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撫順市清原滿族自治縣第三初級中學 李俊霞
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走向縱深,學生的學習模式由單一的學科教學變成了多學科綜合性語文教學模式。我們需要重新定位初中作文教學,必須強化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重視學生的生活積累,強化寫作技巧和能力培養(yǎng),利用學習到的方法和技能去回饋生活、表達生活、美化生活。我們需要積極引導學生走進生活,汲取生活養(yǎng)料,幫助學生形成熱愛生活、關注社會、尊重生命的價值取向,并能夠學會評價,對自己和同學們的習作方法、過程、態(tài)度和觀點進行點評激勵。本文就綜合性學習的特點進行分析,并針對綜合性學習提出自己的實施策略,以期不斷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和能力。
語文學科包容的信息量非常巨大,兼及到許多學科,時間空間的跨度非常大,具備綜合性特點。初中語文教師需要綜合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以語文知識的有效掌握和運用為基礎,豐富學生的語文思維,培植作文寫作情感,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語文學科的綜合性,首先,表現(xiàn)為它涵蓋語文和其他學科各種理論知識,并與師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其次,表現(xiàn)為語文知識學習必須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讓課堂知識學習和活動體驗強化鞏固有效融合。初中語文教學也必須有效落實好這個特點。
語文學科的綜合性是基于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基礎上的,語學習就是需要教師通過課堂和活動將自然社會、天文地理、歷史發(fā)展、時代變革等方方面面進行有機融合,整合各學科和各種教育資源進行多元化立體式地學習,已達到全面育人、終身學習的教育要求。但是,無論如何強調(diào)綜合性學習,語文學習的最終目的在于育人,必須體現(xiàn)教育的人文性。盡管語文教學涉獵多個學科多個領域,方法和渠道也是多元的,這些都是以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培植語文學科情感、激活學生思維和提升語文修養(yǎng)為基點的, 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語文學科的綜合性學習,需要師生之間進行有效的交流活動,需要師生設計各種語文實踐活動,用活動來強化學生掌握和使用語文知識,要教育學生帶著生活走進語文,再帶著語文走進生活,從而真正落實好學生主體地位,踐行“學中做、做中學”的教育思想。這就是說語文學科也要緊跟時代現(xiàn)實,用多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強化語文知識的應用,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應有意識,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熱點,通過自己的實踐感知社會,增進社會責任,進而提升語文知識的應用能力。
作文教學包容的信息量非常巨大,綜合性強,是初中語文的重點難點之一。綜合性學習環(huán)境下的作文教學就需要將知識學習和生活實踐有機融合,讓學生在生活中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和情感體驗,使學生習作過程中有話說、有情抒,打消對作文的畏難情緒,激發(fā)起習作興趣,提升習作水平。 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的方法很多,可以是熱點新聞、故事導入、影視片段導入、多媒體課件展播、實踐活動等形式,通過這些形式創(chuàng)設作文指導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知體驗,為習作奠定基礎。
比如,教學部編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抓住細節(jié)》時,我們可以在學生閱讀完習作指導的文本后, 播放電影《祝?!分邢榱稚熬栝T檻”的片段,引導學生觀察領會,再出示文本中這一段文字, 讓學生結合視頻和文字去感悟體會細節(jié)描寫的重要作用,促進學生作文心理和思維的培養(yǎng)。
教給學生寫作技巧很重要。 分析部編教材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本套教材每個單元都編配了習作技法的指導,我們應該利用好其中的板塊,做好作文教學工作。 模仿是最初的一種寫作形式,學習優(yōu)秀的經(jīng)典文章便是一種很好的方法,進而開展一系列作文寫法訓練, 教師需要進行因材施教,加以點撥,促進學生自主寫作,不斷提高寫作能力。 比如,部編教材中分階段進行了幾個寫法訓練,其中八年級下冊學會仿寫、學寫讀后感、學寫書信、學寫游記、九年級的學寫詩歌、學習改寫、學習縮寫等等,都是進行寫法訓練的指導板塊,教師需要利用它們做好綜合性學習的指導工作,讓學生在一次次作文習作實踐中習得知識學會技能。
初中作文教學中常常發(fā)現(xiàn)學生有素材但卻不知道怎么下筆,或者寫來寫去總是沒有新意,幾個實例從小學寫到初中。 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學生的寫作思路混沌不清,眼界不寬思維閉塞。這時我們需要組織一些新穎的作文實踐活動,開展“親近經(jīng)典”讀書活動,拓展學生的作文視野,豐富學生的生活和情感歷練,汲取生活養(yǎng)分充實作文素材,發(fā)揮語文學習的實踐性強的特點促進學生作文實用性的落實,并最終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總之,我們需要立足學生語文綜合性學習這一基礎,利用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多個特點,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設計的建構策略,培植學生作文興趣,教給學生習作技巧,拓展學生寫作思路,強化作文系列訓練,真正落實好部編教材的編寫要求,促進課標精神得到有效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