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柳向陽
“潮落江平未有風(fēng),扁舟共濟與君同。時時引領(lǐng)望天末,何處青山是越中?”一首《渡浙江問舟中人》,代表了盛唐時讀書人對江南的熱切向往。
開元十九年(731),二十歲的杜甫也開始了江南之旅。
杜甫有一首標(biāo)題極長的詩作,《送許八拾遺歸江寧覲省,甫昔時嘗客游此縣,于許生處乞瓦棺寺給摩圖樣,志諸篇末》,其中提及“淮陰清夜驛,京口渡江航”,提示我們:他是由洛陽東行,沿運河轉(zhuǎn)向東南,過淮陰抵揚州,從瓜洲渡口過長江到京口……
杜甫漫游江南的第一個大站是江寧(今南京)。在江寧的瓦官寺,杜甫喜歡上了晉代顧愷之所作的金粟如來(維摩詰)畫像,后來向當(dāng)?shù)嘏笥言S登求了一幅,“虎頭金粟影,神妙獨難忘”,二十多年后仍然難忘。在江寧,他結(jié)識了一位愛詩、愛棋的僧人旻上人,青年杜甫隨身攜棋,訪旻上人于幽澗,旻上人一身袈裟,與杜甫共泛湖船,論詩,下棋……何等的賞心樂事。
由江寧東下抵蘇州。杜甫徘徊姑蘇臺上,虎丘山下,又細(xì)細(xì)觀賞陡峭的劍池石壁,品味長洲荷芰清香,還往嵯峨的閶門之北,拜回塘掩映的清廟。在蘇州,杜甫甚至做好了乘船出海的準(zhǔn)備,卻終于沒有成行——許多年后,還遺恨當(dāng)時不曾揚帆出海、一窮扶桑!
歷史學(xué)家洪業(yè)說:“杜甫對唐帝國的東南沿岸做過廣泛的游歷,游覽了蘇州、杭州、越州、臺州的名勝古跡,英雄與陰謀,雅致與風(fēng)俗,今昔對映,不勝感慨?!庇商K州杜甫東南行,轉(zhuǎn)杭州,渡錢塘江,登蕭山西陵故驛樓,行至越州,向南直到臺州,這一路行走,吳越的歷史掌故和風(fēng)物形勝,都讓他感到新鮮、興奮:專諸刺王僚、勾踐臥薪嘗膽、秦始皇渡浙江游會稽,還有美麗的越地姑娘、清涼的鏡湖、秀異的剡溪……
六七年前,李白由荊楚過九江,到金陵,登瓦官寺閣,盤桓流連,又下?lián)P州,再轉(zhuǎn)越中,南到天姥山,杜甫似乎無意中追隨了李白的行蹤——我們好奇,杜甫一路上可曾讀到李白的那些詩作?比較而言,李白喜好風(fēng)景,而杜甫略重人文,但他們都是二十余歲,李白說:“鏡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越女詞》),杜甫說:“越女天下白,鏡湖五月涼”(《壯游》)。肌膚白皙、性情活潑的越地少女,都出現(xiàn)在了他們的詩中(縱 使杜甫是數(shù)十年后的回憶),畢竟他們游歷時正是青春少年!
“剡溪蘊秀異,欲罷不能忘?!倍鸥σ宦返截呦簿褪峭踝娱嘌┮乖L戴安道,“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地方——似乎提醒他離北歸已經(jīng)不遠(yuǎn)了。流連忘返,再向南……“歸帆拂天姥,中歲貢舊鄉(xiāng)”,漫游四年后,開元二十三年(7 35),二十四歲的杜甫經(jīng)天姥山下返程,準(zhǔn)備參加第二年(7 36)正月舉行的進士科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