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儀表無線電工業(yè)學校,天津 300350)
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前設計是前提,課堂準備是關鍵。教師只有準備充分,才能駕馭課堂,才能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授人以漁,為學生打下終身學習的基礎。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還可靈活地將所學內(nèi)容應用到生活和學習中,使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培養(yǎng)。
學習的中心是學生,學習的根本是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要做到備學生,必須快速地認識所任教班級的所有學生,做到心中有學生,與學生“未曾謀面,似前相識”?!罢埻跣浲瑢W回答一下這個問題?!迸c“請第三排穿紅色衣服的這位同學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這兩種表述,在情感上是截然不同的。
除此之外,教學還要考慮所授內(nèi)容學生是否熟悉,在學生的閱讀和生活經(jīng)歷中可曾遇到。引導學生聯(lián)想以往的生活經(jīng)驗,往往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我班學生大部分來自農(nóng)村,我就經(jīng)常以農(nóng)村學生的家庭和所接觸的社會環(huán)境補充教學內(nèi)容,使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另外,教師還要全面熟悉所授班級學生的學情,掌握他們的身心特點,了解他們的知識儲備、接受能力、交流討論能力等,做到張弛有度。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內(nèi)容交由學生自由討論,重難點內(nèi)容進行精講點撥,必要時可以將章節(jié)打破重組。只有這樣,教師才不會因為高估了學生而揠苗助長,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按需確定教學方法。
為了能使教學方法切合學生身心特點,真正做到備學生,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課前我會將要講的課題內(nèi)容用微信群提前發(fā)給學生,根據(jù)學生接收課題內(nèi)容后的反應,搜集素材做好教學準備。這樣在提髙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又使學生有了一種被關注感,從而營造出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一個好的教學氛圍,可使學生將學習任務迅速有效地遷移到情境中。
例如,在進行“常用低壓電器——主令電器”的講解前,同學們對這部分內(nèi)容的課前反饋是積極的、游刃有余的,因此在教學中我讓同學們放開討論各自在生活中見過的主令電器,互動交流,各抒己見。最后由我來進行梳理,強調出本節(jié)課重難點,使同學們加深對按鈕等重要主令電器的印象。不僅達到了教學目標,還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活躍了課堂氣氛。
當遇到知識點較雜,重點較多的課題時,我會轉變教學方法,直接跳過討論環(huán)節(jié),變放為收,直觀展現(xiàn),化繁為簡。例如在進行“萬用表的使用”這一課題前,大部分同學在收到課題簡介后,普遍感覺由于沒有接觸過萬用表,學起來可能會有點吃力。于是我將萬用表帶到工廠車間,錄制好萬用表的使用視頻,通過在課堂播放視頻,使同學們迅速掌握了萬用表在實際生產(chǎn)操作中的各種用途和使用方法,而不是僅僅局限于對著晦澀枯燥的書面文字紙上談兵,使教學更加地形象直觀。
備學生不僅是針對課前知識的預習情況來說的,課堂中點名提問也是了解學生的重要一環(huán),既可以掌握學生的聽課認真程度和每個學生能力的強弱,也有利于教師在課后進行輔導和指點。課后與學生溝通本節(jié)課知識的掌握情況,了解學生的接受能力,同時也能從側面掌握自己的教學效果。通過調查,教師可對每名學生的情況有綜合、詳盡的分析,注明哪些知識學生掌握得差,哪些知識學生掌握得好。找出學生比較集中的問題,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存在問題,同時提出改進措施。普遍存在的問題要在下次備課中體現(xiàn)出來并作為重點加強輔導。
美國教育家布盧姆說過,“有效的教學源于明確知道所期望的教學目標”??梢娭挥薪虒W目標明確,才能使課堂效率提高。我國明朝的教育家王守仁曾說過:“師者育人就好比醫(yī)生用藥,要根據(jù)不同病人的體質與病情開方。如果不論什么病都“拘執(zhí)一方”,那就“鮮不殺人矣”。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的教育對象,設立不同的教學目標。同一個班級里有著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學目標必須結合優(yōu)等生、中等生、學困生等不同層次學生實際,并且難易適中。要做到教學目標因人、因時、因情況不同而異,就必須通過觀察、詢問等方式了解班上每位學生的情緒變化和體驗程度。重視、研究、觀察班級中的優(yōu)等生、中等生、學困生的知識能力情況,真誠地關懷每一位施教對象,分層次進行教學。
優(yōu)秀的學生思考問題不僅有理、有據(jù)還能多角度、有層次地思考問題,聯(lián)想遷移能力較強,能夠達到創(chuàng)新層次。中等生有初步的思維創(chuàng)造方法,只達到基礎層次。學困生達不到基礎層次,只能理解個別的簡單知識點。在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可將優(yōu)秀生、中等生、學困生平均分在每個小組,再根據(jù)是否敢于發(fā)表意見,學生間的關系等做細微調整,以便于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的交流互動。讓優(yōu)等生在率先獨立完成練習后,點撥中等生進行練習,輔導學困生完成練習,從而做到分層訓練,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現(xiàn)在的中職生正處在一個身心發(fā)展的特殊階段,有較強的自尊心、求知欲以及充沛的精力,但同時遇到困難又容易灰心喪氣。教學目標定低了,對于優(yōu)等生來講沒有教學效果;定高了,學困生們達不到,學習積極性勢必會受到打擊。因此教學目標分層次制定就顯得尤為重要,它包含了學生要掌握的全部知識點、落實程度以及呈現(xiàn)形式。例如:在進行電動機正反轉控制電路檢修的課題時,我對學困生設立的教學目標是15分鐘檢測出一個故障;對中等生的教學目標是15分鐘檢測出是主電路的一個故障和控制電路的一個故障;對優(yōu)等生的教學目標是15分鐘檢測出不確定范圍的兩個故障。這樣設立的教學目標既簡潔,又能使各種層次的學生都能掌握電路的基本檢修思路,并親身參與進來,教師的正面引導可以使每個層次的同學,甚至厭學的同學都能夠擁有檢修成功的成就感,充分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逐漸開始熱愛學習。
教學目標要精不要多,要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情,才能方便每個學生理解教學內(nèi)容。教師在備課時要了解與教學內(nèi)容有關的知識情況。判斷出哪些是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哪些是學生初步了解的,哪些是學生可以通過自學掌握的,哪些是教師非講不可的。除此之外,教學目標的制定還需要教師認真鉆研學情,合理地選擇和組織教學內(nèi)容,這樣做有利于教師在授課中做到該講才講,不用講的就不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將“即使講了大部分學生也不會”的內(nèi)容直接刪掉;將學生在課前反饋中易混淆、易弄錯的,想不到、搞不清的地方作為本節(jié)課的難點,同時關注知識類型,以便在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對學生進行精講點拔和學法指導,使學生迅速理解教學內(nèi)容,在有限時間內(nèi)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重視教學過程設計,對教學程序進行合理的教學編排,是把握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效率和效果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課題引入是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決定著整節(jié)課的成敗。如果說一堂課是一場演出,那么課題引入就好比演奏家上弦,歌手定調。只有第一個音準了,后邊的演出才有可能成功。課題引入絕不能僅僅將知識點呆板地進行羅列,而要立足于學生實際,將知識點有針對性、有條理性、有層次性有地進行梳理、歸納,再有效地展現(xiàn)給學生。要達到這一目的,提問是個不錯的方法。學習本身就是一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再發(fā)現(xiàn)問題的過程。愛因斯坦曾說: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和鼓勵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習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巧妙地提問能啟發(fā)誘導、溫故知新,通過設疑撞擊學生思維的火花。
在備課中根據(jù)學生層次的高低,設計難易不同的題型,并根據(jù)問題的難易程度,備課時確定好由哪一層次的學生來口頭回答或在黑板上做題回答,學生在學習中嘗到成功的喜悅,避免出現(xiàn)使學生尷尬的場景,這將大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激情,使他學習更努力,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例如在講解熱繼電器和熔斷器工作原理時,我首先提出簡單的復習問題:熱繼電器和熔斷器作為電路的保護裝置分別起到什么保護作用?挑選一名學困生回答(此時默許他看書或筆記)。緊接著進行兩種器件的原理講解,講解過后將熱繼電器工作原理和熔斷器工作原理中的關鍵字挖空,挑選一名中等生讓其填空,加深印象(此時不許他翻看書或筆記)。最后提出兩個需要思考的問題:1、熱繼電器和熔斷器它們倆當中誰既是感知元件又是執(zhí)行元件?2、熱繼電器和熔斷器都作為電路的保護裝置,他們的區(qū)別的是什么?讓優(yōu)等生來帶領大家進行思考。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這種思維訓練時要注意,務必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敢于提出疑問、分析問題,這樣才能使思維得到發(fā)展、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應鼓勵學生多觀察,在生活中習慣多問為什么,從身邊小事開始提高獨立思考、質疑問難的能力。
教師在這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做到:
1.剖析:對于學生吃不透的知識點,教師要剖析原因,必要時從思路上給予糾正。
2.點撥:教師要對重難點問題進行點撥,要及時提供給學生解題的思路、方法和技巧。
3.總結:教師要對課題內(nèi)容進行總結。
4.拓展:教師要適當對教材上不足的內(nèi)容進行拓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分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展示,適時給予點撥,這樣教師不僅可以掌握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同時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作為教師要高瞻遠矚。這就要求老師不僅掌握學生的“已知”,更要能預設學生的“未知”。教師不可能對課堂的每個細節(jié)都提前預判到,會出現(xiàn)動態(tài)生成,教師要把握預設與生成兩者間的平衡,要充分考慮偏差出現(xiàn)的可能性,面對超出自己預判的突發(fā)狀況,要能夠訊速地將學生拉回課堂活動中,盡快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設立“彈性區(qū)間”,為學生們的主動參與預留時間和空間,對教學過程要多作幾種假設。多預設幾種學生的反應以及不同的應對和引導方案。多模擬幾種情境,使預設更有寬度和深度,使課堂教學更精彩。
總的來說,一次成功的教學是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是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教學。因此教學準備一定要關注學生個性和共性的發(fā)展,不斷地探索和完善其設計,汲取傳統(tǒng)課堂的優(yōu)點,設計出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目標的全方位、多角度的策略式課堂。
教學是教與學的緊密融合,是教師調動學生去學和學生主動去學這兩個思維過程的共同合作。只有加強課前準備,設計出靈活巧妙的點撥或引導,才能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里學習,同時獲得明顯且全面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