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娜,張 侖
(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腫瘤中心二科,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1)
癌痛是一種慢性疼痛,一般晚期癌癥的患者會因癌痛出現痛苦的現象,這會對患者的心理與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在對患者的治療中,不僅要對患者的生命強度保存還需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密切關注,要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提升[1-2]。故本研究就針對規(guī)范化癌痛護理干預對癌痛患者心理與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治療癌癥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時間2014年2月-2015年9月,采用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觀察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齡為34-74歲,平均年齡為(57.36±3.74)歲,其中9例腸癌、11例肺癌、12例肝癌、8例胃癌、10例乳腺癌;對照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為35-75歲,平均年齡為(57.49±3.92)歲,其中12例腸癌、9例肺癌、11例肝癌、10例胃癌、8例乳腺癌;對比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癌癥護理干預。
觀察組采用人規(guī)范化癌痛護理干預。其內容包括:①疼痛評估:建立癌痛評估小組,對患者的性別、年齡、疼痛程度、疼痛史進行詳細評估。對患者出現疼痛到實施疼痛干預半小時后再對其進行評估。②疼痛干預:癌痛主要是通過淤血阻滯、氣機失調及毒火聚集所導致,護理人員則可通過穴位貼敷與針灸等方式對患者進行干預,以達到通經活血的效果,并以此降低患者承受的痛苦。還要為患者建立一個良好的治療環(huán)境,讓患者分散注意力等方式來降低患者的疼痛[3-4]。③心理護理:對患者與其家屬講解病情的病因與發(fā)生的癥狀,并為其說明如何預防病情惡化,使他們對病情有個初步理解。減輕他們心理上的刺激,積極配合醫(yī)院治療。對于必須切除宮體與生育能力喪失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給予語言安慰,多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與他們保持良好的關系,逐漸平復患者的情緒,提升其治療的依從性。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心理狀態(tài)與生活質量評分。
本研究中所得數據采用SPSS19.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平均數加標準差方式(x±s)表示,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x2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心理狀態(tài)與生活質量評分。治療后,觀察組SAS,評分為(43.42±2.66)分,SDS評分為(32.01±3.25)分,生活質量評分為(43.35±4.21)分;對照組SAS評分為(51.58±1.12)分,SDS評分為(41.63±3.52)分,生活質量評分為(52.78±4.89)分;由此可見,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近年來,癌癥的發(fā)病率與死亡率正在呈直線上升。有研究表明,癌癥患者在后期時,會遭受劇烈的疼痛,故這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而且出現癌痛時,大多數患者都會產生不良的心理情緒,故應及時治療與護理,以此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與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規(guī)范化癌痛護理干預是一種可以讓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并從思想上重視治療的護理方式。該護理方式可以讓患者的病情加速恢復,因其可對患者的監(jiān)控加強,并引導患者采用正確有效的方式治療。還能讓患者與家屬清楚的了解病情,并認識該病情的危害程度以及治療方式,以此提升患者治療的依從性[5]。在規(guī)范化護理中還要對患者說明如何預防病情惡化,減輕他們心理上的刺激,積極配合醫(yī)院治療。如出現必須切除宮體與生育能力喪失的患者,還要對其給予語言安慰,并對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治療成功的案例,樹立其治愈的信心。該護理方式是一種積極的護理方式。本研究就采用規(guī)范化癌痛護理干預對癌痛患者進行護理,并對其心理與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分析,根據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綜上所述,采用規(guī)范化癌痛護理干預對癌痛患者進行護理,其護理效果顯著,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可有效改善,還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