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水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是重要的教學目標,而最終不能忽視的是根本目標,此處的根本目標指的就是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概念的學習是進行實際運用教學的基礎或前提,只有學生牢牢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才能在后期的深入學習中取得更高的學習效率。數學教師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如何將數學概念教學有效地融入日常數學教學中是筆者在本篇文章中分析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
概念教學對于小學生而言具有較高的難度系數。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數學基礎較為薄弱,所以對于一些專有名詞和較復雜的概念定理等內容難以得到有效的理解。那么數學教師需要發(fā)散自己的思維,制定出更加詳細的教學方案,重視概念教學,逐漸提高學生對數學概念的接受度,幫助學生更加有效地掌握數學概念和其他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接下來,筆者從三個方面進行詳細地分析,研究提高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采用關鍵詞解析,促進學生理解
對于一些字符較少,簡單易懂的數學概念,數學教師可以不用過于苛刻嚴格,但是在學習一些定義較長,專業(yè)名詞較多的概念時,數學教師就需要重視學生的理解情況。通過簡單的提問掌握學生對某一個概念的掌握程度。當學生對某一個數學概念理解模糊時,數學教師可以進行彌補,采用提取關鍵詞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去記憶理解。過于抽象的概念對小學生來說也是充滿難度的,此時,數學教師就要充分展現自己的耐心。如,在學習“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這一概念時,就應抓住“同一平面內”、“不相交”和“兩條直線”這些關鍵字不放,舉出周圍的事例幫助學生理解。在為學生講解“同一平面”時,可以以黑板作為參考對象,在黑板上任意畫幾個圖案,那么這些圖案就在一個平面上,如果教師分別在黑板上和掛著黑板的墻面上分別畫幾個圖形,那么這些圖形不在一個平面上。而在解釋“不相交”這個關鍵詞時,只要通過黑板繪畫和肉眼判斷即可,最后“兩條直線”的解釋也需要進行強調,將線段和射線等容易混淆的案例分別指出并且再三強調即可。這樣將概念中的幾個核心詞匯挑出進行細致的講解后,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就會更加影響深刻,記憶也更加深刻。以此為例,在學習不同的概念時,數學教師應該準確地挑出關鍵詞,進行細致地講解,努力使每一位學生都對本節(jié)課的概念充分掌握。
2、合理利用輔助教學設備,提高學生興趣
現如今,小學的教學條件已經非常完善,多媒體技術和相關的教學工具為小學的數學教學帶來便利。因此,數學教師也應該有效利用本?,F有的條件,將這些技術和工具靈活地運用到課堂上,提高數學課堂效率。在概念的學習中,多媒體技術同樣有著積極的作用。在解析概念時,如果數學教師只是反復進行口頭的講解而不進行多樣化解析,那么不僅僅會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也會讓學生產生疲憊感,對數學望而生畏。眾所周知,概念的理解是每章節(jié)的開始部分,如果在課堂開始部分就讓學生產生畏難心理,那么后面的深入教學就會更加困難。多媒體的功能種類豐富,視聽結合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比如在學習長方形的基本特征時,“對邊平行且相等,對角線相等且互相平分,四個角都為直角”是學生必須要掌握和牢牢記住的,此時,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圖形的繪制,并且利用一些動態(tài)的效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講解的效率。
3、組織實踐活動,加強學生的記憶
受到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數學教師在進行概念教學時往往過于重視書本的講解,事實上,即使是概念教學也可以通過簡單的課堂活動來促進學生的理解。對于易于理解卻又難以落實到案例中的概念,數學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實際操作來深刻了解某個概念的實際意義。例如在理解三角形的任意兩條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任意兩條邊之差小于第三邊時,數學教師難以解釋這個定理的由來,很多概念性的知識點主張拿來主義,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拿來主義會抑制思考和積極性,而數學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實踐來證實這個理論。教師可以向學生分發(fā)大量的長度不同的塑料棒,讓學生自己進行三角形的拼擺,然后指引學生總結可以成功拼擺成三角形的邊長之間的關系,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思考和觀察能力,還有利于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結束語:
以上三點內容主要從教師在數學過程中的細節(jié)處理,教學手段和教學經驗出發(fā)。在數學概念的教學中,當學生無法有效地理解某個數學概念時,數學教師應該積極去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將問題積累都后期,讓學生自行解決。數學教師從細節(jié)出發(fā),將概念中的關鍵詞提出來進行形象而又細致的講解,直到學生能夠充分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應該利用現有的教學條件制定適應的教學方案,如多媒體教學法、實物教學法等促進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最后數學教師可以依靠經驗組織一些實踐活動來加強學生對概念的記憶。
參考文獻:
[1]許中麗.提升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綜述[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5,30(03):92-95.
[2]蘇文華.無聲勝有聲——談小學數學課堂概念教學的策略[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4,(11):115.endprint