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徐玲
【摘要】《道林·格雷的畫像》是奧斯卡·王爾德眾多杰出作品中唯一一部長篇小說。該小說集中反映了作者的唯美主義觀:藝術至高無上,藝術和美是永恒的,生活是藝術的學生。藝術不應該受到道德和理性的束縛,人們應該充分地實現(xiàn)自我的天性。本文運用唯美主義的部分觀點對小說進行分析,解讀了王爾德對藝術、道德、人生觀和美學觀的理解。
【關鍵詞】王爾德 《道林·格雷的畫像》 唯美主義
【Abstract】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is the only novel in the outstanding works of Oscar Wilde. It reflects the authors aesthetic notions:Art is supreme. Art and beauty are eternal. Life is the student of art. Art shouldnt be restricted by morality and rationality. Humans should realize their nature thoroughly. By analyzing aestheticism, this paper interprets Oscar Wildes understanding of art, morality, view of life and aestheticism.
【Key words】Oscar Wilde;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Aestheticism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1854-1900)作為19世紀后期唯美主義運動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和作品都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他是一位有著非凡才華的劇作家、小說家、詩人和文學批評家。
王爾德出生于愛爾蘭都柏林的一個富裕家庭,父親威廉姆·王爾德是當?shù)赜忻难劭漆t(yī)生,母親是一位作家與詩人。從小受到文學熏陶的王爾德最初在都柏林圣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求學,繼而在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Magdalen College)繼續(xù)深造。正是在牛津大學求學期間,他成為沃爾特·佩特(Walter Pater)的忠實追隨者,并深受其美學思想的影響,這也為他日后成為唯美主義運動的代言人奠定了基礎。
一、藝術與生活
王爾德提倡的唯美主義的一個主要觀點就是“為藝術而藝術”。在藝術和生活的關系上,他相信藝術是純粹之美,藝術是生活的導師,而生活只是對藝術的學生?!耙磺袎牡乃囆g都是歸返生活和自然造成的”,任何企圖將生活和自然上升為藝術的努力必將以失敗告終。在《道林·格雷的畫像》中,他的這一藝術觀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
道林在初次見到西碧兒之后,就被她的美貌和演技所吸引。在道林的眼中,西碧兒不是一個普通的美麗女子,她代表著美和藝術。換句話說是西碧兒的藝術才華吸引了道林。對于道林來說,西碧兒代表著舞臺藝術的魅力,她對一個又一個角色的完美演繹讓道林為之傾倒?!敖裢硭且聊η?,明晚她是朱麗特”。在道林瘋狂愛上了西碧兒之后,他邀請了亨利勛爵和畫家貝澤爾去觀看西碧兒的演出??墒俏鞅虄鹤玖拥难莩鰠s讓道林失望、憤怒,他甚至認為西碧兒已經(jīng)扼殺了他的愛。而對于西碧兒來說,這一切恰恰相反。在她愛上道林之前,她是無比熱愛舞臺,認為舞臺上經(jīng)歷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因此她完全投入到了每一個舞臺角色中去。當她愛上道林之后,她認為舞臺變得虛無縹緲,而道林才是那個帶給她現(xiàn)實愛情的王子?!鞍。业膼廴?,是你使我從這種禁錮中解脫出來,是你教會了我什么是真正的生活。……你給我?guī)砹烁呱畹臇|西,藝術只能是它的反射”。西碧兒愛上了道林給她帶來的現(xiàn)實生活中的愛情,厭倦了舞臺表演,最后失去了她原本擁有的舞臺魅力。道林狠心地拋棄了西碧兒,并導致了她絕望自殺。王爾德傳遞的信息是:西碧兒在舞臺上展現(xiàn)的藝術魅力才是真正的美,值得道林去欣賞。然而西碧兒并未意識到這一點,為了現(xiàn)實中所謂的愛情而放棄舞臺、拋棄藝術,這一結果正體現(xiàn)了作者王爾德的唯美主義觀點:藝術高于生活,生活模仿藝術。當藝術和生活發(fā)生沖突時,生活應該讓位于藝術。
道林和畫像的關系也從另一側面闡述了王爾德的唯美主義藝術觀。年輕時的道林確實俊美,可是當他許諾用靈魂交換青春美貌的那一刻起,他的畫像(藝術)反映并記錄了他的一切劣跡和罪行(現(xiàn)實)。隨著道林罪惡行徑的增加,畫像變成了他靈魂墮落的反映和寫照。在這種藝術模仿現(xiàn)實和生活的過程中,藝術的美不斷被破壞和損毀。最終,道林無法忍受畫像時刻提醒他所犯的罪行,拿起匕首刺向畫像。畫像恢復了原樣,而道林卻倒在了血泊中。畫像對道林現(xiàn)實罪惡行徑的反映似乎體現(xiàn)了現(xiàn)實主義的觀點,但王爾德的高明之處正在于此:通過最后的結局,把唯美主義的思想表達得入木三分;看似勝利的現(xiàn)實主義著實為唯美主義做了一回嫁衣。一切藝術對生活的模仿及鏡像式反映使得藝術遠離美;但最后美戰(zhàn)勝了丑,藝術戰(zhàn)勝了生活,唯美主義戰(zhàn)勝了現(xiàn)實主義。
二、藝術與道德
眾所周知,王爾德一直強調(diào)藝術的純粹性和無功利性,他堅信藝術的獨立性和自身價值。他認為:“文學作品無所謂道德、也無所謂不道德——有的寫得博大精深、有的寫得稀松粗略,僅此而已。”、“藝術的宗旨是展示藝術本身”、“一切藝術都是毫無用處的”藝術是純美的、超道德的,人們不應該用世俗的道德標準來衡量和制約藝術,藝術與道德是兩個不同的范疇。但是同時王爾德很隱蔽地反映了自己的道德傾向,并且他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雖然他顯得與維多利亞時期的社會道德格格不入,但他認為是當時社會的道德標準出了問題。
在《道林·格雷的畫像》中,王爾德描述了三個不同性格的人物:道林、貝澤爾和亨利。用貝澤爾自己的話所說:亨利是身份和財產(chǎn)的象征,貝澤爾是智慧和才能的代表,道林是美麗的容貌的化身;到最后亨利成了誘惑和一切罪惡的化身,貝澤爾成了理性和令人厭惡的道德,道林則成為墮落和罪惡的化身。亨利是一位典型的享樂主義者,他用盡一切辦法去誘惑道林接受他的享樂主義人生觀;而貝澤爾則是不斷地規(guī)勸道林棄惡從善,回歸道德,但他的努力卻一次次地失??;最后隨著道林拿起匕首刺向畫像,小說剩下的只有那幅恢復原貌的畫。endprint
王爾德曾經(jīng)公開地這樣表達:“貝澤爾是我心中的我;亨利勛爵是世人眼中的我;道林是我想要的我——也許,在別的時代——成為的我”這三個人物之間的關系可以從不同角度去解讀道德和藝術的關系:一方面,這三者的關系可以看出貝澤爾的道德原則并未拯救墮落的道林;相反,在道林死后畫像最后恢復原貌。這些都投射了藝術超越道德,藝術不應該被道德所約束的唯美主義觀點。王爾德認為藝術高于生活,藝術才是永恒的美;另一方面,小說也可被解讀成用一種隱蔽的手段傳遞著道德意識。道林是王爾德想要塑造的一個唯美主義形象,但仍然不是一個超越了道德的藝術形象。因為道林一次次的墮落、違反道德,并非真的同他的容貌一樣沒有留下絲毫的痕跡,而是每一點都體現(xiàn)在了畫像上。道林的內(nèi)心也是復雜的,他一邊享受著一切感官上的滿足,一邊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開始感到恐懼和不安,甚至到最后他感到后悔:“我一生作的孽太多了,今后我再也不干了”。他渴望“重新做人”。道林無法擺脫內(nèi)心的犯罪感,經(jīng)受著內(nèi)心道德譴責的煎熬。他最后的死亡和畫像的復原都影射出一點:盡管道林表面可以無視道德、不受道德約束,但是他并未真正擺脫道德,只不過道德在藝術這件外衣下變得更隱蔽。最后罪惡受到懲罰,藝術恢復原貌,藝術和道德以各自應有的方式繼續(xù)存在下去。
三、同性戀中的美學觀
在王爾德的創(chuàng)作中,無論是戲劇,還是小說,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這就是注重描繪男性之美,著力表現(xiàn)男性的魅力?!兜懒帧じ窭椎漠嬒瘛芬膊焕猓鯛柕潞敛涣邌萦诿枥L道林的魅力:“他的確美得出奇,鮮紅的嘴唇輪廓雅致,湛藍的眼睛目光坦然迷人,還有著一頭金色的卷發(fā)”。對男性之美的描述從一定角度恰恰體現(xiàn)了王爾德的美學觀,他熱烈地歌頌贊揚了男性的青春、率真和熱情。王爾德自己曾經(jīng)這樣說過:“馬哈菲和泰瑞爾培養(yǎng)了我對希臘的熱愛、向我傳遞了希臘的知識”,其中馬哈菲的影響甚大。作為王爾德在圣三一學院的指導老師,馬哈菲牧師是古希臘的絕對推崇者。他精通希臘文化,并在其著作中指出同性之愛比異性之愛更加純粹和高尚。王爾德后來陪同馬哈菲教授去了希臘,并對希臘文化印象異常深刻。在希臘,哲學家們對美和藝術進行思辨性的反省和思考,形成了較為系統(tǒng)的美學思想。這些經(jīng)歷對王爾德影響巨大,并奠定了他美學觀的基礎。他對藝術美的純粹性的理解正是起源于希臘美學思想。
從小說的情節(jié)中不難看出《道林·格雷的畫像》清晰地表征著作者的美學觀和人生經(jīng)歷。畫家貝澤爾對道林的同性之愛被動而又高尚,是一種柏拉圖式的精神之戀。貝澤爾對道林的迷戀給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帶來的源源不斷的靈感并最終創(chuàng)造出了偉大的畫作,這影射了作者對同性戀積極作用的肯定態(tài)度。然而這種情感也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恐懼感。亨利對道林的感情充斥著奉承和誘惑,他不停地給道林灌輸著享樂人生的道理、主張人生的目標就是“去不停地尋找新的感官快樂”。薩默斯是這樣評價《道林·格雷的畫像》這部小說的:“《道林· 格雷的畫像》創(chuàng)造性的張力產(chǎn)生了強烈的失落感,我們無法重建這個世界或使其變得完整;小說構建了一個想象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同性戀能夠被原諒;感官享樂及對一切美的追求將成為主要特征”。美和藝術成為這部小說的中心主題,而這種同性戀審美和行為正是對美和感官追求的一種實踐。
在現(xiàn)實生活中王爾德也大膽地實踐著他的美學觀。他喜愛奇裝異服、奇談怪論,作品中用盡華麗辭藻。他追求一切美好的事物,把自己的藝術審美融入生活之中。他認為生活中對美的追求是藝術美的一種體現(xiàn)和反映。王爾德是一位充滿矛盾的藝術家:他抨擊著維多利亞時期的物質主義,但卻緊隨風尚,表現(xiàn)出強烈的物質崇拜傾向。他對建筑、室內(nèi)裝飾、服飾和瓷器等物質的審美都表明他對物質的精致追求和對美的獨到理解;他一面過著普通的家庭生活,娶妻生子,另一面卻又和同性保持著情感糾葛。因此,無論是藝術主張和生活實踐中,王爾德都踐行著他內(nèi)心復雜甚至是矛盾的美學觀,正如他自己所言:有教養(yǎng)的人和他人矛盾,而智者同自己矛盾。令人遺憾的是,這位英倫才子陷入與同性的情感之后身敗名裂,身陷囹圄。但是倘若要全面評價同性戀對王爾德的影響,筆者認為同性戀是一把雙刃劍——在激勵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的同時也毀滅了他的藝術前途。
四、結語
在看似充滿悖論的小說中,王爾德實則是采取了寓言的中立立場闡述了他所有觀點。小說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甚至語言都不是單線條的,這就要求讀者用多維度的思考方式去準確把握王爾德的真實思想。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部小說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王爾德的唯美主義觀點,并最直觀地反映了王爾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雖然他的唯美觀有其偏激和局限的一面,但我們不難看出王爾德對藝術的純潔性的堅決捍衛(wèi)和執(zhí)著追求,這在當時的維多利亞時代是難能可貴的。
參考文獻:
[1]Holland M.Complete Works of Oscar Wilde[M].London:Harper Collins Publisher,1994.
[2]Oscar Wilde,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1.
[3]王爾德.道林·格雷的畫像[M].榮如德,譯.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1984.
[4]趙醴,徐京安.唯美主義[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5]張介明.從《道林·格雷的畫像》看王爾德的唯美主義[J].外國文學研究,2000,(4):32-39.
[6]Laure.Twentieth Century Literary Criticism:Vol.41[M].Detroit:Gale Research,1991.
[7]孫國瑾.王爾德與唯美主義[J].山東社會科學,2001,(1):73-74.
[8]王爾德.王爾德全集[M].楊烈,黃杲炘,譯.中國文學出版社, 2000.9.
[9]賀蘭(Holland,Vyvyan).王爾德[M].李芬芳,譯.上海:百家出版社,2001.
[10]Oscar Wilde.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and Other Writings [M].New York.Simon &Schuster Inc.2005.
[11]Summers,Claude J.Gay Fictions Wilde to Stonewall[M].New York.The Continuum Publishing Company.1990.
[12]喬國強.《道連格雷德的畫像》中的“悖謬”[J].外語研究,2008:(2):96-99.
[13]程佳佳.《道林格雷的畫像》中多重意象解析[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2016:(5).
【基金項目】江西省社會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一般項目“行動研究對中學英語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發(fā)展的影響研究”編號:16DQ53。
作者簡介:
徐靜(1982-),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二語習得。
徐玲(1988-),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二語習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