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yǎng)中職生集體意識,增強其團隊精神,這是中職德育中的重要板塊,需要我們給予高度的重視。在此次論文研究中,我將闡述如何利用綠色文化踐行班級管理,以此提升中職生的集體意識。
關鍵詞:綠色文化;中職教育;道德教育;集體意識
培養(yǎng)中職生集體意識,目的在于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認知和思想,讓他們成為勇于奉獻、樂于助人的高品質人才。集體意識的培養(yǎng)需要良好的策略。對此,我認為可以從綠色文化的角度入手。通過打造一系列的環(huán)保、植樹等活動,讓中職生在參與的同時體驗到團隊合作所具備的優(yōu)勢和價值。那么,具體該如何落實上述指導方案呢?我認為,我們可以利用班主任的優(yōu)勢,以“文化傳播”為口號,在班級打造相應的活動。隨后,邀請其他的班主任參與到教育指導活動之中,以競爭的方式來增強班級全體成員的團隊意識、集體意識和集體融入感。
一、 滲透綠色文化,打造思想構建平臺
所謂綠色文化,是生態(tài)意識、生態(tài)哲學、環(huán)境美學等思想的結合體,它有利于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透過綠色文化推動中職生集體意識的形成,是一件效果顯著的手段。在具體的實施中,考慮到中職生的認知狀況和性格喜好,我們可以從激趣的角度入手。譬如:推行課堂辯論活動,讓中職生在查閱資料、分析理論、闡述觀點的過程中意識到集體協(xié)作的必要性。因此在滲透綠色文化期間,我以“應該獵殺野生犬類生物營救食草類生物嗎?”為主題鼓勵班級全體成員展開辯論活動?;顒娱_展之前,我給大家留出了一天的時間來查找資料。當然,單純地查找資料并不能確保辯論勝利。因此,不論是正方,還是反方,他們必須采取對收集的資料進行詳細的分析,然后去粗取精,而且,辯論向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因此雙方成員還需要采取密切的合作,明確分工、各司其職。例如:在辯論的過程中,假如一名成員提出了一個觀點,那么其他的成員則要積極地將資料列舉出來,然后再配合陳述觀點的學員,讓其觀點更具說明性。一開始,這種合作對于所有的中職生而言都較為困難。但通過反復的體驗、反復的嘗試,必然可以讓他們逐漸適應合作。而且在他們嘗試合作的時候,我們還要鼓勵他們“嘗試相信自己的隊友”!
當然,除了開展辯論活動之外,我還聯(lián)系了其他的班主任,以班級為單位展開了名為“綠色勇士”的主題競爭活動?;顒悠陂g,各個班級的成員需要密切合作,制作宣傳物,撰寫宣傳語。另外,那些學習優(yōu)秀,理科知識掌握扎實的成員還可以配合自己的同學,制作有利于環(huán)保的儀器概念圖。如此一來,不但可以增加班級勝利的機率,同時還能為自己的班級增添光彩。這種建立在班級單位之上的競爭活動不但可以進一步增強每一個中職生的集體意識。同時,他們還可以在長期的體驗和感悟中逐漸形成良好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
二、 踐行綠色思想,推行集體互動平臺
在利用辯論、班級競爭等活動喚醒中職生集體意識的基礎上,我們還要為他們提供集體互動平臺,以此讓他們在現(xiàn)實中進一步感受到集體的價值。在具體的實踐方法上,我們可以圍繞兩個角度著手。
(一) 全面勞動,增強班級全員集體榮辱感
校園大掃除是一個集體性的工作,需要全體成員參與。在這期間,中職生們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眾所周知,合理的團隊合作可以提高活動的效率,而懶散的分撥行動只會延長掃除的時間。因此,利用該活動來培養(yǎng)班級成員的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無疑是有效的手段之一。譬如:在臨近五一的時候,校領導組織全體成員展開校園掃除活動。在這期間,我鼓勵班級成員各司其職。當然,為了提高效率,我要求五名成員組成一個小組,然后不同的小組負責不同的區(qū)域。例如:第一小組負責打掃班級南面的窗戶,第二小組負責打掃班級背面的窗戶。隨后,第三小組和第四小組負責對班級外圍的周邊區(qū)域進行路面清理。在這種安排下,不但有效地提高了班級掃除的效率,減少了所要浪費的時間,同時,也讓班級成員初步感受到了集體合作的效果和價值。如此一來,在下一次的校園大掃除活動中,他們便可以自發(fā)地組成相應的團隊,以集體行動的方式來完成分內任務。
另一方面,我們還需要客觀地肯定一個現(xiàn)實,那就是人多的時候很容易發(fā)生矛盾。尤其是這些中職生,他們正處在沖動易怒的青春期。當他們在合作的時候出現(xiàn)了問題和失誤時,心態(tài)很容易變差,甚至埋怨自己的同伴。對此,我們要及時幫助他們解決矛盾,以免讓他們喪失團結的決心。
(二) 植樹造林,全員互動打造綠色生活
在開展全校大掃除活動的基礎上展開植樹造林活動,可以進一步貫徹綠色文化,同時,該活動的特點還能有效增強中職生的集體意識。譬如:植樹造林活動任務量大,對于中職生而言是一份叫苦的差事。但是,通過分工合作,卻可以有效地降低時間的耗費量,讓活動需要的時間減少。不過,植樹造林作為一個大項目工程,并不是說開展就可以開展。因此,我們可以從概念上入手,為中職生提供一個植樹造林的模型,隨后要求他們利用技術與理論相結合的方式完成對模型塑造。當然,在這期間可以融入班級與班級的競爭機制,以此提升班級全員的積極性。例如:我班在該活動中以“澆灌”為主題,制作了一份小型的植樹造林澆灌設備。通過反復測試,發(fā)現(xiàn)該設備可以在靠近湖泊的地方使用。而且,在遇到森林大火的時候,該設備還可以當作滅火系統(tǒng)來使用(注:設備的原理基于抽水系統(tǒng),以循環(huán)式的用水來實現(xiàn)水源的源源不斷)。在總結階段,我們可以圍繞主題活動期間,班級成員創(chuàng)造的設備展開探討交流活動。比如:鼓勵大家集思廣益,指出完善設備的科學方法。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讓同學們在互相討論、取長補短中間接掌握所學知識。另一方面還能讓他們在反復的互動中逐漸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當他們進入到社會和工作崗位時,便會懂得利用團隊解決問題。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中職班主任,我們應該謹記自己的使命和任務,將培養(yǎng)中職生的集體意識放在首位。透過對綠色文化的引入,幫助中職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思想觀,讓他們成長為樂于奉獻的德才之人。這對于他們自身的成長,乃至社會的發(fā)展,都是利大于弊的。并且,通過長期的引導,也可以讓中職生逐漸形成環(huán)保意識和愛國主義思想。
參考文獻:
[1]王香妹.中職優(yōu)秀班集體建設研究[D].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6(06):11-12.
[2]高喜恩.中職優(yōu)秀班集體的構建模式及策略[J].中等職業(yè)教育,2011(07):30-31.
作者簡介:
童鳴鳴,江蘇省溧陽市,江蘇省溧陽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