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基于Apriori算法聯(lián)合多元統(tǒng)計對《舟山醫(yī)案》內傷雜病臨證方藥規(guī)律的研究

2018-01-29 01:42:08高兵郭錦晨萬四妹孫暉暉程悅馮燁
新中醫(yī) 2018年2期
關鍵詞:雜病內傷唐氏

高兵,郭錦晨,萬四妹,孫暉暉,程悅,馮燁

安徽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8

唐茂修,字竹軒,清代休寧縣人,住舟山,少聰敏,家學淵源。竹軒受業(yè)于休寧西田汪仰陶先生,為仰陶的得意門生,精內、外科,以治內傷雜病著稱。民間有“五勞七傷何處治,休寧遍地問舟山”之說[1],可見其聲譽之盛?!吨凵结t(yī)案》系門人按日抄錄唐氏門診處方,經后人整理,系唐氏平日臨證之原按也,案語甚簡,劑量較輕。本文基于SPSS Modeler 14.1與Office 2010進行藥物及其性味歸經頻數(shù)統(tǒng)計、關聯(lián)規(guī)則分析,探討《舟山醫(yī)案》中治療內傷雜病的組方用藥規(guī)律,旨在探討唐氏論治內傷雜病的方藥特色。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來源 本研究醫(yī)案均來自《舟山醫(yī)案》中關于唐竹軒論治內傷雜病的醫(yī)案150例,共涉及191味中藥,藥味最多的方劑為17味,藥味最少的方劑為7味,累計用藥1559頻次。

1.2 納入標準 符合內傷雜病的診斷標準,參考《中國醫(yī)學百科全書》[2]對內傷雜病的定義:內傷雜病,與外感風寒諸病相對而言,是指人體內在因素所引起的種種疾病。并且經唐氏處方治療,辨證、處方、用藥記錄清晰完整者。

1.3 數(shù)據(jù)整理 ①藥物分類采用《中藥學》[3]中所載分類作為依據(jù);②將處方中藥物別名依據(jù)201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4]進行統(tǒng)一,以利于統(tǒng)計。如炒卜子統(tǒng)一為萊菔子,元參統(tǒng)一為玄參,廣皮統(tǒng)一為陳皮等;③處方中部分藥物常以不同藥用部位入藥,如紫蘇梗、紫蘇葉等,錄入時分開錄入,采用雙人獨立輸入自建“內傷雜病效方數(shù)據(jù)庫”,并對數(shù)據(jù)一致性檢驗,建立數(shù)據(jù)庫后,應用IBM SPSS Modeler 14.1中的Apriori算法進行關聯(lián)規(guī)則分析,Apriori算法最早由Agrawal和Srikant于1994年提出,現(xiàn)已成為數(shù)據(jù)挖掘中簡單關聯(lián)規(guī)則技術的核心算法[5]。

2 結果

2.1 藥物頻數(shù)分析 對《舟山醫(yī)案》中150例內傷雜病處方中的藥物頻次進行統(tǒng)計,使用藥物191味,用藥頻數(shù)1559次,選取使用頻次≥20的中藥,見表1。前3位分別是茯苓、半夏、甘草。

2.2 高頻次藥物使用劑量和處方藥次數(shù)分析 見表2。按藥物出現(xiàn)的頻次將藥物的用藥劑量依次導出,將前20種藥物的所有使用劑量和相應劑量的使用頻次進行統(tǒng)計,并將清代劑量按1錢=3.730 g,1分=0.373 g 換算[6]。

表1 處方核心藥物構成 (頻次≥20次)

表2 高頻次藥物的使用劑量和相應劑量的使用次數(shù)統(tǒng)計表

2.3 藥性、藥味及歸經頻數(shù)分析 見表3、表4?!吨凵结t(yī)案》中治療內傷雜病所使用的藥物共191味,其中藥味以甘、苦、辛為主,藥性以寒、溫居多,大抵為甘寒之藥補陰生津、辛苦之藥通降氣機;歸經以入脾(胃)、肺(大腸)、肝(膽)經為主。

2.4 藥物類別頻數(shù)分析 見表5。結合全國高等中醫(yī)藥院?!笆濉币?guī)劃教材《中藥學》,對《舟山醫(yī)案》中治療內傷雜病醫(yī)案中出現(xiàn)藥物進行匯總歸類,最后共分為16個大類,選擇前11類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其中以補虛藥、清熱藥、化痰藥頻率最高。

表3 處方藥物藥性藥味構成

表4 處方藥物歸經構成

表5 處方藥物類別構成

2.5 基于Apriori關聯(lián)規(guī)則的組方規(guī)律分析 使用IBMSPSSModeler 14.1中的Apriori算法,采用最小置信度為60%,最小支持度為10%進行計算。二、三、四項藥物關聯(lián)結果見表6~8。

表6 二項藥物配伍規(guī)律 (置信度>70%)

表7 三項藥物配伍規(guī)律 (置信度>80%)

表8 四項藥物配伍規(guī)律 (置信度>60%)

3 討論

3.1 調暢氣機,疏肝降肺和脾胃 內傷雜病,與外感風寒諸病相對而言,因其癥狀繁雜,病機多虛實互見,寒熱錯雜,辨證治療有一定難度。人體疾病繁雜萬千,內傷雜病更是變化無常,所以治療內傷雜病處方用藥絕不可拘泥一端,既不應偏執(zhí)扶陽,也不該一味滋陰,應當謹守三因制宜,辨證施治的原則。內傷雜病緣于臟腑經絡功能失常以及氣血津液生成、運行、輸布障礙,氣機不暢,百病叢生[7]?!端貑枴づe痛論》提出:“百病生于氣也。”《素問·六微旨大論》云:“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睔鈾C升降出入是人體的生命活動基本形式之一,維持著正常的生命功能[8]。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居人體中央,脾升胃降,協(xié)調其他臟腑氣機的升降出入,脾氣上升故機體臟腑升降氣化功能正常運轉[9]。從藥物的使用頻次等結果分析,說明唐氏處方遣藥務在調暢氣機,符合《內經》原理?!端貑枴そ浢}別論》云:“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逼⑽高\化精氣轉歸于肺,肺朝百脈輸布精氣于全身,精氣失其游溢,則機體臟腑失于濡養(yǎng),正常生理功能轉化為病理狀態(tài)。黃元御云:“中氣衰則升降窒,腎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肺金右滯而氣病。”統(tǒng)計結果表明,唐竹軒論治內傷雜病好用茯苓、半夏、甘草、苦杏仁、陳皮等,用藥多直達肺胃。對使用頻率最高的前20味藥進行組方分析,其中砂仁、厚樸、茯苓、白術、半夏、當歸、木香、陳皮等參佐以扶土滲濕;紫蘇子、桔梗、苦杏仁、黃芩、山楂、枳殼、甘草等配伍則化痰開氣、培土之力專,又助金氣化生。治脾切記脾主升、喜燥,治宜溫補升陽燥濕。脾胃為后天之本,脾失健運,氣血生化無源,水濕運化無力,又可生濕釀痰,致生百病。內傷雜病最多虛實夾雜,時時顧及脾胃至關重要[10]。唐氏用藥處處以顧護脾胃為先,使用頻率前三位藥物為茯苓、半夏、甘草,為六君子湯之組分。以苦杏仁、紫蘇子等降肺氣;枳殼等疏肝氣。并好用白術、厚樸、木香等燥濕健脾,以升脾陽,益脾胃。綜上可知,唐氏用藥整體以補元氣、降肺氣、疏肝氣為主,調暢氣機為要。

3.2 用藥輕靈,平正中和養(yǎng)后天 筆者將唐氏處方中高頻藥物的最常使用劑量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中的劑量范圍進行了對比,結果顯示唐氏用藥劑量均在藥典范圍并大部分在最低標準附近,如陳皮,最大劑量為3.73 g,藥典劑量范圍為3~10 g。少部分藥物劑量低于藥典標準,如瓜蔞,唐氏常用劑量為7.46 g,藥典劑量范圍為9~15 g。唐氏為清代新安醫(yī)家,受到了汪機“固本培元”觀點的影響,“固本培元”治法以脾胃為途徑培補脾腎元氣,組方遣藥要求平正中和、甘淡靈巧,又結合了葉天士時方“輕靈簡約”風格,唐氏以“輕可去實”之法,“清真靈動”之藥,輕清透氣、芳香開竅、甘寒生津、咸寒救液,取得了神奇靈驗之效,并由此推廣運用于內科雜病證治[11],將新安醫(yī)家“輕清靈巧”的用藥特色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3.3 溫補培元,兼施辛開苦降法 通過對唐氏處方用藥的性味歸經進行研究,唐氏用藥甘溫為主,佐以辛苦,又配以甘寒生津之品。《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彼幨硽馕都冴栒呦娜梭w元氣,藥食氣味溫和者充養(yǎng)人體元氣,甘溫之藥,氣味溫和,溫和陽氣助益人體正氣,則“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人體元氣充實,中氣調暢,人體陰陽升降有序,氣行流暢,五行制化協(xié)調,則病易已?!端貑枴ぶ琳嬉笳摗分休d云:“辛甘發(fā)散為陽,酸苦涌瀉為陰。以苦燥之,以淡滲之?!焙笫泪t(yī)家據(jù)此組方用藥,發(fā)明了現(xiàn)在所謂的“辛開苦降法”[12]。臟腑之氣升降相因,互相影響。如脾升胃降、心腎相交、肝升肺降、肺氣宣降與大腸傳導、肺胃之氣同主降等。一處氣郁,勢必影響相關臟腑氣機的正常運行,故調暢氣機時還需顧護相關臟腑之氣的運行[13]。通過辛開苦降法調節(jié)脾胃氣機升降,從而調節(jié)肺朝百脈功能,效如桴鼓。

3.4 脾虛為本,諸法兼施暢氣機 從藥物歸經上研究,150 方中主要入脾(胃)、肺(大腸)、肝(膽)經為主。《金匱要略》首提:“上工治未病,何也?師曰: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補之。中工不曉相傳,見肝之病,不解實脾,惟治肝也?!睔庋牟∽兪钱a生雜病的病理基礎,肝脾在氣血方面乃是互補的。胃乃水谷之海,為全身氣血的補充;脾主統(tǒng)血,為氣血津液生化之源,濡養(yǎng)全身。肝藏血,主疏泄,肝脾同處于人體中部,對氣血的正常運行起著重要的作用[14]。故唐氏常“肝脾同治”,調節(jié)氣血運行。從用藥類別來看,用藥多為補虛、清熱、化痰藥,故唐氏多以脾虛為本,補虛、清熱、化痰合用,補元氣、降肺氣、疏肝氣,共奏暢通氣機之功。

3.5 健脾和胃,助益金氣布精微 基于Aprior關聯(lián)規(guī)則對納入效方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唐氏治療內傷雜病常用中藥組合。其中,二項配伍藥(表6)主要以砂仁、白術、陳皮、當歸、木香等與茯苓配伍;化橘紅、紫蘇子等與苦杏仁配伍;根據(jù)置信度排序,常用三項配伍藥物為苦杏仁、化橘紅、半夏;茯苓、砂仁、陳皮;苦杏仁、化橘紅、陳皮;茯苓、白術、砂仁;苦杏仁、紫蘇子、半夏;陳皮、砂仁、茯苓;砂仁、白術、陳皮;茯苓、白術、陳皮;茯苓、厚樸、陳皮(表7)。常用四項配伍藥物茯苓、厚樸、陳皮、半夏及苦杏仁、砂仁、化橘紅經常配合使用(表8)。茯苓味甘、淡、平,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稱其“久服安魂養(yǎng)神,不饑延年”?!度杖A子本草》云:“茯苓,補五勞七傷,走胎,暖腰膝,開心益智。”茯苓為甘淡之品,唐氏以甘淡入脾胃;苦杏仁之苦入肺經暢氣機。從關聯(lián)可以看出,唐氏論治內傷雜病仍是從肺胃出發(fā),好用茯苓、半夏、苦杏仁等藥健脾和胃,通達氣機,助益金氣,輸布精微,然后臟腑經絡功能及氣血津液運行輸布方能正常,內傷雜病易已。

綜上所述,本文針對唐氏臨床治療內傷雜病的方藥,采用Apriori關聯(lián)聯(lián)合多元統(tǒng)計方法,挖掘出治療內傷雜病的組方用藥規(guī)律及藥對配伍特色,唐氏論治內傷雜病,常從肺脾入手,升脾陽,益脾胃,調肺氣,補虛、清熱、化痰合用;補元氣、疏肝氣,調暢氣機,使人體陰陽升降有序,氣行流暢,五行制化協(xié)調,為人體疾病向愈建立一個良好的內環(huán)境,臟腑經絡功能及氣血津液運行輸布方能正常,內傷雜病易已。本次統(tǒng)計結果也較好地反應出了臨床實際情況,對于臨床選擇適合的藥物,提高療效具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鑒作用。

[1]馮麗梅.吳中與新安醫(yī)家的社會交往與互動[J].中醫(yī)文獻雜志,2009,27(5):51-53.

[2]顧學箕.中國醫(yī)學百科全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

[3] 高學敏.中藥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1-450.

[4]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1.

[5]黃粵,高穎,馬斌.中醫(yī)證候研究常用數(shù)據(jù)挖掘方法述評[J].中醫(yī)藥學報,2010,38(3):6-10.

[6]許國振.古今中藥劑量換算的考證[J].中醫(yī)文獻雜志,2010,28(2):23-24.

[7]黃穎異,周宜.治療內傷雜病宜先調中氣[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6,8(13):57-58.

[8]趙大華.淺析升降氣機藥物的配伍應用[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4,33(26):97.

[9]蔡淦.李東垣辨治內傷雜病的學術思想與遣方用藥特色[J].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27(3):4-6.

[10]王鍵,黃輝,蔣懷周.新安醫(yī)家治法創(chuàng)新[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3,28(10):2980-2987.

[11]王鍵,黃輝,王又聞,等.新安醫(yī)家處方用藥風格[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3,28(11):3295-3300.

[12]盧文庭.辛開苦降法在脾胃病中的運用[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5,11(1):44-45.

[13]于河,谷曉紅.治療溫病清熱養(yǎng)陰貴要調暢氣機[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2,27(10):2708-2710.

[14]陳廣坤,錢會南,張金超,等.“肝脾同治”為《金匱要略》治療雜病理論的核心[J].中醫(yī)學報,2015,30(2):196-198.

猜你喜歡
雜病內傷唐氏
內傷內服
內傷內服
廖志峰運用六味地黃湯治療雜病經驗
高齡孕婦妊娠中期產前診斷中唐氏篩查的應用
智慧健康(2021年33期)2021-03-16 05:46:34
唐氏綜合征患者發(fā)生白血病的風險升高的原因
《諸病源候論》導引系列之“婦人雜病乳結核候”導引法
唐氏綜合征是因為“拷貝”走樣了
“外邪致中”還是“內傷致中”?——說說“真中風”和“類中風”
唐氏綜合征患者發(fā)生白血病的風險升高的原因
憋出內傷
禄丰县| 习水县| 汽车| 北票市| 偏关县| 师宗县| 鄱阳县| 清河县| 金乡县| 巴彦淖尔市| 调兵山市| 修文县| 江山市| 山东省| 海南省| 新邵县| 苍梧县| 始兴县| 花莲市| 延吉市| 黑龙江省| 东台市| 娄烦县| 马关县| 贞丰县| 乐昌市| 应城市| 阳城县| 新乡市| 清苑县| 嘉禾县| 新平| 上杭县| 阿坝| 岚皋县| 缙云县| 柳江县| 贺兰县| 景宁| 贡嘎县| 绥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