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凌
(杭州圖書館 浙江杭州 310016)
2017年3月,筆者參加了“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中心浙江傳習所”的業(yè)務培訓,并有幸跟隨國家圖書館資深古籍修復專家胡玉清老師學藝。筆者挑選了杭州圖書館館藏古籍善本《瀫水草堂詞集》二卷作為古籍修復的對象,在胡玉清老師的指導下,歷時7個月完成全書修復。通過這次培訓,筆者意識到在強化修復技藝時,不但需要區(qū)別對待不同古籍破損類型,注重細節(jié),做好預案,實現(xiàn)“個性化定制”,而且要對所修復的古籍文獻的內(nèi)容適當?shù)丶右躁P(guān)注,了解其作者生平、正文內(nèi)容、思想感情等,這對傳承古籍修復技藝與提高修復人員的文化素養(yǎng)是不可或缺的。
古籍修復前制訂文字預案,存檔后既有利于傳統(tǒng)修復經(jīng)驗的固化傳承與交流,又便于后來者勘驗修復后的效果。但預案必須因書而宜,應針對不同的修復對象而突出其“個性化”的特點。試以杭州圖書館館藏稿本《瀫水草堂詞集》修復的具體實踐為例。
館藏《瀫水草堂詞集》為清道光七年(1827年)未刊稿本,收錄詞作一百四十余首。2015年南京大學承接國家級大型重點古籍整理項目中的《全清詞》“嘉道卷”,即以杭州圖書館所藏為底本之一。該書二卷共一冊,開本尺寸為25.4cm×17.3cm,裝幀形式為四眼線裝。全書散頁,書頁絮化、霉蝕現(xiàn)象較為嚴重,亟需修復。破損狀況具體表現(xiàn)為:①絮化缺失:書頁書背處或被腐蝕,導致書頁變色絮化,纖維斷裂以致破壞了紙的韌性。②霉蝕:整書書頁大面積霉蝕,導致上下書頁粘連。③散頁:書衣破損,散頁無裝訂線。④書口缺失:書口開裂、部分書頁因破損而缺失。
古籍修復,應遵循“最少干預”“不要過度修復”[1]等原則。鑒于書頁纖維斷裂喪失紙性,需加固書頁后方可修補破損部位,防止繼續(xù)劣化,最大限度延長其壽命。又因其霉爛、絮化、污濁、水漬、折皺幾種破損情況同時存在,這些特點構(gòu)成該書的修復難度,需多種技法同時運用,又需要彼此協(xié)調(diào)以確保修復后書頁的平整。制定修復具體方案為:①對于書背的絮化部位用皮紙,染色后局部托裱加固;②選擇扎花染色加工后修復絮化缺失處;③對書口開裂部分進行溜口修復;④水漬污染部位視紙張情況進行熱水劃洗或噴潮去污;⑤封面封底延用原封面底修復后托裱加固;⑥修復后,視情況局部襯紙使書芯平整??傊?,應盡量保留古籍修復前的原貌。
古籍修復用紙的選擇要符合“寧薄勿厚”原則。根據(jù)破損的不同部位與程度,可供選擇的紙張有:①楮皮紙。紙張厚度:0.010—0.012mm。使用部位:書頁纖維斷裂、絮化處,書頁邊緣磨損處。使用原因:該紙張與馬尼拉皮紙為館所藏最薄的皮紙,但該紙張比馬尼拉皮紙韌性更強,能較好地起到加固作用。②安徽潛山桑皮薄皮紙。紙張厚度:0.026—0.034mm。使用部位:加固書口破裂部位。使用原因:該紙張厚度適中,書口開裂而未缺失處使用,拉力足夠。③汪六吉扎花四尺。紙張厚度:0.046—0.050mm。使用部位:書頁缺失處。使用原因:紙張結(jié)構(gòu)、密度與原書相匹配,紙張厚度略薄于原書頁。④汪六吉棉連四尺。紙張厚度:0.065—0.068mm。使用部位:護葉。使用原因:該紙張與原書紙質(zhì)相近,且比原紙略厚,起到保護書芯的作用。
針對因書頁霉蝕后深淺不一的情況,需染多種顏色,對應不同部位進行修補,并掌握“寧淺勿深”的原則。例如,使用80g橡椀子兌入800ml純凈水,加熱煮沸20分鐘后,瀝出橡椀子內(nèi)核成分,得220ml濾液;使用廣西2010年產(chǎn)六堡茶(黑茶類)5g兌入300ml純凈水,加熱煮沸5分鐘后得125ml紅茶濾液;繼而在175ml橡椀濾液+1 000ml純凈水的基礎(chǔ)上兌入50ml茶濾液及微量墨汁,染出與書頁匹配的補紙、超薄皮紙、薄皮紙。
一旦制定方案、選定配紙等準備工作完成后,就進入了實際修復階段。古籍修復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工作,必須經(jīng)過不斷的實踐,在實踐中遭遇不同破損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問題,從而提高修復技藝。筆者在此次修復中,針對一些特殊破損狀況,總結(jié)了一些修復手段和心得。①絮化部位的揭展:因霉蝕部分書頁折轉(zhuǎn)粘連,書頁的纖維與纖維之間糾纏在了一起,此時的主要難點在于揭開和展平。在分層的過程中,先用較大的起子把大部分書頁分開,在粘連處用最小1mm寬的起子360度方位,一點一點打開,并且分離。分層整理時,始終要從書頁紙張強度較好的那一邊入手,需要極度小心,避免下一張書頁的殘破纖維絮粘連到上一張書頁。②絮化部位的局部加固:如果在絮化部位直接上補紙,補紙的強度則遠遠大于已成棉絮狀的舊紙。因此,需要做的是先用皮紙把殘頁局部加固,增加強度,使其可以挪動調(diào)整,在對局部有把握的情況下,對整體進行修復。絮化書頁遇水跟筆,先將皮紙固定絮化部分,用較薄的水漿糊從固定的皮紙上滲入,以解決書頁跟筆的問題。③補紙染色后的水漬處理:補紙染色后,修補時遇水極易出現(xiàn)水漬,如遇較大面積破損,補紙上的水漬很明顯。此時把水漿先刷滿補紙,再補到相應的位置,后用鑷子修好搭口處,因而解決了補紙易出水漬的問題。但在后期噴水壓平時,也需注意把握噴水的量及部位,以免再次出現(xiàn)水漬問題。④整體修復:上補紙時特別要注意與原書頁的妥帖。補紙?zhí)o容易在粘合部位起皺,補紙?zhí)蓜t容易在邊緣部位出現(xiàn)“荷葉邊”。修復邊緣磨損部位時,如果部分書頁邊緣處原本就屬弧形,補紙相應也需要隨邊緣形狀而走。裁齊補紙,與書頁邊緣齊平修復。這種修復方法的基本要求是,在修復過程中要使補紙邊緣與書頁邊緣隨形。
首先,從古典文獻學的角度來看,古籍修復者在傳統(tǒng)技藝的基礎(chǔ)上,若能進一步了解所修復古籍的內(nèi)容,諸如作者生平、正文內(nèi)容等,就能使修復過程在“觀其文采,如見其人”的感性氛圍中完成。其次,一些稿抄本因收藏年代久遠,往往造成裝訂線脫落、書頁破損等現(xiàn)象,以致原書頁碼錯亂。書頁修復完成后,因無頁數(shù)標注,如何按先后次序裝訂全書,也需要對修復古籍的部分內(nèi)容進行審讀,爬梳相關(guān)資料或了解著者生平交游等情況。館藏《瀫水草堂詞集》一書的現(xiàn)狀即如上所述。鑒于稿本破損古籍的文學體裁為詞集,因此部分書頁次序可根據(jù)詞律來判斷。如《六么令·淚》前頁內(nèi)容為“亭長亭短,久闊春風面。離情驀兠心上,秋水凝眸濺。灑向天涯海角,一路啼痕泫。湘筠沾遍,杜鵑染透,卻誑鄰姬是香汗。惆悵相如別去,頭白文君怨。暗把纖指輕彈,幾許珠零亂??v有金”共71字,詞的后半部分因散頁不知所處。查《詞譜》知此詞牌有三體,均為94字,因此需從散頁中找共有23字的斷頭詞,尋得另一散頁上有“針翠鏤,恁得累累貫。鴛鴦衾畔。芙蓉枕上,隱約脂紅漬都滿”句,恰為23字。與前頁綴合,詞下闋后五句的平仄為: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合律,韻腳押韻,詞句亦通順,故可推斷兩部分應為一首詞。而確認散頁的頁次,除了詞律外,還需根據(jù)著者生平交游及詞作內(nèi)容來判斷。如《憶舊游》后半頁中有“石丈如卷”(曼生)、“竹朋密招松友”(邁庵、琴塢)“或跡登云仞”、“或身歸泉路”等句,結(jié)合陳希濂交游情況可知,曼生為陳鴻壽,邁庵為高樹程,琴塢為屠倬,可與前頁小序中所寫“癸亥甲子間,同人作文酒之會。此集余慈柏(鍔)邀同高邁庵(樹程)、梁蕉屏(學昌)、屠琴塢、家曼生(鴻壽)山房小聚。諸君為余合寫立軸,同觀者沈竹亭(益)……家秋堂(豫鐘)”“琴塢、曼生皆各宦游”“秋堂尤傷下世”等句相應,因此分處散頁中的詞作可聯(lián)綴為一首,前后次序亦可大致判定。
于此可見,對修復古籍的內(nèi)容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化認知,無論是拓寬古籍修復從業(yè)人員的文化視野,抑或是針對古籍稿抄本散亂頁碼的排序,多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