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君紅
所謂讀者意識,就是寫作中有對象意識,心中存有傾訴或交流的對象。1978年頒布的《全日制十年制學校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行草案)》和1986年頒布的《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在作文教學建議中都明確指出:“要看對象。作文時要想到,文章是寫給誰看的?!笨梢娮x者意識早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引起老一輩教育專家的重視。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關于習作教學的相關要求中卻遺失了習作要看對象的表述。經(jīng)過長期的調(diào)研,筆者發(fā)現(xiàn)當下小學習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讀者意識缺失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寫作教學往往將重心過于放在“寫什么”“怎么寫”這兩個問題上,卻忽視“為什么寫”與“寫給誰看”,即關于寫作本質(zhì)的探析。具有清晰的讀者意識,是寫作成熟的標志。因此,對于習作起步階段的學生,喚醒、重拾讀者意識,能增強他們的習作動力,提高他們的習作水準。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墩n程標準》指出:“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睂W生在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時,鮮有考慮到針對不同讀者要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和語言,作文常常內(nèi)容空洞,毫無真實意義。學生常常會陷入這樣的困境,雖然命題與學生生活相當貼近,要求他們寫出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但現(xiàn)實卻是即使教師從審題立意、謀篇布局到遣詞造句都講得完美無瑕,可學生依然沒有寫作興趣,處于無話可說、無事可敘的壓抑狀態(tài)。以農(nóng)村小學為例,在描寫農(nóng)村生活時,有些學生常以簡單的流水賬記之,僅描寫索然無味、一日三餐的平淡生活,缺少關注細微之處的動力。筆者認為,農(nóng)村學生旅游參觀、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的機會雖然沒有城里學生多,但是學生可以與讀者分享美麗神秘的大自然、勤勞善良的農(nóng)民、豐富多彩的勞動生活、濃郁淳樸的民俗風情。但學生習作時,找不到特定的抒寫對象,認為眾人耳熟能詳?shù)膬?nèi)容沒有細細描述的必要,因此,學生習作內(nèi)容貧乏,本應作為交際工具的語言失去了其交際性。
當前小學語文習作多半以命題為主,在寫作教學中,許多學生面對作文命題,眉頭緊鎖,搜腸刮肚,絞盡腦汁,東拉西扯地講上一番假話、大話、空話。不少教師認為,讀學生的習作,像被束縛在一個無形的框架中,因為他們的習作總是千篇一律。比如寫自己的爸爸媽媽,內(nèi)容通常都是寫自己發(fā)高燒了,在父母無微不至、不辭辛勞的照顧中,體會到母愛與父愛的偉大,文章多數(shù)表露感恩之心。描寫老師則是將老師和粉筆、蠟燭聯(lián)系到一起,贊美老師的高尚無私。寫景則多是將家鄉(xiāng)一年四季的景色輪流描寫一番,表達對大自然的由衷贊美,毫無新意。寫事便常寫和小伙伴進行某項小游戲,最后分出勝負,各自打道回府,并總結(jié)活動心得。這些習作并非表達學生真正的內(nèi)心情感,他們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寫作。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當學生寫信給朋友,探討某些問題、暢談自己的看法、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時,卻能得心應手,文從字順。學生不能寫好命題作文,他們恐懼規(guī)定的題目,不能如愿以償?shù)刈珜懽约合埠玫淖魑?,習作興趣難以提高。
張承明在《中外語文教育比較研究》一書中指出:“我國作文教學從不規(guī)定讀者對象?!蓖ǔW生的習作完成后,除了教師,幾乎沒有第二個讀者。讀者的單一性,導致學生的寫作水平停滯不前。受眾的單一容易讓學生的表達產(chǎn)生隨意性,習作只對教師負責即可。因此,教師往往成為學生習作唯一的評價者。筆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學生對教師習作評語的處理也僅僅只是看過而已,鮮有認真讀悟。顯然,評價對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作用也很小。缺少習作的對話者,學生的作文只是為了教師、為了考試而寫,憑著教師的喜好創(chuàng)作。擅長習作的學生獲得教師的一貫好評,信心倍增;習作能力薄弱的學生容易失去動力,寫作水平難以得到提高。
綜觀寫作全過程,讀者一直在直接或者間接地對作者的寫作起著調(diào)節(jié)、修正、激勵的作用。對于小學第二、三學段的學生,要在寫作教學中培養(yǎng)他們的讀者意識,引導他們形成這樣的意識:習作過程中既要充分關注自己,也要惦記著“隱在讀者”。在習作中讓學生明白,對于作者來說,寫作不僅要使自己獲得情感上的體驗,也要滿足讀者的需要。這才是成功的作文。習作者通過文章的寫作,能幫助讀者清醒地認識世界,正確地看待自己,有效減少盲目性,吸取精神食糧,滿足精神需要。讀者意識的培養(yǎng)能激發(fā)學生強大的寫作動力,激勵學生勇于探究新知,大量閱讀課外書籍,開闊視野,發(fā)展思維和想象能力,提高自身的語言素養(yǎng)。因此,發(fā)展讀者意識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主觀能動性。
在寫作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讀者意識,學生會在寫作過程中充分考慮到讀者的身份定位、精神需要、閱讀習慣、審美情趣等問題。在習作時,時刻心系讀者,揣摩讀者的心理活動,即讀者的心理預期。讀者喜歡什么,對什么感興趣,愛好有結(jié)局的故事還是期待留有懸念的后續(xù)?小作者站在讀者的角度審視自己的文章,滿足讀者情感交流的需求,努力在讀者的閱讀需要與自己的表達需要之間找到最佳的契合點,使文字表達盡量貼近讀者的閱讀習慣,便于讀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早在唐代,白居易就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diào)文章要為時代服務,為現(xiàn)實服務。有了讀者意識,學生會在寫作活動中換位思考,在換位思考中學會關心他人、理解他人,精心錘煉語言,加強表達效果,提高文章的質(zhì)量和可讀性。
寫作活動是一項社會性很強的活動,它要求作者在滿足主觀表達欲望的同時,使自己的習作有益于人類的精神生活和社會的發(fā)展。于軍民曾表示,文風反映人格,假大空的文風勢必危及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小學生的讀者意識,能樹立和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意識,把積極向上、健康有益的作品分享給讀者,通過精神食糧的熏陶感染,使讀者開卷有益,從而提升習作的真實價值。語言是作文思想的外衣,行文時教師要反復引導習作者花大力氣對素材做深刻而反復的挖掘。準確豐富的措辭、生動形象的表達是好作文的奠基石。語言風格切合作者的感情基調(diào),鮮活富有魅力的文字能給讀者身心愉悅的感覺,有效地傳情達意,促使讀者去深入領會作品蘊藏的思想內(nèi)涵。
針對讀者明確的習作內(nèi)容,教師應最大限度發(fā)揮學生原有的寫作意愿,盡可能多地讓學生練習任務性寫作。如寫書信、公文、參觀報告、個人簡歷等,以加強學生寫作過程中對讀者意識的調(diào)控,明確目標,激發(fā)語言的交際功能,激起寫作的熱情。
書信是一種集議論、記敘、描寫、說明、抒情于一體的綜合實用文體。由于書信的讀者對象清晰,許多其他文體的文章,都可以書信的形式呈現(xiàn)。如教師可要求學生寫信邀請家長訪問學校,在信中介紹自己學校的面貌,或給旅游接待單位寫感謝信,給奧運會運動員、“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寫信,于字里行間傳達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
參觀報告、采訪記錄、個人履歷諸如此類的實用文體也同樣能喚醒學生對習作的熱愛。如競選班級的崗位,要求每人寫一份演講稿。學生將自己所有的閃光點與競選感言付諸紙上,情真意切。讀者意識融入特定文體的練習中,對增強學生習作動力、發(fā)展學生的習作能力有著不容忽視的推動作用。
學生的習作普遍沒有針對性,不知寫給誰看,因而存在著內(nèi)容空洞的問題。針對寫作對象不明確的習作類型,教師可引導學生虛設一位“隱形讀者”,讓學生在下筆前首先確定一位期待的受眾,心中設定虛擬讀者的所需、所想、所求,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教師要幫助學生擬定期待的傾訴對象,即讀者。這是培養(yǎng)學生讀者意識的重要途徑。例如,學生經(jīng)常被命令要寫《我的校園》這類作文,但學生不樂意寫,如何使他們愿意寫呢?教師可假定新同學轉(zhuǎn)來本班就讀,將這類命題作文稍作改變:××同學即將從湖北轉(zhuǎn)到我們這里上學,為了使她盡快地融入我們的校園和班級,請你為她介紹一下西江小學的情況,讓她在未進校門之時就了解學校、了解大家。寫作針對的對象,除了社會、他人,還有作者本人。事實上,只有結(jié)合自身實際和自身體會,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更具體,更深入,更有血有肉,既能教育別人,也能教育自己,達到解決問題的真正目的。比如針對《談學習》此類的命題作文,可以引導學生假想讀者是在學習上有困難甚至有厭學傾向的同學,此時寫作的重點應是分享學習樂趣,幫助他們改變學習方法,提高學科成績。有了讀者的存在,學生就會侃侃而談,關注重點,暢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見解與建議。
學生的習作有了理想中的讀者后,需與更多真實的讀者共享。在多元交流與學習中,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在各個平臺被表彰、被推廣,增強了作者的寫作自信。借助多種形式的展評,學生彼此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課堂朗讀?!墩n程標準》提出:“愿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痹诮鼛啄甑淖魑慕虒W中,筆者采用在課堂上朗讀學生習作或讓小作者朗讀自己的作品的評改方法,和學生一起評議作品的優(yōu)缺點,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每次范例朗讀,學生總是很認真地聆聽,小作者的喜悅之情更是難以抑制,因為他們感受到了被別人賞識和肯定的成就感。讓作者代讀者而讀,感知讀者的需要;讓讀者替作者而讀,審視文章的瑕瑜,揚長避短。這類習作教學的策略,充分展現(xiàn)了學生的習作潛能,收獲了鮮明的效果,讓學生認為批閱的對象不只是教師,還有更多的讀者,激起他們寫作的自主性。
墻報張貼。教師可在教室墻壁上開辟一片習作園地。對于優(yōu)秀習作和進步作文,學生互評后寫上寄語,教師再進行恰如其分的點評,之后通過謄抄、圖畫點綴等方式,將其張貼在園地上。選擇作品時盡量面向全體學生,更新周期要短。我們班級每個月都開展一次“我愛寫詩”的活動,學生自選題材與內(nèi)容,并可在稿紙上巧手點綴各色精美的圖案。開展此活動旨在鼓勵學生愛上寫作,分享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閱讀墻報習作,交流寫作技巧。此外,班上還會進行“周、月詩人”“詩歌擂臺”等一系列評比活動,久而久之,班級會形成濃厚的寫作氛圍,促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
報刊登載。教師可指導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深入加工,向一些刊物投稿,爭取公開發(fā)表,讓學生體驗到發(fā)表的喜悅。我們班有兩名學生的習作刊登在《臺州晚報》上,同學們都投去羨慕的目光,并廣泛傳閱。筆者鼓勵學生積極習作,踴躍投稿,大膽嘗試,主動投入寫作,在互相激勵的過程中,學生的寫作水平明顯提高。
網(wǎng)絡發(fā)表。網(wǎng)絡發(fā)表便捷,便于交流,我們可利用QQ、微博、微信來促進學生的寫作。由語文課代表負責將學生優(yōu)秀作文上傳到班級學生群、家長群,讓家長和學生共同閱讀,促進師生、生生、親子之間的感情。化學生聊天、游戲娛樂的時間為寫作、學習的機會,并舉行投票、評比活動,邀請學生和家長及時瀏覽、轉(zhuǎn)載,潛移默化地熏陶學生,讓學生愛上寫作。
讀者意識是古老而先進的寫作理念,教師在習作教學過程中重拾讀者意識,在習作教學中既關注“寫什么”與“怎么寫”,又重視“為什么寫”與“寫給誰看”,促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清晰的讀者意識。讀者意識的形成能增強學生的習作動力,發(fā)展學生的習作能力,提高學生的習作水準。
參考文獻:
[1]賈玉妹.利用讀者意識進行習作教學[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3(1).
[2]周國平.讀者意識與寫作教學[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Z2).
[3]鄭桂華.寫作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讀者意識”[J].中學語文教學,2010(1).
[4]湯建英.小學作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讀者意識”的實踐探索[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0.
[5]朱建軍.論學生寫作中的讀者意識及其培養(yǎng)途徑[J].全球教育展望,2008(9).
[6]汪昌友.“讀者缺失”是作文教學的斷層[J].人民教育,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