具約束力。同時得益于碑刻的設立,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被潛移默化地加強。
第三方面,維護社會治安與風尚。這類碑刻比重最大,涉及內容頗為復雜,關乎鄉(xiāng)族內部、鄉(xiāng)鄰之間各個方面,是社會矛盾和沖突的綜合表現。
禁惡丐:乞丐問題是閩南歷史上的一大社會問題,在晉江禁約碑中,《嚴禁惡丐》記錄了光緒年間瑤林鄉(xiāng)惡丐橫行的現象:“不法惡丐,貪婪無厭,窺齡等鄉(xiāng)小人稀,強乞圖賴,索錢不已,繼以索飯,稍拂意輒拋石投穢,百端橫行,難以枚舉?!庇谑枪俑窘诎福贿^惡丐現象只是一時斂跡,歷久又“故態(tài)復作”。分析碑文我們可知乞丐橫行具有群體性的性質,正如碑中記載“結黨成群,恣意騷擾”,他們常利用地偏人少的客觀因素,借助婚娶、喪葬、進香等兇吉事,以乞討為名,對施主敲詐勒索。地方對乞丐的管理,重點是打擊惡丐(“乞丐如敢圖賴索詐,恃眾滋鬧,責成約保會同丐首驅逐出境”),其次是督促基層組織(“保練如不實力巡查約束,定即窮革不貸”)。
禁械斗:宗族械斗之風盛行于福建,清代學者趙翼言“閩中漳泉風俗好名尚氣”“民多聚族而居,兩姓或以事相爭,往往糾眾械斗,必斃數命,當其斗時,雖為翁婿、甥舅不相顧也”。晉江禁約碑中涉及宗族械斗的碑刻不少,如《白沙甘結碑》記錄了清代因蕩地界址不清引起的鄉(xiāng)鄰爭斗;《府憲》是泉州知府為處理當時牽動晉南數十鄉(xiāng)歷時多年的“都蔡冤”械斗所發(fā)的告示;《梅嶼公禁》則是為平息梅嶼鄉(xiāng)宗族械斗而公立的規(guī)條??v觀這些宗族械斗,可發(fā)現其基本原因主要是為了爭田土、水利、碼頭、港灣等。
對寺廟的管理:福建民間自古有濃厚的鬼神信仰,由此產生了各式各樣的鬼神形象,寺廟也因此廣泛存在于民間社會。其不僅是鄉(xiāng)民精神寄托、免災祈福之所,同時也為棲止流浪窮民、舉辦義學鄉(xiāng)塾提供了空間,因而地方社會頗為重視。位于靈源寺的光緒二十三年《告示》是為防止閑雜人等在寺廟內吵鬧滋事褻瀆神靈而立。
規(guī)范商業(yè)活動:明清、民國時期晉江商業(yè)已經有所發(fā)展,因此不管是國家還是地方政府都對商業(yè)活動的具體事項有所規(guī)范。位于安海的光緒二十三年《告示》表明清代官府對沿海商漁船只往來實行嚴格的管理?!敖鹁疄榻浬讨畢^(qū),遠近行旅往來其間”,《公約》為維護秩序,保證商業(yè)活動正常進行,禁止各鄉(xiāng)因大小交涉之事前往金井街捉人?!短藜楸C瘛酚洰敃r鹽館干辦洪達派銷食鹽,勒索百姓,安海商民上控興泉永道譚尚忠,譚尚忠批示安海分府嚴禁勒派累民之事。規(guī)范商業(yè)活動的禁約碑體現了地方社會對商業(yè)運行秩序的管理功能。
其他方面的禁約碑:除上述以外,為維護社會風尚與治安,地方社會還規(guī)定不許截途騙抱女嬰,騙保變賣他人以及不許私結聯盟、破壞和平等。總之禁約碑彌補了社會治理方面的規(guī)范缺失或不明晰地帶,有利于維護社會穩(wěn)定。
2 禁約碑的約束力
立碑人對所禁事項有共同遵守的義務,如若違反,會受到禁約規(guī)定的處罰。根據立碑人,可將禁約碑分為兩類:一類是官府頒布,碑題和碑文中多出現諭、示、禁令字樣;二是鄉(xiāng)里族眾共同商議制定。立碑人不同,約束力也有所區(qū)別,前者的約束力要大于后者,因為官方的支持能夠有效地提升約束力,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民約往往陳情官府請求嚴禁給示的原因。至于鄉(xiāng)里族眾,更多的是指家長或族長等宗族中的頭面人物,又或是鄉(xiāng)里士紳、父老階層,他們或是擁有一般民眾所沒有的學識,或是因功名和出仕而擁有一般人沒有的權勢與特權,或是因品德高尚而擁有崇高的威望,其對鄉(xiāng)村社會有極大的影響力,所以由他們帶頭,民眾更為遵從。
禁約碑禁止的范圍多是公共領域的事務,需要所有涉及事務之人齊心協(xié)力共同維護。鄉(xiāng)村社會因地緣關系,鄉(xiāng)鄰、鄰里之間如果不遵守碑刻約定,會受到周遭人員的譴責,迫于這種輿論壓力,使得禁約碑中所禁事項往往具有較強的約束力。
民間信仰在約束民眾方面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利用民眾“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tài)達到預防、解決民間糾紛并恢復社會秩序的目的。晉江禁約碑中有幾方民國碑刻有“恭請神靈”降臨的碑文記載,這種依賴信眾對信仰對象的敬畏和信服來約束群體行為的方式,作用有時遠大于規(guī)章法令。
總之,禁約碑的約束力不單單是依靠國家政權的強制力,還依靠對民間權威的遵從以及民間信仰等。
3 結束語
縱觀這些碑刻,并不是所有的碑文都會言明所禁事項之緣由,有的連參與立約之人和時間都沒有記錄(如《三臺山禁約》),可見禁約碑并不像合同一般要素齊全。禁約碑的立碑地址與約束事項密切相關,但也有很多存于寺廟中,說明寺廟的社區(qū)認同價值,同時借助寺廟將禁約碑保存下來,彌補了文獻關于這方面的記載。
本文對《晉江碑刻集》收集的禁約碑進行初步的探討,很多方面如惡丐現象、宗族械斗等仍待深入發(fā)掘與研究。
參考文獻
[1]趙翼.詹曝雜記·卷四[M].北京:中華書局,1982.
[2]《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刊》修訂編輯委員會.廣西少數民族地區(qū)碑文契約資料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3]粘良圖,陳聰藝.晉江碑刻集[M].北京:九洲出版社,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