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梅
(西安航天總醫(yī)院婦科,陜西 西安 710100)
腫瘤化療護理的風險因素包括:化療藥物外滲造成的組織損傷和壞死方面;化療藥物毒副作用所致的特殊反應方面;化療患者焦慮、抑郁心理因素所致不良行為方面及護理人員知識技能方面[1]等,基于以上因素,如何通過改進護理方法,實施統(tǒng)一規(guī)范的護理模式,避免和降低上述風險因素?該問題一直以來是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探討熱題。西斯的4R危機管理理論曾在企業(yè)危機管理方面應用收效顯著,所謂4R是指,縮減(Reduction):即減少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預備(Readiness):即在風險發(fā)生前對處理各種風險所作的準備,其目的是加強組織對風險的應對能力;反應(Response):是組織面對風險情景時的反應,即在風險來臨時應該采取何種辦法或策略加以應對。
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我院婦科共收治腫瘤化療患者89例,其中,卵巢癌患者48例,宮頸癌患者14例,子宮內(nèi)膜癌患者11例,滋養(yǎng)細胞腫瘤患者16例,年齡17-68歲,無其它合并癥,各項檢驗指標正常,根據(jù)病種采取不同的化療方案實施化療。
護士長擔任組長,組織4R危機管理理論的培訓學習,結合實例指導實施。5年以上護士及護師為組員,分別負責化療前的風險評估,資料收集,滿意度調(diào)查等項目。
89例婦科腫瘤化療患者護理中運用4R危機管理理論,通過對護理中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評估,制訂“預備”策略,積極“反應”,有效應對,達到“縮減”隱患的發(fā)生,“恢復”正常護理工作,總結護理經(jīng)驗,改進護理方法,提高護理質(zhì)量。
2.3.1 縮減階段——化療前風險評估
根據(jù)4R理論,執(zhí)行風險評估是縮減最重要的措施,評估可能出現(xiàn)的負面情況,達到防微杜漸的目的。通過對89例婦科腫瘤化療患者入院評估結果及循證文獻[1]綜合分析,化療中存在的危險因素包括化療藥物外滲造成的組織損傷和壞死;化療藥物毒副作用所致的特殊反應
2.3.2 預備階段—— 組織學習演練護患充分準備
預備階段的強化意識組織學習為化療中護理風險盡可能得以縮減奠定基礎。增強護理人員風險意識,定期組織學習。主要內(nèi)容包括:腫瘤患者的心理護理,婦科常用化療藥物藥理知識,化療中的靜脈保護,化療藥物外滲預防和護理,化療藥物紫杉醇過敏反應的預防及急救,相關疾病健康教育內(nèi)容等。并對靜脈留置針技術及化療外滲的處理進行了模擬演練。制定婦科腫瘤患者化療觀察表,婦科腫瘤患者化療巡視卡,婦科腫瘤患者化療滿意度調(diào)查表。化療前責任護士同患者有效溝通,建立信任的護患關系,為患者做好心理護理,健康宣教,特殊告知,使患者保持樂觀情緒,樹立治療信心。
上表匯總分析如下:反應階段化療出現(xiàn)的風險問題,其中1例靜脈外滲出現(xiàn)在化療結束后,輸入利尿劑,患者排尿時不慎牽拉輸液管路所致,未造成組織損傷,占所有已發(fā)生風險問題的2.7%。藥物不良反應占已發(fā)生風險問題的97.3%,其中1例特殊藥物不良反應,經(jīng)有效及時應對,避免了患者病情惡化,其它藥物不良反應給予對癥處理和心理支持,減輕了患者不適感。有文獻報道54例發(fā)生風險問題的化療患者,化療藥物外滲占事故發(fā)生比例為9.3%,護理行為不當占事故發(fā)生比例為92.7%[1]。本組患者無組織損傷事件發(fā)生,所有患者未因不良心理因素導致不良行為發(fā)生,護理行為不當所致的不良事件為零。
運用4R護理模式成功規(guī)避婦科腫瘤化療中的護理風險,并有效應對和化解已發(fā)生的風險事件,保證腫瘤化療的順利進行。入院評估風險排查是腫瘤化療風險縮減的第一步。護患雙方的充分準備為實現(xiàn)風險縮減奠定基礎,其中包括護理人員的培訓學習,技能演練,制定量表等策略,及患者知情同意、良好的生理心理狀態(tài)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